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博物館的“國保”經幢——地藏寺經幢

本文2055字12圖,閱讀需要6分鐘

經朋友推薦逛了昆明市博物館,印象最深的就兩樣,一個是抗日戰爭時期的飛虎隊專題展,這估計是國內關於飛虎隊最完整的展覽;另一個是昆明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大理國地藏寺經幢。

朋友說這是一件“國保”——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我在去昆博路上看到的路牌寫的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後來與小夥伴討論後,覺得這樣寫的目的可能是向普通遊客作指示用的,主要是為了突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全國重點”其實是“國家級”,這樣解讀也算合理。

昆明市博物館的“國保”經幢——地藏寺經幢

▲指示牌,攝影:北緯21度的季節

一邁進昆明市博物館,就能看到本應是大廳的地方建成了一下沉式的中庭,很高的一座石雕古幢就矗立在那裡。

按正常的概念,“國保”一般是不可移動文物,附近是禁止興建建築的,怎還在這建了一座博物館呢?要麼就是先有博物館,後移進來的經幢,要麼就是經幢位置沒變,在原地建了博物館。這兩個猜想在經幢前的介紹中找到答案——都不精準,既對,也不全對。

昆明市博物館的“國保”經幢——地藏寺經幢

▲經幢背後牆上那塊黑色的是國保碑,既顯眼也容易錯過,我就錯過了,沒注意看一下,攝影:北緯21度的季節

介紹是這樣說的:經幢原在昆明金汁河畔原地藏寺舊址內,而地藏寺始建於南宋,明宣德年間重修,清咸豐七年(1857年)毀,經幢被瓦礫和芳草湮沒,直到60多年後的1919年才被發現,而當年的昆明市政公所在1923年把地藏寺所在地改建為“古幢公園”,經幢也就立在草地上供遊人觀賞。到了1987年昆明市政府決定在古幢公園內建設昆明市博物館,1997年9月博物館一期落成對外開放,這座地藏寺經幢也就作為市博的鎮館之寶獨享一個“古幢廳”。

昆明市博物館的“國保”經幢——地藏寺經幢

▲大理國地藏寺經幢的老照片,圖源:網絡

換言之,經幢沒搬離原址(古幢公園舊址),博物館也沒因此破壞“國保”所在地,相反是結束了經幢歷經千年滄桑,保護不力的窘境。

“經幢”是古代宗教石刻的一種,起初是一種由絲帛製成的傘蓋狀物,下有長杆,頂上有如意寶珠,立於佛前。自初唐開始出現了石雕經幢,一般分為幢座、幢身、幢頂三個部分,分別雕刻好後壘搭而成。

昆明市博物館的“國保”經幢——地藏寺經幢

▲杭州西泠印社附近的阿彌陀經幢是六面柱狀,攝影:北緯21度的季節

幢座一般為覆蓮狀,下有須彌座,幢身多為八面柱狀,雕刻有經文和造像,幢頂有寶珠。其中大部分經幢上所刻的都是《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因此,這種經幢也被稱為“尊勝陀羅尼幢”或“尊勝幢”。

昆明市博物館的這座經幢是“尊勝陀羅尼幢”,從外觀上看像一座寶塔,層與層之間有簷。

昆明市博物館的“國保”經幢——地藏寺經幢

▲攝影:北緯21度的季節

據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介紹,經幢為七層石雕,基座為八角形的磐石,代表世界的邊沿,上一層有海洋,雕有天龍八部的鼓形幢基,層與層之間有界石,既是本層之蓋簷,又是上層之基石。界石邊上均有雕刻。由下往上,各層的情況是:

幢基為圓鼓形,雕八龍,兩龍為一組,龍頭相向,盤柱嬉戲,形成“二龍搶寶”之態。

第一層,雕四大天王像,像高約一米多,披甲戴胄,手執斧鉞,威嚴莊重。三人足踏鬼奴。一鬼奴肌肉暴起,右手挽蛇。蛇嘴正觸鬼奴下顎;另兩名鬼奴戴鐐。一天神足下三人,中間一人以雙手各託天王一足。在四天王之間沒有人物雕刻的部分,則密密麻麻的填刻上了梵文佛經,這些陰刻梵文就是《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昆明市博物館的“國保”經幢——地藏寺經幢

