為什麼貝利、馬拉多納、克魯伊夫等偉大球員都是小個子,國足選材不都在1.83以上嗎?

書中有路


你看你看月亮的臉。

月亮為什麼美,遠遠的看過去,月牙兒更美,美在它有內涵,對吧!嘿嘿,有點扯遠了,有點感慨而已,其實和回答這個問題還是有關聯的。

像馬拉多納,貝利,羅馬里奧,梅西等等,身高都不高,按照中國足球理念標準,都屬於中國足壇選材裡面的次品,連青年隊都夠不上,可為何最後他們都成為了叱吒風雲的偉大人物,那是因為外國選人的標準從實際出發,看重的是球員的靈性,技術,意識,對足球的天然理解,一切遵循足球規律出發,而不刻意強調身高體重,這樣子做很好啊,足球場上追求的就是以技術,配合,意識再附以足球運動員本身就會注意的體能訓練,去獲得比賽勝利,這又不是去打架,仗著身大力不虧嗎?

最後我想說看似殘缺的月牙兒更有風味,有足球靈性的足球運動員一一樣,那怕你是小個子!像那彎彎瘦削的月牙🌙。


活著的勇敢


首先更正一下,克魯伊夫並不算小個子,他的身高1.76米,在那個時代算是中等個子。

在世界足球運動員的選材中,除了中後衛、門將等個別位置,身高從來不是選材的主要條件之一。

各國、各俱樂部通常根據自己球隊的技戰術打法和特點來挑選年輕球員。像巴薩更看重球員的傳接球基本功,德國俱樂部更看重球員的身體力量等。在他們的青訓系統中衡量一名小球員能否進入一線隊要從他的身體素質、基本功、技術、意識等來做出綜合判斷。

也就是說在目前歐美主流拿聯賽的球員中既有身材高大的,也有身材嬌小的,總之足球運動員最需要的還是力量、技術、意識等。2.02米的揚科勒、1.64米的久利都可以成為最頂級的球員,所以說身高從來不是職業球員的問題。

至於國足選材也沒有明確要求都在1.83米以上,但是在中國各級青訓體系中普遍選材都要求身材高大,1.83米似乎也就成為了一個不成文的要求。這也充分反映了我們的青訓和規範化、體系化、科學化還有很大的距離。


綠茵場之永不獨行


從一開始,我們與世界足壇的距離就拉開了~

足協選拔人才的標準也不是什麼大秘密,早在2017年就有報道:遼寧和新疆的足球小將硬性身高必須在180cm,內蒙古身高必須為185cm!我承認,地域和飲食習慣會影響一些孩子的身高,但在足球這個運動中,身高不是最重要的。

像克魯伊夫、貝利、馬拉多納這樣遠古大神,可能跟時代有關係,身高都不高,這個我們不說,最近20年內的超級巨星:梅西、哈維、伊涅斯塔、普約爾、阿扎爾,這些球員不都沒180cm?按照這些標準來的話,那這些球員可能在少年時期就被扼殺了,那還有後來的揚名立萬?一味的強調身高,不從球員的技戰術能力、球商、特點來考慮,光從身體素質上選人,這是踢足球又不是打架!

快遞員侃球:

普約爾、科爾多巴、馬塞洛、阿亞拉、卡納瓦羅這些出色後衛沒有超過180cm,世人不都知道他們的厲害!所以我要說,中國足球運動學院選人的標準真的應該改一下了,你看哪個國家青訓選人會從最基礎的身高開始選。一直說“師夷長技以制夷”,學會了別人的高薪、紋身,最重要的青訓一點都不沒學到!看來,我們離世界一流足球的距離還有很長一段路!各位,意下如何?

