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殺》結局怎麼樣?

迷途中的小書童阿


【很多人沒有看懂結局,不怕劇透的看過來!】《誤殺》是最近電影市場裡的一部驚喜之作,可以用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來形容,豆瓣7.7,上映5天票房達2.97億。這是一部翻拍電影,翻拍的是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導演是柯汶利,監製陳思誠,主演是肖央。

這部電影的整個故事扣人心絃,有血有肉,相信所有的人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都希望李維傑一家能夠平平安安地渡過難關。整個故事拍得極具衝擊力,節奏張弛有度,還有一點燒腦,觀眾看得很過癮。

但是對於電影的結局,很多人可能還是沒看懂,主要有以下三個問題:

李維傑為什麼要自首

李維傑(肖央飾)以為自己的太太阿玉(譚卓飾)和大女兒平平(許文珊飾)誤殺了警察長拉韞(陳沖)的兒子,所以開始了一系列的動作,包括製造不在場證據、毀屍滅跡等等,準備瞞天過海。

但是就在李維傑已經成功了,而且逼得拉韞下臺了的情況下,他卻選擇了自首,很多人不是很理解,那不是白忙活了嗎?還有人說是為了過審,其實不然,李維傑自首其實有三方面的原因:

1、李維傑其實是一個佛教徒,宗教信仰對他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在電影裡他多次去寺廟佈施。但是當發生了殺人事件以後,僧侶拒絕了李維傑的佈施,說他不是無相佈施。

佛教的無相是指擺脫世俗之有相認識所得之真如實相。而在電影裡是指李維傑殺人後的佈施其實已經不是純粹的佈施,而是帶有目的性的,希望佛祖保佑他能瞞天過海,有實相有目的。所以僧侶才拒絕他,而這種拒絕其實對李維傑是有很大影響的,相當於在他心裡種下了一顆種子,就好像佛祖知道了他有罪一樣,天網恢恢。

所以電影最末在寺廟遇到警察長夫婦的時候,李維傑也承認了自己殺人,並且向警察長夫婦道歉。

2、李維傑的父母是死於暴亂的,而李維傑的這個案件引起了非常嚴重的一場暴亂

李維傑最後的脫身,依靠的是警察長的丈夫的政敵的煽風點火,而也直接造成了一次大規模的社會暴亂。李維傑在電視機裡看到了暴亂的嚴重後果,不是小打小鬧,是真的會死人的那種。

所以李維傑是非常歉疚,他的行為可能製造了更多的像他一樣的孤兒。

3、小女兒安安(張熙然飾)把70分改成了100分,為了口風琴

李維傑在結局的時候曾經說過,大女兒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失去了對他的信任,最後他卻通過這樣一件事情才找回了大女兒對自己的信任。在李維傑的心裡,家是至關重要的,為了這個家他挺身而出擋在了最前面,保護自己的妻子和女兒。

但是最後卻發現自己做了一個錯誤的示範,自己瞞天過海的過程被小女兒全程知曉,而小女兒也開始了用欺騙去給自己製造好處。這個不是李維傑想要的結果,為了讓小女兒明白是非黑白的道理,他決定去認罪。

李維傑和太太阿玉在天台的對話其實已經預示著他最終會去自首,因為他覺得自己有點沒用,只能站在自己的愛人和女兒之前,所以他最終也這樣做了。

新聞報道里說阿玉和平平也去自首了,但是結局沒有交代

最終的畫面裡,李維傑在監獄,說明阿玉和平平去自首了,但是最終入獄的還是李維傑,為什麼呢?

因為殺死素察(警察長的兒子)的確實是李維傑。李維傑用羊替換了墳地裡素察的屍體,但是李維傑剛剛把素察挖出來的時候,素察並沒有死。

這個是根據棺材板上的血跡判斷出來的,大雨下警察長去墳地開館的時候,棺材板上有明顯的血跡,原來是沒有的。也就是說素察當時只是被打暈了,沒有死,最後殺死他的是李維傑。

所以即使阿玉和平平去自首,也只是逼李維傑說出真相中的真相而已,殺人的還是李維傑,他沒有替阿玉或者平平頂罪,他是在為他自己贖罪而已。

最後李維傑越獄了嗎

電影的結局其實是開放式的結局,李維傑一開始講故事的情景成為了真實,李維傑出現在了泰國的監獄裡,那麼看了那麼多電影的聰明絕頂的李維傑會不會再次模仿電影裡的劇情,讓自己越獄呢?

在我看來,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沒有動機,除非他得知自己的妻女在外再次受到了不公正的傷害,否則他沒有動機。如果他又要越獄,他還何必自首呢?如果他越獄了,他又如何面對自己的小女兒呢?說好的榜樣呢?

