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死後,兩個兒子結局如何?

小巫婆_瑩


劉伯溫,明朝開國元勳,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而著稱於世,民間素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說法。當然在朝堂上,劉伯溫並沒有如此玄乎其乎的能力,誠然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過程中,劉伯溫的確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也並不是決定性的,李善長、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馮勝等元勳,他們的功勞無疑要比劉伯溫來得大。



當然,我們今天不是來探討劉伯溫對於明朝的功勞到底大不大,而是來討論下這位明朝開國元勳他所遺留下來的子嗣最終的結局如何。

劉伯溫一生育有二子,長子劉璉、次子劉璟皆為繼室陳氏所生。

長子劉璉

劉璉生於元惠宗至正八年(1348年) ,此時他的父親劉伯溫剛剛結束在丹徒約兩年的半隱居生活,準備參與到元末亂世的潮流之中。《明史》贊其“有文行”,即文章出眾,有德行,因此在劉璉成年後,朱元璋見他十分聰明,是“欲大用之”。洪武十年(1377年),29歲的劉璉被任命為從六品考功監丞,掌給授誥敕之事,同時兼試監察御史一職。



不久,劉璉即升任為從三品江西布政司右參政,掌江西一省糧儲、屯田、軍務、驛傳、水利等事務,成為了明朝地方上權勢最大的封疆大吏之一。只是也就在這一年,正當朱元璋要繼續重用他,將他培養成與他父親那樣的朝中重臣時,劉璉卻因不願成為胡惟庸一黨,而被胡惟庸的黨羽逼死。

《明史》載:“(劉璉)為惟庸黨所脅,墮井死”。他死後,朱元璋是惋惜不已,但也無可奈何,遂只得是遣使祭靈,以示恩寵。



總得說劉璉這一生雖短暫,但卻並不平凡。正如時任國史院編修吳從善所言:“家為賢子,國有良臣,保有名爵,正而斃焉,生榮死哀,尚何道哉”,在劉伯溫良好的家風下,劉璉被教育的很好,可謂德才兼備,在家他是賢子,在外他是良臣,雖是開國功臣之後,但卻從來不恃寵而驕,更不會以權謀私,此後更是寧死也不願意投靠奸臣,而是忠於朝廷。

次子劉璟

劉璟生於元惠宗至正十年(1350年),史書稱其“弱冠通諸經”,他小時候就熟讀四書五經,文韜武略是樣樣精通,較之其哥哥劉璉是不相上下。洪武十年,劉璉死後,劉璟本該是繼承劉伯溫的伯爵之位的,但他卻沒有去繼承,反而是將這個爵位讓給了自己哥哥的兒子劉廌,因此被朱元璋看重,為了表彰劉璟的兄弟情深,遂授他閤門使之職,賜“除奸敵佞”鐵簡,“百官不法,持此糾正”,是為天子近臣。



洪武十四年(1381年),溫處葉丁香、吳達三叛亂,劉璟跟隨延安侯唐勝宗率兵征討,在這次戰鬥中,他表現十分突出,戰爭中他運籌帷幄協助唐勝宗平定了此次叛亂,凱旋後,朱元璋贊其:“璟,真伯溫之子也”,並對其是越發的信任。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谷王就封,劉璟授谷王府左長史,同時朱元璋還賦予他提調肅、遼、燕、趙、慶、寧六王府事權。

惠帝朱允炆即位後,因其削藩操之過急,致使朱棣起兵造反,不久南京告急,此時忠心耿耿的劉璟遂急忙返京,向朱允炆獻平派十六策,可朱允炆並未採納這些計策,但卻命他與李景隆一起平定朱棣之亂。但是在與朱棣的對戰中,剛愎自用的李景隆始終聽不進去李璟的諫言,最終致使建文軍大敗。



建文二年(1400年),劉璟帶病赴京,再次向朱允炆進《聞見錄》,陳述平定朱棣叛亂的計策,可朱允炆還是不願意聽從,此時心灰意冷下的劉璟最終決定棄官歸隱,從此不再過問朝堂之事,再也不管惠宗朝的死活。

