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日本是發達國家 但你想象不到日本青少年貧窮的狀況

日本埼玉縣川口市一家自助餐廳裡,幾名志願者正在廚房裡燉牛肉。廚房外面,一群孩子邊剪紙邊等待吃飯。

這看似普通的一頓飯,但對其中一些孩子來說,是當天唯一的一餐。

“有些孩子的家庭,沒辦法供他們溫飽。”2017年3月開設這家餐廳的佐藤正志(音)說,“他們的媽媽找不到工作,被迫接一些低薪的工作,高額的生活成本使家庭陷入到了困境。”

包括這家餐廳在內,在向來給人富庶印象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過去五年中,已有三百多個此類兒童自助餐廳在各地開業——日式青少年貧困現象的副產品之一。儘管日本是發達國家,這些青少年家庭並非絕對貧困,而是相對貧困。但這種相對貧困,也是客觀存在於一些家庭當中的。

“只能在伙食費上節省開支”


對於單身母親澤村來說,公益NPO(non profit organization非營利性組織)每兩週提供一次的6公斤大米援助,減輕了她一大部分負擔。

澤村家平均月收入10萬日元(100日元約等於6.2元人民幣),加上政府給的兒童撫養補助,每月到手18萬日元左右,看似不低,但扣除房租、水電、交通等每個月14萬日元的固定支出,留給一家5口人的每月伙食費,只剩下差不多4萬日元——每人每天大約267日元,17塊人民幣。

都說日本是發達國家 但你想象不到日本青少年貧窮的狀況

2016年8月18日,日本東京,一群孩子在一家兒童自助餐廳中用餐。(東方IC 圖)


公益NPO援助前,她家連蔬菜都買不起。

“要說節省開支的話,只能在伙食費上節省開支了。“澤村15歲的兒子光樹說,“有一年收了壓歲錢,很快被母親掃蕩一空,用這些壓歲錢買了米和菜。那一段吃完一頓,不知道下一頓是什麼時候。”

按照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定義,在日本,家庭人均年收入低於122萬日元(約合人民幣7.8萬元),即屬於相對貧困。而在過去的30年中,日本的相對貧困率上升至了16.3%,並且還有不斷上漲的趨勢。

據此估計,日本有350萬兒童來自相對貧困的家庭——換句話說,每6個17歲以下的兒童中,就有1人。

“家裡沒有錢,你不要讀書了”

高中生也在“貧困”中苦苦掙扎。據千葉縣對縣內16所高中的學生調查顯示,兼職的學生中,1周兼職4天以上的學生、週一到週五平均每天工作4個小時及以上的學生,都已接近半數。有51%的學生兼職是為了賺取生活費,為將來賺取大學學費的佔18%。

目前正在上高中二年級的理惠,從高中入學開始就已經需要做兼職來補貼自己:週中平均每天工作4小時,休息日平均每天工作8小時,一個月的收入大約是7萬日元,除去交通費、生活費,所剩無幾。

單親家庭出身的她,希望靠自食其力來幫助母親,“如果能減少母親的負擔就更好了,但現在我真的很累……”

理惠想讀大學,拼命打工,一個重要的原因也是在為將來上大學存錢。但她存的這些錢,對於大學學費來說,有些微不足道。

“其實畢業就去就職,也不用花錢上大學,媽媽會很高興。我最怕聽到媽媽說,家裡才沒錢供你去上學之類的話。”

“看不清未來的路”

以升學為目標的高三學生真央雖然不用兼職打工,但也面臨大學學費的困擾。

真央家因為有父親的養老金,尚能維持生活,但是因為要還房貸,手中並不寬裕。

事實上讀大學,也成為真央改變自己收入、擺脫像父母一樣相對貧窮的出路——在日本,高中畢業生和大學畢業生的收入差距大約是1.5倍到8倍。

畢業生之間的收入差距,讓日本貧富之間的鴻溝愈加明顯。也是基於此,日本研究者們發現,貧困正在日本代際流傳,即所謂的“連鎖貧困”。

據統計,日本家庭子女大學入學率為73%,而貧困家庭只有33.4%。2012年度,日本有7.9萬名大學生中途退學,其中兩成是因為經濟原因。

由於家庭的貧窮,很多日本孩子沒有時間和金錢幫助自己成長,甚至得不到升學的機會。而成長不足,使得他們沒有能力得到高收入的工作,無法令自己乃至家庭擺脫貧困。如是,貧困代代遺傳。

為了能夠順利上大學,真央只能靠助學金了——有附帶利息和無利息的兩種,一個月接近12萬日元。

“雖然不想,但是沒有辦法,為了自己的夢想還是要去借。”真央說,“太殘酷了,雖然考試能夠合格,但進入大學還是很困難。我真的看不清未來的路。”


本文首發於《Vista看天下》2019年2月8日,總第444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