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终端分布式技术赋能IoT行业,助力中小厂商瓜分万亿美金市场

华为终端分布式技术赋能IoT行业,助力中小厂商瓜分万亿美金市场


近年来,包括华为、苹果在内的众多终端厂商,纷纷进入IoT行业。各家的出发点可能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IoT的未来前景实在太诱人,以至于大家都无法忽略这块市场。

在硬件产品上,它们不仅自己生产手机、笔记本、平板和手表等数码产品,还通过生态合作等方式将业务延伸到电视、空气净化器、厨电等智能家居产品。


在软件和服务上,虽然各家的具体做法有所不同,但我们看到它们都试图建立起自己的IoT生态体系,掌握未来主导权。

IoT的诱人蛋糕,除吸引大厂布局外,也吸引了不少中小企业加入这个行业。

01

移动互联网:从手机一枝独秀到IoT百花齐放

智能手机是近百年来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不但推动了通信技术革命,还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自诞生以来,手机逐渐从通信工具变成了个人工作生活助手。


有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智能手机普及率接近6成,欧美和日韩等国家更是高达7-9成。全球每年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4亿台,将智能手机称为当下移动互联网的核心终端并不为过。

这种态势未来或发生一些变化,因为万物互联的IoT即将迎来多智能终端的百花齐放,一改智能手机一枝独秀的局面。

随着5G、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新技术的日益成熟,未来IoT市场还将迎来了跨行业的爆炸式发展。今年5月,华为发布《GIV2025打开智能世界产业版图》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指出基于 ICT 网络、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第四次技术革命正将我们带入一个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智能世界。

白皮书预测:到2025年,全球个人智能终端数将达 400 亿,智能服务机器人将步入 12% 家庭,个人潜能将在终端感知、双向交流主动服务支持下大幅释放。全球 1000 亿联接将广泛分布于公用事业、交通、制造、医疗、农业、金融等各个领域,推动数字化转型加速。

在未来数以十万亿美元的IoT数字经济中,除去平台和硬件制造商外,大部分价值也是由依托生态的各行各业产品和服务创造。众多的软件和服务开发厂商,也将在智能手机之外找到更广阔的新市场。对于众多中小厂商来说,这更是它们突破自我、弯道超车的难得机会。

02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中小厂商进军loT困难重重

不过,虽然IoT市场前景看好,但想进入并非易事,中小厂商面临着诸多困难。但真正的困难来还来自于技术层面上的挑战。


目前各厂商IoT设备普遍缺乏完善的应用生态,这就造成了用户体验差、设备使用率低,也导致开发者不愿意投入过多精力和资源,继而又陷入了应用生态缺乏这样的死循环,如此非健康的生态环境是IoT设备体验提升道路上势必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除此之外,物联网技术人才不但一将难求,而且工资日益水涨船高。美国数据显示,2018 年机器学习工程师的工资排名第三,而今年一举跃居榜首。今年该岗位平均年薪比去年增长 8409 美元,增速达6.25%,是业内预测增速 2.9%的两倍多。算法工程师的平均年薪今年也涨到了 109313 美元,增加了5201 美元,增幅约 5%。


国内也呈现出类似情形,2019年国内平均职位薪酬最高的是深度学习开发工程师,而且还在上涨。而这些高端技术人才,正是企业进军IoT产业所急需的关键岗位。

华为终端分布式技术赋能IoT行业,助力中小厂商瓜分万亿美金市场


IoT处于市场初期,业务实现规模盈利尚需时日。多数中小厂商资金和盈利能力比较弱,不足以承担加大人力投入带来的成本支出,使得其经营风险加大,更容易陷入资金断裂的死亡陷阱。据业内人士透露,人力成本过高造成中小厂商开发团队人力不足已成常态。