所以最後的這個開放式結局其實是整個故事邏輯裡的一個bug,看似開放,但其實只有一種結果,算是一個設置失敗。

之所以出現這種結果,也許和最終李維傑的繩之以法有關係,所有的東西都圓過去了,唯獨讓最後的開放式結局失效了,算是一點點的遺憾。

結局的越獄假想致敬了三部電影

首先李維傑最後在監獄裡的場景幾乎和港片《監獄風雲》一模一樣,所以首先致敬了《監獄風雲》。

電影開頭說的故事裡,李維傑是選擇了逃走,逃走的線路是洗手間廁盆下的通道。這個設定是致敬《肖申克的救贖》。

最後李維傑在棺材中和屍體一起被活埋,他點著了火柴,這個畫面是致敬電影《活埋》。

(《活埋》畫面)

一個奇怪的猜想,誤殺可不可以看成是《唐人街探案2》宋義的前傳

當然這個只是一個比較荒唐的猜想,畢竟兩個人物的背景差異比較大,名字也不一樣。但是看《誤殺》的時候,我真的產生了這種聯想。

同樣是肖央主演,在唐探2裡的宋義,顯然也是一個犯罪高手,也是Q的熱門人選。而李維傑一年看了800多部電影后,也成了一名犯罪高手,對整個案件裡的人物的調度堪稱完美,可以用“上帝之手”來形容,這樣的李維傑和宋義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後來想,之所以有這種感覺,還是因為這部電影是陳思誠監製,陳的風格味道太濃烈了,一看就是他的風格。然後出演的又是肖央,自然會有這種錯覺。不過對於肖央還是要重點表揚一下他的演技,眼睛裡的戲很足,真的是演技炸裂之作。

結語

電影《誤殺》確實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整個故事的節奏,情節的安排和反轉,都恰到好處。而除了好看的劇情、驚喜的反轉和讓人驚歎的結局以外,其實最打動我的還有李維傑對自己的妻女的感情。

可能作為中年男人特別能理解李維傑的那些情感和情緒,也許不一定很成功,也不一定很卓越,甚至有時候可能會呈現出生活中的無奈和弱小,但是為了摯愛,在關鍵時候也一樣會挺身而出,擋在最前面保護著她們,哪怕是付出所有,這種情感讓人動容。


十三盤娛樂


誤殺》的結局你真的看懂了嗎 ?

1. 官二代只是被母女打暈吞舌了,車翻倒時吐出來,在棺材裡醒了過來,後氧氣耗盡,窒息而亡。這個有多處鋪墊很多評論解釋過了。

2. 所以母女並沒有殺他,男主也沒有殺他,只是沒有救他而已。注意男主向妻子確認當時沒有血跡。

3. 那麼究竟是誰“誤殺”了他?為何男主要把羊放在墳地裡?

4. 注意結局旁白那幾句話,屍體找到了,那麼!最關鍵的死亡時間就確定了!男主女主的不在場證明都坐實了!可以說明是在棺材中窒息的證據被留在墳地了。當母女去投案時,說自己晚上殺的,顯然時間不對,男主的時間也一定對不上,母女在大眾看來就是去頂罪的,這時群眾自然想到男主也是去頂罪的……但是為誰頂罪……不會有人想起那隻羊麼?男主為誰處理的羊屍?

5. 男主信佛,需要自己內心平靜,如此嫁禍警官是否會良心不安?但想想他們一家所為的確沒有殺害他,而警官私了的建議卻無意中促成了他的離家出走和後續的一切,這才是真正的“誤殺”。如果男主見死不救算殺,那也是故意殺,而非誤殺。

6. 男主有意掀起的輿論,形成了對自己和家人最好的保護,這是群眾是對自己這個群體的保護。局長夫婦是受害者,後又失去了一切名利成為簡單的父母,也有了群體的同情,只有警官,才能成為人們憤怒情緒的出口。而此時的他,已經是“sheep without shephard”.


CarrY


個人見解,歡迎良性討論,如有不對,見諒。

這個結局是開放式結局,下面說我的個人看法

1.首先結局採訪路人那段鋪墊的是民心所向,要求放人,所以按照電影前面的劇情,大概率會放人。

2.結局呼應了開頭,肖央忍受不了群眾暴亂,所以和妻子天台說那番話後,就想清楚要去當替罪的羔羊了。還有個原因是因為留下了唯一破綻,就是棺材蓋被抓花的痕跡(關在裡面的人和羊是不可能抓出那種痕跡的,所以素茶關進去時並沒死)良心過不去。

3.開頭結局相互呼應,開頭只是肖央 給秦沛 黃毛哥編造的幻想,最後監獄鏡頭是真實,在民心所向,可能被減刑或釋放的情況下,肖央越獄了,開頭推棺材的黃毛哥,是故意進去幫忙越獄的,在結局會用同樣手法越獄,所以秦沛的表情很好解釋了,可能就是秦沛安排黃毛哥進去幫忙越獄的。

開放式結局,分析不對不要噴我~





影視星扒克


“誤殺”這個故事,已經不是第一次被翻拍了。

最早的一版“誤殺”是由印度導演/編劇吉圖·喬瑟夫(Jeethu Joseph)自編自導的。

吉圖是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Kerala)人,這個邦有自己的語言——馬拉雅拉姆語(മലയാളം 英文:Malayalam),所以原始版“誤殺”也是一部馬拉雅拉姆語電影,中文翻譯成《較量》。

雖然吉圖創作的“誤殺”故事非常精彩,但由於是方言製作,影響力非常有限。

“誤殺”原故事作者吉圖·喬瑟夫

我們最熟悉的印度2015版《誤殺瞞天記》,“2號去聽經,然後住旅店,3號去餐廳,然後看電影”“爺爺,奶油麵包好好吃啊”,是對這部原作的第二次翻拍。

由於原作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故事,2015年翻拍版拿到比較高的投資,達到940萬美元。

