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读书观,即便读再多书都是白搭

副标题:粗略读几百本书,不如认认真真读研究一本好书

错误的读书观,即便读再多书都是白搭

 为什么要读书?
因为读书才有机会与
历史上的伟人
对话

读书不在数量、更不在速度!

重点是虚心、是精读!

如果拥有一个正确的读书观,你不仅能够了解书的表面字符含义、了解书中真正的内涵,更能够给你带来思想上的顿悟、启迪,甚至能够改变你既往陈旧的世界观,改变的你的既往认知.

这使得你读一本书的收获远胜过你读几百本书.

所以,一个正确的读书观、选择一本最好的书,才能帮助你获得真正对你有用的知识,能够让你的思想升华.

但是,如果他没有一个正确的读书观,那即便读再多书,其实都只是在同一层次里打转,就好比是在培根剧场假象里兜圈,又或者你要走很多弯路.

最终才会明白拥有一个正确的读书观,究竟有多么重要.

那么如何建立一个正确的读书观?

01

选择最经典的思想大作

真正的一本思想型大作能抵得上几百本甚至上千本书,也就是说,你即便是读几百本、几千本书也不如认认真真研究一本思想巨著.

因为你读什么书,就相当于跟什么人对话,交流什么层次的思想,所以你必须选择最好的、最经典的思想巨著.

错误的读书观,即便读再多书都是白搭

为什么要选择经典?

是因为我是在交朋友,找对话者,我的对话者就是我的层次量级,或者我企求提升的层次、量级,对话的内容会对我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必须慎重.

如果你读的书质量很低,就等于你与很庸俗的人对话,你的思想就只能是低层次的.

就好比你读老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的书,你就是与那些最伟大的思想家对话,反之,你就是在跟一些庸俗、普通的人对话.

这就是为什么要读经典的原因!

但所谓经典,绝不是自命的经典,也不是指派的经典,它是被历史时间长久考验过的,成为整个人类的思想基础和奠基石的那些著作,才能被称为经典.

比如读亚里士多德的书,你就得明白你是在跟2000多年前那个当时人类最伟大的大师对话,他的学说是影响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的,那么这个学说背后是什么?是不是值得我们花时间去了解.

错误的读书观,即便读再多书都是白搭

倘若你阅读的书仅是短暂的对你实用,而过一段时间就过时了,这很难叫经典!

很可悲的是...

现代的年轻人逐步没有读书的习惯,这就失去了与最伟大的人物对话的机会,甚至连了解哪些伟大的人机会都没有.

02

把读书当作跟作者对话

读书最重要的就是抱着与作者对话的心态去读书!

错误的读书观,即便读再多书都是白搭

因为这个时候你已经不是在简简单单的去看表面上的文字符号涵义,而是透过书本去与作者对话,深刻的了解作者这本书的深层含义究竟是什么.

这是读书的要义,也只有这样你才能了解作者的深意.

为什么要以看书的方式与作者对话呢?

因为作者写作的时候是调动了最高的智力,是用最严谨的逻辑、最精准的词汇表达最系统的想法,表达的是最具深度的智慧,也就是书本身才是作者最深的涵义所在!

这种对话方式要比面对面直接与作者对话更好,因为面对面的对话是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作者写书的时候是一心一意的,绝不掺杂任何其他因素.

所以说,当你抱着将读书视为一种对话的心态,始终把他看成对话的过程,你才能了解作者真正的深意,才能明白作者究竟要表达的是什么.

这才是有效读书!

因为读书绝不是你仅凭浏览表面的字义,一目十行的看过去,就能明白作者真正的深意和真正要表达的,如果说一本书你很容易就阅读过去,基本可以判定这本书在哄你,要么你是自己哄自己.

真正的思想巨著,绝非一朝一夕就能真正明白其内涵!

03

必须虚心

读书之前,你必须把既往的观念全部抛弃掉,为什么?