謝謝閱讀,祝您心明眼亮~


體育快遞員


你說到了點子上了,想當年容志行、古光明、趙達裕、吳群立,把中國足球的中場打造得井井有條,那時的足球才想足球,他們有個同樣的特點就是身材標準偏矮。後來我們的選材不知哪根筋搭錯,都朝高大威猛發展,下盤嚴重不穩,控球能力直線下降,變成了英式打法,只追求結果不追求過程,成了不折不扣的頭球隊。再後來,就發展成了無鋒陣,無腦陣,現在沉淪到了停球停到10開外,見誰輸誰的地步,一幫五大三粗的糙哥,一幫一條腹肌的花花公子。他們踢球已沒有了腦子。也不是所有高個子都踢不好球,可亞洲人太高了頭就照顧不了腳了。迴歸自然規律遵循足球規律吧,先把技術練好,賺再多錢也就是自然了。


力道561


你要知道的是足球場上有4種不同的位置,細分下來還有各種小的分類,不同角色的球員需要的身體條件都不同,貝利,馬拉多納,克魯伊夫的位置,都是前場攻擊型球員,這個位置的球員,對身高的要求不高,所以小個子比較多,像我們中國的武磊,不也是小個子嘛。

但是整體上,足球還是需要比較高的個子的,尤其是中後衛以及門將的位置上,1米9也不嫌高,前鋒線上,雖然不需要每一個人都高,但是有一個高中鋒作為支點的作用,可以說是肉眼可見的,2018世界盃就是例子,打不開局面的時候,放一個高中鋒,就能改變局面。

而且貝利和克魯伊夫,身高都是1米74,放在60和70年代的足壇,真的不算矮,而且我們能看到的是,在90年代後,在世界足壇上,像大羅,C羅,齊達內,小羅這些人,身高都在1米8以上,雖然他們也許沒有梅西強,但是他們相對於梅西的優勢也很明顯,所以即便是貝利,馬拉多納這個位置,也不是拒絕高個子的位置。

我記得,2014年世界盃,黃健翔做世界盃專題節目的時候,有一期請來了嘉賓是范志毅和矢野浩二,黃健翔對矢野浩二說,日本隊的平均身體素質不行,當初特魯西埃當日本教練的時候,就很羨慕中國隊的身體素質,但是矢野浩二說“梅西那麼矮,放在日本隊都算矮,為什麼那麼厲害”,黃健翔回答“但是你不能一個隊伍都是這個身高的阿”,其實就說明了這個道理,團體運動中,不能只看一兩個貢獻最大的人的條件建隊。

所以首先肯定的是,選一些大個子,這個思路是絕對沒錯的。

但是,但是來了,你說國足選材有問題嗎?肯定是有的,盲目追求身高是沒有意義的,應該讓身高高的球員,更自然地通過能力脫引而出,而不是把身高當作一個硬性的選擇條件。

比如說,我們的鄰國日本,日本國足平均身高大約為1米78-1米79之間,在2018世界盃上排名倒數第二,甚至在亞洲盃上也只是中等偏下,24支球隊裡面,排名第14,遠低於伊朗,中國,韓國這三支傳統的亞洲最高三球隊,但是效果上,我們發現,日本是目前最好的。

你說日本要選擇高個子選不出來嗎?當然不是,日本雖然國民平均身高不高,但是也有1億多人,想要選,怎麼可能選不出20來個1米8以上的高個子,但是這樣會犧牲日本的打法特點,尤其是在進攻線上,現在的1米78上下身高的配置是效果最好的,盲目追求身高,並不會明顯提高日本隊的對抗能力,反而會丟掉靈活性的優勢,所以沒必要盲目追求身高,等到日本國民體質升上來,足球人口更大,選材更多之後,平均身高是會自然升上來的,而不是靠強行選材升上來,這也是我們應該學習的,當然了,中國足球需要學習的太多了,這個只是其中之一。