主演有阿賈耶·德烏乾和塔布這樣的印度大牌明星,語言也換成了印度官方語言印地語。全球獲得超11億盧比的票房,知名度比原始版和第一次翻拍版高很多。

下圖為各版本“誤殺”,從左至右分別為2013年原作(馬拉雅拉姆語)、2014年比較山寨的泰盧固語(తెలుగు 英文:Telugu)版、2015年印度高配全國版以及現在的中國版(國語+泰語)。

各版本《誤殺》

中國版《誤殺》再次翻拍了這個動人心絃的故事。幾次翻拍在劇情和設定上對原作幾乎沒做什麼改動。

比如最早爸爸的職業是有線電視承包商,後來僅僅是與時俱進地改成了網絡供應商,還有像爸爸愛看電影、大女兒在夏令營被偷拍、誤殺了警察長的兒子等等,這些情節都相同。只是每位作者會有不同的理解和創作手段。

2018年,改編自法國高分懸疑短片《調音師》的同名印度電影上映。

長片版《調音師》的六位編劇對短片做了合理的擴充,懸疑反轉的精彩程度不輸原作,口碑依然很成功。《調音師》2019年引進後,還掀起過一陣對印度電影高水準改編的討論。

《調音師》

中國版《誤殺》的主創中,也有六位編劇,創作模式可能與《調音師》多人編劇小組類似,每位編劇各有不同分工。

從《誤殺》目前的口碑看,這次改編算是成功,沒有毀原作。我們終於不用再感嘆印度電影人的改編能力了。

“聽經”改為“泰拳”是編劇的一次勝利

當你看過1000部以上的電影,這世界上壓根沒有什麼離奇的事情!

當你破過1000個以上的案件,這世界上壓根就沒有什麼離奇案件!

電影開始這兩句臺詞,就像泰拳比賽開局前刺耳的鈴鐺聲,拉開兩位主角和他們背後兩個家庭的對決。

從小餐館到警察局破案這兩個片段,李維傑和拉韞都在熱身,各自喊出自信打敗對手的口號。

電影的另外一句重要臺詞:拳臺上沒有平局,一方必須要打贏另外一方……電影《誤殺》從開始就火藥味十足。

簡單回顧劇情:

大女兒:大女兒去參加夏令營,結果被同樣參加夏令營的官二代侮辱,並拍了視頻。

警察局長兒子:兒子官二代仗著媽媽是警察局長,目無王法,犯下了侮辱少女的罪行。

媽媽:媽媽得知女兒被侮辱,心如刀絞,在倉庫和大女兒誤殺了上門尋釁的官二代。

小女兒:小女兒還是個孩子,心智尚未成熟,但她目睹了媽媽和姐姐埋屍的過程。

爸爸:爸爸是個看過1000部以上電影的影迷。爸爸的工作是網絡供應商,雖然掙不到太多錢,但是個顧家的好丈夫,和街坊相處得也很融洽,鎮上的人都認為他是個大好人。得知大女兒誤殺了勢力強大的官二代,而且妻子和小女兒都知情,決定用電影裡看過的手段與官二代家周旋,瞞天過海。

女警察局長:警察局長是位女性,極為強勢且極端精明,在得知自己兒子失蹤後,很快就查到大女兒一家,展開了極為強硬的調查,甚至縱容手下毆打大女兒一家人。

壞警察:女警察局長手下還有個橫行鄉里、欺行霸市的壞警察,憑藉自己的警服,壞警察在鎮上到處欺負老百姓,大家對他怨聲載道,但又敢怒不敢言。

新版《誤殺》的核心故事還是上面這些內容,背景換到泰國,把原來發生在印度聽經的橋段,改為看泰拳比賽。

電影的角色設計,都存在大大小小的矛盾,就像拳臺上的兩位拳手。

主要矛盾是爸爸和警察局長之間的智鬥,一個是破案經驗豐富且位高權重的大人物,一個是愛看電影看似軟弱的老實人,但在危急時刻勇敢擋在家人面前。

除了影迷爸爸和警察局長這對主要矛盾,故事中施害者與受害者母親之間,也存在激烈的矛盾。兩位母親的內心都經歷著10級地震。

一方侮辱了自己的女兒,一方誤殺了自己的兒子;一方要忍痛掩蓋誤殺,一方要忍痛查出真相。

於是譚卓和陳沖貢獻了隔著屏幕都衝擊到臉上的殺氣。

這殺氣強烈程度,是孩子受到傷害後,母親獨有的那種母獅氣場。儘管兩位母親在地位上有云泥之別,但在保護孩子上的氣勢對等。

另外,爸爸和壞警察之間的矛盾,也構成一條副線,從側面推動劇情發展。

在警察局長查到爸爸一家時,爸爸重置全家不在場證明,加深相關路人對一家的印象,訓練妻女接受審問……這些舉動就好像泰拳比賽中的防守。爸爸首先做出天衣無縫的防禦,承受女警察局長的連環擊,等待最後的致命反擊。

