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师减负,祛除“事事留痕”的形式主义是切入口

有这样一个段子:有位教师在工作岗位上虚脱了,手一滑,将桌上的一摞材料拔落一地,同事们劝他回家休息,他蹲下身子,吃力将地上的材料一一捡起:“这——这——这是我的学期教学计划、这是单元教学计划、这是班主任工作计划、这是培优转差计划、这是全员育人计划、这是安全工作实施计划、这是教研工作计划、这是课题研究计划,这是学生社会活动计划、这是家访计划、这是校本培训计划……这是集体备课记录、这是课时备课记录、这是二次备课记录、这是课后反思记录、这是作业批改记录、这是听课记录、这是评课记录、这是教研活动记录、这是安全工作记录、这是全员育人工作记录、这是校本培训记录、这是培优转差工作计录、这是家访工作记录……这是单元测试分析、这是期中考试分析、这是学生学情分析……这是教学工作总结,这是教研工作总结,这是全员育人工作总结……奥,还有,这些工作的电子版、图片、视频在我电脑D盘工作大全文件夹里,你们一定要帮我一起上交啊,否则,没有‘痕记’,只有文字,等于没有啊……”

为教师减负,祛除“事事留痕”的形式主义是切入口

近年来,不仅学生学业负担重,教师背上的包袱也不断涨大,凡事都要有记划,有过程性材料,有总结,有分析,有反思,用笔记录不算“真做”,要有图片、有视频、事事“有痕”才算“工作”,总结不但要文字电子版,还要做成图文并茂的PPT课件甚至是要做成视频短片;教师天天和“表哥”“表叔”打交道,个个成了摄影家、图像处理专家、电脑高手,不少老师打趣说“自己的教学倒成了副业”……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社会事务进校园、精简相关报表填写、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等事宜,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为教师安心、静心、舒心从教创造更加良好环境。

为教师减负,祛除“事事留痕”的形式主义是切入口

这个《意见》下发的好,作为教师,希望尽快得到落实。要切实减轻教师的额外负担,我觉得当从祛除“事事有痕”的形式主义抓起、不再让教师工作未开始,先想着如何才能“留下痕”,不再让学校和教师游走于“表哥”“表叔”之间,疲于应付各种与教学关系不密切甚至无关的事情,回归“传道、授业、解惑”的初心和使命,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为教师减负,祛除“事事留痕”的形式主义是切入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