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启超的教育成功,源自100多万字家书

梁启超,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称得上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百科全书式人物。

对于社会,他“公车上书”,无愧于国。对于家庭,“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是给他最好的赞美。

梁启超共有9个子女:

诗词研究专家梁思顺(令娴);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

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梁思忠;

著名图书馆学家梁思庄;

著名经济学家梁思达;

社会活动家梁思懿、梁思宁;

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其中长子思成、次子思永、五子思礼三人皆为院士,是为“一门三院士”,其他子女各有成就,是为“九子皆才俊”。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启超的教育成功,源自100多万字家书

我们都知梁启超的一生堪称为奋斗的一生,为了救国大业,变法,革命,著书立说。他的工作强度之大让我们没有办法想象,然而这样忙碌的一个人竟然还有时间给子女们写信,据统计,梁启超的家书有四百余封,达一百多万字。

梁启超经常不在家,所以教育子女大都是通过书信,也正是因为这些家书能够让他及时地了解子女们的现状,及时地给予子女们一些人生建议、安慰或是箴言。

孔子说:“知者不惑。”

梁启超也说:“我们要做人,总要各有意见专门的职业。”

由此可见,从古至今,在社会上,人要生存,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定位。或为人父母,或为人师者,或从业于泥瓦匠,或从业于掌勺人,或大或小。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启超的教育成功,源自100多万字家书

杜威说: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它的每个方面,都必须参照这些考虑加以掌握。

是的,教育孩子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与知识,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所以如果孩子对某项东西感兴趣了,便鼓励孩子去大胆地行动,有清晰的人生目标,有一目了然的人生定位,剩下的便只需要努力向前。

这就如梁启超主张的是“趣味主义”,无论教授孩子什么,首先要有兴趣。他都会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性格特点及兴趣爱好,因势利导,引导与启发孩子的思维方式,并且尊重孩子们的选择,让每一个人都找到合适自己的人生定位与方向。

其实,根据孩子自身的特性来教育孩子这一教育方式,有很多的家长都能做到,但是孩子却不是每一个人都如梁启超的孩子一样“九子皆才俊”,那这是为什么呢?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启超的教育成功,源自100多万字家书

这就要说到梁启超的家书,给孩子们的每一封家书都不一样,各有爱称,有的严格,有的慈爱。

他给思忠的信里说:

“爹爹虽然是挚爱你们,却从不肯姑息溺爱,常常盼望你们在苦困危险中把人格能磨练出来。我又很相信我的孩子们,个个都会受我这种遗传和教训,不会因为环境的困苦或舒服而堕落的。

你若有这种自信力,便‘随遇而安’地做。”

他给思顺夫妇的信里说:“生当乱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其实何止乱世为然)。”

他曾说过:“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

梁启超以自身的人生经验来教育他的孩子,无论处于何种状况,无论遭遇何种磨难,无论身在何方,都需要积极向上,自立坚强,乐观豁达,心向光明,勇于承担,爱国感恩。九子有此成就,皆是梁启超的教育之功。

都说父爱如山,大都沉默。但梁启超不是,他勇于直接表达,向子女表达自己发自内心的爱。正是因为他对子女最深切的爱,才有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盛赞。我们不是梁启超,或许没办法做到如此之成就,但是总有一些良言值得借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