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科幻电影里的“脑洞”,如今成为了现实?

据不完全调查,小学生作文里最常出现的三种梦想职业分别是:科学家、发明家、宇航员。

别的先不提,这其中就属"发明家"最能让孩子们找到成就感。

还记得课本上关于爱迪生的故事吗,他不仅说出了"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九十九的汗水"的至理名言,还在小时候就能运用折射原理帮助医生做手术从而救了自己的妈妈。

多少科幻电影里的“脑洞”,如今成为了现实?

猜猜哪个拿镜子的小可爱是爱迪生

当时我有个同学立志要当东北爱迪生,没事就鼓捣东西,大家都觉得他是吹牛加魔怔了。

没想到,后来他真参加了个发明大赛,还拿了奖,从此由后进生变成了三好学生,逐步走上了人生巅峰。

这件事说明了啥?首先,"发明"并不是一件触不可及的事;其次,要敢想敢干;最后,要不怕打击、坚定信念。

当然,所有优秀的发明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真的能影响到社会的发展进程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比如著名的不着调公务员·在野发明家·爱妻协会会长·零零发,虽然身为大内密探,但因为沉迷于发明创造而被上司嫌弃、同行鄙夷。但是他不仅靠着这身本事打败了乱臣贼子,还让自己的老婆提前过上了半现代化生活。

多少科幻电影里的“脑洞”,如今成为了现实?

图中发明分别是防伤切菜假手、不用弯腰扫地器、自动炒菜机和抽油烟机

又比如时空穿越者·铜锣烧死忠粉·怕鼠者·哆啦A梦,虽然有时候胆小又脾气暴躁,但他却坚持用口袋里的宝贝发明来帮助几乎一无是处的好基友大雄。

即便作者的本意是想告诫小朋友们要靠自己的力量强大起来,但谁小时候没想过考试之前吃个记忆面包、挨打之前擦个飞毛腿乳液呢。

多少科幻电影里的“脑洞”,如今成为了现实?

考试神器之记忆面包

看到这您可能会说"这不都是虚构的吗!"没错,但凡是发明,前提都是要会虚构、要会想象、要有脑洞,不是有句名言嘛,"想象力是第一生产力。"

你看硅谷"钢铁侠"马斯克,不就是把想象力转变为生产力的头号模范吗。

多少科幻电影里的“脑洞”,如今成为了现实?

前段时间,马斯克又成了全世界最拉风的男人,发布了Cybertruck,把《银翼杀手》电影里的赛博朋克想象照进现实。

当然有的想象也许暂时实现不了,但有的则早就成为了现实。不信,您就看看下面这几个。

1.扫帚、魔法与扫地机器人

还是据不完全统计,夫妻拌嘴打架的一大根源就是因为干家务活,干多了的挨累,干少了的挨骂,古今中外,可见一斑。

比如在中世纪的欧洲,神权统治,蒙昧未开,生产力十分低下,底层民众十分贫苦。每天种地打工都累得要死,哪还有精力收拾家里啊,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都十分差劲,要不然也不至于让黑死病灭了三分之一的人口。

多少科幻电影里的“脑洞”,如今成为了现实?

绘画记载的黑死病惨状

所以人们当时就想象,小精灵和巫师会让扫帚动起来,自己打扫房间,而那些家里特别干净的人家可能就是会魔法的。
这跟我们古代怀疑谁家里特干净准是养蛊的是一个道理。

大抵因为干家务最多的还是妇女,所以扫帚自然而然就跟女巫联系起来了。

这里面又是酷刑又是宗教啥的,牵扯太多,咱们今天就不展开了,不过这关于"自动扫帚"的想象,却真实反映出人们渴望解放双手的愿景。

多少科幻电影里的“脑洞”,如今成为了现实?

中世纪的木版画"正在起飞的女巫",扫帚又兼具飞行器的功能

到了上个世纪,人们对"自动扫帚"的想象就更为具象化,也更有科技感了。

大约在1900年前后,以简·马克为代表的法国艺术家们创作了名为《2000年的法国》系列绘画,对所谓"下个世纪的生活"进行了大胆的畅想。

多少科幻电影里的“脑洞”,如今成为了现实?

