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語文是多複習課文,還是多做閱讀題,還是多讀課外書?

lucky楠輝


語文是學校開設的一門主要學科,它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體。要學好語文,教科書很重要,要進行閱讀練習,還要大量閱讀課外書籍。

1.學好教科書。所謂教科書,就是孩子們使用的語文課本。語文課本中所選編的文章,都是中華文化的精華。以前使用的教科書,有各種各樣的版本,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現在都選用人教版的教科書,應該說是各種版本中最好的,屬於精華版。孩子們學習語文,要以教科書為依託,學習語言和文化。孩子們學習語文,在老師的指導下,更容易一些。教科書中的名篇佳作,孩子要能讀得滾瓜爛熟,最好能背誦下來,以後多半能用到。學習要做到溫故而知新,一邊學習新的知識,一邊還要回過頭來複習舊的內容,你的語文知識才能比較穩固。

2.拓展課外閱讀。要想學好語文,僅憑課堂上學的那點知識是遠遠不夠用的,必須進行課外閱讀。課外閱讀必須做到精讀與泛讀相結合。精讀,就是我們課堂上的那種閱讀方式,反覆地,一遍又一遍地,不厭其煩地閱讀文章的精彩片段,做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不僅能理解課文,還要有所斬獲,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如果篇篇課文,或每本書都精讀,那閱讀量太少,達不到數量要求。還要在精讀的基礎上泛讀。泛讀就是走馬觀花式地閱讀,或者是一目十行地閱讀。泛讀可以大大地增加閱讀量,但泛讀也不能是囫圇吞棗,不甚了了。讀了一段,要思考一下閱讀的內容是什麼,有什麼收穫要記下來。

3.進行閱讀訓練。孩子除了進行課外閱讀外,還要進行一些必要的閱讀訓練,以進一步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孩子從小學到中學,都要進行大量的閱讀練習。在各種各樣的考試中,閱讀題也佔有很大比重,閱讀能力強的孩子,失分較少,或不失分;閱讀能力差的孩子失分嚴重。其實做閱讀題並不難,你只要認真仔細地閱讀,讀一遍只解決一個問題,一遍不行再來一遍,直到把問題的答案找到。閱讀能力較強的孩子,也可以帶著幾個問題去閱讀,閱讀一遍可以同時解決幾個問題。經常進行閱讀訓練,你的閱讀能力會有較大地提升。

要想學好語文,除了把教科書學好外,還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閱讀練習也是不可少的。


張志學689360


多閱讀,多積累。包括教材,認真讀,儘量背,別以為不考這個,這是打基礎。上課凡涉閱讀,積極思考積極表達,把筆收起來,不要記答案。凡講答題,儘量不聽,那些東西,練早了沒好處。六月高考,三月開始學答題就行了。之前要有定力,每天讀一篇,每週寫一篇足矣,考試再差也不必慌。拿三成功力跟他們玩兩年半,最後高考輕輕鬆鬆放飛自我。我的課上,凡每週能背一篇,每月能寫兩篇過關的,統統建議好好睡,睡到高三3月份我負責叫醒,高考必然前幾名


玉山話語


題目說的三多都需要。

一,全神貫注學好課本。

課本沒學透,說啥都沒用,必須學好課本。課本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和精華。為啥一些國家和地區可勁的修改教科書,因為國家的未來就在教科書裡。

學好語文一定要把課本吃透,有的學生課文竟然讀不順溜,還有不認識的漢字。如果課本有不順溜的漢字,那就等於沒有學習,課本所有知識點是必須掌握的。

二,根據自己條件,選擇讀課外書。

課外書肯定是越多越好,但是書多了,走馬觀花看書,沒有任何意義,讀書必須精讀,尤其是一些名著,要反覆看。名著之所以是名著,是因為名著的文學造詣,已經達到頂峰,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擬的。