1402年,朱允炆敗亡,下落不明,朱棣於南京登基,是為永樂帝。此時朱棣愛惜劉璟的才能,於是準備詔劉璟再次入朝為官,可在接受到詔令後,劉璟卻一直為答應前往。而後,惱羞成怒的朱棣遂下旨將他強行押來南京,逼他就範。但就算是到了南京,劉璟也是軟硬不吃,無論朱棣怎麼說,他就是不開口效忠,反而是用言語百般激怒朱棣。



劉璟先是以“人臣事主,死而不貳”為由堅決不接受朱棣給予的官職,再是他也從不稱朱棣為“聖上”,而是依然稱他為“殿下”,言外之意就是不承認朱棣的皇位。此外,在一次召見時,劉璟更是直言不諱的與朱棣說道:“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個‘篡’字”。

因此當時的朱棣是震怒不已,不過此時朱棣還是沒想要殺他,只是將他關進牢中。但是劉璟知道,他只要不降,朱棣總有一天是會殺了他的,甚至是會被滿門抄斬,於是他索性就在獄中用髮辮自縊,享年52歲。



總得說劉伯溫二子劉璉、劉璟,他們皆是大明忠臣,他們誓死效忠於大明皇帝,至死不渝。


澳古說歷史


劉伯溫最早娶了梧溪富氏,因富氏無生育,娶了側室陳氏,1348年和1350年,陳氏為劉伯溫生下2個兒子,分別取名為劉璉、劉璟,此時劉伯溫快40歲了,仍蹉跎在老家,富氏死後陳氏扶正為繼室,公元1360年,50歲的劉伯溫出山輔佐朱元璋征戰天下,大兒子劉璉13歲帶著弟弟劉璟在老家侍奉陳氏。

“神機軍師”劉伯溫,再神也沒能算出晚年淒涼和兒子非命。

公元1375年劉伯溫在老家抱病離世,劉璉遵父遺命,將劉伯溫所寫所藏全獻給朱元璋,誇其“忠孝俱著”,大喜後將劉璉留在朝廷,1377年委任為江西參政,但遭到胡惟庸黨羽韓士原、沈立本等人的陷害,劉璉性情太剛毅,在1379年留下遺言“吾受帝命,參政江右,知報國而已,他所有不恤,何有於使哉”後,投井自殺,年僅32歲。

劉伯溫廟前院兩座木牌坊,分別寫著帝師、王佐,正德皇帝御書。

劉璉死後,朱元璋有意讓劉璟承襲誠意伯,被婉拒,朱元璋對其品行在加讚賞,最早授閣門使,後擢為十九子谷王朱橞谷王府長史,靖難之役時,劉璟堅決擁護建文帝,並獻上十六策討伐朱棣,結果可想而知,1402年朱棣成功篡位後派人抓劉璟進京,劉璟在獄中自盡,年52歲。

圖為劉伯溫廟,懸掛有“欽建誠意伯廟”直匾。

說一下劉伯溫的後代,劉伯溫死後,誠意伯爵位由劉璉長子劉廌承襲,不久受牽連貶掉了爵位,劉璉、劉璟都留有後代,但此後再無人繼承爵位,直到嘉靖年間,劉伯溫功業被提起,後人重新啟用,劉廌六世孫,也就是劉伯溫的九世孫劉瑜,被任命為處州衛指揮使,正三品,並承襲誠意伯爵位,崇禎年間,劉伯溫後人劉孔昭任操江提督,積極抗清,還晉升為誠意侯,此時永嘉郡劉伯溫一脈已發展到5萬多人。


圖文繪歷史


劉伯溫感染風寒,朱元璋派胡惟庸帶御醫前去探望,胡惟庸暗中指使御醫給劉伯溫開毒方,劉伯溫煎服後,病情不但沒有減輕,身體還更加不適。劉伯溫抱病覲見朱元璋,婉轉稟告胡惟庸指使御醫下毒一事。可是朱元璋並沒有把劉伯溫的話當回事,只用了一些敷衍的話把他打發掉。之後,劉伯溫的病情急轉直下,返鄉後不久就病逝了。