最終,爸爸留了一個後手,連自己家人也沒透露。

在全鎮人見證下的開棺啟屍,是爸爸防守後的一擊必殺。爸爸早已把妻女誤殺的屍體轉移,留下一具動物屍體。原作是狗,新版改為羊。

羊是電影中反覆出現的麥高芬,即一個推動劇情的事物。羊的幾次出現看起來漫不經心,但最後卻成為全片的高潮,更是對壞警察欺凌鄉里的諷刺。

如果沒有壞警察濫用武力打死這隻羊,爸爸恐怕還要親自去找一隻“替罪羊”。

中國版《誤殺》的英文名叫Sheep Without a Shepherd,翻譯過來是“烏合之眾”。

爸爸、媽媽、大女兒,甚至村民、大巴售票員、酒店服務員等等這些“烏合之眾”,不再做軟弱的山羊,敢於和強權硬碰硬、正面剛,這些矛盾不斷產生爆點。

新版《誤殺》將“聽經”改為“泰拳”,這一改動既符合在泰國發生的空間和文化背景。同時,泰拳本身具有強烈的觀賞性和衝突感,更增強了對決的緊張氣氛。

泰拳分為紅藍兩方。

電影中警察局長丈夫,官二代的爸爸都彭,在發生這件爛事期間正在競選市長。注意看的話,都彭作為候選人的全部宣傳色調都是藍色,而另一位市長候選人的宣傳物料則都是紅色。

電影隱藏了很多視聽語言技巧

劇本改編僅僅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導演對視聽效果的處理,選擇怎樣的拍攝和製作技巧,決定觀眾最終的視聽體驗。

新版《誤殺》的導演柯汶利是一位新人,本片是其作為導演的第一部劇情長片。

柯汶利導演此前僅有一部30分鐘的短片《自由人》(The Free Man)出品。

《自由人》(The Free Man)

雖然《誤殺》是長片處女作,但導演對視聽語言的駕馭很純熟。很多此前看過短片《自由人》的觀眾,都對其中極強的形式感有很高評價。

比如《自由人》中的用光,這種五彩斑斕黑,以及前景粗壯的欄杆,是一種渲染主角複雜扭曲心理和隔閡的技巧,視聽語言極具風格化。

導演極強的視聽形式感

柯汶利導演出生在馬來西亞檳城,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導演專業,短片《自由人》曾獲得過多個國際獎項提名。

導演柯汶利

此前關於柯汶利的一則重磅新聞,就是NETFLIX打造的首部華語劇集《擺渡身》宣佈由他來做導演。但最終這件事並未如預期,劇集改由陳映蓉執導,名字也改成了《罪夢者》。

雖然沒有成為NETFLIX首部華語劇的導演,但此次大銀幕影片《誤殺》上映,更多觀眾感受到導演對一個老故事精彩的視聽處理。


1. 交叉蒙太奇:

這版《誤殺》將“聽經”改為“泰拳”,在電影前半段,就有一段很精彩的拳賽段落,這段拳賽是和素察上門交叉剪輯在一起的。

李維傑之所以利用看拳賽為全家制造不在場證明,是因為“誤殺”這件事發生的同時,也就是2號晚上,他就在看拳賽。

李維傑2號出差給羅統的酒店維修網絡,晚上完工後看到酒店房間塞的小卡片,決定去看泰拳休閒娛樂。同時,官二代素察來到燦班鎮李維傑家裡調戲大女兒,並與察覺不對勁的媽媽阿玉產生衝突。

在這同一時間,不同空間,李維傑在看泰拳糾打,阿玉和大女兒在和素察糾打。導演對這兩段戲採用了交叉蒙太奇的手法。

一邊是泰拳拳手踢到肚子,一邊素察踢到阿玉,一邊拳手倒地,一邊素察倒地……而且“拳賽”和“誤殺”兩邊的鏡頭時長越來越短,鏡頭切換越來越快,節奏也越來越緊張。

通過這一手段,導演將李維傑完全不知情的狀態,與官二代對妻女的欺凌和誤殺剪輯在一起,觀眾在這段觀影過程中是全知視角,神經逐漸被繃緊。

這段交叉蒙太奇,既完成了誤殺官二代的過程,又給後知後覺的李維傑出了一個難題。觀眾在緊張過後,心理繼續被劇情調動:接下來李維傑和全家該怎麼辦?

2. 慢鏡頭:

《誤殺》中的“慢鏡頭”大概有10次以上。

尤其是最後在大雨裡開棺啟屍那場終極對決,幾乎整段都使用了慢動作鏡頭。

使用慢鏡頭的目的大概分為“製造滑稽效果”、“強調心理對時間的感受”或“凸顯某一重要時刻”等,這部電影多次使用慢鏡頭的目的肯定是後兩個。

比如李維傑銷燬素察的車這段戲,當時人物心理非常緊張。李維傑看到高速路上警察設卡和牧羊人路過時,都用慢鏡頭來強化李維傑當時緊張的心情。

最後大雨是全片的高潮。

慢鏡頭配上暴雨的場面調度,雨滴的速度也被放慢,不僅製造出震撼的視覺效果,也通過刻意放慢速度,主觀上加長尋找屍體的時間,提升李維傑最後一擊的震驚感。

3. 布光:

