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外企“毀壞”的中年人

  前一天的惠利還在暢想未來計劃,明天就收到了公司的郵件:一個和他同時進公司的經理因為個人身體原因,主動辭職。其實惠利知道,這是公司嫌棄他年紀大,薪資高給辭掉了。這位同事進取心強,能吃苦,以為以後還能VP,結果VP還沒有當上就成了4050成員,需要再就業。


被外企“毀壞”的中年人


  惠利從未想過會有這一天,名牌大學畢業的他過五關斬六將才進入這家大型外企做管理培訓生。在外企在中國的黃金十年中,惠利滿世界出差,住五星級酒店,出席各種高級論壇,還一路升遷到了部門經理。惠利認為自己正在走在勝利的道路上,但現實還是給惠利一個沉重的打擊,讓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彷彿一夜之間,外企在中國生存艱難。硬盤巨頭希捷宣佈關停其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蘇州工廠,甲骨文被曝裁減200多個北京研發崗位,而通用電氣則關閉了上海技術中心。

  而這對在外企工作的普通人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每年看著企業的同事上臺領五年十年的長期服務獎,我們就會覺得自己就是這個公司的一員,但溫馨只是假象,一旦企業運營出現問題,資本就會露出本來面目。

  年輕的時候,你為企業創造價值,企業為你提供優厚的待遇和光鮮的環境。你老了,你就是資產負債表中的成本,不是被縮減,就是被優化。

  而中年的外企人,薪資高,外面機會少,除了耗著,別無他法。


被外企“毀壞”的中年人


  一個在外企工作多年的高管,他的能力已經被公司結構化了,在熟悉的體系中,他可以遊刃有餘,若一旦離開這個環境,他們就會發現,多年的積累根本排不上用場。

  他們身上的光環並非來自真正實力,而是平臺的威力。

  他們熬夜開電話會議,經常出差,努力工作,專業知識頭頭是道,但真正想離開外企才發現,自己好像什麼也不會。

  其實外企的成功,要麼是特別聰明會交際,要麼就是敢拼業績高。隨著年齡的增高,很多人工作精力就會逐漸下降。而我們在外企苦苦追尋的能力只是如何更快地獲得管理層的支持,如何擺脫部門掣肘,甚至是彙報技巧,政治鬥爭。這些都是為大企業複雜的組織架構而設置的。

  如果來到一家扁平的公司,這些技能就沒有任何作用。外企喜歡用很多的會議流程將人框死,而民企的首要任務就是完成任務。所以,在這裡,外企善於甩鍋的優點反而成了弱勢。

  在外企工作會有一種天然的優越感。準時下班,假期多,薪資福利不差,不用回覆郵件,這樣的公司比國內企業要舒服很多,但這也會讓這些人形成一種依賴,由奢入儉難,如果大部分人已經習慣了外企的工作氛圍,就像溫水裡的青蛙,最後跳都跳不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