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人才成功的能力,才是華為的核心競爭力

使人才成功的能力,才是華為的核心競爭力

任正非曾經說過一句話:“錢分好了,管理的一大半問題就解決了”,那麼另一半呢?

使人才成功的能力,才是華為的核心競爭力

不管說華為狼性文化也好,還是說華為善於管理也好,不可否認,一個19萬人的中國企業走到了世界舞臺中心,在ICT領域處於領先位置,並且這種領先並非只是單純的規模,可貴的是這是真正的技術領先。

使人才成功的能力,才是華為的核心競爭力

這是一個真實的存在,近現代中國唯一的一個世界一流的科技公司正活躍在信息技術領域,這一個下一代所有科技基礎的領域。



有人說華為的核心競爭力是技術,有人說是人才,實際上,世界科技公司有技術的一大把,有人才的更多,而華為除了有技術,有人才,更為重要的是有一種能力,那就是使人才成功的能力,每個人才發揮了應有的作用成功了,企業也就成功了,這才是華為的核心競爭力。


一些企業動不動就談情懷,談理想,談抱負,就是不談人性,而華為洞察人性,正是如此,華為以科學的考核分配機制為管理核心,才使得華為將發展的問題解決了一半。畢竟人工作是為了賺錢,賺錢是為了生活,這才是最根本的人性。一分能力一分努力就有一分收穫,這就是分錢的原則,看起來簡單,實則最難做到,而華為做到了,才有了成功的一半。


還有另一半就是華為明確的戰略方向,和學以致用的西方先進的集成產品開發的理念、模式和方法。這也和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息息相關。


如果不是近期發生的一些事情,我們還很難了解華為的高瞻遠矚,從幾年前開始實施的備胎計劃我們或許能感受到華為的危機感之重。


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和創始人的關聯度可以達到60%以上,華為的企業文化也和任正非緊密聯繫。從任正非的一些採訪記錄中,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他的格局之大確屬少見,有大格局才有長遠的眼光,才不會受一時之利或者一時的挫折的干擾,才能認清大方向並幾十年不改變地堅持下來;任正非做人大方,就不會把錢看得那麼重,才有分錢的豪氣,兄弟有錢一起賺在他這裡不是句空話,付出多少回報多少必須落地。


有格局,有戰略,能堅持,有危機感,居安思危,有方法,有合理的考核分配機制,這也許就是華為成功的關鍵,而這種核心競爭力並非一時的打壓就能挫敗。人才可以買來,技術可以買來,而華為的這種核心競爭力很難複製,這種理念性的東西已經融入華為企業文化。這也是中國目前只有一個華為的原因。


國內罕見能好好分錢的企業,這的確和企業領導者的格局、眼光有關,如果國內企業將華為的企業文化學了去,估計在幾個行業就能出幾個華為一樣的企業,那時候中國何愁不領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