導演柯汶利在僅有的一部短片作品《自由人》中,就非常善於利用各種風格化的布光製造視覺效果。

比如這種特別極端的逆光+構圖,製造出一種虛幻不真實的感覺,但又感覺人物尋找到一個光明的出口。

短片《自由人》布光

《誤殺》中利用布光塑造人物和烘托氛圍最明顯的,就是陳沖飾演的女警察局長。

女警察局長這個角色非常複雜,她既要在下屬面前樹威,又遲遲攻破不了李維傑的手段,還要忍受母親失去兒子的巨大痛苦,同時還得顧忌丈夫競選市長。

所以,導演對陳沖出場戲份的布光特別豐富。

有一個鏡頭是陳沖在燦班鎮警察局,臉上是百葉窗投下的如鋼鋸般的光影。這種非常特殊的光影投射在人物臉上,體現出當時人物內心巨大的痛苦和矛盾。

除了陳沖,導演對主角李維傑和阿玉的布光也做了精心安排。

比如李維傑從羅統回到家後,得知大女兒被侮辱,妻女又把素察誤殺,從此全片的影調全部變成低調光(low key)。

李維傑在得知這一痛心+震驚的消息時,臉上幾乎沒有打光。這樣處理,非常鮮明地表現了李維傑和一家人的生活從此陷入黑暗。他們要在一點點微光中,找尋希望。

觀影時可以注意,電影僅僅在前15分鐘和後15分鐘有比較明亮的打光,從誤殺案後就再無亮光,全片影調變得非常暗。

4. 服化道:

電影中的服(裝)化(妝)道(具)常常被忽略,但這一場面調度的重要視覺元素,也能給電影加分不少。

《誤殺》中最有特色的服化道就是帥氣的泰國皇家警察(Royal Thai Police RTP)警服,還有陳沖那副陰鷙的小墨鏡。

泰國警服的紅黑(實際不是純黑色)配色,是最和諧的顏色組合之一,而且剪裁特別修身。這樣的配色還讓人想起小說《紅與黑》的視覺和主題。

從陳沖所穿著制服的肩章來看,她的警銜應該是警少將或稱助理警監,級別算是很高的了。

泰國警察警銜

泰國皇家警察大帽徽

5. 特殊音效:在視覺外,聽覺也是製造電影氣氛的重要元素。如果仔細聽,電影在很多重要時刻都加入了特殊音效來渲染氣氛。比如電影最後開棺,當鏡頭中顯示的屍體不是素察而是一隻羊時,背景音給了一聲巨響,用來增強觀眾此時的心理感受。

這些隱藏技巧,把劇本變成一部好看的片子,呈現在觀眾面前。

李維傑的觀影量在資深影迷中是個什麼水平?

“誤殺”故事一直有一個有趣的設定,即主角爸爸是個資深影迷。

最早版中,爸爸是有線電視服務商,每天接觸的就是各種電視節目,所以影迷這一愛好很自然。

後來爸爸的身份改為網絡服務商,影迷的身份也被保留下來,併成為爸爸高超反偵察手段的來源。

在新版《誤殺》中,也出現了大量經典電影,找彩蛋成為看《誤殺》的樂趣之一。

在破案過程中,警察局長被李維傑的反偵察手段震驚,沒想到這個不起眼的男人,卻把整個警察局的人戲耍一遍,證據鏈做得天衣無縫。在深入研究李維傑時,發現他最大的愛好是看電影。

那麼,李維傑的觀影量在資深影迷中是個什麼水平呢?

電影提到,李維傑一年的觀影量達到873部(或837部,記不清了),相當於一年365天每天看兩部以上。

《誤殺》中重點展現或提到的影單梳理:

1. 《肖申克的救贖》:

這部霸佔全世界各大電影榜單前10的經典之作,是《誤殺》中提到的最重要的一部電影。

電影開始,李維傑從監獄下水道越獄是對《肖申克的救贖》的直接致敬。

電影后面,出現關於鳥的羽毛和依賴這些牆這兩句肖申克中的經典臺詞,另外燦班警察局長讀的觀影記錄也有《肖申克的救贖》,李維傑家裡掛的海報也是《肖申克的救贖》。

2. 《蒙太奇》:

《誤殺》中爸爸的操作手段和電影的主題,都和韓國懸疑犯罪電影《蒙太奇》非常類似。

電影中,李維傑提到兩次蒙太奇就是鏡頭剪接加音效。

《蒙太奇》

韓國電影《蒙太奇》的主要內容,是綁架案受害者媽媽為了把15年前的真兇繩之以法,親自模仿當年兇手的作案手法,並把當年兇手的電話錄音剪接到這次模擬作案中,製造了一次和15年前一樣的蒙太奇。

《蒙太奇》這部電影之所以強調15年,是因為韓國案件的追訴期是15年。一個案子過了追訴期,就算再有重大進展,公檢法機構也無能為力。

所以,因綁架案失去孩子的媽媽決定自己調查真兇,並查出了真兇的身份。因為追訴期過了,公權無法再為她伸張正義,所以媽媽決定自己使用模仿作案,親自懲罰真兇。

無論在手法上還是在主題上,《誤殺》和韓國電影《蒙太奇》都有關聯。

所以,李維傑在盤算瞞天過海時,想到的第一個電影就是《蒙太奇》,而且電影中多次出現《蒙太奇》的畫面和臺詞“完美犯罪XXXX”。

3. 《控方證人》:

