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爹多”的范闲和“没爹拼”的李子柒

李子柒,我们应该是最后一个写的,在这之前,所有号都为她叫好。

我们昨天写的是热剧《庆余年》里的范闲,范闲最招90后喜欢的一点,应该是爸爸多,确切的说是牛B的爸爸多。

这反映出90后的一丝无奈,也反应出无奈之下的一点调侃,或者是对于穿越的幻想。

我昨天很坦诚的说,如果我是90后,也会觉得有那么一丝无奈,因为前辈们确实比较猛,就像伊达政宗,生下来自带苦笑,常叹息自己晚生二十年,否则当可与信长,秀吉一较高下。

但面对无奈,可以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看看《庆余年》,幻想下自己是范闲,或者看看《唐顿庄园》,幻想下自己是不得不继承庄园的大小姐。

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世上有大多数,就肯定有少数嘛,比如李子柒,妥妥的90后,但是选择就不太一样。

李子柒是一个网红,但和很多被斥责的网红不一样,她属于主流网红。

所谓主流网红,就是大多数人盼着她成功,盼着她更成功。

事实上,她已经很成功了。

李子柒微博粉丝2124万,B站粉丝279.1万。她在某国外视频平台上的粉丝数达到746万,单条视频点击量最高达4000万次,每条视频几乎都超过500万。

单单她在国外网站的广告分成收入,每个月就有大几十万美金。

一个没有被翻译的视频,为什么在全球引起这么大轰动,我很好奇,还专门看了一集。

我看到的是一个面容娟秀的姑娘,身着传统汉服,在镜头前做着像种豆、磨豆腐、做腊肉、摘菜这些生活中的事情。

当然她也再现了很多消失的传统技艺,比如造纸等等。

1990年,李子柒出生于四川绵阳一个平凡农家,6岁时父亲过世,她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从小跟在爷爷身后做木工,陪奶奶做饭,还要下地干活。

十四岁就得出去打工,还要给奶奶汇生活费,自己经济非常拮据。据说她曾经做过餐厅的服务员,做过酒吧的DJ,直到走上小视频制作这样一条路。

我对她的这些描述,很多大V都说过了,我也是看他们的介绍才知道这姑娘的身世。

唯一不同的,是我们对这段身世的看法不一样。

几乎所有的大V,确切的说,就是所有的,他们一致认为,要努力,要奋斗,要向李子柒学习,成功在不远的前面,等着你。

我和他们的结论是一样的,我认同李子柒是个榜样,非常好的年轻人的榜样。

但我不认同这里面有什么必然的因果关系。

我不相信李子柒在制作第一条视频的时候,能够想到有今日的成功。

这里面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

今天我们很容易分析解读这个过程,李子柒出生在农村,天生就对田园牧歌有着熟悉,亲近等等各种便利的条件。

当今的社会,全球都是工业化的,人们生活在水泥森林中,日复一日的加班,内心深处对于田园有着某种向往。

有需求,有擅长,一拍即合,在互联网的传播力量下,促成了一个奇迹。

但你要知道,这种解读是事后的。

事后你想咋解读都随你,就像每天市场里分析师们都会在收盘之后把今天为什么涨或者为什么跌解读的头头是道。

你觉得他们好像事前就知道是因为你们和人家不熟,如果你们是哥们,是合作者,你会了解到很多头牌分析师都会事先做好两份报告。

一份谈如何涨,他是如何早就认定会涨,理由一二三,头头是道;

一份谈如何跌,他是如何早就认定会跌,理由四五六,头头是道。

如果是猴市,上蹿下跳,过山车,他会把两份报告结合下,重组一份,依然会给你讲的头头是道。

所以,这就是我不相信李子柒能够预料自己的成功的道理。

我相信,她在做这一切之前,不知道未来在哪儿,不知道结果如何。

她就是想做,就去做了,就这么回事。

我下面这句话,非常重要,所以我把它标粗了。

对于一个后发者来说,如果一件事看得到希望,还轮得到你去做么?

看完这句话,很多创过业的读者笑了,这有啥重要,这不是废话么。

看得到希望,人家大公司早就做了,凭啥轮到你呢?

你是有资金,还是有技术,或者有品牌?