現在寫書的那麼多人,能稱為名著的,畢竟是少數。所以,對於一些名著,一定要反覆閱讀,學習名著裡的寫作方法,作者想表達的思想境界。

不是每個學生都有精力讀大量課外書的。如果學習成績一般,就適量讀課外書,首要任務是學好課本。如果學習成績很好,建議大量讀課外書。

三,做題肯定是需要的,請智慧做題,不是題海戰術。

做題是檢驗學習效果最有效的方法,多做題肯定是好的,但不是漫無目的的做題,要善於總結錯題,哪些題不會。

不是一直做題,不會的題還是不會,要把不會的題做會,不懂的題做懂。學習是挺好的過程,不是走量的過程。

不提倡題海戰術,提倡記錄錯題戰術,把不會的題做會了,這就是提高,這就是學習成長。


大海無憂


我先說一下我的答案:如果學語文是著眼於文學素養的提升,那麼多讀課外書是最重要的;如果所謂的學語文是指語文考試考取高分,那麼相比於前兩者,多讀課外書又是最不重要的。

很遺憾在基礎教育階段現行的語文學習環境下,這兩種語文的學習是有區別的。

著眼於素養的提升:閱讀是必須,但閱讀題不是,課文也不是。

1.什麼是關乎語文的素養?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對語文素養的介紹如下:

語文素養是指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出的"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度價值觀"。

這是官方給出的解釋,語文素養具有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豐富內涵,但在我們通常的認知裡,人文性是更重要的。

我有一個學生,到了高一他的普通話還是不標準,字音不少都讀錯,作文中常有錯字。但他一個大老爺們,在讀《紅樓夢》的時候卻幾次忍不住哭紅了眼圈,他能對很多小說侃侃而談,多次在課前活動中向同學推介某一部小說。雖然他的語文成績也就百十分上下,在班裡屬於中等偏下,但說起語文素養高的人,同學們第一反映就是他。

一個人張口芥川龍之介閉口黑格爾其實不可怕,但他真的能就這些人的作品說出個一二三四來,而不是泛泛而談,那就很讓人震撼了,這種讓人震撼的能力,就是素養。

大家會下意識的覺得:能寫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的人,一定會比寫“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人更有素養;開口說出“今晚的月色真美”的人也一定比只知道說“我愛你”的人語文素養更高——因為前者更具有人文性。

2.這種素質的提高從何而來?

著名美國電影《卡薩布蘭卡》中有這樣一句臺詞:

你現在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

把氣質換成素養是完全可行的。我們提高語文素養的辦法就是閱歷(多走一些路),閱讀以及

......好了,最後一點不在我們討論的範圍,前兩者才是王道。

在大學之前,多走一些路顯然並不現實,我們不可能做到像餘秋雨一樣用腳步丈量祖國的山川人文,來一場文化的苦旅,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當一名讀者,去閱讀別人“文化的苦旅”。

3.非功利化的閱讀,更能提高素養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經總結讀書治學的三種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如果只論閱讀,最有效的閱讀應該是第三境,不要懷著某種強烈的目的去閱讀,而是應該把閱讀視為一種享受,去功利化,他人苦苦追求而不得,你卻在自然而然的閱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不知不覺的豐富了積澱。

我們的閱讀,總是想著自己第一時間能從書中獲取什麼,這種功利性很容易讓人淺嘗輒止,囫圇吞棗,難以觸及文本的精髓,說白了,這是把閱讀當成閱讀題來做了。

我們在閱讀中務求明白這一點:以無功利的閱讀,方能最迅速的實現提高素養的功利目的。


著眼於分數的提升:以課文為根本,以做題為抓手,課外閱讀僅僅是錦上添花

1.課文永遠是基礎和根本

關於語文學習課本和考試的關係,很多學生一直有一個誤區:在高考試卷(全國卷)上,直接考查的課文上的內容就是名句默寫的5分或6分,所以課本的功能就是讓我們搞定這幾分。

