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都扶不起來的許吉如,摔在哪兒?

奇葩說第六季迴歸,8.1的豆瓣評分,比一開始的8.3稍有滑落。

不過國內的綜藝裡,原創做到第六季還能拿到8分以上的好成績,已經很難得。

《奇葩說》都扶不起來的許吉如,摔在哪兒?

這季節目,不管是戲裡戲外都“精彩”,具體“精彩”在哪兒?

別猜,你猜不到。

你猜不到新來的奇葩有多奇葩,猜不到黃執中這種辯論界大魔王竟然一開場就輸給了一個菜鳥,更猜不到來勢洶洶的又一位高知新人許吉如會連輸三場,成為奇葩說第一個被淘汰的隊長。

許吉如的表現,估計導演也沒猜到。

1V1對抗賽,許吉如對楊奇函,前半截她的表現不差,大部分時間都把對手碾在地上摩擦,不過在最後30秒結辯,楊奇函用1票反轉局勢,拿下了比賽,後來導師投票讓許吉如留了下來。

正式比賽第一場,作為薛教授隊伍的隊長,她辯論的時候一票都沒搶到,再次被淘汰後,羅振宇把自己隊的復活機會送給了她。

最後一次,她挑了最沒有威脅力的胡老師來PK,結果大比分落敗。

《奇葩說》都扶不起來的許吉如,摔在哪兒?

到這個時候,許吉如在《奇葩說》的旅程到此為止了嗎?

其實她還有機會,不過……

偵查能力爆表的網友發現,許吉如上場的時候,後排隊友沒有同組隊員楊奇函的身影,但是楊奇函上場的時候,許吉如卻在他身後。

《奇葩說》都扶不起來的許吉如,摔在哪兒?

《奇葩說》都扶不起來的許吉如,摔在哪兒?

可是,按節目播出順序許吉如比楊奇函更早被淘汰,為什麼會有這樣的bug?

很簡單,比賽的播出順序被調換了,有人把許吉如的那場往前挪了挪。

按比賽規則,場上被最終淘汰的選手還有一次回來的機會,就是網友投票。“優先”被淘汰意味著,許吉如的投票通道能比楊奇函早一週開啟。

搞了半天,原來還是節目組在努力“救人”。

猜不到呀,猜不到……

許吉如連輸三場還能被好好照顧,奇葩說播出6季以來僅此一位。

只不過,觀眾貌似不太買賬。

這種“不買賬”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大家開始組隊給楊奇函投票,愣是把票數原本差了一大截的楊奇函投到了反超並且甩開許吉如幾條街的地步。

前幾天結果出來了,楊奇函成功復活。

《奇葩說》都扶不起來的許吉如,摔在哪兒?

可說到底,清華畢業、哈佛研究生加上律師背景的許吉如,難道在臺上說的都不對嗎,為什麼會摔得那麼慘?

不,她說的都對,而且有理有據,但不少觀眾表示“就是聽不進去”。

為什麼會聽不進去?

01.少說沒情緒的話

許吉如最精彩的一場表現,應該是她的第一場1V1對決。

但輸了最後30秒,你先感受一下她的話:

“說話要以聽者為出發點,希望自己說的話不要被別人認為是廢話。
如果你在乎別人有沒有覺得你說的話是廢話,不正是說明你其實要謹慎的不要說廢話嗎?要走上正確的路,最重要的是先終止那個錯誤的道路。
一直在講著廢話,你安慰自己說我有這個權利,你就永遠不會迫使自己走到那個最正確最好的路上來,希望你追求高一點。”


暫且不評論她說的好不好,我們看看楊奇函逆襲的結辯語中都說了啥。

他的關鍵詞是:父母。

“如果爸媽聽了我們的辯論,是不是以後不再太跟我們說話了。”
“如果他們跟我們說話的時候第一反應是沉默,我覺得他們也不太再給我們發微信說你們少熬夜了。”

在大多數人生活裡,“正確的廢話”說得最多的那群人,就是我們那整天嘮嘮叨叨的父母,聽他們說話總覺煩人,但卻親切,經常嫌棄,但聽不見時又牽掛。

短短一兩句話,楊奇函把我們帶入各自的回憶,這些回憶的共同點是感人且溫暖,能輕易地化掉許吉如冷冰冰的“自我追求”。

《奇葩說》都扶不起來的許吉如,摔在哪兒?

同樣,在黃執中雷哥的1V1對決中,雷哥也用了類似的方法翻盤。

他們討論的是“該不該給部門新同事發喜帖?”雷哥正方,要發。黃執中反方,不發。

黃執中全程在強調“差別待遇”的重要性,這樣才能把有限的時間和感情留給我們真正重視的人。

而雷哥提到:

“差別待遇,這個詞往往是職場當中新同事最害怕聽到的一個詞,他們害怕差別待遇。”

幾乎所有職場人都體驗過作為新人的不知所措,那個時候的我們可能都希望能有誰來主動跟我們說說話,帶著我們融入新的集體。

又是一個覆蓋面廣,而且能輕易調動起大家情緒的論點,依然很有畫面感,很有共鳴。

很多時候,你說一句有情緒的話,勝過你講一堆大道理。

02.請跟我在對等的位置說話

緊接著,許吉如開始打她在《奇葩說》的第一場正式的辯論,討論的是:

喜歡的工作總是996,我到底要不要886(拜拜了)?

