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醫生:休息+鍛鍊=慢慢自愈

相信很多人在看骨病的時候,都曾聽醫生說過這樣的話:回去後好好休息,然後再鍛鍊鍛鍊,情況慢慢就好了……

不過有人的就奇怪了:你這到底是讓我休息呢?還是讓我鍛鍊啊?這不自相矛盾嗎?

骨科醫生表示:並不矛盾,因為對於很多骨科病人而言,講究“三分治、三分養、四分煉”。尤其對於有些慢性病而言,不需要太多治療,只要掌握好“休息+鍛鍊”的方法,慢慢自己就能痊癒了。

骨科醫生:休息+鍛鍊=慢慢自愈 | 我是該動還是不該動呢?

案例解析 直觀體會

1、膝關節炎

對於關節炎患者而言,“休息+鍛鍊”就很重要,因為:

【休息的作用】

適當的休息可以減少膝關節的磨損。


【鍛鍊的作用】

鍛鍊對每個人的健康都有益,而科學的鍛鍊對關節炎患者更重要,當關節得不到鍛鍊時,關節炎症狀會進一步加深,比如:由於疼痛引起的關節活動範圍受限,甚至喪失一部分關節功能。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關節炎中心,Steffany Haaz教授


【鍛鍊的好處】

1)促進關節軟骨的營養代謝,延緩退變

關節軟骨就像一塊海綿,因為不含血管組織,所以只能通過擠壓回彈的方式來進行營養代謝。

因此,若是不鍛鍊,就會減緩關節軟骨的營養代謝,進而加速軟骨退化。

骨科醫生:休息+鍛鍊=慢慢自愈 | 我是該動還是不該動呢?

▲關節擠壓:排出代謝廢物;關節回彈:回吸營養液


2)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

膝關節是一個平面關節,無法獨立完成運動,因此,需要藉助周圍肌肉和韌帶的幫忙。

而鍛鍊則可以幫助強健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和韌帶,提升其穩定性,進而更好地保護膝關節。

骨科醫生:休息+鍛鍊=慢慢自愈 | 我是該動還是不該動呢?

▲膝關節通過韌帶和肌肉的幫助來實現自由活動


鍛鍊方法:坐姿伸膝

【具體做法】

勾腳,使髕骨和腳趾向上,然後緩慢伸直膝關節至與地面平行(此過程需超4秒完成);

保持大腿與椅子的貼合,停留5-7秒,然後慢慢收回(同樣超過4秒完成)。


【鍛鍊時間及強度】

以上動作為一個循環,建議每天做3-5組,每組10-20個循環,每組之間可休息30-60秒。

待上述動作熟練後,在可承受的範圍內,可適當增加難度,例如:加彈力帶、綁沙袋等。

骨科醫生:休息+鍛鍊=慢慢自愈 | 我是該動還是不該動呢?

2、腰肌勞損

小編曾經遇到過很多腰肌勞損的病人,他們大多都誤以為坐著就是休息了,然而事實上:

坐著跟幹活一樣,對於腰部都是有損傷的,尤其久坐,對腰部損傷特別大,喜歡坐著打麻將的朋友們可要小心啦 !

骨科醫生:休息+鍛鍊=慢慢自愈 | 我是該動還是不該動呢?

▲ 由圖可知:仰臥對於腰椎的壓力最小,最適合休息


此外,還有一點需要注意,椎間盤髓核組織和關節軟骨一樣,都是通過擠壓回彈的方式促進營養循環的,因此,當壓力過大(例如:久坐不動)時,就會影響營養物質的循環,進而出現腰椎加速退變的風險。

骨科醫生:休息+鍛鍊=慢慢自愈 | 我是該動還是不該動呢?

▲ 椎間盤髓核組織 缺乏血管,需要通過擠壓回彈促進營養循環


【休息的作用】

適當的休息可以減少腰間盤的磨損。


【鍛鍊的作用】

促進腰椎間盤的營養代謝,延緩退變。


【鍛鍊的好處】

增加脊柱周圍肌肉的力量,提高脊柱的穩定性。


鍛鍊方法:飛燕式

【具體做法】

先正常趴好,雙腿與髖同寬,收緊小腹;

同時抬起雙腿、雙臂和上半身至胸部離開地面,儘量延展,停頓5-10秒後慢慢落下。


【鍛鍊時間及強度】

以上為一個循環,建議每天做3-5組,每組10-20個循環,每組之間可休息30-60秒。


【宸泰溫馨小貼士】

在做這套動作時,幅度要大,動作要慢,太過急躁反而容易傷害脊椎。

骨科醫生:休息+鍛鍊=慢慢自愈 | 我是該動還是不該動呢?

希望通過小編的敘述,大家對於醫生推薦的“休息+鍛鍊”模式能有一個新的認識:在休息之餘增添適當的運動鍛鍊,就可以讓身體得到最大收益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