劉伯溫有兩個兒子,長子劉璉,次子劉璟。

劉璉字孟藻,有文采和德行。洪武十年為考功監丞,兼試監察御史,後為江西布政司右參政。最後被胡惟庸一黨威脅,墮井而死,享年32歲。也就是說,劉璉死於胡惟庸集團之手。

劉璟字仲璟,精通諸經,喜歡談論兵法和研究韜略。明成祖朱棣登基後,召劉璟入京,劉璟不從,朱棣於是把劉璟抓捕入京。劉璟見到朱棣後,以“人臣事主,死而不貳”堅決不受官職,且對朱棣稱“殿下”,並說“殿下百世之後,逃不得一個“篡”字。朱棣以忤逆聖旨為由把劉璟關進牢獄,當晚,劉璟在獄中自縊而死,享年52歲。


倚齋聽風雨


導語:在明朝開國戰爭中,劉伯溫長期為朱元璋擔任高級幕僚,出謀劃策,運籌帷幄。劉伯溫憑藉淵博學識和縝密細緻的分析,經常能夠準確把握戰場局勢走向,對未來形勢的預測十分精準,於是在民間留下了他“未卜先知、能掐會算”的美名。

功高蓋主的人都難有好結局。劉伯溫的死可以說是大明王朝的遺憾,劉伯溫為大明江山做了多少貢獻,恐怕朱元璋是最為清楚的,就是這樣一個為大明朝鞠躬盡瘁一輩子的劉伯溫與世長辭之後,他的兩個兒子最後也都沒有得以善終,而且結局都很悲慘。

劉伯溫死前對兩個兒子有什麼交代安排?

劉伯溫生有兩個兒子,長子劉璉,次子劉璟。知子莫若父,對兩個兒子的將來,劉伯溫是早有打算和考慮的,這一點從其遺囑可窺探一二。

洪武八年(1375年),劉伯溫臨終時,將平生所學《天文書》交給劉璉,囑咐他:

“亟上之,毋令後人習也”,

趕緊呈報皇帝,劉家後人不能學,不能看,免得受到朝廷猜忌。

此外,別無多話。劉璉除了“有文行”,別無長處,且性格過於柔弱。劉伯溫死後,劉璉可以長子身份襲爵,衣食無憂,守成而已。

對於次子劉璟,劉伯溫很不放心。

劉璟“弱冠通諸經”“喜談兵”,個性剛直,這一點很隨劉伯溫。關鍵一點,劉璟跟皇家走得很近。劉伯溫歸老於鄉後,朱元璋

“每歲召璟……入見便殿,燕語如家人”。

朱元璋特別喜歡劉璟,劉璟遲早是要在官場上混的。

為此,劉伯溫囑咐劉璟:

夫為政,寬猛如循環。當今之務在修德省刑,祈天永命。

劉伯溫是個“慷慨有大節”之人,凡事“不耐繁劇”,說話注重骨架,不談細節。他這話,從大略上,說的是如何治國、理政;從細微處,則說的是如何修身、處事。

劉伯溫大兒子劉璉的結局

劉璉,生於公元1348年,劉伯溫去世後,長子劉璉在朝廷裡的臣子中,出類拔萃,像他父親一樣,品行端正。據《明史》記載:

“太祖常欲大用之”

因為胡惟庸從中作梗,劉璉不但沒能襲爵,反落了不是,惹了官司,後被朱元璋赦免。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以基(伯溫)舊勳”,授劉璉考功監丞,試監察御史,後放了外差,出任江西參政。此時,胡惟庸也升至左丞相,胡惟庸是他的宿敵。

公元1377年,劉璉“為惟庸黨所脅,墮井死”,以跳井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大概也是性格使然。

劉伯溫的小兒子劉璟的結局

劉璟,生於公元1350年,從小就通曉四書五經,才能和學識都有過人之處,朱元璋在劉伯溫死後經常召見他,和他們說話就像和自家人一樣。而且在劉鏈死後,朱元璋想讓劉璟承襲誠意伯,但是被劉璟婉言拒絕了,這使得朱元璋對他的品行更加讚賞,最早授予閣門使,之後又為十九子谷王朱橞谷王府長史。

儘管如此,劉璟的結局也並不好,因為在靖難之役時,劉璟堅決擁護建文帝,並且獻上十六策來討伐朱棣,結果可想而知,明朝朱棣起兵造反,劉璟跟隨李景隆一同參與北伐征戰,最後結局卻慘遭重挫,後來又得知建文帝葬身於火海之中,這使得劉璟傷心欲絕,最後辭官而去!

