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老師都紛紛避開的學生和家長,是什麼樣子?

前幾天後臺有老師私信抱怨說:總有那麼一部分家長和學生搞得人頭昏腦漲,鋼琴老師真難做,不僅要教孩子彈琴,還要同時兼任保姆和心靈導師,時刻小心翼翼,一個搞不好,就會被家長鄙視,當真心累。

其實老師和學生家長之間,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

正是因為老師教學的成果必須要通過學生的成績來體現,所以老師們才更應該選擇有潛力、有前景的學生來授課。下面列舉的這幾種孩子和家長,老師們應該儘可能地避開,以免費力不討好。


鋼琴老師都紛紛避開的學生和家長,是什麼樣子?


1 學琴目標不明確:孩子自由散漫,家長當鋼琴老師是看孩子的保姆。

有些家長在送孩子學琴之前其實並沒有經過理性的思考,而是跟風學琴,就像跟風學英語、跟風學奧數是一個道理。

這一類的家長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都學,他們也跟著學,覺得只要跟著學了,孩子才不會掉隊。

而至於學了這些,是為了什麼目的,孩子又能收穫什麼,甚至到底需不需要學,這些問題家長們並沒考慮清楚,是十分盲目的。

這樣盲目的後果就是學琴的目標不明確,換句話說,就是學琴不是靠目標來驅動,而是靠好奇心和三分鐘熱度來驅動的,對於學琴所要付出的金錢、時間、體力等方面的成本完全沒有考量,待到好奇心褪去,便會出現孩子和家長都懈怠下來的局面,變成了孩子不練琴,家長也自由散漫。

更有甚者,有些家長不僅沒有明確的學琴目標,還把上鋼琴課當成送託兒所,每週固定時間把孩子送來,往老師那一扔,上課不旁聽,下課不陪練,學得好壞,全靠孩子自覺性和老師監督。

但我們都知道,年齡這麼小的孩子,是很難有艱苦練琴的自覺性的,必須要靠大人的監督。這種情況下,家長要是對回家練琴不上心,孩子就很難學得好。

然而另一方面,這種類型的家長往往只要一看孩子學了這麼長時間都學不會,就一股腦地把罪責推到老師身上,埋怨老師沒教好,有的還不止埋怨,還會四處宣揚老師的不好,完全不反思自己和孩子的問題。

因此,對於這種連對自己都不負責的學生和家長,老師們就算教了,也得不到認可,所以還是謹慎接手為好。


2 瘋狂考級的家長。

對於瘋狂考級的家長,鋼琴老師可以選擇接手,也可以選擇不接手,關鍵看鋼琴老師的個人定位如何。

如果老師將自己定位成“短期考級教練”,就指望著學生們快速通過考級並以此來建立自己的威望的,則可以接手;如果老師將自己定位在以“綜合系統教學”見長的正規教師,那麼對於瘋狂考級的學生,還是不建議接手。

但是從我自己的教學體驗來講,無論是哪種自我定位的老師,其實我都不建議各位同仁們大面積地接手瘋狂考級的學生和家長。

原因也很簡單,就一條:你永遠無法滿足一個瘋狂考級的家長

這種家長,之所以稱之為“瘋狂”,就是因為在他們的眼中,除了分數和一紙證書之外,其他的都是浮雲。那麼他們為什麼如此執著與證書呢?原因也很簡單:要麼是為了攀比,要麼是拿證書去方便孩子升學。

其實話說回來,孩子考級,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能把孩子考級也考出一股子“瘋狂”勁兒的家長,無非是因為那張證書滿足了他們自身對某種利益的強烈需求,而且這一類的家長,最擅長的就是把自己的需求強壓在孩子頭上了。

要是哪天突然冒出來個“乖孩子”考級,要求“乖孩子一級”會背唐詩宋詞,“乖孩子二級”會給父母洗腳並且要求洗腳的動作和手法還特別到位,“乖孩子三級”會在父母下班回家進門時撲通一聲跪下磕頭迎接,等等,到時候也還是這批家長會給孩子報名考級,要是這個“乖孩子考級”的證書能給高考加上個五分十分的,那他們就更是要花大力氣,送孩子去專業洗腳老師和下跪老師那學習規範動作了,回家還要拿著鞭子訓練孩子一遍一遍地練習。

所以說,這一類的家長選擇鋼琴考級,考到“瘋狂”,甚至於“瘋魔”,並不是因為要孩子學琴達到一個什麼樣的高度,也不是為了孩子真正地能從學琴過程中收穫到什麼,而是因為考級的證書能夠滿足他們其他方面的利益訴求。

如果繪畫考級能夠滿足他們的訴求,他們就會選擇繪畫考級;如果舞蹈考級能夠滿足他們的訴求,他們就會選擇舞蹈考級。他們之所以選擇了鋼琴考級這個門類,只是因為考鋼琴這件事,恰好在孩子愛好與家長訴求之間達到了某種平衡而已。

但是這類家長的訴求總是隨著利益的方向不斷變化,當哪一天鋼琴考級的證書不再能夠滿足他們時,或者老師教學的進度無法跟上他們追逐利益的腳步時,他們就會果斷地放棄鋼琴,轉而投機於其他的方向,或者轉向更能夠滿足他們需求的老師。

所以才說沒有哪個老師能夠長久地滿足這類家長,因為他們都是一張大嘴永遠吃不飽。


鋼琴老師都紛紛避開的學生和家長,是什麼樣子?


