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爹多”的範閒和“沒爹拼”的李子柒

李子柒,我們應該是最後一個寫的,在這之前,所有號都為她叫好。

我們昨天寫的是熱劇《慶餘年》裡的範閒,範閒最招90後喜歡的一點,應該是爸爸多,確切的說是牛B的爸爸多。

這反映出90後的一絲無奈,也反應出無奈之下的一點調侃,或者是對於穿越的幻想。

我昨天很坦誠的說,如果我是90後,也會覺得有那麼一絲無奈,因為前輩們確實比較猛,就像伊達政宗,生下來自帶苦笑,常嘆息自己晚生二十年,否則當可與信長,秀吉一較高下。

但面對無奈,可以有兩個選擇。

一個是看看《慶餘年》,幻想下自己是範閒,或者看看《唐頓莊園》,幻想下自己是不得不繼承莊園的大小姐。

這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世上有大多數,就肯定有少數嘛,比如李子柒,妥妥的90後,但是選擇就不太一樣。

李子柒是一個網紅,但和很多被斥責的網紅不一樣,她屬於主流網紅。

所謂主流網紅,就是大多數人盼著她成功,盼著她更成功。

事實上,她已經很成功了。

李子柒微博粉絲2124萬,B站粉絲279.1萬。她在某國外視頻平臺上的粉絲數達到746萬,單條視頻點擊量最高達4000萬次,每條視頻幾乎都超過500萬。

單單她在國外網站的廣告分成收入,每個月就有大幾十萬美金。

一個沒有被翻譯的視頻,為什麼在全球引起這麼大轟動,我很好奇,還專門看了一集。

我看到的是一個面容娟秀的姑娘,身著傳統漢服,在鏡頭前做著像種豆、磨豆腐、做臘肉、摘菜這些生活中的事情。

當然她也再現了很多消失的傳統技藝,比如造紙等等。

1990年,李子柒出生於四川綿陽一個平凡農家,6歲時父親過世,她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從小跟在爺爺身後做木工,陪奶奶做飯,還要下地幹活。

十四歲就得出去打工,還要給奶奶匯生活費,自己經濟非常拮据。據說她曾經做過餐廳的服務員,做過酒吧的DJ,直到走上小視頻製作這樣一條路。

我對她的這些描述,很多大V都說過了,我也是看他們的介紹才知道這姑娘的身世。

唯一不同的,是我們對這段身世的看法不一樣。

幾乎所有的大V,確切的說,就是所有的,他們一致認為,要努力,要奮鬥,要向李子柒學習,成功在不遠的前面,等著你。

我和他們的結論是一樣的,我認同李子柒是個榜樣,非常好的年輕人的榜樣。

但我不認同這裡面有什麼必然的因果關係。

我不相信李子柒在製作第一條視頻的時候,能夠想到有今日的成功。

這裡面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性。

今天我們很容易分析解讀這個過程,李子柒出生在農村,天生就對田園牧歌有著熟悉,親近等等各種便利的條件。

當今的社會,全球都是工業化的,人們生活在水泥森林中,日復一日的加班,內心深處對於田園有著某種嚮往。

有需求,有擅長,一拍即合,在互聯網的傳播力量下,促成了一個奇蹟。

但你要知道,這種解讀是事後的。

事後你想咋解讀都隨你,就像每天市場裡分析師們都會在收盤之後把今天為什麼漲或者為什麼跌解讀的頭頭是道。

你覺得他們好像事前就知道是因為你們和人家不熟,如果你們是哥們,是合作者,你會了解到很多頭牌分析師都會事先做好兩份報告。

一份談如何漲,他是如何早就認定會漲,理由一二三,頭頭是道;

一份談如何跌,他是如何早就認定會跌,理由四五六,頭頭是道。

如果是猴市,上躥下跳,過山車,他會把兩份報告結合下,重組一份,依然會給你講的頭頭是道。

所以,這就是我不相信李子柒能夠預料自己的成功的道理。

我相信,她在做這一切之前,不知道未來在哪兒,不知道結果如何。

她就是想做,就去做了,就這麼回事。

我下面這句話,非常重要,所以我把它標粗了。

對於一個後發者來說,如果一件事看得到希望,還輪得到你去做麼?

看完這句話,很多創過業的讀者笑了,這有啥重要,這不是廢話麼。

看得到希望,人家大公司早就做了,憑啥輪到你呢?

你是有資金,還是有技術,或者有品牌?