當上皇帝后的朱棣廣納賢才,於是便想要召見劉璟,但是劉璟稱病不出,朱棣大怒於是下令將其逮捕入京。朱棣想要劉璟效忠於自己,對劉璟可謂是愛護有加,可是劉璟卻軟硬不吃,還對朱棣出言不遜,朱棣大怒便將他打入大牢。劉璟則在牢中自縊身亡。

那麼劉伯溫真的絕後了嗎? 

劉伯溫還有一個孫子叫做劉廌,劉廌的父親死後,看透了官場,便發誓不再當官,劉廌從此把祖父劉伯溫書籍等物件,編成了盤古集,一直到後來劉伯溫的九世孫才去朝中當了官,劉伯溫的後代一直記載到清朝,就斷了記載,後來經過考察,劉伯溫的後代現在溫州的一支發展龐大,據瞭解溫州和其他地區的後代,現在總共有6萬人左右,並且每年都會有劉伯溫的後代前來祭祖。


在歷史上,劉伯溫的名氣不次於諸葛亮。他的軍事戰略,他的政治眼光,他的文學造詣,他的豐功偉績,他的急流勇退,都讓人刮目相看,自嘆不如。但是劉伯溫兩個兒子的悲慘結局讓人不禁淚下。


路之意


一代神人劉伯溫

在歷史上,劉伯溫的名氣不次於諸葛亮,劉伯溫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博通經史,於書無不窺,尤精象緯之學”,劉伯溫是個神人,朱元璋當初打天下的時候,從不叫他的名字,而是恭敬的喊一聲“老先生”。



劉伯溫的軍事戰略、政治眼光、文學造詣都是頂尖的,朱元璋稱讚劉伯溫:“學貫天人,資兼文武,其氣剛正,其氣宏博。”在文學上和“開國文臣之首”的宋濂並稱為“一代之宗”,至正二十年(1360年),劉伯溫、宋濂等人在李善長的推薦下,被朱元璋禮聘到應天府,在明朝開國戰爭中,劉伯溫是朱元璋的高級幕僚,為朱元璋出謀劃策、運籌帷幄。

劉伯溫治軍打仗、治國理政都是一把好手,他的“時務十八策”讓朱元璋成了大氣候,他的“天命所在”論讓朱元璋萌生了帝王心,他針對江南局勢提出“陳氏滅,張氏勢孤”,提出避免兩線作戰、各個擊破的建策,讓朱元章平定了江南,朱元璋在遇到重要事情時,都要找劉伯溫關起門說私房話,劉伯溫憑藉其淵博知識和縝密細緻的分析,經常能夠準確把握戰場局勢走向,因為對未來形勢的預測十分準確,為明朝開國大業作出重要貢獻,在民間傳說裡成了“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的神人。



“神機妙算”的劉伯溫沒能封公封侯,在明朝開國後只封了個誠意伯,這應該是劉伯溫“固辭不受”的結果,劉伯溫雖然選擇了功成名就後急流勇退,然而劉伯溫卻是個“性剛嫉惡”又過於“廉直”之人,做事全憑“公心”二字,因此得罪了一些權貴,這裡面就有兩任丞相李善長和胡惟庸。

因為劉伯溫不顧李善長的說情,秉公執法將李的一名犯了罪的親信處死,李善長對劉伯溫打擊報復,兩人雖然結下樑子,劉伯溫卻從不挾私報復,在朱元璋要罷免李善長丞相職務時,劉伯溫還是為李善長說了好話,不過也是因為朱元璋問他胡惟庸適不適合當丞相,劉伯溫據實說了不適合而得罪了胡惟庸,在胡惟庸風光的時候,造謠離間朱元璋和劉伯溫的關係,使劉伯溫被裭奪了祿位,讓劉伯溫憂憤成疾,而劉伯溫的死也成了疑案,據說是吃了胡惟庸的贈藥後病情加重,沒多久就死了,享年64歲!

