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區:117個產業扶貧項目“鋪出”脫貧攻堅路

魯網12月18日訊12月10日一大早,臨沂河東區八湖鎮前石拉淵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李寶珍在村內扶貧產業園——蘑菇大棚裡忙碌著。

“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採摘蘑菇,一天干七八個小時,活也不累,一個月能收入2000多元。”李寶珍邊幹活邊和記者聊天,因為給家裡得了白血病的孩子治病,花費巨大,因病致貧,多虧了在村裡建的扶貧車間打工掙錢補貼家用,日子才有所改善,生活才有起色。

八湖鎮前石拉淵村有617戶1858人,其中貧困戶18戶33人。為增加村民、村集體收入,助推貧困戶脫貧,2016年底該村利用省、市各級扶貧幫扶資金規劃建設了這個扶貧產業園,共建設22個工廠化蘑菇種植大棚。扶貧產業園的經營模式為村集體與幫扶企業聯合經營,自建成後,優先聘用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入園就業,每人每月可增加收入2000餘元。

“自2017年扶貧產業園產生收益以後,我們每年都拿出5至6萬元的收益,差異化分配給全村1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截至目前,已經連續分配3年。”八湖鎮前石拉淵村黨支部書記董振忠介紹說,剩餘收益歸村集體所有,用於村集體公益事業和擴大食用菌生產規模。下一步,扶貧產業園將進一步創新優化“扶貧項目+企業”合作模式,著力培育提升雙孢菇產量和品質,積極拓寬營銷渠道,做大做強園區項目,吸收更多的貧困戶過來就業打工,輻射帶動周圍村莊貧困群眾就業,使他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脫貧,為脫貧攻堅發揮積極作用。

據瞭解,在河東區像前石拉淵村這樣的扶貧產業項目有117個,涵蓋大棚種植、田園採摘、旅遊觀光、保健藥材、食品加工、光伏發電等各類特色扶貧產業項目,做到了“一村一業、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基本實現了村村有主導產業、戶戶有增收項目,充分發揮了扶貧產業的支撐作用,形成“一個龍頭出水,多個水桶收益”的良好局面。2016年以來,共帶動貧困戶4223戶6848人脫貧增收。其中,2019年河東區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383萬元,新實施10個扶貧產業項目,帶動全區貧困戶1506戶2179人脫貧增收。

近年來,河東區始終堅持把提升扶貧產業項目質效作為穩定脫貧的主要途徑,堅持“規範提升資金項目管理,促進項目長期發揮作用”的工作目標,探索建立了資金管理、項目實施、風險防控“三大機制”,把風險防控貫穿到產業扶貧項目資金管理全過程,先後出臺完善了扶貧項目資金管理、收益分配等規範性文件,用制度管錢、管項目,實現規範化管理。經過3年來的努力,全區扶貧產業項目穩步高效發展,收益持續增長,貧困戶收入大幅提高,這進一步激發了貧困群眾戰勝貧困的信心,形成了貧困群眾與龍頭企業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的產業良性循環鏈條。(通訊員 張軍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