因为既往的观念会形成强烈的思维遮蔽,也可以说成是剧场假象(可以看看我之前专门针对这点写的文章),一旦你抱着这样的心态去读书,你一旦觉得违背你已有理念的思想,你立即批判、立即换书,结果就是你始终被绕在固定层次里,那么无论你阅读多少本书,都不会有太大长进.

错误的读书观,即便读再多书都是白搭

那什么是虚心?

就是你在读书过程中即便不同意书中的某个观点,也就是说书中的观点与自己以往的认知完全不同,但是你此刻必须先把既往观念放在一边,必选先把自己既往观念腾空,竭力把自己的思想导入作者的思路,绝不因为刚开始的一些不相容就放弃这本书,这叫虚心!

因为既往观念是死的,如果你不把他放在一边,他一定阻碍你对新知识的认知.

你只有做到虚心!

错误的读书观,即便读再多书都是白搭

然后追着作者的思路,琢磨它为什么会有这个思路,以及它对这个思路的证明方式,然后竭尽所能去贴近作者的深意,还要尽量设想我就是作者,这样我才能逐渐去领悟这本书在这个场景里面为什么正确,而换到了另外一个场景,为什么却不正确,由此才能逐步了解书中的深在涵义.

还有在阅读过程中,如果感觉读不好,我就认为是我没看懂,这是我的问题,绝不是作者的问题,用这样的方式读书,才能达到学习效果!

也就只有这样你才能吸收到作者的真正想法,以及作者想法的合理之处,而绝不是将既往观念不加思索的覆盖在正在看的是书上面.

而今天太多的人有着一个非常坏的习惯,就是没有认识到知识的遮蔽性!

也就是说越是伟大的书就有越大的遮蔽性,但是很多人认识不到知识的遮蔽性,于是有些人还没开始读书就已经做着批驳别人的准备了,觉得自己掌握着多么深厚多么深厚的知识储量,然后十分高傲的去批判看的任何书,这是非常糟糕的做法!

请记住!

一旦找到值得读的书,一定要首先读懂作者,读不懂之前,绝不批驳!我一定想办法弄懂它,即使它在某些地方我认为不对,我也得反复琢磨,究竟是我理解得不对,还是他写的不对.

但是读完书之后,我是否全盘接受,这就另说.

错误的读书观,即便读再多书都是白搭

因为我还会用很长的时间来考虑这个问题,我绝不会看到一半,甚至刚开始就说他不对,我会认真去思考作者这种意蕴深远的思境在哪里,因为一个严肃的作者,一个严肃的思想表达者,他表达的东西,一定是一种常人无法体会的深意.

这种极虚心的学习过程,才是最有效的读书!

读书的难处在哪里?

莱布尼茨说:“我们使用的语言都是普通民众在形而下的生活中建构的”,而任何一个思想一定是形而上的,可是没有形而上的符号的,我们所用的都是形而下的符号.

比如老子讲道,道是什么?道是人行走的道路,可他要表达的是什么?是天地自然运行的规则,他能找到这个字眼?没有这个字眼,于是他用这样一个符号去表达不相关的与语言符号字义不同的形而上的含义,表达那个脱节的思想,困难何其之大.

错误的读书观,即便读再多书都是白搭

黑格尔也说,我一旦用文字符号去表达我的思想,我的思想马上就变质、肤浅化,仍然表述的是无法用简单的文字符号去表达深厚的思想意蕴.

作者自己都难于表述,那读者更难了,也就是说作者所用的每一个字,都跟你在日常生活中和读书中的很多字的含义都不一样,也无法在写这个书的时候,注明每一个字的渊源含义,因为如果要写,你想那是个多厚的书.

所以读一本真正的思想大著是非常难的,因为你还得去辨别,去深入的思考,它使用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以及这句话的逻辑组合关系.

而构成符号上那个不能用普通文字符号直接表达的意蕴,这叫思想型著作与符号本身的困境,这既构成作者的困境,也构成读者的困境,只有突破这一系列麻烦你才能更透彻的了解作者究竟要表达的是什么,能给我带来的思想顿悟是什么.