劉伯溫兩個兒子的結局

劉伯溫有兩個兒子,都是繼室陳氏所生,長子劉璉、次子劉璟,長子劉璉生於1348年,當時劉伯溫都37歲了,次子劉璟生於1350年,劉璉和劉璟兩人都很有才名,劉伯溫在臨終前給了劉璉一本天文書,囑咐他“亟上之,毋令後人習也”,意思是趕緊把這本書送給皇帝,子孫後代都不要學這本書了,以免受到朝廷的猜忌,劉璉將書獻給朱元璋後,朱元璋大喜,誇劉璉“忠孝俱著”,“常欲大用之”,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以基舊勳”,授劉璉考功監丞,試監察御史,1378年出任江西參政,卻遭到胡惟庸黨羽的陷害,在1379年跳井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年僅32歲。

次子劉璟很多方面很像他的父親,“弱冠通諸經”、“喜談兵”,個性剛直,劉伯溫在臨終前囑咐他:“夫為政,寬猛如循環,當今之務在修德省刑,祈天永命。”教劉璟要怎麼治國理政,劉璟在洪武十四年隨延安侯唐勝宗平叛,劉璟為唐勝宗出謀劃策很快平定了叛亂,凱旋迴朝後,唐勝宗極力誇獎劉璟的用兵之才,朱元璋喜歡的很,誇了句:“真伯溫之子也。”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想讓劉璟承襲劉伯溫的爵位,劉璟卻是固辭不受,說自己的長兄雖然過世了,不過他有個兒子劉廌,爵位應當讓給他,朱元璋對劉璟的胸懷和人品十分欣賞,當即授予他閤門使的職務,賜“除奸敵佞”鐵簡,次年朱元璋的庶十九子朱橞封谷王,劉璟被擢升為谷王左長史。

在朱棣起兵造反後,劉璟跑回南京向建文帝獻十六策,沒有被採納,後來建文帝派草包將軍李景隆掛帥出征,劉璟跟隨參與軍事北伐,成為李景隆帳下參事,劉璟為李景隆獻計,剛愎自用的李景隆卻不採納,結果大敗,劉璟又向建文帝進言陳述兵事,建文帝又不聽,劉璟見狀只好棄官歸裡,朱棣造反成功登基後,召劉璟入京,想讓他來為自己效力,劉璟稱病不出,惱羞成怒的朱棣派人把他抓來,劉璟卻寧死不屈,看到朱棣只呼“殿下”,還說了句:“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個“篡”字。”


朱棣又氣又恨,將劉璟關入大牢,劉璟被關入大牢當天晚上就自縊而亡,時年52歲。


摯潷畫畫紅塵


劉伯溫是明朝的開國元勳,人們常常用諸葛亮和其相比,關於劉伯溫的死後人也是眾說紛紜,大家都知道明朝的開國元勳們很多都不得善終,有人說劉伯溫是病死的,也有說劉伯溫是被毒死的,但是究竟是怎麼死的,也成了一個謎。

劉伯溫死後他的兩個兒子,下場卻很悲慘,一個投井而亡,一個被害死獄中。

劉伯溫的大兒子叫劉璉,字孟藻,元惠宗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生於杭州,當時劉基任江浙儒學副提舉聰明好學,也比較有才。後來考取了功名。洪武十年(1377),除為考功監丞,歷試監察御史。洪武十一年(1378)四月,欽出為江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右參政,績階至中奉大夫,大明皇帝朱元璋想重用他,後來和胡惟庸意見不合,遭到胡惟庸的陷害,落得墜井身亡的下場。對此,朱元璋於洪武十二年(1379)九月有御祭漣文,遣使祭靈,可見朱元璋對臣子劉璉的提攜與器重;