正因为你什么都没有,所以你必须像小白鼠一样去踩雷呀,运气不好那是应该的,万一运气好,像微软这种巨无霸在后面等着收购你。

当然,如果你不肯卖,它会纠集一切资金人力,用低价补贴甚至免费的策略,让你这个刚刚活下来的小团队,不得不放弃自己探明的那条路。

这是所有后发者面临的处境,本来就这么回事,本来就这么档子事,你要么接受它,要么去YY自己是范闲。

你把时光往前推10年,是09年,我们这一代人的处境和现如今的90后,是一样的。

09年的时候房价也暴涨,而且幅度比之15年有过之而无不及。

拿那个时候的收入来看,昔日的80后们也很郁闷。你去看看70后,在房价暴涨前已经有几套房子了,而他们以那个时候的收入做决策,也是在终身还贷的基础上,只能供一套而已。

所以09年有一本电视剧大火,叫做《蜗居》,李念,张嘉译演的。

不仅消费高,在如何赚钱这条路上,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有人今天会说,当年进阿里如何如何。

09年的时候虽然阿里早在两年前也去港股上了个市,混充也是上市公司了。但此一时彼一时。

当年的阿里其实就是个小公司,绝对没啥吸引力。

那个年月里,思科的吸引力和阿里绝对不可同日而语。其实到09年都还算好一点,再早几年,比如06年,互联网尤其是电商,都属于被嘲笑的状态。

什么人去电商公司呢?都是实在找不到工作了,因为它们不仅看不到任何盈利的希望,而且开出来的薪水极其低。

比如早几年,06年应届硕士去思科,15万起,去华为10万起,去互联网电商公司,真的是5万起。

有人说那时候去阿里给股票,但那时候阿里的股票也不值钱。

你不能假设未来。如果你假设未来一切都变得没意义。

别说你假设谁家股票在未来多少年涨几百倍,哪怕你能看准某个品种在未来3分钟内涨千分之一,你都可以发财。

因为确定性嘛,确定性意味着你可以满仓再加几千倍杠杆。

但事实上,没这种事。

作为后来者,作为年轻的后来者,只要不是王思聪,都得去当小白鼠。

所谓小白鼠,就是说有些事儿成了,有些事儿没成;有些人成了,有些人没成。

有些人做第一次尝试的时候就成了;有些人失败了几次之后才成;有些人一直失败到今天也没成;有些人虽然成过,但后来失败又输回去了;也有些人,或许终其一生,都成不了。

就像直播网红李佳琦的年收入可能超过五千万,但大部分网红的月收入没法超过五千块。

我相信李佳琦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我相信他的确很拼很累,我相信他因为涂抹太多口红而导致嘴唇发热发炎,就像我相信李子柒为了拍视频导致肠胃病,有很多很多心酸。

但是这一切,和成功之间,的确没有必然联系。

回到我昨天埋下的那个话题。

假如我是90后,我也许也会看看范闲,YY一阵子,但多半不会YY一辈子。

这不是我被李子柒激励了,也不是我向往成功,我从来不认为那点努力就能弥补后发者的与前辈们之间的天堑。

就像我当年的第一家公司,我刚毕业参加的就是创业团队,我工号才十几,第一次进入职场,前辈对我的教育就非常理性。

虽然那只团队非常优秀,学历最低的是前台MM,211的硕士,正式工程师们大都是贝尔,思科,各大头部公司的高工们回国组建。

即便如此,即便我们几乎没有休息,整日泡在公司里,也从没有认为单单靠努力或者优秀就能如何如何。

我们CMO说过一句笑话,华为随时可以组建一只上万人工程师的队伍,任命一个万夫长,投入我们这个小领域,分分钟让我们团灭。

他说的有没有错?没错的。

你几十个人再拼,人日摆在那里,人家出动一万人,你难不成还想重演斯巴达三百勇士的奇迹么?

所以,没人想过成功。努力只是一种选择。

不努力,我们又能干嘛呢?

人可以看着范闲YY人生,人也可以像李子柒一样,过得充实一点。

成不成,从来不是我们决定的,尤其是后发者。

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确实是我们可以决定的。

昨日小号文案链接:你不去告我,怎么知道我的优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