但實際上呢?高考考的主要是閱讀和寫作,而閱讀中的文言文閱讀,想要拿高分,課內文言文的掌握是基礎。高考考到的所謂特殊句式、文化常識、古今異義、實詞虛詞含義一詞多義等等,大多可以在必修的教材或選修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上,或有直接關聯。比如19年全國一卷的文言文閱讀考的是《史記》中對賈誼的記載,天可憐見,賈誼和屈原在《史記》中可是在同一篇傳記中出現的。

至於寫作,高中階段必須要掌握的議論文,其寫作核心其實就分佈在語文必修課本中,比如必修三在“表達交流”板塊以專題的形式展現議論文立論的角度、如何選擇和使用論據、如何論證及進行記敘等。

很多同學莫名其妙的輕視課本,但在作文這一塊,你高中三年根本就沒有進行過比課文更好的系統性訓練,你怎麼提高呢?倒如不老老實實的按照課本上的專題,一個個角度去練去寫。

2.閱讀題不等於閱讀

去年蘇州高二期末考試,鬧出了一個不算是笑話的笑話。考試中選取的文學類文本閱讀是王亞的《清明》,結果因為題目太難,有學生就找到了王亞的微博吐槽,王亞很配合的也做了一遍,結果這篇自己寫的文章,滿分20分的題只得了六分。

一個博覽群書的作家,做自己的文章,結果離及格都差得遠。這不是魔幻,而是現實。因為閱讀,真的和做閱讀題是兩碼事。想要靠大量課外閱讀來提升成績,太過單薄,更重要的是,你得掌握一些做題的技巧和方法,甚至是做題的語感。

語文學習我們不提倡題海戰術,但建議適度刷題。

如果非要給閱讀、做題、複習課本按照重要性排序,那課外閱讀就成了最不重要的了。因為考試是功利的,懷著這種功利的態度去閱讀,短期內難以轉化為分數。

課外閱讀,只能做到錦上添花。當你基礎夠好的時候,一定量的課外閱讀對我們的寫作會有些幫助,比如語言的模仿,素材的積累,思考的方向,但如果你本身底子薄弱,那課外閱讀的性價比就顯得太低了。

當然,實際操作中,這三者並不是割裂的。你的教材很重要,你做題也很重要,而你的閱讀,哪怕短期無效,那種潤物無聲的滋養也會對你的未來大有幫助。只是如果到了高中,在繁重的學習壓力下,你必須無奈的做出選擇,那麼我建議首先放棄課外閱讀。


金牌小書童


學語文是多複習課文,還是多做閱讀題,還是多讀課外書?學語文的定義,提高語文素養?提高語文成績?從目前來說,必須三管齊下!

一、提高語文素養

提高語文素養,最重要的是多讀課外書,多積累多感悟,特別是經典名著名篇的閱讀!錢理群教授:讀文學經典惟一的目的是陶冶我們的性情,開拓我們的精神空間——你坐在小屋裡,打開書,就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與千年之遠、萬里之外的人與生物,宇宙的一切生命進行朋友般的對話,達到心靈的契合,獲得精神的真正自由。堅持讀下去,你會發現,你變了,像巴金老人說的那樣,“變得更好”了。經典,每一個民族、每一個時代精神的精華都凝聚於其中,人類最美好的創造都彙集於其中。人類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過經典的閱讀代代相傳的。在這個意義上,受教育的基本途徑就是“讀經典”。

當然,課文是例子,也是提高語文素養的途徑!

二、提高語文成績

語文素養提高了,語文成績提高就比較容易!

多讀課外書,提高了語文素養,但是不瞭解文體知識,不懂得答題思路與方法,語文成績就提不高!

而多複習課文,多做閱讀題,就能熟練文體知識,答題思路與方法!

三者融合,語文素養與語文成績就所向無敵!

只複習課文和閱讀題,掌握答題思路與方法!沒有多讀課外書,積累不夠,理解能力不高,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多讀課外書,才有積累才能提高語文素養,也就是有“料”!有“料”如何用,那得有“巧婦”必須有例子,來學習方法與技巧,那就要多複習課文多做閱讀題!


