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鎮幹了不少壞事,殺害於謙,土木堡之變,為何廟號是英?

李豔勤



眾所周知,漫長的五千年曆史中湧現出數百位帝王,其中許多帝王都特徵鮮明,更有許多空前絕後、引人爭議的奇葩帝王。今天子淵就來為大家介紹明朝經歷最傳奇的帝王——明英宗朱祁鎮。

▲明英宗朱祁鎮劇照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病逝,時年9歲的朱祁鎮繼承帝位,太后張氏晉升太皇太后,與“三楊”( 楊士奇、楊榮、楊溥)共同輔政。大明王朝在這幾個強人的手中,延續了“仁宣之治”的良好局面,整體國力蒸蒸日上越發強盛。然而這種勢頭卻在正統五年(公元1440年)起隨著幾人的相繼離世而戛然停止

沒人束縛、大權在握,又自命不凡的朱祁鎮於是開始施展他的滿腔抱負。頭腦發熱之下,他決定拿北邊的瓦剌開刀,畢竟瓦剌人屢次侵犯邊界、搶掠百姓,還時常騙取大明王朝的賞賜,情節十分惡劣、罪行特別嚴重。在下令減少賞賜後,瓦剌一怒之下揮師直逼大同。

▲瓦剌、韃靼疆域圖

在太監王振的慫恿吹捧下,朱祁鎮毅然帶領五十多萬大軍(實則只有二十多萬)御駕親征,浩浩蕩蕩地向宣府-大同一線出征,期望著立下蓋世功勳。然而沒過多久,朱祁鎮就發現自己似乎被坑了,而且還是被坑的很慘——明朝20萬大軍在太監王振的胡亂指揮下,被瓦剌人裡三層外三層地圍困在懷來城外的土木堡一帶。數次衝鋒下,王振及參將陣亡,朱祁鎮不幸被俘。

▲宣化土木堡遺址

這下子瓦剌人真是高興得要死,畢竟生擒大明皇帝乃是不世之功勳。瓦剌人第一時間就嚮明廷開出天價勒索單,不料在於謙等人的堅決反對下,瓦剌人本以為唾手可得的財物到頭來卻化為泡影。

不給瓦剌送贖金,瓦剌軍隊肯定不會善罷甘休,於是在京的文武百官直接擁立英宗朱祁鎮之弟、郕王朱祁鈺當了新任皇帝,並整軍備戰,將北京城經營等到固若金湯,只等瓦剌人來打了。“北京保衛戰”的結局大家都知道,大敗而歸又懷著鬼心思的瓦剌人答應放回朱祁鎮,懷的是坐山觀虎鬥的心思。

▲夕陽下的故宮城樓

朱祁鎮回到北京後,發現自己不再是那個言出法隨的皇帝了,弟弟好像也壓根沒有退位讓賢的心思,這下可就尷尬了。更過分的是,剛回來還沒過幾天好日子,朱祁鎮就被親弟弟給幽禁了。這可不是普通的幽禁,是真正失去自由,被穿著飛魚服、拿著繡春刀的錦衣衛特務嚴密監視下的幽禁,而且這樣的苦日子,朱祁鎮過了整整七年。

不過事情總有轉機。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景泰帝朱祁鈺病重,石亨、徐有貞等人趁機發動“奪門之變”,將朱祁鎮直接抬到朝堂之上,英宗正式復辟。重登大寶之後,朱祁鎮一時間感慨萬分,徹底洗心革面,不再像以前那樣荒唐糊塗,下定決心做一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這一次他基本做到了。

▲錢皇后畫像

值得一提的是,朱祁鎮在被幽禁期間生活悽慘、心情抑鬱,巨大的心理及生活落差讓他幾乎崩潰,好在髮妻錢皇后不斷鼓勵他、支持他,使得他走出了人生陰影。在生活困苦之時,錢皇后還親自動手做一些針線活,託人拿出宮變賣以來改善生活。在朱祁鎮奄奄一息之時,他突然想到沒有子嗣的妃嬪會被要求殉葬。為了愛妻能夠頤養天年,朱祁鎮硬是撐著最後一口氣,留下遺詔宣佈正式廢除殉葬制度,要求後世不得再度恢復。

