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渣女”詐騙分子年底“衝業績”,劇本堪比奧斯卡

一條短信,“已故”前女友的家屬要請幫忙償還萬元網貸;四年網戀,不料對象卻同是男兒身;一次團建,廉價門票捲走8千元票款;一份工作,還未上崗已支出86萬存款……這一個個看似離奇的劇本,其實都是12月來浦東警方破獲的一起起案件。

“我妹抑鬱症自殺了,請幫她還點網貸”

浦東公安分局江鎮派出所接到轄區居民報案,稱其為一名“已故”的舊識女子償還貸款4萬8千元,後覺事有蹊蹺,懷疑被騙。經詢問,民警進一步瞭解到,原來報案人宿某於2017年搭識了一名李姓女子,雙方曾有過1個多月的戀愛關係,分手後一直處於斷聯狀態。2019年9月27日,宿某突然收到李某曾用號碼發來的一條短信,發信人自稱是李某表姐,告知其李某因抑鬱症已自殺。隨後,李某表姐又透露李某自殺前尚有數萬元貸款未還清,希望能向宿某借錢還貸,讓死者安息。出於同情,宿某果斷借出了4萬8千元。一次,宿某在無意間與好友說起此事,而好友一聽便覺得事有蹊蹺,在好友的建議下,宿某方才向警方諮詢、求助。一查嚇一跳,警方通過偵查發現,這名“自殺”的李某還好好地生活著,並且已婚有子。所謂的表姐,正是李某本人。12月3日,浦東警方將冒充成自己表姐行騙的李某抓獲,現嫌疑人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抑鬱症、“渣女”詐騙分子年底“衝業績”,劇本堪比奧斯卡

網戀4年有餘的“女友”其實是男兒身(浦東警方 供圖)

“我們的感情淡了,分手吧”

2019年11月7日,浦東公安分局楊思派出所接到轄區居民報案,稱其被網戀4年有餘的“女友”拉黑,期間以各種形式為對方轉賬19餘萬元,懷疑被騙。隨著民警深入問詢詳情,一起典型的“交友類”網絡詐騙呈現在了警方面前。

令民警意外的是,4年裡,報案人自始至終都沒有與自稱“林慧慧”的女子見面或視頻,對方總以各種理由拒絕;並且,對方還時不時地以“父母生病”“出交通事故”“還信用卡”等理由陸續向報案人討要錢款,共計19餘萬元。順著報案人提供的線索,民警很快掌握了“林慧慧”的真實身份,報案人網戀長達4年的女友,其實是一位29歲的張姓男子。

12月3日晚,浦東警方將犯罪嫌疑人張某抓獲。經審訊,其對詐騙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優惠售票”“招工騙局”

11月8日,浦東公安分局楊思派出所接到轄區居民報案,稱其通過微信好友渠道採購了一批某遊樂園門票,本想以此降低單位團建的預算,卻不料遇上騙子,損失8000元。偵查中,民警發現該詐騙分子的微信朋友圈具有極高的欺騙性,有不斷更新的低價票、特價票信息,還發現該賬號已被“苦心經營”2年有餘,像極了一個誠信經營的商家。不過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騙子終被警方抓獲。

除了“優惠售票”套路,還有“招工騙局”。今年12月,浦東公安分局六灶派出所接到轄區居民報案,報警人稱欲通過他人介紹到機場工作,卻被自稱在機場工作的女子以介紹費、車位費、通行證辦理費、培訓費等名目,在短短3個多月中騙取76萬餘元。經偵查,民警發現犯罪嫌疑人戴某無業,從未在機場有過相關工作經歷,而其生活卻比較奢靡,常在國內各地旅行、購物。12月2日晚,民警通過守候伏擊,將嫌疑人戴某在浦東租住的高檔小區內抓獲。目前,戴某因涉嫌詐騙被浦東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這幾起案件的偵破也為我們再一次敲響了警鐘。都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我們總覺得聽聞的詐騙案例充滿著離奇劇情,詐騙分子的犯罪手段也十分低級可笑,可現實卻總有人“前赴後繼”地上當受騙。提高防範電信網絡詐騙意識,值得每個人予以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