深海老師


我的建議有三點:1、課文是語文的一個例子,是千萬篇好文章的代表,但是光靠複習課文,閱讀量是不夠的,沒有閱讀的量,就沒有思維的廣度和深度。2、做閱讀題是比較枯燥的學習活動,但是做閱讀題是能夠直接提升語文閱讀成績的。3、如果是學生,考慮到孩子應試的要求,建議適當練習閱讀題,多總結答題方法,就能迅速提升閱讀成績。考慮到孩子課餘時間有限,複習課文或看課外書一定要精讀。這樣孩子既有好成績,又有一定的語文素養。詳情關注一儒語文,我的空間談到很多語文學習方法,您的看法呢?


一儒語文


學習語文,不管是多複習課文,是多做閱讀題,還是多讀課外書,都只是外在的形式的東西。

天天抱起書本肯的,埋著頭不停做題的,通宵達旦看課外書的,其中也有很多語文沒有學好的。

複習不多的,題目做得很少,課外書也不怎麼讀的,也有語文成績好的。真的不能一概而論。

學語文,多隻是形式,怎樣複習,怎樣做題,怎樣讀書才是關鍵。

會學的人複習一遍相當於不會學的複習十遍百遍,懂方法的人做一道題勝過不懂方法的人做十道百道題,會讀書的人讀一本書抵得上不會讀書的人讀十本百本。多又有什麼用?

在正確方法使用基礎上的多,才會肥肉上添膘。方法正確了,什麼都多多益善。


簡易快模軌教育


如何學好語文這個問題是困擾無數人的難題,這主要是跟我們的考查方式和教學方式有很大的影響。

當下的語文教學(這裡指的是學校語文教學)主要是側重“語言”教學。說的通俗點就是圍繞著字、詞、句以及修辭等等比較側重“語言學習”的教學方式教學。

而考試的時候尤其是這幾年語文改革之後的語文考試(一般多數學校三年級之後最為明顯)內容卻明顯的出現了這樣的變化:減少基礎知識的考查(即“語言學習”部分),大幅增加了“文學素養”的內容考查。

在這點上,家裡有孩子在上3年級尤其是這個年級以後的家長會深有體會的——孩子的語文成績從過去的高分瞬間降低,而且不光是自己的孩子,是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會出現這個問題。

在過去的語文學習中,這種表現其實並不明顯,最突出的時候應該是在小學的高年級和進入初中之後表現最為突出。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幾年的語文改革了。

沒錯,這幾年的語文考試,大幅的增加了“文學素養”的考察,而文學素養的提升,單純依靠課堂學習其實是很難有明顯提升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發現近些年來上到教育部、教育學家,下到普通家長都在說“讀書”——因為多讀書、讀好書、會讀書是提高文學素養的必須方式,而這些事情,沒有幾所學校能夠做得到的。

學校教育能夠做到的無外乎這幾個方面:

1、搞一些諸如“讀書節”、“讀書賽”、“讀書分享”等活動,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

2、儘可能的安排點時間、條件讓學生讀讀書,例如開放圖書館、組織閱讀、增設讀書角……

3、各種場合一遍又一遍的強調讀書很重要。

4、老師安排“讀書作業”強迫學生讀書,例如佈置寫讀後感、讀書筆記以及手抄報、思維導圖等等方式讓學生去讀書。

……

而另一方面,很多父母也意識到了這點,所以從小會給孩子這方面進行要求或者引導。

但是,這還是遠遠不夠的!

如果學生不能夠在日常堅持讀書,那麼這塊能力的提升確實是很難很難的——這玩意兒其實真的挺令人無語的,有一句話我覺得挺符合這塊能力提升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讀的多了,“語感”就自然提升了,而且還會綜合提升一個人的各個方面的能力,例如表達能力、歸納能力、創作能力、分析能力……

但是現實是:我們的“語文課”連基本的“課文”都要趕時間才能講完,哪有時間帶學生做這些事情呢?

