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有历史没文化吗?

每当有外地游客问起赤峰有什么好玩儿的地方,也许我们多数人不假思索地就能报上来:克什克腾石阵、乌兰布统草原、玉龙沙湖。谈到历史文化,我们肯定会推荐看看大明塔、蒙古亲王府、赤峰博物馆。至于当代的文化建筑,民俗风情,老街区,搜肠刮肚,实在是不知道让人家看什么。


久而久之赤峰给外地人的印象,也包括曾经在赤峰工作过的一些外地干部的感觉,就是赤峰这个城市有悠久的历史,却没有文化。


赤峰,有历史没文化吗?


说赤峰有历史没文化的人大致是这样总结的:赤峰多年以来一直拿红山文化、契丹文化炒作。“旧时王谢堂前燕”,红山文化五千多年,契丹文化也有一千年之久,和赤峰八竿子打不着,那时候赤峰城还没影儿呢。第二,赤峰城市没气质,连个像样的文化街区都没有,文化生活娱乐消费比较单调。


这些说法明显带有歧视性,很难让我们接受。


但是冷静下来之后,我们自己也应该想想,为什么我们给外地人造成这样有历史没文化的印象?


第一,客观上说,赤峰历史上的两次文化高峰——红山文化和契丹文化,的确是距离现在的赤峰太遥远,没有直接的线性传承。红山文化和契丹文化留给今天赤峰的,是遍地的遗址遗存和文物古迹,还有我们看不懂的契丹文字。红山古人没有来者,契丹民族神秘消失,我们赤峰人只能发思古之幽怀了。


赤峰,有历史没文化吗?


这么多年赤峰向外地人包括我们自己,展示了悠久的红山文化、契丹文化、蒙元文化等等,借此证明我们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我们自己是不是也有一些厚古薄今?


第二,今天生活在赤峰地区的民众从风俗、生活习惯、爱好娱乐,有多少是和红山文化时期的古人、契丹人有直接的联系和传承呢?实际赤峰人现在的开放包容、吃苦耐劳和崇文重教等传统,赤峰地区的语言习俗,更多的是从1774年清末,赤峰被命名为“乌兰哈达厅”、赤峰成为通往蒙古高原腹地的商旅转运驿站开始有的。可是我们自己恰恰忽略了赤峰建城以后这段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


赤峰,有历史没文化吗?


200多年的赤峰城市文化历史尽管短暂,但是作为移民城市,它仍然有很多文化值得我们去整理挖掘和展现。


拿老城区来说,赤峰中心城市就建立在100多年前的九街三市基础上,一直到新中国成立,老城区的街区,特别是商业区、老民居,就是现在一道街、二道街、三道街、东横街、西横街、大粮市等还有一定的规模,这个是赤峰城市建筑文化的传统代表,可是在随后的改造和建城过程中,我们没有注意保留,连仅有的两座地标建筑“宴宾楼”、“支栋楼”,也给拆掉了,这不能不说是个很大的遗憾。


赤峰成为商贸流通城市后,从山东、山西、河北、京津地区来的商人很多,他们也把京津地区的消费文化带来了。拿京剧来说,赤峰地区的京剧历史并不比北京晚多长时间。就在本世纪初,赤峰城区人口不足10万,但是戏班子居然有10余个,而且还有档次不低的票友。到了解放前赤峰的京剧专业演员还有200余人,在沈阳,北京,天津,河北地区,很有影响力。建国后我们有了热河省第一个京剧团,这在内蒙古地区都是首次的。


赤峰,有历史没文化吗?


京剧是多么有文化啊!可是我们这个京剧最终没有保留下来。而那段历史如果不抓紧整理,也随着当事人的故去成为无人问津的历史了。


第三,相比于其他地区,我们不会讲赤峰故事。赤峰人能说会道,可是在讲述自己城市文化时却不善言辞了。柏拉图说: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了世界。在城市展示形象中,每个城市都要讲自己的特色故事。赤峰本土的故事肯定是应该讲近现代移民,讲自清朝末年到民国,从伪满洲国到赤峰二次解放这200多年间的发展,从中找到一些属于赤峰本土的故事。


赤峰,有历史没文化吗?

摄影:王开成


比如我们在重新打造红山公园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在展示古代红山文化的同时,也展示一下近现代世界各地的考古学家、文化学者,来到红山探查关注红山文化,包括瑞典人、法国人、日本人,还有新中国成立时期的文化学者,董必武、朱德等这些党和国家领导人光临过红山……


我们也可以把当代赤峰人对红山的赞美,如《红山赋》等等都放进去,这样前后长达百年之久的文化红山,是不是让人感觉比较有文化底韵呢?是不是和赤峰城市就很相配了呢?人们来赤峰城区,在参观博物馆和其他景点的时候,完全可以到这样的红山文化公园,去感受一下赤峰城市的文化脉络。


赤峰,有历史没文化吗?

摄影:刘刚


赤峰新城建设开始以后,我们也曾有意识地把赤峰历史文化注入城市,比如说街区、广场的命名上,但是我们还是缺少大胆的创新,比如在城市街道、路段起名字的时候,如果能用赤峰近现代名人来命名,既可以凭吊历史,续存记忆,又有历史渊源和文化意境。


赤峰,有历史没文化吗?


第四,城市文化不是简单的高楼大厦,宽阔的马路,体量大的绿化带和广场。好的城市必须有好的文化氛围。GDP产值、高楼大厦、立交桥是一个城市的外表,但是它必须有骨子里内在的东西,骨子里的东西就是文化。在这方面我们也不要不服气,我们真的还有差距。比如在公共文化场所和公共娱乐消费这方面我们欠的太多了,我们已经成为百万人口城市了,但是我们中心城区的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和人口比例明显不相配。我们甚至没有上档次的大剧院。我们自己还缺少有层次的文化品牌活动。除了春节、文化节之外,平常在这个城市很难看到高水准的文艺演出:音乐会、话剧、舞台剧、个人演唱会、流行音乐。一到小长假,我们自己都感觉很无聊,只好开着车去乡下的农家乐。


第五,近些年地方政府积极挖掘历史文化,热衷于谈论历史文化的悠久深厚,客观上也促进了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当地文化的传播,但是过多宣传历史文化造成外地人的印象就是只有历史而无当下,而我们向区外和全国推介赤峰市,更多注重的是自然风景,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现代化的城市、发达的工业园区、文化软实力却成了“养在深闺无人识”。


赤峰,有历史没文化吗?


今天的赤峰获得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森林城市”、“中国有色金属之乡”等称号,这些都是赤峰文化当当过硬的名片。


赤峰的教育一直名列全区前列。赤峰人才遍布全国,仅在全国大学校长里面就有200多位是赤峰人,赤峰市的高校学生有3万余人。在文化艺术界赤峰出了不少全国的知名人士,包括演员、作家、歌唱家、画家。在科技领域,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草原红牛、敖汉细毛羊、杂交高粱、杂交谷子,这些都是赤峰人贡献的。


赤峰,有历史没文化吗?


一个城市的文化不是无本之源。历史悠久,有文化底蕴,是赤峰城市文化的优势,我们应该从历史中走来不断创新对城市文化的传承,这样才能把赤峰打造成一个丰富多彩、魅力无穷的城市。


说赤峰有历史没文化,你会同意吗?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服欢迎来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