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沙湖桥到四方坪,长沙北郊的70年变迁

沙湖桥当年是浏阳河上的一座桥,后来浏阳河改道了就留下这个地名。

沙湖桥街横贯在伍家岭社区之中,与芙蓉路平行,是建湘新村、国庆新村与伍家岭社区之间的一条主路。

从沙湖桥到四方坪,长沙北郊的70年变迁

沙湖桥街及建湘新村、国庆新村

这里的建湘新村,是长沙规模较大的老居民点,上世纪60年代就有40多栋楼房,只有砂子塘新村可以媲美,红旗区、朝阳新村、望月湖都是后来建设的。

建湘新村的得名来自伍家岭的建湘瓷厂,不过绝大多数是长沙市房地局所建,用来出租给市民。不到百分之十是各个单位建筑的职工宿舍,譬如长沙铁路局、湖南建湘瓷厂、湖南动力机械厂宿舍。

从沙湖桥到四方坪,长沙北郊的70年变迁

沙湖桥街南口长沙大学教师宿舍

建湘新村建成之日即水电入户,户外路面水泥硬化。长沙上世纪70年代,还有为数不少的市民,饮用水吃河水和井水。到上世纪80年代才逐步普及公寓楼,大部分住的是平房和筒子楼。一句话,建湘新村各项硬件设施领先长沙市区30年

从沙湖桥到四方坪,长沙北郊的70年变迁

八十年代初,这里又建成了

国庆新村,是当时长沙四大小区之一。这个小区是当年还很洋气的小区,房间都是带厨房厕所的。小区里东西向的小巷名国庆巷,就因国庆小区而得名,沙湖桥这条老街从南北向贯穿此地。

从沙湖桥到四方坪,长沙北郊的70年变迁

国庆巷的一段

这条街道的两旁,挤挤挨挨的布满了陆续修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不过5层高的居民楼,而这些居民楼的底层基本上都改造成了临街铺面。红火的时候有几万人在这里生活,周边还有伍家岭小学和农贸市场等配套设施。

这里的沙湖桥农贸市场也是北边最大的,该市场实际被分为两类市场,一层是服装市场,二层才是农贸市场。市场建筑二十多米宽,二百多米长,规模较大。农贸市场海鲜商户多由西长街海鲜经营户转来,这里的蔬菜、肉鱼普遍比市内农贸市场便宜一点。

从沙湖桥到四方坪,长沙北郊的70年变迁

仿佛是经营户提前开了会一样,每天同品种蔬菜和肉鱼价格,报的价也基本一样。每天早晨,市场外街上也都排满了地摊,到了快上班的时间,城管一出动,又赶快撒回到市场。经营户来自全国各地,不少经营户在附近街区购买二手房,全家搬到长沙生活。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这里房子已经老旧,有钱的人已经搬离这里,这里就成为留守老人们聚集的最多的地方,成为开福区一个比较大的棚户区。

从沙湖桥到四方坪,长沙北郊的70年变迁

原泰阳商城的位置,已拆除成为空地

2016年开始开福区开始动手改造,先拆出了泰阳商城,后逐步进行各项公共设施的搬迁。随着伍家岭片区的精英路项目建设和伍家岭片区棚户区改造(东南角地块)项目的推进,制约片区发展“瓶颈”的沙湖桥市场,也在2017年12月关停。

沙湖桥菜市场整体搬迁到陡岭和三一大道桥下,未来这里将成为什么模样我们还不得而知。但肯定的是一个新片区将重新展现在我们面前。

从沙湖桥到四方坪,长沙北郊的70年变迁

拆除前的泰阳商城

从沙湖桥到四方坪,长沙北郊的70年变迁

现在的沙湖桥农贸市场

这里的地标是毗邻东风路的老水塔,因为东风路下京广铁路由此经过。这座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水塔,是铁路机务段的供水设施,由铁路水电段管理。为给水塔维护工作提供便利,铁路水电段当时在水塔下面搭建起一排临时工棚。目前老水塔下周边的建筑已拆除,老水塔作为地标性建筑保留了下来。