所以你會發現,一些家長支持老師工作的班級裡,老師會額外佈置一些閱讀、讀書作業,而另外一些家長不理解不支持的,老師則根本沒有辦法幫助學生更快的去提高這方面能力……

現在一些外面的語文教育機構很火爆,這客觀上也反映出了語文考查內容變化帶來的影響——過去的機構主要是以英語和數學為主,語文其實往往只是侷限於應試的“課外閱讀”和作文。

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幾年語文教育機構的變化?

是的,大量的機構都在炒作“大語文”的概念,而什麼是“大”語文呢?

說白了吧,就是給你講不是課本里的內容——其中有一塊最突出的變化就是“名著閱讀(賞析)”。

而這種方式在我看來其實就相當於“助讀”。

大家有人聽過“xx讀書”嗎?

有一些挺專業的人士,他們會先去讀一些書,然後把自己的收穫通過幾十分鐘的時間講解、分享給大家,而我們去聽的時候,可以用這幾十分鐘的時間很快的清楚這本書的內容和一些有價值的信息。而當你覺得這本書你有興趣的時候,你再買來閱讀的時候,你的讀書效率也會極大的提升……

孩子也是一樣的。

所寫的“大語文”也會真的操作——機構老師會用1-2節課的時間,給你把一本書(一般都是經典名著)從作者到背景再到書的內容,甚至可能還會有歷史、奇聞異事等等介紹給學生。而等學生再去讀這本書的時候,閱讀的體驗感、閱讀的效率以及收穫就完全不同了。

這其實還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例如:

我們每個人在接觸一個我們一無所知的內容進行學習的時候,多數人的興趣是不會太大的,反而如果你對這個內容多少有些瞭解的時候,你的興趣反而容易產生。

同樣的,如果去學一個我們都已經更懂的內容,也同樣很難有興趣不是嗎?

所以在我看來很多讀書分享和語文機構其實就是在做這件事情,通過這種方式給大家提供一個“助讀”的機會,進而提高大家的閱讀體驗感和興趣。


以上,主要是介紹了當下語文教學和語文考試以及一些輔導機構的客觀情況。

瞭解一下之後,有助於我們可以找到更有針對性的學習方法,或者說是能夠更好地理解我接下來要說的學習建議。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各位帶來一些啟發,當然,更期待您的交流、分享。

課文學習是重點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strong>關於語文課的學習一定要重視,關於這點可能會有人有疑問:“你不是都說語文課都是語言學習,而考試考的是文學素養居多,那麼我不好好聽又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影響還是非常之大的!

●語言學習是語文學習基礎中的基礎。

再複雜的“素養”考察也是需要由“基礎”來支撐的;

●課內教學其實就是一個又一個的“學+思+練”過程。

可以這麼說,能進課本的每一篇文章都是非常經典的作品,學校的語文課就是通過對這一篇又一篇經典的範文非常細緻的學習,從字詞句到背景、意境以及拓展閱讀等等進行非常系統、全面的學習。

而這個過程只要學生能夠認真聽講,並且該記筆記的記筆記,該總結的總結,該查的查……那麼通過認真學習,學生會在基礎知識、文章賞析能力等等方方面面得到提高。

可是現實中我們卻發現很多家長都犯了這樣的錯:對孩子語文課的聽講不去關注,卻指望通過讓孩子做自己買的各種“閱讀理解”習題來提高……想一想,同樣的精力放在這兩件事情上,那麼你認為是認證聽課的效率、收穫更大呢,還是在家做題然後自己給孩子講的效率、收穫更大?

正常情況,對於非專業的人來說,肯定還是讓孩子跟著老師學更好一些,不是嗎?