正因為你什麼都沒有,所以你必須像小白鼠一樣去踩雷呀,運氣不好那是應該的,萬一運氣好,像微軟這種巨無霸在後面等著收購你。

當然,如果你不肯賣,它會糾集一切資金人力,用低價補貼甚至免費的策略,讓你這個剛剛活下來的小團隊,不得不放棄自己探明的那條路。

這是所有後發者面臨的處境,本來就這麼回事,本來就這麼檔子事,你要麼接受它,要麼去YY自己是範閒。

你把時光往前推10年,是09年,我們這一代人的處境和現如今的90後,是一樣的。

09年的時候房價也暴漲,而且幅度比之15年有過之而無不及。

拿那個時候的收入來看,昔日的80後們也很鬱悶。你去看看70後,在房價暴漲前已經有幾套房子了,而他們以那個時候的收入做決策,也是在終身還貸的基礎上,只能供一套而已。

所以09年有一本電視劇大火,叫做《蝸居》,李念,張嘉譯演的。

不僅消費高,在如何賺錢這條路上,也充滿了不確定性。

有人今天會說,當年進阿里如何如何。

09年的時候雖然阿里早在兩年前也去港股上了個市,混充也是上市公司了。但此一時彼一時。

當年的阿里其實就是個小公司,絕對沒啥吸引力。

那個年月裡,思科的吸引力和阿里絕對不可同日而語。其實到09年都還算好一點,再早幾年,比如06年,互聯網尤其是電商,都屬於被嘲笑的狀態。

什麼人去電商公司呢?都是實在找不到工作了,因為它們不僅看不到任何盈利的希望,而且開出來的薪水極其低。

比如早幾年,06年應屆碩士去思科,15萬起,去華為10萬起,去互聯網電商公司,真的是5萬起。

有人說那時候去阿里給股票,但那時候阿里的股票也不值錢。

你不能假設未來。如果你假設未來一切都變得沒意義。

別說你假設誰家股票在未來多少年漲幾百倍,哪怕你能看準某個品種在未來3分鐘內漲千分之一,你都可以發財。

因為確定性嘛,確定性意味著你可以滿倉再加幾千倍槓桿。

但事實上,沒這種事。

作為後來者,作為年輕的後來者,只要不是王思聰,都得去當小白鼠。

所謂小白鼠,就是說有些事兒成了,有些事兒沒成;有些人成了,有些人沒成。

有些人做第一次嘗試的時候就成了;有些人失敗了幾次之後才成;有些人一直失敗到今天也沒成;有些人雖然成過,但後來失敗又輸回去了;也有些人,或許終其一生,都成不了。

就像直播網紅李佳琦的年收入可能超過五千萬,但大部分網紅的月收入沒法超過五千塊。

我相信李佳琦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我相信他的確很拼很累,我相信他因為塗抹太多口紅而導致嘴唇發熱發炎,就像我相信李子柒為了拍視頻導致腸胃病,有很多很多心酸。

但是這一切,和成功之間,的確沒有必然聯繫。

回到我昨天埋下的那個話題。

假如我是90後,我也許也會看看範閒,YY一陣子,但多半不會YY一輩子。

這不是我被李子柒激勵了,也不是我向往成功,我從來不認為那點努力就能彌補後發者的與前輩們之間的天塹。

就像我當年的第一家公司,我剛畢業參加的就是創業團隊,我工號才十幾,第一次進入職場,前輩對我的教育就非常理性。

雖然那隻團隊非常優秀,學歷最低的是前臺MM,211的碩士,正式工程師們大都是貝爾,思科,各大頭部公司的高工們回國組建。

即便如此,即便我們幾乎沒有休息,整日泡在公司裡,也從沒有認為單單靠努力或者優秀就能如何如何。

我們CMO說過一句笑話,華為隨時可以組建一隻上萬人工程師的隊伍,任命一個萬夫長,投入我們這個小領域,分分鐘讓我們團滅。

他說的有沒有錯?沒錯的。

你幾十個人再拼,人日擺在那裡,人家出動一萬人,你難不成還想重演斯巴達三百勇士的奇蹟麼?

所以,沒人想過成功。努力只是一種選擇。

不努力,我們又能幹嘛呢?

人可以看著範閒YY人生,人也可以像李子柒一樣,過得充實一點。

成不成,從來不是我們決定的,尤其是後發者。

但什麼樣的人生態度,確實是我們可以決定的。

昨日小號文案鏈接:你不去告我,怎麼知道我的優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