从沙湖桥到四方坪,长沙北郊的70年变迁

建湘新村的东侧是东风路。东风路北与三一大道、南与营盘路相交,有三公里多长。其前身是民国时期修通往湘潭军路的一段。其道路得名当然是由于起点的东风广场,即原协操坪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城区建设的发展,在原军路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向北延伸道路。五十年代起,道路两边修建了烈士公园、省体育场、省博物馆、汽车电器厂、湖南绸厂、冷库、省药材公司和机电公司仓库,还有机关,学校等。

从沙湖桥到四方坪,长沙北郊的70年变迁

东风路德雅路口南,往前就是博物馆和烈士公园

东风路在建湘新村附近这一段,八十年代中期,还是三合土路,路尾还有京广线及北站支线挡住道路,汽车只能绕德雅路通往岳阳。九十年代初这里建起了东风路高架桥,打通了往北通往三一大道的道路。

东风路立交桥长2620米,宽15米。始建于1993年,2003年改建成互通式立交桥。而东风路桥下的铁路已被填平,不复旧日的痕迹,变为更宽敞、便利的马路。

从沙湖桥到四方坪,长沙北郊的70年变迁

东风路高架桥碑刻

东风路高架桥北与三一大道相连,将原在此地的刘家冲、蒋家垅、陡岭路几处拦腰斩断。三一大道的这一段西连伍家岭,东至四方坪,前身是319国道的一段。

从沙湖桥到四方坪,长沙北郊的70年变迁

左侧为东风路高架桥,右侧为刘家冲公寓

民国以前从伍家岭东行,全是连绵的小山岗

,长沙话里“冲”,指的是两座小山包之间的地带,从陡岭起这里陆家冲、喻家冲、上刘家冲、下刘家冲、甘家冲、白水冲、秧田冲、西坡冲等九冲冲尾相连,靠黑石渡这边所以得名九尾冲。

过东风路高架桥沿三一大道东行,就到了国防科大。这所军事学校在国内鼎鼎有名,为1959年确定的全国20所重点大学之一、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硕士及博士学位的院校、全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院校。

从沙湖桥到四方坪,长沙北郊的70年变迁

前身是1953年创建于哈尔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1970年,学院主体南迁长沙,改名为长沙工学院。1978年,改建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从沙湖桥到四方坪,长沙北郊的70年变迁

国防科大校区 朱骏杰摄

国防科大再往东行就到了四方坪,“坪”在长沙方言中是小平地的意思,因为此地多为平原,开垦农田多为四正四方的形状。故四方坪之称流传下来。

四方坪以前原是一片菜土和渔场,由于长沙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扩展,使得四方坪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区。四方坪的经济主要靠三一大道的汽车销售一条街与浏阳河休闲景观带为景点,其它的就是靠餐饮美食与商贸中心。

从沙湖桥到四方坪,长沙北郊的70年变迁

四方坪三一大道南侧汽车销售一条街

八十年代这里还叫319国道

,两边有四、五十家土鸡店。大路沿线,每隔几米就有一座座用土砖和瓦棚搭起的饭店,一律都竖着“柴火土鸡饭店”的招牌。四方坪吃土鸡是长沙八十、九年代的时尚选择。此地得名“土鸡一条街”。

除了菜土、渔场、土鸡店,这里还是湖南制药厂、湖南搪瓷厂、长沙热水瓶厂、长沙羽绒厂等国有企业集中的工矿区。如今,无论是菜土、渔场遍布的农村还是国有工矿企业棚户区,都与四方坪说再见了。

从沙湖桥到四方坪,长沙北郊的70年变迁

图为位于浏阳河路的搪瓷厂宿舍,目前正在拆除

1998年,四方坪街道成立,由原“一乡一村一场”——福安乡、胜利村、红色渔场合并而来。1998年319国道拓改,拉开了拆迁的序幕。

四方坪的大开发大建设,始于2000年。那一年,世界商业零售巨头麦德龙、湖南华运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入街营业,就像一个“销售加速器”,带火了同一时间开盘的楼盘。

从沙湖桥到四方坪,长沙北郊的70年变迁

四方坪三一大道北侧的麦德龙卖场(德汇路一侧)

到2016年,最后一个城中村改造项目胜利村拆迁基本完成,四方坪打通了城市化进程最后一公里。同时,丝茅冲棚改一期征收户签约腾房已近尾声,二期即将启动。

而今,这些地名正在成为历史,作为从郊区蜕变成中心城区的长沙样本,四方坪街道城市化的进程交织着“拆、建、管、治”四部曲。生活在四方坪的人们,也经历着个人身份、居住环境、产业结构乃至精神世界的嬗变。