所以孩子沒時間看更多的課外書也好,沒時間做別的練習題也罷,無論如何只要你想學好語文的話,那就必須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幾個重點注意事項:

1、課前大聲朗讀課文,一定要讀熟了;

2、字詞句需要提前解決,該查的查一下;

3、有時間更多的去了解一下作者、出處或者創作背景、歷史背景等等信息;

4、把有價值的信息記錄一下;

5、認真聽講,做好筆記,如果當堂記不完,那麼課後儘量儘早的補上;

6、課後一定要複習、整理筆記;

……

上面這兩張照片是今天早上特地找孩子要來拍的,第一張是孩子的語文課本,第二章是孩子課後整理的筆記。

我們可以想一下:這種學習的態度和方式,你會相信這學生語文會學不好嗎?

想要學好語文,欲速則不達,先把基礎部分的學習認真對待起來,這個過程的本身除了積累還能夠培養很多非常好的習慣和打下很多的基礎——例如分析能力、賞析能力、構建能力等等。

所以,先把人人都能,也都應該做到的事情先做好!然後我們再來看看還有哪些事情可以給孩子進行有益的補充或則鞏固。

“閱讀”是關鍵

這個“閱讀”之所以打引號,是因為它包括了我們常說的“閱讀理解”題這種閱讀,也包括了“課外書”(或者“必讀書”)這種閱讀。

<strong>如我上面所言,閱讀這件事情已經成為當下學好語文的共識了,因為這個環節省略掉,即便是你跟再有名的名師、上再多的輔導班等等都很難提高語文成績的。

而另一方面,有些家長卻又陷入了另外一個“極端”——“我孩子寫完作業從來不學別的,我就只讓他讀書……”

在我看來,這樣做的做法也不合適。

那麼在孩子當下比較忙、時間比較緊張的情況下,如何讀書才會更有效率呢?

對此,我有如下的建議:

1、好讀書,讀好書

所謂“好讀書”,指的是我們盡力去引導孩子喜歡上讀書。

讀書這件事情不是“做任務”,並不是說讓孩子坐在那裡讀上多久的書就是一定會有收穫。如果孩子不喜歡,或者不感興趣他正在看的內容,那麼久而久之一定會破壞他的閱讀體驗感,變得討厭看書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我建議一定要從孩子喜歡看的書、難度不要太大的書入門。

不用非得上來就要讀“經典名著”,而且還是指望孩子自己去讀……

如果發現孩子沒有這個興趣,那麼就放下焦慮,讓孩子從他能夠駕馭了的書籍開始,哪怕這些書籍是一些科普類的、科幻類的甚至是一些童話類的……

只要輸的內容是健康積極的,那麼就鼓勵讓孩子去看好了。

當孩子的閱讀能力以及閱讀興趣逐步提升起來的時候,我們在去引導孩子讀一些經典作品。

而這個時候我的建議是不要單純的拿本書就給孩子去看。

而是最好先帶著孩子一起做一些“助讀”工作,例如跟孩子一起查一下作者生平、這本書的創作背景、當時的歷史背景、這本書的文學價值等等一些列的信息。

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去搜索、查閱、整理,也可以我們自己去了解一下然後當成故事跟孩子分享——總是方法有很多,這麼做的目的只是為了提高孩子的閱讀效率、增加他們的閱讀收穫。

<strong>如果條件允許,儘量初期的時候多多進行一些親子閱讀活動。

2、讀書留痕

有道是“不動筆不讀書”,如果孩子小,那麼可以不用動筆頭來強化收穫,但是可以通過比如“交流”的方式鼓勵孩子進行總結、分享他閱讀後的收穫。

如果孩子已經大了,那麼還是建議一定要寫寫讀書筆記或者閱讀批註之類的。

這樣孩子在閱讀過程中的收穫才會更大,而這些收穫也必然會幫助他們在未來的寫作、閱讀乃至生活都帶來積極的影響。

3、學以致用

這點怎麼說呢,人人都知道這點,但是大多數人做的都並不好,因為這的確是有點難度的事情。

我這裡的建議很簡單:多練習,或者仿寫、或者借鑑,總之要把一些好的東西變成“自己的”。

其中,多讀、多背、多仿寫我覺得效率是最高的。

還有一非常容易被忽略的關鍵之處:時政積累!

