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一生困頓坎坷,婚姻不幸,嘔心瀝血鑄就文學豐碑

路遙,原名王衛國,1949年12月2日,出生於陝西清澗縣王家堡村一戶貧困的農民家庭。兄弟姐妹眾多,一貧如洗的家庭無法養活。7歲時,他被過繼給了延川縣郭家溝村的大伯。

作為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著名作家,他像一枝迎風孑立的崖上梅花,從未被主流文壇認可。從窮小子到大學生,從小編輯到大作家,路遙的一生坎坷波折。

然而,在一次次的困頓折磨中,他沒有怨天尤人,沒有猶豫不前,而是憑著一股韌勁和無畏的精神,鑄就了文學上的一座豐碑。


一、從苦難的童年到“溫暖的搖籃”,面對命運捉弄,終不甘屈服

1988年,延安大學五十年校慶之際,已是知名作家的路遙專門為母校題字:“延大啊,這個溫暖的搖籃!”,表達對母校的崇高敬意。

多年來,經受坎坷挫折的路遙,對敞開胸懷接納自己的母校感情深厚,延大之於路遙是“一朝相知,終生擁有。”

有誰知道,貧苦農民出身的路遙最終能進入高等學府深造,期間遭受了多少挫折和打擊。

1966年,路遙以優異的成績考取理想學校——西安石油化工學校。此時,“文化大革命”爆發了,全國所有大專院校都停止招生。鯉魚“跳龍門”,吃上“國庫糧”的夢想被打破。

兩年後,知青“上山下鄉”運動開始,一心想“跳出”農門,以極大熱情投入革命狂歡中的他,再次受到命運的嘲弄。作為“老三屆”,他只能響應國家號召,灰溜溜卷著鋪蓋回到了老家。

路遙:一生困頓坎坷,婚姻不幸,嘔心瀝血鑄就文學豐碑

1973年夏,全國高校普遍恢復招生,路遙上大學的夢想被再次點燃。延川縣文體局依次向幾所大學作推薦,但都因他“政審”不過關,不敢接收。最終,在縣委領導的幫助下,才正式被延安大學錄取。

大學生活,路遙如魚得水,盡情暢遊於知識的海洋,一部部地閱讀中外名著,為將來投身文學事業積累著,準備著。

延大是路遙命運的轉折點,是他生命的續航站,他正是在這裡蓄滿了能量,才能在今後的文壇上熠熠生輝。


二、從小編輯到大作家,不斷超越自我,確立文壇地位

路遙是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無法避開的一頁。上世紀80年代,是他創作的高峰時段。他依靠一部部厚重而堅實的作品,確立了新時期在中國文壇的地位。

1980年,《驚心動魄的一幕》獲全國首屆優秀中篇小說獎。

同年,《姐姐》獲優秀短篇小說獎。

1983年,《人生》獲第二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1991年,《平凡的世界》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

這些榮譽和成就的背後,離不開路遙對文學事業的熱愛和努力,更離不開他對自我的不斷超越。

大學畢業時,路遙如願以償被分配到《陝西文藝》編輯部擔任編輯。

本職工作之外,他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文學創作中,期待自己的創作有由繭到蛾的突破。

路遙:一生困頓坎坷,婚姻不幸,嘔心瀝血鑄就文學豐碑

1980年,他集中精力創作完成了中篇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因與當時文壇潮流不甚合拍,發表時,頗經歷了一番波折。