劉伯溫的二兒子叫做劉璟,字仲璟,一字孟光,據載劉璟自小好學,文韜武略。洪武十四年(1381),溫處葉丁香、吳達三起事,朝廷命延安侯唐勝宗率兵征討。劉璟運籌帷幄,初露鋒芒。唐勝宗凱師還朝,奏及璟之才略,明祖朱元璋喜贊:"璟,真伯溫之子也。"遂每年詔召入朝拜見。洪武二十三年(1390),授合門使,賜"除奸敵佞"鐵簡,"百官不法,持此糾正"。後擢谷王府左長史,敕權提調肅、遼、燕、趙、慶、寧六王府事。建文帝即位,朱棣發兵,京都南京告急,劉璟立即還京,獻十六策未納,令參與李景隆軍事北伐,李景並沒有採納,結果大敗。明建文二年(1400),劉璟帶病赴京,進《聞見錄》數萬言陳述兵事,未聽,劉璟遂棄官歸隱故里南田。

1402年,明成祖朱棣登基,愛惜劉璟才情,便詔劉璟入京,劉璟拒而不去。為此朱棣又氣又惱,下旨捉拿劉璟,逼他到京,準備軟硬兼施,好叫他誠心歸順。劉璟被捕入京,時值端午節前一天。村人知道劉璟此去凶多吉少,怕再也見不到他了,家家提前做粽子,煮雞蛋,餞別劉璟;五月初五,劉璟和眾鄉親在華蓋山與天耳山的坳口揮淚告別。

進京見到朱棣後,劉璟以"人臣事主,死而不貳"而堅不受官職,且對朱棣不呼"萬歲",猶稱"殿下",並言:"殿下百世後,逃不得一個'篡'字。"因忤逆聖旨,即被關押牢獄。當晚,劉璟便在獄中用髮辮自縊,年52歲。明崇禎年間,劉璟被追封為大理寺少卿,諡剛節。清乾隆年間賜諡忠節。


那些年那些人和事


說起劉伯溫可謂是鼎鼎大名,知道他的人真是非常的多,他是元末明初時期一個重要的人物,是朱元璋手下的重要謀士,為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可謂是立下了卓越的功勳。很多人甚至將他同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相提並論,認為他是後世唯一能夠比肩諸葛亮的人物。

在朱元璋平定天下的戰爭中,劉伯溫可謂是運籌帷幄,為朱元璋出謀劃策,經常能夠準確的把握住戰爭的勝利走向。正是因為劉伯溫有這麼神奇的能力,所以被人稱之為神人,即使是明太祖朱元璋都對他感到有些忌憚。劉伯溫有兩個兒子,分別叫劉璉和劉璟,都是側室陳氏所生。因為之前的正室一直沒有生兒子,所以劉伯溫就娶了陳氏生養後代。

劉伯溫為大明江山可謂是鞠躬盡瘁,但是由於功高震主,所以晚年結局並不好,在1375年的時候去世。劉伯溫的死一直是一個謎,有人說很多人說是胡惟庸所殺,但也有人說是朱元璋暗中授意。劉伯溫死後,朱元璋讓劉伯溫的長子劉璉在朝中為官,在1377年的時候被任命為江西參政。但可惜劉璉遭到了胡惟庸的黨羽的陷害,最終在1379年投井自盡。

劉璉死後,朱元璋讓劉伯溫的小兒子劉璟也出來做官。在朱元璋死後,很快就發現了建文帝和燕王朱棣之間的鬥爭。而劉璟堅決站在建文帝這一邊,同燕王朱棣等反賊作鬥爭。朱棣在靖難之役成功殺到南京,登上皇位之後就派人把劉璟從老家抓來。開始朱棣還希望劉璟能夠投靠他這一邊,但劉璟堅決不肯附逆,最後在獄中自盡。

到了嘉靖皇帝的時候,因為感念劉伯溫當年為大明江山所做的功勳,所以劉伯溫的後代又被重新啟用。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統治的封建王朝是明朝,也因為布衣天子朱元璋是從草根一步步成為開國皇帝的傳奇經歷,而備受人們的關注。

可是常言道:“江山易打不易守”,所以在朱元璋執政期間因為猜忌也殺掉了不少開國功臣,這些開國功臣中最會揣摩皇帝心思的,就應該是神機妙算的軍師劉伯溫了,但是功高蓋主的人都難有好結局。劉伯溫的死可以說是大明王朝的遺憾,劉伯溫為大明江山做了多少貢獻,恐怕朱元璋是最為清楚的,就是這樣一個為大明朝鞠躬盡瘁一輩子的劉伯溫與世長辭之後,他的兩個兒子最後也都沒有得以善終,而且結局都很悲慘。

