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4:完结篇》一代宗师的最好时光

看完《叶问4:完结篇》,想起了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双城记》那句著名的话: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虽然这句话已经被用烂了,但作为一代宗师的叶问,真的非常适合这句话。因为在电影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中国武术,可以说中国功夫百废待兴的节骨眼,前后功夫各种被人瞧不起,后有李小龙将其发扬光大,而叶问在这个关键时刻,用自己的方式选择,可以说是以星火之势,带动中国功夫的风潮,也可以说是在功成名就之际,选择急流勇退。

《叶问4:完结篇》一代宗师的最好时光

纵观四部《叶问》,给人最深的印象,是叶问这个人物,云淡风轻。叶问是谦虚的,每次都是不得已之时才出手,也从不以大师身份自居,然而行至哪里,街坊和其他武馆师傅都对他恭敬爱戴,也会把身为武术家的武德和武道传递到每一个地方,这是《叶问4:完结篇》,乃至四部《叶问》一脉相承的地方。

所以个人感觉,整套《叶问》系列,并不是传记片,而是借用叶问这个角色而诞生的武术电影。就像当年《霍元甲》《太极张三丰》这样的作品,以动作和打斗为契机,传递容纳于一招一式之中的人文与情怀,这正是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之处。

《叶问4:完结篇》一代宗师的最好时光

该片的故事模式依然是老味道,即时代浪潮下角色的命运,电影展示了叶问生活的几个片段,这是从《叶问3》开始具备的特性,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会带有传记电影那种偏于流水账的叙事风格,更像故事片和传奇演义。

另一方面就是有着很有代入感的时代风格,比如前两部《叶问》都是以时局作为切入点,从抗日战争到50年代的动荡的时代风貌,有着强烈的特殊时代氛围。而从《叶问3》开始,依然是上世纪50、60年代的市井风貌,但平淡了很多,给人的感觉就是平常的旧时光而已。本片也是如此,上世纪60年代的旧金山,唐人街与美国学校,还有几首经典老歌,旧时岁月的质感都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叶问4:完结篇》一代宗师的最好时光

所以说本片在氛围塑造上很有特点,很吸引人,不是强调时局,主要是突出时代印记,那个时代华人在西方的生活片段,与当地融合却又保持距离的状态,在这样的环境下,本片则是展示一个市井男人的生活气息,一个宗师的普通人生活,成名之后面临责任感,作为一名单身父亲,面临的生活压力。

这是本片最能打动观众的地方,以前把叶问当超级英雄拍,宗师的名号其实自第二部中就已经成立了,本片则是让叶问回归凡人的行列。因为真正把一个高高在上的宗师,融入到真实质感的生活之中,武术名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大侠,让观众更能从叶问这个“武林高手”身上,感受到烟火气息,以及其人格魅力。

《叶问4:完结篇》一代宗师的最好时光

个人认为该片的剧本非常好,典型的两段式,因有求于人而来到异国他乡,不得不面对当地以万宗华为首的名家挑战,后一段通过对多方势力的侧写,突出了当地华人的生活状态,因不公的待遇,巧妙地过渡到功夫的推广之上,随后不得不面对来自白人(当地势力)的挑战,这两段看似割裂,但并无明显的段落化痕迹,而是有着同一个主题,即成名之后树大招风,身为著名武术家的责任感这样的个性化命题,以及身为普通人、一个孩子的父亲的责任感这样的共性化命题。

即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对冲,武术家与一名父亲身份之间的抉择,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根本动力。

《叶问4:完结篇》一代宗师的最好时光

在此命题之下,叶问这个角色立刻显得立体了起来,而且更重要的是,本片的几场打斗重头戏,都是与剧情紧密结合起来。每场打斗并非单一的“为打而打”,而是承担了推动剧情的任务。比如他为了阻止空手道教练肆意妄为,教训了对方,才引出吴樾VS斯科特·阿金斯的对决。这场打斗堪称电影的分水岭,使得因为从之前的不得不打,过渡到主动挑战,这是叶问生涯少见的主动迎战,从我们最早熟悉的“一个打十个”,到这次为了给中国武术正名,这是叶问的最后一战,是这个一代宗师的完美收官。

本片的打斗不必多说,袁和平作为动作导演,与甄子丹再度合作,肉眼可见的精彩。而甄子丹与吴樾两位科班武术名家,也是奉上了咏春拳大战太极拳的养眼大战,而甄子丹与斯科特·阿金斯的对决,在前期欲扬先抑的情绪累积之后,实则让人热血沸腾!

《叶问4:完结篇》一代宗师的最好时光

甄子丹饰演的叶问,用武术家的拳脚功夫和作为一个凡人责任感告诉观众,中国武术最坏的时代就此结束,最好的时光即将开启。

真实的叶问,他的生命也许没有电影中拍的那么精彩,我们无需纠结银幕内外的故事,只需了解,叶问这样的宗师,之所以成为了传奇,是因为他的品质。而成为传奇的人从不会觉得自己是传奇,因为他低调内敛,云淡风轻,是中国武术博大精深的内涵体现。

《叶问4:完结篇》一代宗师的最好时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