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25年,美国“湖鳟”泛滥成灾,科学家不知道为何出现这么多

在地球上,生物的分布可以说都是比较均匀的,不同的地区生存的物种也不一样,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这种均衡的模式似乎已经在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生物逐步在减少或消失,主要就是人类的捕获,栖息地的破坏最严重,而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种因素在打破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生物的数量,那就是外来物种的入侵,这个相当于是一个“跨物种”的模式,如果不消灭物种的入侵,那么基本上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出现泛滥模式。

而在上一个“美国野鸡”泛滥的报告之后,美国再次报道出了一个新的生物事件,也是因为太多了,已经是泛滥“无法收场”的局面,那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

至今25年,美国“湖鳟”泛滥成灾,科学家不知道为何出现这么多

美国“湖鳟”泛滥

根据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科学报告指出,在8年的时间之中,美国为了消灭“湖鳟”已经耗资了2000万美元,就单独的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仅仅在5月到10月的时间段(5个月时间),总计就捕捞了28万余条湖鳟,所以说在数量之中已经非常多了,已经没人要了,28万余条湖鳟如果按照经济价值来计算的话,已经不是一笔小财富了,可以说该地区的“湖鳟”已经是泛滥不堪,根本就不希望它的出现。

至今25年,美国“湖鳟”泛滥成灾,科学家不知道为何出现这么多

而为何要消灭这些“湖鳟”,科学报告指出,是因为“湖鳟”压制了湖中的本来物种“切喉鳟”,所以导致了这个物种的减少。然而在这8年时间的消耗,加上人类的捕捞终于看到了“湖鳟”的数量正在减少,所以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并且美国也支持进行对“湖鳟”的消灭,如果彻底清除了“湖鳟”的数量,那么切喉鳟种群生态将得以恢复,人们可以在此垂钓,还有机会看到水獭、凶猛的鱼鹰、熊和切喉鳟等其他生物的出现(这是该生物的天敌)。

“湖鳟”到底是什么?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过,黄石山鳟(学名为Oncorhynchus clarkii bouvieri)其实就是美国土生土长的物种,属克拉克大麻哈鱼即山鳟的亚种,如今它们面临着入侵种湖鳟(又名湖红点鲑,学名为Salvelinus namaycush)的威胁,后者体型更大,而且能以它们为食。所以这里说的“湖鳟”就是湖红点鲑,该生物的主要就是分布在欧洲和美洲沿岸的环极地区以及北极的岛屿。

至今25年,美国“湖鳟”泛滥成灾,科学家不知道为何出现这么多

根据科学记录数据显示,该生物生长可达70厘米,重达4公斤,最好的种类重可达6.8公斤(约13斤)。“湖鳟”除了以小鱼为主食之外,并且还能吃摇蚊科的幼虫、水跳虫及桡足类生物,甚至达到一定的时候,能够食用飞虫,所以是非常凶猛的鱼类,对于它的价值有多高,暂时没有说明,这就是该生物的一个整体情况,整体上来说,在美国的出现泛滥已经影响到它们其他的物种。

至今25年,美国“湖鳟”泛滥成灾,科学家不知道为何出现这么多

将“湖鳟”引入是一个谜

根据国家地理杂志报告指出,人类首次发现“湖鳟”是在1994年的时候(至今25年),对于它的出现,科学家们不知道原因,初步推测可能是因为某些钓鱼者为了优化生态湖的物种多样性引入大,并没有考虑其后果。并且我们上面也看到,在过去的5个月时间捕捞了28万余条湖鳟,而去年就已经有超过30万条鳟鱼被消灭。根据统计数据显示,10年的捕获量可以明显看到,轻松达到百万条,所以说接下来还将可能继续捕获。

至今25年,美国“湖鳟”泛滥成灾,科学家不知道为何出现这么多

可能很多科学爱好者会问,难道没有天敌吗?有,但是鳟鱼很难被深水者捕获到的,就连水獭,鱼鹰,熊和鹰都无法轻松捕食,这也是其中超负荷的原因之一,其次就是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10年前,该地区存在大约50对鱼鹰。而如今就两三个了,所以天敌都在逐步减少,更加别说如何去消灭它了,初步预估湖鳟不会很快消失,人类必须长期坚持进行消灭,这样该地区的生态系统才可能有回转的余地。

至今25年,美国“湖鳟”泛滥成灾,科学家不知道为何出现这么多

所以说,从这个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并不是所有的生物多出来都是好事情,有时间生物多也是麻烦,人类只能采用科学并且合理的方式进行平衡,这样才能保证生态链的平衡发展,如今我们其实为了拯救一些稀缺性或者偏少的生物,也是有其中的部分原因。如果等待一些生物灭绝了,同样也是可能产生部分生物偏多偏少的情况,再叫人类来控制就不好进行了,只有让生物之间“相生相克”才是最友好的方式。谢谢大家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