許吉如是反方3辯,她用了大量的邏輯關係,從三個方面討論了這個論點。

第一,興趣是所有美好詞彙和狀態的起點。

第二,老闆的生活不如大家以為的輕鬆,他們也要996,只是他們的“996”不是時間,而是自負盈虧的壓力和不進則退的焦慮。

最後,感興趣的工作會把我們激勵出最好的一面。

通篇大道理講下來,又回到了那個曾經輸給楊奇函的觀點,只不過把“自我追求”換成了“擁有更多美好品質的自己”,辭藻很華麗,內容很空洞。

《奇葩說》都扶不起來的許吉如,摔在哪兒?

同場比賽,李思恆是正方的,他的發言拿到了97票(共100票)的支持,這場極具壓倒性優勢的發言裡,他都說了什麼?

首先,用四川普通話開啟辯論,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然後,列舉現實生活中996的場景,比如領導發言兩小時只講一句有用信息的會議,比如到點下班同事不走我就不敢走的企業文化,再比如剛準備走人時領導及時佈下的任務,全方位描繪了一遍大家“上班如上墳”的悲壯心情。

緊接著,下一個論點“一旦我們的生活996,我們就不得不跟自己的生活886”,然後又是一通極其生活化的舉例論證。

後面他還提到,當996只留給我們晚上的那一點點時間,我們容易忽略了伴侶的感受,我們會輕易掛掉父母的電話。

最終,把我們帶入思考:工作的意義,生活的意義,以及兩者該如何平衡……


《奇葩說》都扶不起來的許吉如,摔在哪兒?

前者是前輩對後輩“你要成為更好的自己!”的告誡。

後者是跟你同一起跑線的夥伴陪你思考“工作和生活該如何平衡?”。

李思恆不僅僅贏在段子和頗具畫面感的密集案例,他還給了觀眾一個很強烈的暗示:

我跟你是同一類人,所以我懂你。

不得不承認,這種沒有距離感的對話,大家才更容易把話聽進去。


03.請看場合,請說人話


看到這裡不難發現,許吉如輸得不冤,領隊薛兆豐也提到過,她通篇都是邏輯和大道理,結果越講越抽象。

“0支持”而不是“負支持”,恐怕這已經是觀眾對她最大的敬意了。

《奇葩說》都扶不起來的許吉如,摔在哪兒?

仔細想想,辯論賽的觀眾是誰?裁判,專業辯手,喜歡看辯論的觀眾。

而綜藝的受眾是誰?普羅大眾,什麼樣的人都有。

要想贏下這場綜藝裡的辯論賽,生硬的邏輯和大道理確實沒啥優勢,只要觀眾沒法第一時間get到你的信息點,那麼你說的都是廢話。

可能有人會質疑:辯論不是邏輯和道理講得好的一方勝利嗎,如果不是,這場辯論還有什麼意義?

千萬別這麼想,《奇葩說》最不缺的就是邊講道理,邊上價值,同時又邊說“人話”的人。

比如喜歡站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的陳銘老師。

在討論“鍵盤俠是不是俠”的那期節目裡,陳銘站在反方。

一開場他就舉了個自己的例子,六一兒童節的時候他在微博上發了跟大女兒的自拍,底下有人留言說:“這個孩子真的醜,湖北村貨的基因,沒差了。”

接著他說:“我就發了一條微博哎,那一瞬間我的情緒迅速湧了上來,我迅速把手機打開,點開回復,我馬上就要說,你罵誰呢?”

幸虧後來被老婆攔住搶下了手機,反駁他:“你罵了,你跟TA有什麼區別。”

通過這件事,他把我們引入第一個思考:鍵盤俠是一種非常易於傳染的情緒狀態。我們離成為鍵盤俠,只有一步之遙。

道德是我們約束自己不成為鍵盤俠的那堵牆,如果鍵盤俠是俠,那就等同於那堵牆被爆掉了,為人父親,他無論如何都無法理解那位所謂的鍵盤俠到底俠在哪裡。

最後,引入他的觀點,在互聯網的世界裡,自由很重要,但自由是有前提的。一個人只有溫暖純良了,才有資格談論愛與自由。否則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

《奇葩說》都扶不起來的許吉如,摔在哪兒?

看過原視頻的人可能還記得,這場辯論裡陳銘通篇只有一個例子,後半段幾乎全是在講道理,但他也緊緊地結合了這一個例子,把一個道理講通透了。

哪怕價值上得足夠高,哪怕後半程的道理密集度很強,但是他作為父親的情緒到位了,同時這個身份也拉近了他跟觀眾的距離,加上邏輯和引用等技巧的輔助,他成功地把這個很深的道理,講得大家都能聽懂了。

這種能被聽懂的道理,力量才足夠強大。

04.表達引起共振

其實馬東在一開始的選拔賽就跟臺下的辯手們分享過“表達引起共振”的話題:

當你帶入太多的信息,讓觀眾在很短的時間裡集中注意力,聽懂你的全部故事,門檻是很高的。

《奇葩說》都扶不起來的許吉如,摔在哪兒?

因為你跟對方的溝通沒有達到共振的效果,別人沒聽懂,甚至都沒反應過來你說了什麼。

這樣的錯位溝通,不管你的話對與否,都不可能贏得對方的認同。


——

獵多多,關注獵多多學習更多職業規劃、求職面試和職場攻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