▲朱祁鎮與錢皇后劇照

英宗朱祁鎮的這一道遺命,不僅從制度上徹底地保護了愛妻,更讓無數地位低下的宮中女子得以安度餘生。至此,冰冷無情的殉葬制度徹底從歷史上消失,而本來名聲不太好的朱祁鎮也因此受到萬民敬仰、青史留名。


趣觀歷史


後來隨著誠孝張皇后駕崩,“三楊”離世,朱祁鎮此時剛剛成年,頗有一股安邦定國的雄心壯志。在為初期勵精圖治,令南方諸省籌措糧餉,派遣南兵穩定因宣德皇帝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引發地緣地震後動盪不安的雲南承宣布政使司。後來,為了平定北疆之亂,決定御駕親征,可惜急功近利,沒有等到明朝各地軍隊集結,便聽信王振讒言,臨時拼湊二十萬人出發了。結果發生土木堡之變被俘!即使在被俘期間,朱祁鎮也沒有出賣大明王朝任何利益。後來,被瓦刺放回,被大臣楊善迎回朝廷。是想當時朱祁鈺已經即位,如果朱祁鈺治國很好,大臣楊善怎會把朱祁鎮迎回。至於後來,朱祁鎮殺于謙一事,這是政治發展的必要。因為不殺于謙,他就復位無名啊。為了自己可以做好這個皇帝,必須殺了于謙。這是政治的必要性,況且朱祁鈺臨終對自己兒子交待過,自己死後它可以為于謙平反,他是國家的功臣。

加之朱祁鎮再次即位後,任用了李賢、王翱等賢臣,又先後平定了石曹之亂,顯現了英主的風采。英宗還釋放了從永樂朝就開始被囚禁的“建庶人”,恢復宣德朝胡皇后的稱號,下旨停止帝王死後嬪妃的殉葬。還正式把京師定為北京,意為“天子守國門,君子死社稷”。

明英宗朱祁鎮一生除了對自己弟弟朱祁鈺一家不和善,作為一個皇帝他是比較英明的,對的起英這個諡號。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見解,如有不足歡迎補充!


夜襲糖多多


毛主席說:明朝皇帝除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搞的好,明英宗、明武宗還可以外,其他的都不行。歷史給予朱祁鎮英宗的諡號,當不為過他當的起。歷史上,明英宗有兩個所謂的“汙點”:一是土木堡慘敗;二是殺了于謙。

首先來說說土木堡事變。明英宗繼位時年紀小才9歲,親政前一直是太皇太后張氏和三楊把持朝政。待張氏和三楊去世後,英宗歲親政但文官集團勢力已然尾大不掉連武官集團都壓不過了平衡不了。政治最怕什麼?一家獨大。政治需要什麼?各方勢力平衡。否則皇帝就成了擺設甚至成為玩物,明英宗幼時就極其聰慧深得其父朱瞻基的喜愛,四歲就被立為太子。所以他想通過親征蒙古也先來抬高武官集團的地位從而壓制文官集團勢力,繼而加強自己的皇權。雖然他有輕敵冒進的過失,但所帶領的武將都是曾經跟隨其曾祖父朱棣、父親朱瞻基經歷過實戰大戰的,全軍覆沒是有違邏輯的,文官集團在其背後掣肘才是根本原因,因為戰爭勝了,最不利的就是文官集團。有興趣的可以去了解這段歷史,但不要迷信叫顆術,所有的人類歷史,幾乎可以說沒有什麼偶然,都是利益鬥爭的必然。換句話說一個歷史事件,如果你找不出其背後的利益因果關係,那鐵定不是真實的,大把握都是編造的。

二是說說為何殺于謙。英宗復辟重新當皇帝,首先要做的就是正名,而殺于謙是最好的辦法,政治鬥爭而已,沒有什麼奇怪的。二是殺于謙來震懾打壓文官集團,因為他不僅殺于謙,擁立他復辟當皇帝的功臣石亨等也沒什麼好果子吃。

英宗當皇帝其他的都可圈可點,尤其是他廢除了後宮嬪妃殉葬制度,為其增分不少。總的說,稱他為英宗,沒毛病!





