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齊河“名片”更亮了

    

文旅融合,齊河“名片”更亮了

當夕陽西下,夜幕降臨,路上行人逐漸稀疏,店鋪燈火開始暗淡,然而在齊河,夜生活才剛剛開始。在大清河,兩岸燈光顯得格外璀璨,岸邊的大清橋披上了“國旗色”,表達著對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祝福。在齊晏大街的文化中心,一元看劇“週末劇場”準時上演,帷幕緩緩拉開,精彩絕倫的文藝表演輪番上演,輕盈的腳步,悠揚的音樂,是齊河人民對生活的由衷歌頌。在歐樂堡夢幻世界,人魚公主的傳說吸引了無數觀眾。在中國驛泉城中華飲食文化小鎮,燈火通明,人群熙攘,遊客絡繹不絕,聽著藝人們表演的山東快書,光影交錯間尋一張桌子坐下,呷一口涼茶,吃兩筷子煮粉,五彩繽紛的食物沐浴在溫暖的燈光之中,顯得活色生香。在齊河,夜越發明豔動人,“夜間旅遊”成為了旅遊市場的一大特色,愈發多元的“夜遊”項目為城市的夜間經濟注入了新活力。

文旅融合,齊河“名片”更亮了

文旅融合,齊河“名片”更亮了

在齊河,不僅“夜間旅遊”盛行,白天的藝術文化體驗更是多姿多彩。在大清河文廟,大眾製陶發展的如火如荼。五十多位來自濟南的小學生在製陶老師劉玄子的帶領下共同體驗著黑陶製作技藝,感受齊河的黑陶傳統文化。像這樣的活動,文廟會不定時的舉行。我縣具有豐厚的黑陶文化氛圍,齊河黑陶久負盛名,培育了一大批優秀陶藝美術師。今年,在有陶瓷界奧斯卡之稱的中國陶瓷藝術繼承與發展大會上,來自齊河縣的劉旋子、李聞雷分別被授予中國陶瓷文化傳承推廣貢獻獎和中國陶瓷技藝創新貢獻獎,以表彰二人在黑陶藝術繼承與發展方面所做的貢獻。這是繼2011年和2013年劉浩先生被國家授於中國陶瓷藝術終身成就獎和中國歷史名窯恢復發展貢獻獎之後,齊河在中國陶瓷界再度贏得的殊榮。


文旅融合,齊河“名片”更亮了

文旅融合,齊河“名片”更亮了

文化作為齊河旅遊產業發展的靈魂,孕育著旅遊活動的精神內涵;作為齊河深厚文化的承擔者,旅遊起著錦上添花的作用,為文化長期多元化發展增添活力。在齊河旅遊,遊人可以觸摸齊河文化脈搏、感知文化神韻、汲取文化營養。齊河將文化旅遊資源轉化成為旅遊市場產品,促進文化與旅遊的加速融合。大清河、文廟體驗遊、研學旅行和傳統村落休閒旅遊相繼鋪開;在齊河黨員教育體驗基地,旅遊同紅色文化結合,推進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大眾化、常態化;齊河旅遊同健康醫療相融合,促進溫泉旅遊、老年專項旅遊;剛剛舉辦的2019生態齊河·黃河溼地馬拉松比賽,將旅遊與體育融合發展,推進我縣體育產業發展,把競技運動轉化成為大眾參與性體育活動。這些重要功能充分顯示了政府支持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決心和動力所在。

文化和旅遊是形影不離的“孿生兄弟”,文化是旅遊之魂,旅遊是文化之體,魂體結合,體質強健,彼此既是“靈魂”、“載體”,又是“詩和遠方”。齊河有著豐厚的文化寶庫和旅遊資源,二者相融合不僅是水到渠成,更是相得益彰。2019年,齊河縣文化和旅遊局正式掛牌成立,有效推進文化產業、旅遊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讓齊河文化走出去、輸出文化有了更具有齊河特色的載體——旅遊,旅遊也加快了齊河文化的輸出傳播,增添了強有力的抓手,用文化的理念發展旅遊,用旅遊的方式傳播文化,文旅融合發展,與全域旅遊相對應,提升了文化自信,打造了旅遊品牌知名度。2019年,我縣相繼組織舉辦了齊河縣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研討會,2019好客山東國際大學生文化旅遊節活動,在第八屆山東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榮獲全省“優秀組織獎”和“優秀展示獎”。

近年來,齊河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旅融合名片,實現了默默無聞到聲名鵲起的轉變,經過多年的生態堅守和特色塑造,以爭創全國全域旅遊示範縣為目標,整體構建了春賞花、夏親水、秋採摘、冬養生“一年四季皆可遊”的全域旅遊格局。榮盛溫泉小鎮、孔雀王藍海御華溫泉酒店已開業運營,投資120億元的齊河博物館群項目正在加速推進,這個項目凝聚了清華大學古建築研究所50多年的研究成果,是中國古典園林建築的代表,預計到2021年正式開園,這將是全省文旅融合發展的典範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