孩子小點的時候,例如小學中低年級的時候,可以不要求孩子看新聞、讀報紙之類的,但是,隨著孩子的年齡增加,這部分我建議一定要補上。

其實操作起來也比較簡單,每天的新聞聯播讓孩子看看,然後如果時間寬裕可以再看看本地的新聞節目。

當然,如果沒時間,早上也可以嘗試聽一下廣播什麼的。

總之,多多少少的可以開始讓孩子去接觸這些東時政訊息了。

這對孩子的綜合眼界、視野會有很大的幫助。

我記得我們小時候上學那會兒,學校、老師會要求我們“抄新聞”來著,然後我們就到處翻報紙(那時候還是有不少家庭還沒電視的),只不過後面再也沒有這些要求了。

總之,語文學習不是一早一夕的事情,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要堅持去學才行,千萬不要認為只要自己拼命地學幾天成績就會如理科那般有明顯的變化,不要太過焦慮,只要我們的方向沒問題,那麼堅持下去就一定會取得好的成績的。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我認為要學好語文,在掌握了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多讀課外書是非常重要的。複習課文或者是做閱讀題,只能幫你應對考試。


1

學好語文是我們理解社會,瞭解生活,通曉各學科知識的一個保障,也是一個基本條件。



我個人一直把除語文以外的其他學科,都劃分到了技術類領域。學好技術類學科能讓我們獲得工作機會,但學好語文,能幫助我們更快的掌握這些技術類學科。在我看來,這是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關係。


在我的人生體驗中,語文帶給我的幫助是非常明顯的。

無論是我在學校時寫的作文,剛工作時的自學理解,待人接物時的處理方法,搞創作時的創意靈感,與上下級溝通時的言談舉止,這些能力的高低都和我的語文基礎息息相關。

而且我發現,這些能力都可以通過閱讀課外書逐漸獲得。


2

對於在校學生,從小學到中學,多看課外書都是非常必要的。

在我的記憶裡,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從小學到高中,班主任似乎一直都是語文老師,這讓我天然的認為,語文課比其他課程更重要。當然,這只是我小時候的個人看法。

有句老話叫“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以說明多看課文書,起碼對提升個人的作文能力有非常明顯的幫助作用。

但在我看來,多看課外書還能幫助你提高閱讀速度,提升詞彙量、增強語感、豐富想象力、提高理解能力。

學霸和學渣的區別,除了學習成績之外,更多的是體現在對事物的判斷和理解能力上,這些能力也可以通過閱讀課外書獲得。


3

高考中的語文考卷,作文可是個分數大戶,在滿分150中佔了60分。要想在作文中拿下高分,和平時的閱讀積累有很大的關係。

曾摘下高考語文狀元桂冠的那些學霸,除了熟讀課本,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都喜歡閱讀課外書。被採訪的時候都不約而同的表示,看課外書會開闊思路,獲得很多啟發,在遇到難題的時候容易變換一種角度去思考,從而使問題迎刃而解。

這是一種舉一反三,靈活應對客觀事物的能力,這種能力也可以通過閱讀課外書獲得。


最後補充一點,如果題主已經上了高三,正準備迎戰高考,現在就別把主要精力放在課外書上了。畢竟看課外書的作用是潛移默化式的,需要從小到大的積累。現在看的話緩解下情緒還可以,但對提高高考成績幫助有限。還是要根據老師的要求,多刷題備考才是正解。


我是微課軍師,感謝看到最後,原創不易,請點個贊再走吧,謝謝啦!

微課軍師


看什麼時候了,低年級以背誦,閱讀課外書為主,多認字,把字寫好,高年級沒有時間讀課外書只能刷卷了,平時多看看時事要聞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