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給港交所打了十年工,曾經錯失阿里,卻得到1.7億港元“獎勵”

據港交所披露,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昨日(12月18日)減持65萬股港交所股份,每股平均價256.5港元,套現1.7億港元。減持後,李小加持股降至0.03%。這是李小加上任以來首次減持,港交所發言人稱,這是他個人決定。2009年至2019年,這位具有中國內地背景的CEO,帶領港交所連續奔跑了10年。

他給港交所打了十年工,曾經錯失阿里,卻得到1.7億港元“獎勵”


“去年6月,李小加和港交所簽訂了第四份”勞動合同”,未來,他還將帶領港交所向“搭建全球市場互聯互通平臺”邁進。

在掌舵港交所的10年裡,李小加最受讚譽的,莫過於“將中國市場與世界市場更加有效地連接在了一起”。他經常把交易所比作“場”,在交易所交易的股票、債券等各類產品比作“貨”,各路資金是“錢”。李小加的改革目標是,不斷完善“場”的功能、讓更多的“錢”和更多的“貨”來“場”裡交易。

為了讓香港市場更貼近“最大、最主要的客戶”,港交所2012年開始分階段調整港股交易時段,使之與A股同步開市;為了把香港市場的“貨”與內地的“錢”、世界的“錢”與內地的“貨”之間的壁壘打通,李小加和資本市的監管者,創造性地發明了“互聯互通”交易模式。如今,“互聯互通”平穩運行了5年。截至今年10月31日,海外投資者通過滬股通和深股通持有的A股市值達12212億元。滬深港通也成為內地居民財富實現海外配置的重要渠道,截至今年10月31日,內地投資者通過港股通持有的港股市值已高達9995億港元。

他給港交所打了十年工,曾經錯失阿里,卻得到1.7億港元“獎勵”


從5年前錯失阿里,到如今迎回阿里,成為港交所與時俱進、擁抱新經濟的最佳註腳。2018年4月30日,香港交易所修訂後的《主板上市規則》正式生效,同日起接受公司按新規申請上市(IPO)。

“這是港股市場近25年來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機制改革,也是最具爭議的一次改革。”上市新規生效之際,李小加如此總結,“隨著改革的完成,香港資本市場將迎來激動人心的新時代,香港會成為孕育創新公司的世界級搖籃。”

新規實行後,港交所迎來新經濟公司上市潮。據港交所統計,2018年全年共有218家公司在香港IPO,同比增長25%,掛牌數量創歷史新高;IPO共融資2865億港元,同比增長1.23倍,募資額創下2010年以來新高,港交所因此重奪全球新股市場“募資王”寶座。2019年,在阿里巴巴迴歸的推動下,港交所前11個月的募資額已達2754億港元。

今年9月,港交所向倫交所集團發起了“世紀聯姻”,這場收購雖然沒有成功,但“暴露”了李小加的雄心:港交所的下一步,將搭建全球市場互聯互通平臺。

在李小加看來,目前港交所的“貨”雖然已經很豐富,但仍然以內地和香港的“貨”為主,未來還要擺上越來越豐富的亞太“貨”和國際“貨”,讓越來越多的內地的“錢”和國際的“錢”來參與。

他給港交所打了十年工,曾經錯失阿里,卻得到1.7億港元“獎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