劉伯溫的死其實本身就存在著很大的謎團,因為在洪武八年的時候,劉伯溫不幸感染了風寒,朱元璋知道後就讓胡惟庸帶御醫去探望,御醫給劉伯溫開了一個藥方,劉伯溫照單抓藥回來服用,可是當劉伯溫吃了御醫開的藥後就覺得肚子裡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塊擠壓在一起,這讓他感覺十分痛苦。

之後劉伯溫帶病去覲見朱元璋,並委婉地告訴朱元璋關於胡惟庸帶御醫探病,以及他在服用御醫所開的藥後所產生的不良反應的情況。但是朱元璋知道後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些讓劉伯溫安心養病的安慰話,這讓劉伯溫感到心恢意冷。

在三月下旬的時候,已經無法自由活動的劉伯溫在長子劉鏈的陪同下從京返鄉,沒過多久就逝世了。

老子英雄兒好漢,對於像劉伯溫這樣一個如此優秀的人,教出的兒子肯定也不會很差勁,其長子劉鏈和次子劉璟兩人都是才華橫溢之人,而且兩人也都在朝中的做過高官。劉伯溫的長子劉鏈曾擔任過御史和江西參政的職務,而且還因做的不錯,受到朱元璋認可。

也因他太過於優秀了,所以最後也遭到胡惟庸等人的迫害投井而亡,當時的劉鏈年僅32歲。

劉伯溫的次子劉璟,從小就通曉四書五經,才能和學識都有過人之處,朱元璋在劉伯溫死後經常召見他,和他們說話就像和自家人一樣。而且在劉鏈死後,朱元璋想讓劉璟承襲誠意伯,但是被劉璟婉言拒絕了,這使得朱元璋對他的品行更加讚賞,最早授予閣門使,之後又為十九子谷王朱橞谷王府長史。

儘管如此,劉璟的結局也並不好,因為在靖難之役時,劉璟堅決擁護建文帝,並且獻上十六策來討伐朱棣,結果可想而知,明朝朱棣起兵造反,劉璟跟隨李景隆一同參與北伐征戰,最後結局卻慘遭重挫,後來又得知建文帝葬身於火海之中,這使得劉璟傷心欲絕,最後辭官而去!

當上皇帝后的朱棣廣納賢才,於是便想要召見劉璟,但是劉璟稱病不出,朱棣大怒於是下令將其逮捕入京。朱棣想要劉璟效忠於自己,對劉璟可謂是愛護有加,可是劉璟卻軟硬不吃,還對朱棣出言不遜,朱棣大怒便將他打入大牢。

不畏強權,一生只忠於一主的劉璟最終死在了監獄之中,這就是一代功臣劉伯溫兩個兒子的悲慘結局 。


歷來現實


劉伯溫是明朝的開國元勳,人們常常用諸葛亮和其相比,他的形象聽過流傳,已經從一個足智多謀的文臣謀士,演變為一個能掐會算、未卜先知的奇人。在正史中記載,他文采斐然、謀略出眾、不徇私情。他在開國後,在朝廷激烈的內鬥中,卻是一個失意者。沒有獲得朱元璋的重用,反而被排擠出局,最後被奸相胡惟庸以賜藥為名,毒死。他有兩個兒子,長子劉璉,生於元至正八年,自幼勤學苦讀,才幹卓異,朱元璋對他十分賞識,三十出頭就做到了江西布政使,但是被胡惟庸所陷害,剛烈的劉璉不甘受辱,跳井而亡。二兒子劉璟,精通四書五經,朱元璋還特意讓他負責在朝堂監督百官的禮儀。後來朱元璋病故,建文帝繼位,燕王朱棣起兵造反,與建文帝爭奪天下,朱棣登基後,爭取劉璟,劉璟百般推脫,後來竟當面指責朱棣篡位。被關進大牢。劉璟在獄中自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