這部1957年的電影在電影史上的地位不用多說,尤其是在懸疑探案類電影中,屬於有生之年必看經典中的經典。

李維傑在想到《蒙太奇》後,腦子裡第二個閃過的就是《控方證人》,是電影中Christine的一句重要臺詞:

《誤殺》中出現的《控方證人》鏡頭

4. 《狩獵》:李維傑的觀影清單中提到。這部電影,可以說是目前丹麥在世界電影史上排名第一電影,豆瓣評分高達9.1。

5. 《白夜行》:同樣是李維傑觀影清單中提到。2006年有一部同名日劇,後來分別在2009年有一版韓國電影版,2010年有一版日本電影版。不做過多解釋,懸疑推理領域,東野圭吾必須擁有姓名。

三版《白夜行》影視作品

6. 《天才槍手》:李維傑一家人去看的電影是泰國高分電影《天才槍手》,講的是天才學生高智商作弊的故事,和《誤殺》有異曲同工,而且放在泰國上映沒毛病。

7. 《貓鼠遊戲》:

電影快結束,李維傑坐在沙發上,鏡頭橫向移動時《貓鼠遊戲》的海報出現在李維傑背後。這幅海報沒有像《肖申克的救贖》一樣掛在李維傑家裡,而是放在地上。

這部由小李子和湯姆·漢克斯主演的高智商犯罪電影,英文名是Catch Me If You Can(有本事來抓我啊~)也和《誤殺》貓捉老鼠的內容暗合。

《貓鼠遊戲》

8. 《活埋》:另外在電影最開始,李維傑在棺材裡點火柴的鏡頭,肯定和《活埋》很像。因為《活埋》這部電影已經把狹小空間場面調度做到了極致,只要其他電影再拍類似鏡頭,很容易就會聯想到本片。

《活埋》中的鏡頭

除了以上這幾部體現的比較明顯的電影,譚卓的那句臺詞:“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個禽獸”,令人想到法鯊主演的英國驚悚電影《伊甸湖》。

另外,李維傑一家第三次吃飯時有一個推軌鏡頭,從中可以看出他家的飯碗都是TVB的“雞公碗”,順便致敬了一下TVB。

《誤殺》中出現的電影彩蛋肯定不止上面所列這些,歡迎補充。

結語

總體來看,由陳思誠監製、柯汶利導演的這部新版《誤殺》,在延續原作優質故事的基礎上,視聽效果做得很到位,懸疑感始終在線。

不過,整部電影還是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其中一點就是大女兒的形象很出戏。並不是許文姍本身有問題。問題是把她和肖央、譚卓放在一起說是一家人……差異實在是好大。

除去這點,其他方面完成得還是相當可看。

現在,我們不用再羨慕印度的改編電影了,因為我們成功改編了一部印度電影。

-END-


酒鬼老範


昨天晚上看的《誤殺》,真的很不錯!既然問的是結局怎樣,我說說自己的看法。

結局,肖央飾演的李維傑經過幾件事後去自首了。很多人認為導演讓李維傑去自首,不夠爽快,是為了在國內過審。這樣說不能說不對,但只能說僅僅看到這種用意的一部分。

李維傑為什麼要自首?我看有以下幾個原因:

1、富二代小壞蛋素察不是被李維傑妻子阿玉和女兒平平殺的,也不是李維傑殺的。平平只是打暈了,導致素察吞舌;阿玉運屍摔了一跤,讓素察在棺材裡甦醒,然後是窒息而死。最後警察開棺,棺材蓋內側醒目的血跡和抓撓痕跡就是明證。片中李維傑還問妻子阿玉素察死時有沒有流血,阿玉說沒有;一家人吃飯時,李維傑不讓小女兒安安用叉子劃桌子,都說明李維傑知道素察是窒息死的(至於他移屍時素察有沒有死透,是否存在補刀,這個可以自己腦補,和結果沒有太直接的關係,我感覺是他移屍時素察已經死了,所以看到棺材蓋有血跡才問的阿玉)。

李維傑善良心軟,素察窒息而死的慘狀出讓他心神不寧。這是他去自首的根本動力。

2、結尾處,李維傑和妻子談話,看到小女兒安安塗改成100分的考卷,去買獎品。李維傑已經意識到自己導演的這一系列“瞞天過海”般的“作弊”,和小女兒安安塗改考分作弊的本質相似性,對安安人生觀、價值觀的負面影響。所以,為了以身作則,為安安樹立正面榜樣,他要去自首伏法。

