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和男孩的媽媽討價還價

別和男孩的媽媽討價還價

朋友的兒子今年讀高二,上週她發現兒子桌上有一封情書,來自一個署名為“抹茶”的……嗯……應該是女孩兒。

她跟我描述這件事的時候,語氣雲淡風輕,甚至略帶一絲炫耀。

那傲嬌的眼神飄忽且妖嬈,彷彿在說:你看我兒子怎麼樣優秀吧,你兒子有人追哇?

呵呵大姐對不起我兒子才六年級。

我對她說:“你那麼樂呵幹嘛,你認識這女孩嗎,都不考察一下嗎,不跟倆孩子談談嗎,萬一影響孩子學習咋辦?”

她說:“談?這一談,萬一那女孩嚇跑了咋辦?”

這個感覺就有點像“孩子突然主動拿出了一本課外練習冊,打算自覺刷題”。這種時候如果有人說“這本習題好不好?要不換一套卷子做做?明天考語文你今天刷什麼數學?”......那都是不對的,能刷已經很好了,不要討價還價。

同為鋼鐵直男的媽,我瞭解這種

“居然有人認領”的驚訝和“終於有人認領”的歡喜交織在一起的複雜情緒。

尤其是當我們自己體會過和一個不解風情的直男一起生活之後,會十分好奇,怎麼還會有女孩子喜歡這種不解風情的男生呢?唉,到底年輕啊!這不就是當年的我們自己麼......

所以,當發現兒子有人認領時,彷彿看到了希望。

別和男孩的媽媽討價還價

以前男孩的媽媽愁的是家裡儲備的不動產不夠,找不到媳婦;以後的媽媽愁的是媳婦不夠,不動產用不掉。

話說現在的媽媽刷存在已經不滿足於刷自己了,連她的娃有人喜歡,這存在感都能算在自己頭上,那感覺勝過自己被彭于晏表白。

畢竟不久的將來,社會上將有超過3000萬的剩男,有一大批男孩的媽媽勢必面臨一個嚴峻的考驗——

得帶著兒子的簡歷去相親角。看看簡歷,我們是一路公辦學校上來的,既不是超級牛校,也沒有雞血補習,獎狀獎盃屈指可數,貴族運動一樣不會,最可怕的,還是個理工男+千年不開化的直男,屬於那種六次元大腦思維邏輯,哪怕遇到村花誇他好,他都會回答“你是不是騙我去你家收麥子?!”

這種男生,太上頭了。

所以,我十分理解這位朋友發現自己的直男兒子居然有人要時的釋然,按照他的話:“我兒子長得一般,又懶又饞,情商為零,吊兒郎當,不解風情,就只有籃球打得不錯,沒想到也能有姑娘看上他,我就放心了。”

我告訴她,是這個姑娘運氣好(劃重點,中年婦女聊天技能必備知識點,期末考)。

確實是姑娘運氣好,你想,那姑娘萬一喜歡了一個長得帥又勤奮又浪漫又會做家務還學習好的,全是閃光點,在經歷了漫長戀愛,享受了美好愛情之後,她很有可能將在結婚後發現這男人變得又懶又饞又吊兒郎當又不解風情,連籃球都打不好……餘生得多失望……

普通男孩的人生,就樸素了許多,相當於給了女孩更多安全感。我勸女孩們以後多考慮我們家這種實惠樸素男。

別和男孩的媽媽討價還價

有一次跟精分的朋友聊人生聊未來,她問我:“假設你兒子交往了一個你不大喜歡的姑娘,你會怎麼辦?”

我會和姑娘推心置腹地談一次——

“姑娘,給你多少錢你才肯離開我兒子?”

“五百。”

“祝你們幸福。”

“阿姨,可以講價!八折!”

“他不配。”

“阿姨,別走啊阿姨,還能談不?再優惠點?回來,二百五就行!......”

我會瀟灑地揚長而去,也許會聽到背後傳來一聲哀鳴:“唉,又砸手裡了!”

當然,這狗血的劇情大概率不會發生。而且這就是個偽命題,怎麼會有我不喜歡的姑娘?他交往的是個女孩我就已經喜歡她了......

別和男孩的媽媽討價還價

但自從我有了兒子,並開始時常精分地暢想未來之後,我也開始時不時地思考過去——思緒回到我結婚前,我老公,當時的男朋友,帶我見他爸媽的那天。

一般見父母都是得走個程序,客氣客氣,矜持一點,然後再慢慢談婚論嫁。

可人家爹媽當時壓根沒走程序,見到我之後沒幾分鐘,他媽拉著我的手:“你們打算啥時候結婚?”

單純幼稚的我,當時還相當自戀,我覺得一定是我那嬌美的容顏、出色的氣質、優雅的談吐、與生俱來的魅力,感染了他們一家人。

後來,經過了婚後一些年的摸爬滾打,我才慢慢意識到,當年婆婆為了儘快甩鍋,也是做了功課的。

突然感覺到這真是好大的一盤棋啊!

別和男孩的媽媽討價還價

以後我們甩鍋可真沒過去那麼簡便了,什麼房子啊物質啊身外之物大家也都差不了多少,拼的是啥?是內涵,無形資產,是可持續發展的資本。

這屆老母,為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和良性發展,身負重任,不可推卸,知難而進,迎難而上!

我現在就經常調教我兒子:數理化一定要好。不但要好,還要教教我,能把我輔導會了,你就算掌握了一技之長。將來簡歷上用加粗波士頓紅三號字體標註:數理化輔導技術過硬,輕鬆應對九年義務教育!

除非隔壁攤上的那個徵婚男能輔導到高三,那算他贏。

我勸告我那朋友,不要高興得太早,你兒子現在吸引的只是不諳世事的女高中生,將來他必須有足夠的魅力吸引到略懂事的適婚女子。

人家成熟了,現實了,接地氣了,找對象的標準就不是看你兒子會不會打籃球了。

就像現在學校都搞“綜評”一樣,我們培養娃也得講究“綜評”,以後3千萬剩男PK,不看綜評看什麼?

到那時候,面臨激烈的競爭,也是有好處的,可能會推動男性整體向著更全面更完美的方向去努力,實現整體素質的提升。

這種提升,源自起跑線上的領先,這個重任又落在了這屆老母身上。

別和男孩的媽媽討價還價

當年為了不生二胎我養了個貓,如今發現很明智,動不動讓兒子照顧貓,還要看貓的臉色行事,無形中對他以後綜評獲得高分進行了訓練。

以後綜評表裡加上“養過狗養過貓”肯定加分,但可能還是拼不過那些填“帶過弟弟妹妹”的。

所以如果你是狠角色的男孩媽,不妨生個二娃,讓兒子體驗帶娃的全過程。當然,我祝你能生個女兒。

萬一又是個兒子......3000萬里又多一人......

別和男孩的媽媽討價還價

《了不起的中年婦女》持續熱銷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