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優秀的人,都在遠離“朋友圈”

馬克·鮑爾萊恩說過一句經典的話: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於別人而言根本毫無意義。

現代社交的本質就是表演。

每個人都是天生的演員,通過自我美化,進行合乎他人期待的表演。

而朋友圈就是這個劇院,曬美食,發自拍,秀恩愛,秀旅行。

很多人都在朋友圈過著幸福的生活,扮演著各種的角色。

但真正優秀的人,已經慢慢淡出了朋友圈,不是不喜歡,只是沒有必要!

真正優秀的人,都在遠離“朋友圈”

01

“我很忙,來不及發朋友圈”

去年認識小趙的時候,剛剛名校畢業,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做程序猿,拿著無數人羨慕的工資。

身在名企,拿著高工資了,朋友圈能分享的事太多了。

但是點開他的朋友圈會,會發現最新的一條消息還是去年畢業時拍的畢業典禮。

有一次我問了一下小趙,為什麼不發朋友圈呢。

小趙回覆了幾個字:沒時間啊,每天下班以後都是十一二點,能看一下朋友圈就不錯了,並且每天都是工作,根本沒有什麼可發的。

在朋友圈曬加班的都是騙人的,因為真正加班的人,連發朋友圈的時間都沒有。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誰都不是輕輕鬆鬆成功的。

在優秀的人眼中,時間是最寶貴的,最浪費不起的就是時間。

如果天天留戀朋友圈裡的東西,一天幾個小時都看不完,還要隨時隨地跟蹤別人,一眨眼就是一天。

浪費一天的時間,在普通人這裡可能毫無感覺,但對有追求的人來說,浪費一分鐘都是天大的罪過,更何況浪費一整天。

一個人要變得優秀,就應該注重有意義的社交,做有意義的工作,而不是流連於朋友圈的虛榮!

真正優秀的人,都在遠離“朋友圈”

02

“好朋友”的溫暖正在慢慢消失

我曾經很喜歡在朋友圈吐槽生活。

但我發現日常生活的內容,在朋友圈遠不及旅遊時隨手一拍的風景片受歡迎。

我開始慢慢地理解了,那些不再發朋友圈的人。

朋友圈長久的發展,似乎讓大家形成了一個共識:出去浪的時候,一定要發朋友圈,營造出你過得很好的樣子,別人才喜歡。

但是,從來沒有人關心你生活的真面目是什麼。

有個同事,非常喜歡在朋友圈裡發影評。

後來他也不發了,原因是“沒人看,達不到交流的效果”。

曾經,人們以為朋友圈是個增進感情的好地方,不想,大家卻變得越來越遙遠。

因為戴上了假面,彼此甚至還不如面對面時的樣子。

朋友圈明明每天都很熱鬧,但還是覺得很孤獨。

我們的人際交往不應該只維持在朋友圈中,與其每天費盡心力去維持朋友圈中虛假的友誼,不如去和朋友坐下來聊聊天。

朋友圈,並不能使你認識一個人。想要知道這個人的真面目,你還得去跟他面對面來往。

優秀的人不再發朋友圈,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要什麼。

他們學會了去尋找和自己興趣相同的圈子。

選擇正確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需求,這才是最重要的。

真正優秀的人,都在遠離“朋友圈”

03

與其曬幸福,不如過幸福

我的同事小李一直是朋友圈的忠實愛好者,每天都要分享好幾條信息到朋友圈,主題不是健身就是秀恩愛。

剛認識的時候,以為她是個幸福又愛鍛鍊的姑娘,因為她發的雞湯主題總是“要麼瘦,要麼死”,照片不是秀男朋友送禮物,就是男朋友發的溫馨短信。

可共事久了才發現,現實中的她走幾步就喊累,嘴上喊著不能再吃了,可身體卻很誠實:蛋糕、薯片、油炸食品來者不拒。

最近,她的朋友圈狀態讓我們都以為她快結婚了,可卻被告知,她和男朋友昨天分手了。

原來倆人之間早就出現了問題,只是她一直在自欺欺人。

我們習慣了在朋友圈分享、記錄自己的生活,但很多時候朋友圈中的表現,並非真實的自我,而是自己希望他人接受的那個“人造”角色。

朋友圈所呈現的,大多是“包裝”後的人生;

真正親密的人,總是即時性地跟你分享喜怒哀樂;真正重要的事,也會當面或電話聯絡。

存在於朋友圈中朋友,不過是你虛榮生活的捧場者罷了。

優秀的人明白,與其花力氣找一份虛擬的慰藉,不如在現實生活中活成你喜歡的模樣。

讓真實的自己更加風趣、正能量,吸引志同道合的人,讓真實的生活和朋友圈一樣才更加重要。

只有過好當下,才能擺脫掉低級的虛榮!

真正優秀的人,都在遠離“朋友圈”

生活,遠比朋友圈更加有趣。太多生活的樂趣是無法用朋友圈傳遞的。

優秀的人非常清晰的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外界的指指點點絲毫不能對他們產生影響。所以他們不需要朋友圈。

真正優秀的人,慢慢從朋友圈消失了:靠自己,努力賺錢;守著身邊的人,慢慢到老;和真心的朋友,攜手同行。

我們欣賞那些很少發朋友圈的人,是因為現實的優秀才是真正的優秀,畢竟每個人生活的重心,都是自己。

不發朋友圈的人,不是不快樂,只是他們學會了從現實生活中汲取真實的快樂!

朋友越多,朋友圈卻越陌生,願你我都能學會“獨自偷著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