3、喪失權力、地位的素察父母“可憐兮兮”(可能是假扮,也可能是真實懊悔)請求李維傑給個確切消息。有同理心善良的李維傑心軟,感到愧疚,所以要表示歉意。

4、李維傑利用鄰里鄉親及朋友的信任感為他“作偽證”,利用民眾的憤怒和輿論炒作導致爆發騷亂,引起很多損失和傷害,也讓李維傑於心不安,也要去自首。

綜上,可以看出,李維傑自首不僅是為了過審而迎合國內“法網恢恢 疏而不漏”的政治正確,還有更深層劇情鋪墊和價值觀內核。

這個結局除了讓人覺得沒有那種大功告成、揚眉吐氣的暢快,其他給人留下了更現實更深刻更豐富的回味。

所以,整體上看,這部翻拍自印度《誤殺瞞天記》的《誤殺》比原著更精煉精彩,意蘊內涵更深厚。


飛哥觀影


12月10日,犯罪懸疑電影《誤殺》在北京舉行了首映會,監製陳思誠、導演柯汶利攜片中主演肖央、譚卓、陳沖、邊天揚等亮相。首映現場,00後新生代演員邊天揚拼接外套搭配白色襯衫,造型乾淨清爽,然而在影片中,素察作為警察局長陳沖的兒子,無惡不作,甚至做出侮辱未成年少女的罪行,讓觀眾記憶猶新。

在電影中,“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獸”這一經典臺詞令網友印象深刻。而電影中的“禽獸孩子”素察的結局當然是死亡。根據網友們的反映,他們對素察的死因特別好奇,那麼,素察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大隊長覺得,素察應該是被李維傑殺死的。因為平平敲那一下顯然沒有殺死,結合那一段拳賽看就是窒息,她媽以為死了就拖去埋了,素查在棺材裡醒來瘋狂撓棺材板(棺材板上有撓過的痕跡),但這個時候素查還是沒有死,李維傑回來問案發經過的時候特意強調問了一句“一滴血都沒流?”,當時就已經知道人還沒有死,應該是李維傑去補了刀。

這比較符合李維傑做法,即便到最後被查出來,殺人的也是自己,家人也會判輕一些。

回到電影本身,我們再聊一聊《誤殺》。

首先《誤殺》是翻拍了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原作口碑也是超級的好,評分也是很高,不過如果您想去看《誤殺》,就最好先不要去看《誤殺瞞天記》,因為你看過了以後就會影響您對《誤殺》的整體觀感,所以還是建議大家還是等著12月13日直接去看《誤殺》,絕對能給你帶來精彩。

李維傑與妻子阿玉來泰打拼17年,膝下育有兩個女兒,年屆四十的他靠開設網絡公司為生,為人也頗得小鎮居民的好感,而這一切美好卻被突如其來的不速之客打破。這個充斥走私,販毒活動的邊陲小鎮,各種權力交織碾壓公平正義。

李維傑的大女兒被督察長的兒子強暴,因反抗誤殺對方。李維傑曾親眼目睹督察長濫用私刑,深知法律無用,為了維護女兒,捍衛家人,李維傑埋屍掩蓋一切證據,在時間與空間的交錯縫隙中,與警方在身心層面,展開了殊死一搏的較量。

電影中對青少年犯罪、對公權力濫用、對貧富差距等問題都有所呈現。而在這一切背後,是非善惡盤根錯節,《誤殺》想問的是:對錯的邊緣到底如何界定?




酷酷影視院


看看這個回答吧。

【誤殺,心思縝密的陳思誠,為Q做了太多鋪設 - 今日頭條】https://m.toutiaocdn.com/item/6770345080596201995/?app=news_article×tamp=1576421922&req_id=201912152258420100140470411CA51E8F&group_id=6770345080596201995&tt_from=copy_link&utm_source=copy_link&utm_medium=toutiao_ios&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看評論區的鏈接


真知保


《誤殺》原版是一部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講述的是一個父親為了成為兇手的母親和女兒,和檢察官和警察局鬥智鬥勇後順利脫罪的懸疑電影。因為被殺害的檢查局的兒子涉及到當時印度的一些教育和制度問題,一經上映就引起了巨大的反響。頗有美劇《逍遙法外》的既視感。印度版的結局最後男主是成功騙過眾人,逃脫了法律的制裁,但在中國版中,肖央飾演的父親卻在最後關頭自首了,這是為什麼呢?

李維傑選擇去自首,後來阿玉和平平也分別去自首,借鑑了東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獻身》。

李維傑自首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他們一家的遭遇導致了鎮上的騷亂,還有朋友受傷,令他很是內疚;

二是安安用塗改液把試卷改成了100分,為的是得到爸爸承諾的禮物。經歷了一家人瞞天過海之後,小女兒安安學會了撒謊,也令李維傑下定決心要給女兒做個誠實的榜樣。

從道德層面上來說,可能是男主內疚了,畢竟殺了人,自己還是要付出代價的,所以去自首了,當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畢竟電影是在國內上映的,在中國最後不自首根本不能過審。

誤殺結局李維傑為什麼要去自首

電影《誤殺》圍繞一起意外“反殺”案件而展開,李維傑(肖央飾演)與妻子阿玉(譚卓飾演)打拼多年,膝下育有兩女。大女兒平平在一次夏令營被當地警察局長拉韞(陳沖飾演)的兒子素察(邊天揚飾演)強暴,被拍下視頻。素察威脅平平,要再一次發生關係,雙方約定好時間。

當平平去了之後,平平的母親阿玉也一同前往,最終平平失手將素察殺死。李維傑作為父親為保全家人,不顧一切地決定瞞天過海......他利用自己所看的電影,製造了一系列的不在場證明,並且利用周圍的人和輿論,成功的逃脫了警方的懷疑。

由於沒有證據,警察只得放人。逃脫了法律制裁的李維傑,最終並沒有平淡生活,而是主動投案自首。這個電影結局,未免讓人太意外,既然可以逍遙法外,為何又要自首呢?