1982年《人生》發表後,隨著它的走紅,有人斷言,這是路遙創作道路上不能再逾越的一個高度。但當時才三十歲出頭的路遙,不甘心就此躺在功勞簿上安享餘生。

他告誡自己:“要忘掉你寫過《人生》,忘掉你得過獎,忘掉榮譽,忘掉鮮花和紅地毯。從今往後你仍然一無所有,就像七歲時赤手空拳離開父母離開故鄉去尋找生存的道理……”。

他冷靜地定位自己,然後蓄勢待發,要再次超越自己,決定在四十歲前完成一部百萬字的文學鉅著。

他用三年的時間,積極謹慎地為創作《平凡的世界》做前期準備工作。

又用三年的時間,完成了百萬鉅著《平凡的世界》全部的創作工作。

路遙:一生困頓坎坷,婚姻不幸,嘔心瀝血鑄就文學豐碑

創作期間,路遙經受了拒稿的打擊和不被認可的尷尬,還因持續高強度的勞作,無規律的作息時間和飲食習慣,身體亮起了“黃燈”。

1988年5月25日,《平凡的世界》終於全部創作完成。當這部作品乘著廣播的翅膀飛入千家萬戶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廣大讀者對這部作品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熱愛,它“是沙漠中的甘霖,是美好的精神食糧,給無數普通人帶去溫暖、帶去前行的希望!”它是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


三、從浪漫的愛情到現實的婚姻,兩者都刺痛了他的心

路遙一生共經歷過了兩段刻骨銘心的感情。

第一段感情,是和北京知青林虹的戀情。

當時,路遙用情頗深。1970年,延川縣招工,路遙把爭取到的招生指標讓給了這位姑娘。可林虹進城後不久,就寄來了絕交信。

當時,路遙因為文革問題,正在接受“秘密調查”。林虹的“分手信”無疑又給他當頭一棒,使他敏感的心理雪上加霜。絕望時,他甚至想到了自殺。

這次失戀,對路遙的影響和打擊很大,他一生都沒有走出這段戀情所帶來的幸福與陰影,甚至在他後來塑造的很多文學形象中,都能依稀找到這位戀人的影子。

第二段感情,就是他與妻子林達的恩怨情仇。

路遙和林達曾是同事,林達也是一位北京知青。兩人在交往過程中,慢慢產生好感。

1978年,結束了長達六七年的馬拉松戀愛,他們結婚了。婚後短暫的甜蜜過後,裂痕也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顯露出來。

愛情可以風花雪月,但婚姻則意味著柴米油鹽和鍋碗瓢盆。兩人在生活習慣、飲食結構方面都存在著巨大差異。

路遙:一生困頓坎坷,婚姻不幸,嘔心瀝血鑄就文學豐碑

另外,路遙經常長時間赴異地寫作、調查、採風,無暇顧及家庭。婚後多年,林達獨自撫養孩子,一直默默撐起這個家。

路遙的寫作事業是長期性的,林達看不到盡頭,慢慢對婚姻產生了絕望。

她曾多次提出離婚,路遙處於種種考慮,一直沒答應。在去世前三個月,林達扶起病中的路遙,在離婚書上籤了字。

婚姻不幸,使病重的路遙深陷於夫妻感情破裂的深谷之中不能自拔。


四、巨星隕落,讓人扼腕嘆息,其文學精神永存

路遙的去世無疑和其家族遺傳肝病有很大關係,但多年來養成的不良生活習慣也起了助推作用。拼命抽菸、通宵達旦地熬夜,飲食不規律,飢一頓飽一頓。

創作《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期間,由於長期持續高強度的勞作,曾經累到吐血。

帶病創作的《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完稿時,路遙的身體徹底垮了。終因不治,於1992年11月17日8時20分,人生永遠定格在42歲。

路遙:一生困頓坎坷,婚姻不幸,嘔心瀝血鑄就文學豐碑

他給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留下一個沉重而孤獨的背影,給家人、朋友以及熱愛他的廣大讀者留下了無限哀思。

路遙就像一團激烈燃燒且過於熾熱的火焰,照亮了黑暗中的每一處角落,但卻灼傷了身邊最親、最近的人。

就像朋友作家海波所說的:“他把最好、最大、最本質的一面獻給了社會、獻給了讀者,而把陰影留給了他的親人。”

路遙雖然離開了,但從未遠去,他迸發的激情、深刻的思想以及堅韌的文字永遠激勵和感動著一代代青年,他鑄就的經典也會深深地留在歲月的記憶中。

參考文獻:

《路遙傳》 厚夫著

紀錄片《路遙》

紀錄片《路遙▪撞擊時代》

作者燕子做窩:80後寶媽,與你一起看遍世間百態,分享人生悲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