聖哲同學


向敬之

明英宗朱祁鎮兩度登極,卻在正統年寵任太監王,貿然北征瓦剌,結果在土木堡之變中成為敵人的階下囚,差點毀滅了大明王朝;景泰八年正月,已被尊為太上皇的朱祁鎮,利用景泰帝病重,在石亨等人的支持下,發動奪門之變復辟,改元天順,隨即斬殺了曾在土木堡之變後力挽狂瀾、拯救明朝的于謙,弄得政治人生並不光彩。

這,無疑是朱祁鎮作為皇帝的兩大汙點,即問題中的所謂“幹了不少壞事”:一、差點亡國,二、恩將仇報。

但是,其子憲宗即位後,卻在天順八年二月,組織內閣和禮部為其上尊諡,廟號英宗。英者,有英明之意。論土木堡之變、處死於謙,朱祁鎮確實算不了英明之主,倒是其廢掉的景泰帝朱祁鈺,卻被不少史家視為“英主”(沈德符、谷應泰)。

但是,要這樣尊諡他的,是他的兒子憲宗,以最高指示給予他遮過飾非的美評。

憲宗旗幟鮮明給禮部下指示,要突出其“皇考仁同天下”,“邁往聖之英武,系四海歸心”,“功德之盛於無窮”。(《明憲宗實錄》卷二)

英宗的一生,汙點不少,但也做好不少好事,如即位之初在三楊的輔佐下,將仁宣之治延續,成就了大明之盛,而在晚年還是能任用賢臣。即是他臨終前,給儲君下旨,廢除殉葬之事,在歷史上是值得肯定的。

就憲宗而言,雖然英宗北征被俘,導致他在景泰年間歷盡坎坷,而英宗復辟,使他的遭受景泰帝戀棧帝位、言而無信後的無情迫害的厄運斗轉,重返儲君,得以即位,不無感激。

他將英宗的功德無窮放大,得到了被英宗予以託孤重任的內閣首輔、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李賢等人的支持。憲宗投桃報李,將李賢晉升少保,昇華蓋殿大學士,知經筵事。


以禮觀書


因為英宗的後人繼承了皇位,英宗皇帝雖然做皇帝十分平庸,可能在土木堡之變,殺于謙被後人詬病外,其他也沒做出什麼太出格的事情了。

土木堡之變因為宦官王振專權,企圖通過對瓦剌的戰爭建立軍功,慫恿明英宗朱祁鎮親征瓦剌,結果自己毫無軍事才幹,被瓦剌所伏擊,二十五萬大軍以及眾多大臣要麼被俘,要麼被殺,皇帝朱祁鎮也被俘虜,明朝損失慘重,國勢由盛轉衰,北京人心惶惶,瓦剌太師欲以皇帝要挾明朝政府,為了不讓瓦剌野心得逞,明朝君臣特別是在於謙的支持下擁立英宗的弟弟成王朱祁鈺,是為明景帝,尊朱祁鎮為太上皇,積極調集大軍,守衛北京,做好戰爭準備,瓦剌得知陰謀破產,只好率軍圍攻明朝首都北京,在於謙的指揮下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瓦剌只好退回塞外,瓦剌並不甘心失敗,想要殺害明英宗,但英宗人緣極其的好,很有人格魅力,瓦剌上下對他還是非常尊重,沒有殺害,但為了對付明朝,想要放回明英宗造成明朝統治集團內訌,為瓦剌火中取栗,明景帝本不想迎回明英宗,害怕威脅到自己的帝位,但在於謙和楊善的支持下還是被迫迎回英宗,明景帝對英宗十分不放心將其軟禁在南宮,不讓他與其他人接觸。