1、最樸素的善惡觀

電影中,似乎用很多鏡頭來回答了這個問題。李維傑沒有什麼本事,生活平淡,來到泰國也信佛。平時也會去寺院,不求大福大貴,但求內心平靜,家人平安,似乎是李維傑的人生哲學。電影中,兩次遇到僧人,他都主動佈施,並且非常虔誠。在與周圍人的聊天中,遇到不公正的事,他總是想辦法告訴別人,正確的處理方式是什麼,看不上欺壓百姓的警察。這些,都能看出來,他是一個善良的人。當警察局長失去了工作、財富和地位之後,懇求李維傑告訴他們,自己的孩子還在不在了的時候,李維傑深深的鞠躬表示道歉,而不是一個作為父親的憤怒,這似乎讓觀眾體會到了,他內心的柔軟和良知。同樣身為人父,他有共情,他明白失去自己的孩子,對於一個父母來說意味著多大的打擊。儘管這個孩子傷害過自己女兒,但他們的父母是無辜的,可能出於這,李維傑決定用自己去彌補。

2、為了家人不受傷害

其實,這場事件,是妻子阿玉將人誤殺。但正如李維傑片中所說:“我是一個男人,我沒什麼本事,只能擋在你們前面”。 為了不讓老婆坐牢或者被處決,更為了不讓女兒的再次受到傷害。李維傑這個男人,用平生所看的電影,製造出了完美的不在場證明。“當你看過一千部電影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多事就不足為奇了”。李維傑對電影的研究非常深刻,對於電影的鏡頭剪輯,蒙太奇手法等等技巧也熟知於心。參考了電影拍攝蒙太奇的表現手法,把現實也剪輯成了蒙太奇,藉以脫罪。導演也用了拳擊比賽與主角現實生活的蒙太奇,這些比賽沒有平局,只有輸贏。為了不露餡,他一次又一次的對家人進行了模擬審訓的訓練。正是通過這些一次又一次的訓練,他們成功的擺脫了警察的問訓。毫無疑問,李維傑雖然只有小學文化,但他是聰明的。他知道警察的偵察思路是什麼,順著這個思路,他已經想好了,應對方案,從而保護了自己的家人。事實上,結局李維傑去自首,有一點也是希望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心中要有正義,而不是通過這種方式來生活,一旦孩子們有了這種聰明才智,卻失去了底線,這才是可怕的。

3、社會需要正義

電影中,李維傑聰明,利用競選來擺脫自己的處境。最終,這種聰明也引發了社會的動盪。很快,民眾自發形成了一種無意識行為,引發騷亂。被逼無奈的惡是否是真的惡?每個人的答案都不一樣,但每個人心中也都有一個準繩。道德或許可以原諒,但社會的底線終究不能踩踏。影片最後,記者在街頭採訪民眾對李維傑事件的看法,有人說“李維傑應該無罪釋放”,有人說“要是別人欺負我女兒,我也會做出一樣的選擇”,還有人說“暴亂中他們砸壞了我的東西,不知道該找誰賠償”……或許,這一切都是由他而起,他應該承擔這種社會責任。所以,他站出來選擇自首。


齊齊教


一家四口,父親像父親,丈夫像丈夫,妻子像妻子,女兒像女兒,孩童像孩童。

妻子這個角色十分不好演,那種被審訊時站在丈夫旁邊面孔上展露出的忐忑不安和懦小心理真的生動微妙到完美!

最後她和陳沖飾演的警察局長對視時,那種為母則剛的怒氣值,又瞬間飆到最高。

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過5歲以下的孩子說話的方式,言語間的懵懂詞彙讓人感動又心酸。

肖大寶在家裡預演警察局裡的審判流程,說可能最後還會被警察打,小女兒問那爸爸會很疼嗎?這種天真的臺詞,無比真實!

結尾完美。開頭和結局的鏡頭一樣,我覺得就像一個貪吃蛇遊戲,中間七扭八拐,最後蛇頭終於咬上了自己的尾巴


了凡影視00


《誤殺》點映之時,七話聽到不少認為結局“求生欲”太強的聲音,甚至覺得因這個不夠“爽”的結局設定拉低了分數。客觀來說,犯罪片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為結尾,直觀上的確不夠爽快。

但細細思量,這種劇情只能存在於“爽片”,有直觀的快感卻沒有足夠的現實依靠。以惡制惡,是一個很容易讓規則走偏的方法,而《誤殺》在讓觀眾體驗燒腦反轉的“爽片”感同時,又加入了更細膩的現實側寫。

民眾抗議時出現的第一聲槍響,其實已經讓事件變質,這時攝影師特地給李維傑一個慢鏡頭特寫,他的表情已經反應了內心。小女兒安安的變化,更是李維傑選擇自首的重要推動力,被塗改成100分的試卷已經顯露了脫罪計劃對她的影響。

或許這個結局不能讓觀眾更加爽快,但它卻告訴了觀眾更層的現實,越深思越為能為之點贊。這部影片想要表達的立意,遠遠不止給觀眾一個暢快的爽片,結局拔高了整部影片的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