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岁山里人像小伙子一样为别人打工,身体硬朗的诀窍是什么


图片上的这两位拉老人是一对夫妻。男人叫曹太昌,今年76岁了,妻子叫郭金云,今年73岁。老两口生下两儿两女,他们都早已成家立业,各过各的光景。就连孙女都已经结婚了。偌大的一个山区的院子,宽敞的三孔土窑洞,就只有他们两个人在居住。老人身后就是沟壑、丘陵。脸的朝向是大山。

曹太昌在当地是有名的实干家。过去,因为家里儿女多、人口多,所以,要养活自己的儿女,要让孩子们上学读书,要给女儿找个婆家嫁出去,要为儿子找对象,结婚、生子,还要为儿子另外建设个宅院,那怕是土窑洞的院子,都要花钱的。因此,曹太昌和妻子整天就是干活,除了干农活,山里人再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图为曹太昌一家人的照片。

年轻的时候,为了一生有一碗饭吃,19的时候,就跟着师傅学习木匠手艺。由于曹太昌一个是心灵,二是肯吃苦,所以师傅十分喜欢这个徒弟,把自己的本事全部传授给了曹太昌。一生中,曹太昌就是除了在地里干农活外,天阴下雨、农闲季节、黑夜,就做木匠活。山里的梨树多,这是曹太昌为客户做梨木案板。


曹太昌除了肯吃苦外,还有一个特点 ,就是木匠的技术特别的棒 ,如论做什么,都非常的认真,特别是做传统的卯榫结构的家具,如,小板凳、桌子、椅子、床板等,做的太好了,既灵巧又结实。这些家具用几十年 , 卯榫都不会松动。所以大家如果有什么木匠活,都会让曹太昌干。

山里人十户就有九家住的是土窑洞。传统的土窑洞是一副两开的木门,窗户是一个很小的木头做的,上面贴的是麻纸或者有光纸。窑洞里面光线非常的暗,就连吃饭都要点小油灯。为了改造山里人居住的窑洞的门窗,曹太昌几次改革,最终改成了这个样子,除了门是实木以外,其余的地方都是安装玻璃的。土窑洞里的采光非常的好,可以说是明光彩亮。大家都说,这是曹太昌对乡亲们的贡献。

曹太昌的家里有9亩土地,种了2亩苹果、2亩花椒外,其余的5亩地都是玉米,由于是山坡地,土地贫瘠,就是花椒树还可以,一年能够卖四、五千元。其余的收成都不是很理想。但是不管收多收少,土地总是要种的,除草、打药、播种、收割、采摘,都要到地里劳动的。老伴现在有点病,不能多劳动,地里活基本上都是曹太昌的。图为曹太昌骑着摩托车赶集回家来了。


除了在地里干活,曹太昌一年四季还给人打工挣钱,春天,主要活儿就是给人锄草、拔草、栽葱。特别是栽葱,要双腿蹲在地里,一棵一棵的把小葱栽到地里。这样蹲着是非常的难受的,就是年轻人有时候都感到腿麻、腿痛的,但是76岁的老人还跟年轻人一样,在地里栽葱一干就是一天。因为给雇主干活,不能偷懒的。挣人家的钱,就要好好干活。

到了夏天,主要就是给当地的农民除草、拔草。因为当地附近的农民种中药材的特别多,中药材地里的草非常的难拔,要慢慢的一棵一棵拔掉。秋天,就是给人家采摘苹果、金梨、花椒等。一般情况下,一天可以挣八十元到一百元不等。给人干活的范围很大,最远的地方都有几十里路,是骑摩托车去的,凌晨就要吃饭,中午是雇主拿个馍馍,地里有啥就就着馍馍吃,如,大葱、苹果等。可辛苦了。

到了冬天,地里没有活干了,曹太昌就在家里给人家做木匠活。一般都是雇主把材料拿到他家里,然后,曹太昌会根据雇主的需求,在自己家的土窑洞里干活的。这样,不管天阴下雪、刮风,或者天气很冷,都不会影响到干木匠活的。活儿多的时候,黑夜还要加班加点干活。


曹太昌老人今年已经76岁了,无论干农活也好,干木匠活也好,都像年轻人一样,因为他的身体很棒,腰不痛、腿不酸,干一天活儿不知道疲乏。腿脚灵活、便利。图为曹太昌和妻子在自己的土窑洞的土炕上坐着。

为什么曹太昌老人76岁,身体还像是小伙子一样,春夏秋冬都在给别人打工,诀窍是什么呢?老人说,也没有什么诀窍,就是吃饭不讲究,一年四季是粗茶淡饭,吃的蔬菜从来不买,自己院子里、地里就种着十几种蔬菜。还有一点,就是心宽,一生总是为别人考虑,现在都76岁了,全村五个自然村,相距八、九里路,家家过红白喜事,都会请他去帮忙。他也乐意去的。图为老伴在做饭。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勤恳,爱干活,一晌没有事干,就觉得不得劲。所以一年四季都在干活,干上一天活,虽然有点乏,但是睡觉香,舒坦。老人觉得身体就像是一架机器,要不停的转动,要是不转动,就会生锈的。当然要对机器进行保养,每天的吃饭、睡觉就是最好的保养。曹太昌老人总结自己的身体好的原因,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愿大家都能够像老人一样,长寿而且身体特棒。图为曹太昌儿子结婚时候的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