▲第一層,攝影:北緯21度的季節

第二層,為四神坐像,各有表情;衣裙隆起,筋節畢現,極富立體感。

昆明市博物館的“國保”經幢——地藏寺經幢

▲第二層,攝影:北緯21度的季節

第三層,雕繞續坐像四尊,坐像間之四面各雕佛及菩薩一組。有人說北面為多臂觀音,南面為地藏菩薩。各面目和藹,雕刻精細,造型優美。

昆明市博物館的“國保”經幢——地藏寺經幢

▲第三層,攝影:北緯21度的季節

第四層,雕八坐佛,四隅略大。其中兩佛面部有損壞。

昆明市博物館的“國保”經幢——地藏寺經幢

▲第四層,有人說這尊是藥師像,攝影:北緯21度的季節

第五層,球狀,無人形,雕靈鷲。

第六層,有廡殿四座,每座內雕佛像五尊。

第七層,圓柱形,壁上雕像。

最上為葫蘆形寶頂,周圍原來應刻有蓮花瓣座,但現今蓮瓣多已損壞,但在下圖中有可看到幾瓣,也不錯了。

昆明市博物館的“國保”經幢——地藏寺經幢

▲第五層至寶頂,攝影:北緯21度的季節

據文獻統計,此經幢上共雕刻神像300餘尊,最小的僅3釐米高,通體雕刻,幾乎沒有一處空白,堪稱滿工。在全國幾百座石幢中,於一幢之上集如此多的造像,其工藝之精美,實為絕無僅有。

根據經幢上陰刻的漢文《大理國佛弟子議事布燮袁豆光敬造佛頂尊勝寶幢記》,地藏寺經幢正是名叫袁豆光的議事布燮(官名)為先主高明生建立。除了《造幢記》,經幢上另外有署名玄奘法師翻譯的《佛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以及《大日尊發願》、《發四宏誓願》,總共四篇漢文題刻。

昆明市博物館的“國保”經幢——地藏寺經幢

▲《造幢記》,文中的“議事布燮”為南昭大理國官名,據說相當於宰相,攝影:北緯21度的季節

這篇《造幢記》主要是記述大理國的大理國鄯闡侯高明生的功業以及高明生去世後,袁豆光如何至忠至孝,輔佐幼主,轉危為安,使“東海浪澄於驚波,楚天霄淨於讒霧”的勳績,大體上比照周公旦云云。此文作者為“皇都大佛頂寺都知天下四部眾洞明儒釋慈濟大師段進全”,估計跟《天龍八部》裡的段譽是一家。

昆明市博物館的“國保”經幢——地藏寺經幢

▲其中一篇經文,攝影:北緯21度的季節

昆明市博物館的“國保”經幢——地藏寺經幢

▲攝影:北緯21度的季節

講一個與這經幢有關的傳說,有昆明人說是鎮妖龍用的:從前昆明城常被妖龍禍害,時不時發大洪水淹沒全城。直到元末明初,張三丰張真人才將妖龍鎮壓在一口古井內,並在上面建起鎮妖塔,從此再無水患。但是,如果有人挪動鎮妖塔,妖龍就會逃脫繼續危害人間。

不過,這個傳說講的是道家的“塔”,估計是見這經幢是塔形就進行了附會,跟這個“佛頂尊勝陀羅尼幢”不是一碼事。

據介紹《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有三大功用,“滅惡業、離地獄、增福壽”,建造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有很大福報,甚至身體沾到經幢上落下的灰塵或者被經幢的影子映在身上,都能得到加持,不受地獄、惡鬼、畜生等惡道之苦。建造尊勝幢,也能令亡人得到加持而往生善處。

說到這我就想啊,昆博的文創產品,要不就整這個經幢的復刻版,說不定還大賣呢。

歷史學者對這座經幢評價頗高,比較有代表性的說法是史學大家方國瑜先生的說法:“雕刻佛像最精,世人鹹為驚異,滇中藝術,此其極品。”1955 年,周恩來總理視察昆明時,也參觀了這座經幢,並作了“要建亭保護”的指示。

時至今日,地藏寺經幢在昆博寬闊明亮的大廳中,莊嚴、肅穆地綻放著千年的歷史光輝。

—第113篇,END—

溫馨提示:未註明來源的圖片均為本號原創,拒絕任何圖庫收錄;部分圖、文可能源自網絡,加上LOGO僅為宣傳,並非對其聲明版權;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漫行博物館”立場;未經授權的轉載會舉報刪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