Xinxin的體育世界


小個子球星很多,貝利也不算是個小個子吧,好像有一米七。

我們熟悉的小個子:馬拉多納,羅馬里奧,羅比尼奧,卡洛斯,梅西等等。

足球這項運動高有高的好處,低也有低的好處。高個子能爭點,頭球有優勢;低個子動作快,腳下更靈活。

足球歷史上各個身高段都不缺少知名球星,說明足球並不是很依賴先天的身體,各個身高需要發展什麼補哪些短板都是有跡可循的。

我上中學的時候學校球隊招人確實有身高要求(好幾年前了,忘了要多高的),我個人很不贊成這樣選,因為在我看來這樣一下子就會打斷很多足球愛好者的念頭。

我們學校這樣選是有自己的小九九的:高個子球員本身身體有優勢,能跑能搶,不需要多少訓練,而小個子雖然更靈活,但是需要很多時間去鍛鍊腳下技術,並且本身身體存在短板,這放在中學裡面很難辦,畢竟大家主要任務是學習考學。大家都是在學校踢球的,技術都不會有多大差距,對高個子球員教教戰術什麼的,就能去打比賽了,類似“速成雞”的路子(不管你好吃與否,越重越賺錢)。

情況就是這樣:對成績需求不大(一箇中學出了11個清華北大學生可是要比出了11個運動員的成績高的多)。

所以別怪咱們不給小個子球員機會,從小踢到大的小個子球員其實半路就被趕盡殺絕了。


球場的舞者


好吧 我也說說心中的答案 原來在80-90年代的時候 中國隊打法偏向於英式打法 兩翼齊飛 高中鋒甩頭球 看似粗糙 但是在當時確實是比較好用 甚至有了中國頭球隊的說法 也是當時日韓球員身材不高 防空能力差有關 即使場面被動難看卻總有進球

另外同時期 中國主要對手還是西亞球隊 身高體壯 有對抗能力 也迫使中國在選人的時候偏向個高的球員 比如范志毅

後來隨著時間推進多位不同風格的教練更替 中國男足也失去了特色 這裡不是說球員 而是中國球隊的整體特色沒了 事實上從95-02年 中國有特色的足球運動員不少 但是就是捏不出一個整體特色 很多時候還是憑球員自己的能力去尋找機會 相反 日本一直在學巴西細膩型的打法 從小就是這一套 長大進入國家隊也能迅速適應相同的打法體系

可是中國不與時俱進 在選材的時候還是以以前中國頭球隊時期模式進行才有了這些奇葩規定 而且足球和籃球不同 足球更需要球員的靈動 籃球沒有一定身高是很難打的


張帆91


中國教練員選材有問題:首先,尋找球員資源上,以身材高、體格健壯為主要標準,而對於能顛球、傳球準、善於局部配合不太支持;其次,對球員管得過死,球場上主要靠隊員臨場發揮,而發揮就是靠平常訓練水平高低;再次,外行插手過多,比如那些球員該入選,不以隊員狀態,而以隊員的關係,導致球隊在領先時畏手畏腳、僵持時難以發揮、落後時不敢博命(客對敘利亞,2場:);最後,歸化球員一定要信任,青訓當然主要(徐根寶十年之功:),但現在好的球員幾乎沒有,衝擊世界盃看歸化球員,法國能拿世界盃,非州籍球員功不可沒!


胡瑞嵐298


首先更正一下,克魯伊夫並不算小個子,他的身高1.76米,在那個時代算是中等個子。

在世界足球運動員的選材中,除了中後衛、門將等個別位置,身高從來不是選材的主要條件之一。

各國、各俱樂部通常根據自己球隊的技戰術打法和特點來挑選年輕球員。像巴薩更看重球員的傳接球基本功,德國俱樂部更看重球員的身體力量等。在他們的青訓系統中衡量一名小球員能否進入一線隊要從他的身體素質、基本功、技術、意識等來做出綜合判斷。


晨曦Y雨露


足協選球員還停留在物質貧饋時期、冬天囤積大白菜的階段,只挑個大的,小了會覺得吃虧。落後的思維導致奇葩的政策,刻舟求劍般的愚精。

但是我覺得球迷也許低估了足協的智慧,就憑國足現在的表現,如果換個小個子球員,估計回到家會被老婆修理成胖子。所以大個子球員還是有些好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