其後的七年,明景帝在於謙極其其他大臣的輔佐下,勵精圖治,政治清明,明朝國勢得以恢復到戰前的水平,景泰帝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被所有人認可,徹底擺脫明英宗的影響,自己的帝位逐漸得以鞏固,被全國人民所認可,但也是這七年,明英宗過著非常悲慘的生活,自己像一個囚犯一樣被軟禁到南宮,更為可恨的是自己兒子朱見深的太子之位被自己的弟弟明景帝廢黜,過著心驚肉跳的日子,而自己處處被監視,被刁難,沒有人來關心他,似乎所有人都忘了他似的,甚至遠遠不如被俘的生活。

1456年秋,明景帝因為自己所立的太子病逝,以及自己的皇后的去世,群臣恢復原太子朱見深的呼聲不斷高漲,接連受到打擊,一病不起,這給一部分大臣有機可乘,也為英宗復位提供了希望,宦官曹吉祥,武官石亨,左都御史徐有貞平生記恨于謙,但明景帝卻很重用他,為了剷除于謙,也先只好剷除景泰帝,見皇帝病重不起,在1457年初春擁立明英宗復位,廢景泰帝,景泰帝見此也只好承認既定事實,但英宗對他恨之入骨,大加貶斥,廢掉皇帝之位,剝奪安葬皇陵的待遇,直到明憲宗才恢復他的皇帝之位,逮捕于謙,清洗景泰舊臣,史稱奪門之變。

英宗復位後,重賞這三人,他們要求殺害於謙,英宗猶豫不決,他思慮再三為了自己的皇位也只好犧牲于謙了,就這樣于謙死於政變,這三人把持朝政,架空皇帝,英宗在其他大臣的支持下逐漸除掉這三個人,徹底掌控大局,晚期的明英宗有所悔悟,做了一些好事,廢黜明朝一些痺症,政局還算平穩,1464年明英宗去世。


甲乙丙丁戊


原因很簡單

朱祁鎮死後

他的皇嗣子朱見深繼承大統

即便朱祁鎮3生前

偏聽偏信

導致土木堡之變

被瓦剌俘虜

乃明廷奇恥大辱

國家危難興亡時刻

總有文人墨客挺身而出

忠臣于謙深知

國不可一日無君


擺渡歷史君


朱祁鎮,明朝第六任和第八任皇帝,命運多舛,一生兩次為帝,絕無僅有,身後廟號英宗。

關於朱祁鎮這個廟號,很多人存有疑問。初次為帝,寵信王振,草率出征,製造了舉世知名的土木堡之變。二次為帝,冤殺于謙,看上去無論如何也算不上是個英主,為何會得到如此廟號?

沒錯,朱祁鎮算不得英主,但他前後執政二十四年,前承仁宣之治,身後傳位朱見深,政治經濟過度平穩,這才有了後面的孝宗朝的中興局面。

《明史英宗本紀》:英宗承仁、宣之業,海內富庶,朝野清晏。

軍事上是其汙點,京師精銳一朝覆滅於土木堡,本人也被俘,朝野震驚。軍事上確實是大敗仗,很多人認為土木之變從此動搖了明朝的根本,其實並沒有,土木之變是一次偶然性很大的勝利,瓦剌自己也未曾料到。而自土木之變後,蒙古再未在邊境取得大的戰果,反而不斷被壓制,最後徹底退回遊牧狀態。