从沙湖桥到四方坪,长沙北郊的70年变迁

除了三一大道,四方坪这里有双拥路、栖凤路、德雅路等多条道路,当年流行企业出钱赞助街名,据说当年麦德龙超市落户四方坪也想买一条路名,最后专家们觉得不合适,还是叫“双拥路”。三一大道东侧1998年建起了长3230米,宽16米,三层全互通结构,钢筋砼箱形连续梁的四方坪立交桥,使长沙东二环线与三一大道在四方坪这里交汇处。

从沙湖桥到四方坪,长沙北郊的70年变迁

长沙最大的水果批发市场——毛家桥市场也位于四方坪立交桥东北角。过了立交桥再往东就是浏阳河了。浏阳河休闲风光带离这里很近,顺应自然地形而形成的绿化脉络,成为城市中的一块“绿肺”。

曾经土鸡店是四方坪唯一的“服务业”。现在的四方坪路宽了,车也多了。一边是牛气的跨国名企麦德龙,一边是汽车4S店一条街。一个个大型住宅小区拔地而起,“二街一中心”的经济格局逐渐形成,即沿三一大道的汽车销售一条街,沿浏阳河路、车站北路的餐饮美食一条街和麦德龙-四方坪街道商贸中心。未来地铁3号线也将经过这里。

从沙湖桥到四方坪,长沙北郊的70年变迁

四方商贸城西南角(学堂园路、车站北路交叉口)

四方坪商贸城本是农民自发聚集形成的,正规的四方商贸城始建于2003年,商贸城共计44栋房屋,一半以上为原先福村、红色渔场60号令农民安置房屋。

商贸城安置区内菜市场于2007年由失地农民自发形成,为安排失地失业农民自主创业,市场管理人员均在失地农民中产生,以居民自治、自我管理、社区监督的模式进行市场管理。原规划为四方建材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商贸城已经演变成为一个门店1100多家,影响辐射周边方圆10公里,以农贸、餐饮、夜宵为主的综合性大市场。现在已成为辐射30万人口的综合性大市场。

从沙湖桥到四方坪,长沙北郊的70年变迁

德汇路,图中左侧为四方商贸城,右侧为麦德龙入口

本世纪长沙北边发展迅猛。尤其是火车北站于2012年搬迁后,一些断头路修通,如潘家坪路、开福寺路延伸到东风路,黄兴北路顺势延伸到北辰三角洲。路网的改造、拓城的推进,给四方坪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老城区的人来四方坪主要是两个目的,一是必逛麦德龙,二是到这边吃土菜,曾经的“土鸡一条街”如今各种美食店遍地开花,大多口味甚佳,不过也有些不和谐的店夹杂如此,那臭名远扬的那家一碗粉要卖几十元的店,可以是说与长沙饮食亲民的传统风格背道而驰。

从沙湖桥到四方坪,长沙北郊的70年变迁

四方坪三一大道南时代先锋、四方锦城小区

如今的四方坪是长沙城北入城口。临近浏阳河。“转型四方坪,提质东大门。” “二街一中心”的经济格局逐渐形成。商业中心主要以汽车销售一条街、麦德龙、四方商贸城为主体,商业住宅区主要有左岸春天、科大佳园、时代先锋、四季美景等。

从沙湖桥到四方坪,长沙北郊的70年变迁

2016年地图中的长沙北郊

住宅区与商业中心相结合,四方坪地区成为了一个适合居住和经商的现代化城区。晚上,沿浏阳河路、车站北路的美食一条街和夜宵摊点,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到白天,这里又恢复到井然有序、干净整洁。

从沙湖桥到四方坪,长沙北郊的70年变迁

现代电子地图中的长沙北郊

这个曾遍地菜地和鱼塘的昔日郊区,如今既有中心城区的繁华,又包容着人情味和烟火气息。 

后记:新中国走过70年,长沙北郊发生了太多太多的变化,无数往事记忆值得回味,欢迎大家一起留言记录下更多北郊的变迁往事~


  • 文/枬子,长沙生活集独家发布。感谢作者的创作,为我们留下这些美好的生活记录!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关于长沙生活的各个方面题材稿件都行),我们一起记录长沙生活!投稿请加微信号:ms96218,或发送到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