在国内,高端技术研发人才招聘和管理难,一直是科技互联网企业头痛的问题。优秀技术人才属于稀缺资源,常常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即便是厂商有足够的资金,有时也很难招聘到合格的人才,就很容易因此而错失宝贵的市场机会。对于志在IoT万亿美元大市场的中小厂商来说,这样的结果同样无法接受。

03

华为分布式技术:破解IoT生态困局

面对未来万物互联的生态和人才的挑战,华为在今年8月的“2019华为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了面向未来的分布式技术,该技术打通了多终端之间的协同瓶颈,把各终端的硬件能力抽象出来,放入到一个虚拟的设备能力池中,让应用可以随意调用所需的硬件能力。


这样各终端之间能力就可以实现硬件互助,资源共享。对应用来说,如同调用本地终端一样调用远程终端的能力。对用户来说,就如同在使用一个“超级虚拟”终端。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华为EMUI分布式技术带来了两个重大利好:一是应用层支持一次开发多端部署,无需针对不同终端进行多次开发,也就是说更多的应用可以跑在自己的硬件上;二是分布式技术将各个智能终端的不同能力进行解耦,放置在同一个大能力池中,应用可以即时、无缝地调用这些能力,体验可以在多个终端之间无缝切换,中小企业开发的硬件就加入到一个有丰富体验和应用的“大池子”中,再也不担心用户过新鲜期就不开机了,增加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华为终端分布式技术赋能IoT行业,助力中小厂商瓜分万亿美金市场


举例来说:市面上已经有非常多的摄像头产品,大多是买回家,几个月都难的用一次。最主要的是得安装APP,而且APP还不好用,想用摄像头通话步骤繁琐。


但是使用华为分布式技术后,就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它能够把手机、大屏、音响、摄像头虚拟成一个超级大终端。当我们在做家务事接到父母的视频请求,手机操作不方便时,可先通过语音指令调取电视或平板等其他智能终端的显示屏接入视频,待空出双手再切换回手机。过程中还可以使用其他设备的摄像头获得不同的视角,或启动智能音箱或其他终端的麦克风进行对话。多设备、多屏幕的自由无缝切换和连接,为用户带来了沉浸式通话效果。

这种效果,源于分布式技术可以让信息在多终端之间无缝流转,各终端之间能力互助共享、互为外设,共同组成一台“超级设备”。从用户角度来说,跨终端使用应用软件的体验与原来在手机上没有差距。相反,还可以充分发挥各智能终端的无缝协作,带来的全新体验其实更加友好。

这完全解决了中小IoT厂商面临的生态隔离问题。华为终端分布式技向IoT行业的免费开放,帮助企业和开发者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开发时效。对于中小厂商而言,有了华为EMUI分布式技术的支持,将不被技术困难和成本增加所束缚,低成本进入IoT市场成为可能。它们只需要专注于自有产品和服务,充分发挥自己的既有优势,努力构建核心竞争力即可。

华为终端分布式技术赋能IoT行业,助力中小厂商瓜分万亿美金市场


当前,华为已将分布式能力开放,涵盖了智能家居、运动健康、智慧出行等生活场景,也包括了像HiAI、互联互通、媒体等关键技术和HUAWEI DevEco Studio等开发工具,对于初创企业是个值得考虑的选择。

04

中小企业与华为的双赢

简言之,华为终端分布式技术,能够解决中小厂商开发能力不足、研发投入有限的矛盾,帮助它们破解生态困境。

华为作为企业这么做,并非没有商业野心。它最终目的就是与中小厂商合作共赢,携手构建大生态体系并从中获得相应回报。从策略角度看,IoT既是华为战略扩张的关键市场,也是从传统硬件厂商升级为互联网巨头的机遇。

对于中小厂商而言,华为终端分布式技术的出现是重大利好。即便没有技术大神,中小厂商也有瓜分IoT行业蛋糕的机会。正如APP和小程序生态下一些中小厂商借势崛起一样,中小厂商只要把产品和服务做好,同样有机会利用华为等平台生态做大做强,在IoT经济体中成长为新的行业小巨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