還有人認為,土木之變是一場陰謀,是文官集團為了上位把勳貴武將集團坑死,這種荒唐的說法,在之前文章中已多次駁斥,在這裡就不再重複。

用人上,少年時期王振專權,過在朱祁鎮,奪門之變後,冤殺于謙是其大錯,不過在當時情況下,于謙成為皇家權力鬥爭的犧牲品,也實屬無奈,事後朱祁鎮自己也追悔不已。

後期還尚能任用李賢等賢臣並自己每天親自批閱奏章,大有進步。成為人質與被軟禁的經歷使他成熟了不少,能體會到百姓疾苦,不貪享樂,施行德政。

除了土木堡之變和冤殺于謙這兩大汙點,英宗並未施行過什麼苛政,執政勤勉,厲行節約,冒險親征,不難看出他還是有志向的,可惜生不逢時,如若土木堡能一戰成功,恐怕其成就還要超越其父親朱瞻基。

不過,如果只是如此,恐怕朱祁鎮還沒有資格被稱為英宗,還有兩件事,他做得非常漂亮。

一是釋放了從成祖朱棣起就被圈禁的朱標一系的子孫們,並妥善安排,給予照顧,使他們得以自由婚娶。要知道,這些人中被軟禁時間最長的朱允炆次子“建庶人”朱文圭已被關了五十多年,出來後連牛羊都分辨不了。或許是自己在瓦剌和宮中都被軟禁過的原因,朱祁鎮特別能理解他們的處境,這是一件大善事,歷來被史家好評。

《明實錄·英宗實錄》(卷二百八十三):“丙辰,釋建文君子孫,安置鳳陽。敕太監雷春等曰:‘朕眷念宗室至親,雖在不原,亦令得所。今遣太監吳昱管送吳庶人及其母楊氏等共一十八名,日前去鳳陽居住。《明史》興宗孝康皇帝列傳:聽(建庶人)居鳳陽,婚娶出入使自便。

二是廢除了洪武以來的嬪妃殉葬制度。活人為私人殉葬,這是一項非常殘酷的制度,朱元璋以來,不知有多少嬪妃在青春年華被迫為死去的皇帝陪葬,這個不人道的制度終於在朱祁鎮這裡被廢除了,並且他還交代自己兒子朱見深,以後也不許這麼做,從此嬪妃陪葬制度就徹底被掃進了垃圾堆。與第一件事相比,這件更是天大的善事,多少無辜女子因為英宗這個決定受益,百姓也感其德政,他駕崩後萬民哭號,發自內心。

(英宗皇帝登遐以之後,群臣兆民若喪考妣,悲哀特甚,以為神德聖政,不可憚窺。)

朱祁鎮是個好人,是個仁慈的人,哪怕對於禍害他的王振,他也沒有十分厭惡。他努力想要做個好皇帝,可還是做了一些錯事,他後悔,他設法彌補,有些錯,終究彌補不了,即便如此,他也用盡了自己的氣力。

《明史》贊曰:英宗承仁、宣之業,海內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楊、胡濙、張輔,皆累朝勳舊,受遺輔政,綱紀未弛。獨以王振擅權開釁,遂至乘輿播遷。乃復辟而後,猶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前後在位二十四年,無甚稗政。至於上恭讓後諡,釋建庶人之系,罷宮妃殉葬,則盛德之事可法後世者矣。

小院之觀


自曹魏開始,皇帝都可以有廟號。廟號氾濫得成了粉飾,已經脫離本意。

比如文宗武宗實際都是貶義詞。尤其英宗這樣的廟號,比如宋英宗,當了三年皇帝就屁了,顯然不能說是褒義。

諡法曰:出類拔萃曰英;道德應物曰英;德華茂著曰英;明識大略曰英。

明英宗沒哪一條可以靠得上,自然只能是粉飾。


四川達州


有所作為,過不掩功。

其實主要是明朝真正能拿得出手的皇帝不多。

廟號一事,唯我大漢才上的最貼切!


天子湖釣叟


殺害於謙有點過,

土木變之屬胡拙。

再登皇位實不易,

廟號英宗也難說。

朱祁鎮稱不上明君,但也不算是昏庸。觀其一生前錯不少,看其後也有作用。

一分為二評說歷史,此人本難勝國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