所以当你有了正确的读书观,你不仅会读懂表面字义,而且会读懂文字符号背后的深度

这要求你不但要简单虚心,而要彻底虚心,把作者的书读完,吃透以后,还要把作者的思想之外、思想之后的意都摸索出来,然后你再思量跟作者角度思路不同的原因.

这才是正确的读书观!

而很多人读书是为了跟他人炫耀,当做自己的谈资,以显得自己博学,这是非常无聊的做法!

所以你如果热爱读书,一定要建立一个正确的读书观,否则即便你读上几百本书,其实你都是在同一个维度打转

根本不如认认真真研究一本思想大作

04

要精读,不要粗略的读

一般人读书是快速翻阅,一目十行,然后就立马给别人炫耀了,自己又读了多少多少本书,追求的是读书当时的快感、好奇和速度.

错误的读书观,即便读再多书都是白搭

而真正的读书是一个思维过程,是用脑过程,绝不是用眼过程!

也就是我读的每一句话,都要跟作者的思想流要契合.

从读思想,到调动思想,再到酝酿思想,然后到整理思想,最后到发掘新思想(也就是通过读书能发掘一套属于自己的思想),有这样一层一层的晋升过程.

你想想如果你这样读书,你读书的速度应该是什么?

一本真正的思想巨著,你一个小时能读过去两页,你已经算是读的很快了,这叫精读!但你一个小时翻过去20页,我很难说这叫读书.

真正的好书必须要精读,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因为你无法透过文字去了解作者背后的深意,更无法揣摩作者真正要表达什么,你仅仅只是浏览了一遍文字符号、了解字面意思、享受一下读书的乐趣罢了.

因此一个人一辈子认认真真的研究几本经世之作,就已经非常了不起,如果你一辈子认认真真研究几十本思想巨著,那你就非常高超了!

因此有人说自己博览群书,一生读了上万本书,我只能觉得荒唐!先不说有没有上万本思想大著,就算有,你如果精读也不可能看完这么多,你只能是一目十行的浏览过去,根本看不到其底层涵义.

大家想想,真正的思想巨著是怎么个读法,一个月能读一本书,已经算你是非常好的读书者了,一年12本,10年120本书,你读50年也不过500、600本书,一个人如果能读500、600本书,他的大脑就是一个了不得的思想库.

而今天人类的书籍极多,但是绝大多数都是印刷垃圾,你选出来真正值得你读的书不超过百本

而你一生只要读几十本,甚至几本,你读懂它、读通它,足矣!

要记住黑格尔的名言,博学绝不是真理!数量更不是真理!

大家想想,如果说真正的读书多、越博学的人成就越大,那为什么万有引力是被30岁左右的牛顿发明的,为什么相对论是27、28岁左右的爱因斯坦发明的,这样年轻的人和当时的物理学教授的知识量应该差别多少!

错误的读书观,即便读再多书都是白搭

而那些大量知识的教授根本没有发明这样的学说理论!

而牛顿和爱因斯坦在年轻的时候就创建在那个时代全新的最高的思想标杆,他真正能读的有多少本书?他的知识量能有多少?

它说明什么?

不在读书量的多少,在于思想高度和读书的精度,更在于思想的提炼和发掘!

因此千万不要炫耀你读了多少本书,你真正骄傲的应该是你读懂了多少本书,以及你读懂的是什么书,一定要重视这一点.

结尾:

无论是你读书还读一篇你已经选中的文章,一定要虚心,一定要精读,要么你就直接不读,否则这本书,这篇文章无法给你带来任何收获.

当你拥有一个正确的读书观,然后认认真真的读完一本书,你会发现你在去读其他经典的书,你不会轻飘飘的读过去,仅仅是理解表面的字义,而是你会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本书背后带给你的思想,并从中挖掘出新的思想.

说了那么多,给大家推荐几本思想大著!

《物演通论》《物种起源》《几何原本》《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如果你真正能研究透一本,你就胜过读几百本书了,表面的字义永远不重要,重要的是底层的思想逻辑、还有带给你的思想顿悟、启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