其中,就有一副关于"自动扫帚"的画作,只不过它不再是一把简单地依靠魔法驱动的扫帚了,而是加入了机械手臂与齿轮,变身为更高阶的"自动清扫器"了。

当然,最符合现代标准的还要数《机器猫》里的"擦地板机器人"。

多少科幻电影里的“脑洞”,如今成为了现实?

当初哆啦A梦就是用这个来帮助大雄的妈妈做家务,虽然还是闹出了不少笑话,但也着实够让小朋友和家长们羡慕一把了。

多少科幻电影里的“脑洞”,如今成为了现实?

而现在,我们已经使用上了扫地机器人,各大品牌、各种功能应有尽有。不仅能解放双手,还能给猫主子当坐骑,神奇的"扫帚"真的出现在普通人家中了。

2.古今中外飞行梦

想飞,曾经是全人类共同的梦想;坠落,也曾是所有梦想共同的结局。

古希腊神话中,天神可以依靠神力飞行,这足以让凡人羡慕不已。

艺术家兼发明家代达罗斯收集善于飞行的鸟类羽毛,用麻绳和蜡拼接成可承受人体重量的翅膀。他嘱咐儿子伊卡洛斯不要飞得太高,否则羽毛上的蜡就会被太阳融化。

多少科幻电影里的“脑洞”,如今成为了现实?

但是兴奋的伊卡洛斯还是没能抵住"飞得更高"的诱惑,在羽毛翅膀散架子后坠海而亡。

如果说古希腊人是悲观的宿命论者,那么古代的中国人则更具探索精神,当然也玩地更大、更野。

很多人可能都以为竹蜻蜓是哆啦A梦的专利,实则不然,早在春秋时代中国人就已经发明出了竹蜻蜓,当时就有狠人想把它插在头上看能不能把自己带起来,当然这并没有成功。

当然还有伟大的发明--风筝。先不说它到底是鲁班还是墨子发明的,就说它真的曾经带人飞上天过。

多少科幻电影里的“脑洞”,如今成为了现实?

比如在《汉书》中就曾记载弑君者·疑似穿越者·不成功改革家·王莽就曾找到了一个据说"能飞"的异能人士,通过"取大鸟融为两翼翮为两翼,头与身皆着毛,通引环纽,飞数百步……"不过最后的结果就用了一个字概括--"堕"。

还有跟火药结合的神火飞鸦、飞箭、火龙等等,搁在古代这些都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了。

多少科幻电影里的“脑洞”,如今成为了现实?

在兵器史上也是有一号的神火飞鸦

真正的狠人还要属明代的万户(陶成道),他曾经将四十多支火箭(带火的箭)绑在椅子后面,手里拿着两只大风筝,想将助推力和风力的加持在空中飞翔。

虽然他最终不幸遇难,但这种"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窜上天"的精神却让老外也震撼不已,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在《火箭和喷气发动机》一书中记录了这一壮举,并称其为"伟大的幻想者",后来国际天文联合会还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山"。

多少科幻电影里的“脑洞”,如今成为了现实?

发明者并不畏惧生死,只求实践到底

而在与此差不多时代的欧洲,天才艺术家·神秘主义者·疑似外星人·达芬奇也画出了很多奇妙的设计稿。

比如运用解剖学知识让飞行者锻炼出像鸟类一样的强健肌肉,还有运用气流原理设计的"滑翔器"和"降落伞",总之在他一系列超前的设计中,关于"飞行"的部分都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多少科幻电影里的“脑洞”,如今成为了现实?

达芬奇的密码也许就藏在这些图稿里

到了工业时代,交通工具的变革日新月异,人们出行有了汽车,有了轮船,有了飞机,真正实现了日行千里的梦想,甚至还能遨游太空,探索宇宙,替古人完成了千年之梦。

3.影像中的魔幻发明

都说电影是造梦的艺术,实际上它也是我们圆梦的阶梯。
当我们回首曾经的光影,会惊诧地发现,很多前卫的想象真的变成了现实,尽管它们曾经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魔幻发明。

堪称科幻片鼻祖的电影《大都会》拍摄于1927年。虽然还是黑白默片,但是里面有人物使用"可视电话"的情节,这一产品在当时的观众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可如今各种智能手机早已普及,视频通话也能让相隔千里的人一解相思。

多少科幻电影里的“脑洞”,如今成为了现实?

翠花,你说话呀,我都看着你了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播出的《星际迷航》伴随着一大科幻迷成长,至今"迷航粉"还自认为可以从科幻多角度吊打"星战粉"。

不过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它里面出现的一台超强"复制机", 主角们可以通过它随意点餐,对于时刻处于饥饿状态的人们来说这实在太酷炫了。

多少科幻电影里的“脑洞”,如今成为了现实?

而现代3D打印技术迅猛发展,早已运用在建筑、艺术等多个领域,甚至已成功进军餐饮业。

前段时间,有一家西班牙公司发明了一台名为foodidni的食物打印机,可以列印饼干、汉堡等方便食品。

多少科幻电影里的“脑洞”,如今成为了现实?

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让"美食从天而降",但看来不久的将来没准能体验一把企业号上的生活了。

不过对于不少80后来说,最出名的梦幻脑洞启蒙片当属《回来未来》系列电影了。毕竟能让科技如此贴近生活、改变人生的神奇发明实在太吸引人了。

能自动绑鞋带的滑板鞋:

多少科幻电影里的“脑洞”,如今成为了现实?

能飞上天的汽车:

多少科幻电影里的“脑洞”,如今成为了现实?

能腾空悬浮的滑板等等……

多少科幻电影里的“脑洞”,如今成为了现实?

实际上2007年AirJordan的设计师就已经设计出类似于自动绑鞋带装置,而Nike在2010年申请了球鞋自动系带的技术专利,并在2016年推出了全球首款自动系带的球鞋Nike HyperAdapt 1.0。

多少科幻电影里的“脑洞”,如今成为了现实?

如今已经有很多公司正在研发类似的智能穿戴技术,真可谓是懒人圣品、胖子福音。

当你回首第一看到马丁穿着自动系带的Nike鞋站在悬浮滑板上的时候,一定还记得自己当时艳羡的小心思。

电影使你许下了当个酷盖的梦想,科技则帮你在逐梦的路上坚定了信仰。

2015年雷克萨斯与磁悬浮超导专家合作,推出了真正能悬浮在空中的滑板,虽然目前还要配合磁性轨道,但这无疑给酷盖们打了一剂强心针。

多少科幻电影里的“脑洞”,如今成为了现实?

当然还有最具标志性的"飞车",马丁和布朗博士靠它上天入地、穿越古今;而在《银翼杀手》、《第五元素》等科幻影片中也多次出现了能自动飞行的"未来车"。

多少科幻电影里的“脑洞”,如今成为了现实?

《银翼杀手》中的飞车

现在关于自动架势的技术已经日渐成熟,至于飞行嘛,麻省理工航空工程师们已经设计出了一款名为transition的"飞车,预计明年左右就会量产上市。

多少科幻电影里的“脑洞”,如今成为了现实?

看这势头,也许再过几年,咱们就已迈入后现代赛博朋克时代了。

其他经典还有《2001:天空漫游》里让人敬畏、存在感爆棚的人工电脑系统Hal,它那带点邪魅、带点冰冷的声音是不是让你想起了凌晨时分与你对话的siri呢?

多少科幻电影里的“脑洞”,如今成为了现实?

而《少数派报告》中用于扫描识别人类身份和情绪的"脸部识别系统"和"广告投放系统",不就是如今你被大数据支配下的恐惧预热吗?

多少科幻电影里的“脑洞”,如今成为了现实?

由此可以看出,所谓的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既有科学的成分,也离不开幻想的加持。
无论是简·马克的自动清扫器,万户的火箭喷射椅子,抑或是机器猫的百宝袋,人们只有敢想,才能真的敢做,只有勇于拥抱新事物,才能真正走在智慧生活的前列。


也许当你在奔向人生巅峰的道路上驰骋时,脑子里就会冒出来更多的奇思妙想。
它们或者如中世纪的魔法,或者如科幻片中的脑洞,看上去遥不可及。
但是都不要紧,不要放弃自己的幻想,也不要嘲笑别人的白日梦,没准哪天它们就成真了。

多少科幻电影里的“脑洞”,如今成为了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