3 無底線縱容孩子的家長,聽不得一點對孩子的批評,別人都要跟著誇孩子。

我已經不止一次在後臺收到老師的抱怨,說現在的很多家長慣孩子慣得無邊無際,孩子就是天,孩子一不開心,簡直是天塌了,家長就是這個天的守護神,誰要是不跟著他們一起維護天、哄天開心,就是不敬天,要遭懲罰。

我只想說,要是各位老師們遇到這種孩子和家長,請儘早請退他們,能躲多遠就躲多遠。

這種家長和孩子,簡直麻煩得不能再麻煩:

每週好不容易來上一次課,家長就像供著祖宗一樣,連哄帶騙地送過來;

孩子一會要喝水一會要吃零食,不給就哭鬧,鼻涕一把淚一把,家長戰戰兢兢地滿足孩子要求,還要反過來遭孩子打罵,家長還甚至會動員老師跟著一起鬨孩子開心;

孩子好不容易坐下來彈完一曲,那簡直就如同是對老師和家長的恩賜,不管彈得好壞,老師都必須表揚,必須說孩子聰明,要不然家長就會批評老師,反問老師為什麼不認可他們家孩子;

一節課結束了,孩子就會一把搶過家長的手機開始打遊戲,說不定還會跳到桌子上坐下,蕩著兩隻腳等著家長給穿鞋,家長就忙不迭地伺候孩子。


給這樣的孩子上一節課,就如同和家長一起演了場鬧劇。

課堂上的主動權不在老師手上,老師反而是配角,孩子才是主角,要是老師無法烘托出孩子的聰慧,就是配角的失職。

所以,這種孩子是不可能學得好鋼琴的,給這樣的孩子上課也相當糟心,同樣這些時間,老師們還不如去給願意學習、願意進步的孩子和家長上課更好。


4 莫名其妙地炫耀自己有錢、有人脈的家長。

說起來,這類炫耀的家長當真是莫名其妙,我自己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我以前還在讀書的時候曾在一個琴行裡做過兼職,當時就遇到過一個這樣的家長。每次上課的過程,只能用兩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尬、聊”——各位老師們別笑話我,真的就是尬聊,而且我甚至都插不上話,當真是家長一個人“單口尬聊”——整個就是一個drama queen啊!

每次上課45分鐘,家長一上來就是二三十分鐘的單口尬聊,內容無非就是她們家有錢,有產業,有人脈,路子廣,三頭六臂,房本好幾斤。

我一開始沒當回事,反正她說她的,我一邊點頭稱是一邊聽著就行了。不過後來我被這個家長炒了魷魚,不僅換到其他老師那裡去,還去琴行教務老師那兒告了我一狀。

後來教務老師找我談話的時候表情古怪地憋著笑,對我道出了換老師的原因——她這麼厲害,我竟然沒求她辦事,是我太不懂事了。

我當時一下子沒反應過來,順嘴吐露出來一個呆呆的發語詞:“誒?”

——要不然怎麼說我那時候確實是太年輕不懂事呢?我原來是因為和“大腕兒”缺少互動才被炒了魷魚嗎?

這裡只是給大傢伙講講,各位同仁們當個段子聽聽,權當是枯燥的教學工作之餘的一點娛樂。

相信很多老師也和我一樣有過相似的經歷,而那些還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的老師們就當做是借鑑,要不要接手這樣的學生和家長,請自行決定就是,但是就一條:咱們鋼琴老師,教琴只是一份工作,儘可能順心就好。


鋼琴老師都紛紛避開的學生和家長,是什麼樣子?


5 哭窮,要求老師降低學費的家長。

說完了炫富的,再來說說哭窮的。

其實哭窮的比炫富的更加難纏,因為哭窮的家長們會靈活運用“我窮我有理”來給鋼琴老師造成心理壓力,用道德綁架的方法來脅迫老師降低學費。

但是這裡並不建議老師們隨隨便便地心軟,不能隨便誰可憐巴巴地一說就同情心大氾濫。

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隨隨便便地降低學費,反而可能會不討好、吃啞巴虧。

現在優質的教育資源這麼緊張,給孩子找個好老師多難啊,為什麼還會有家長張口要求老師降低學費呢?

無非就是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家長認為你鋼琴老師的課只值地攤貨的價格;

第二個原因:家長認為孩子也只配上地攤貨價格的課。

這第一個原因很好理解,否則家長也不會明目張膽地砍價,我們就不多說了,我們重點來說第二個原因。

可能很多讀者一看到就要驚奇了:為什麼要說這些家長認為自己孩子也只配上地攤貨價格的課呢?哪有家長會這樣想自己孩子的呀?

先來看看咱們常說的“地攤貨”到底是指什麼?

很多人都說地攤貨的衣服差勁,那到底是怎麼個差勁法呢?細細說起來,也無非就是地攤貨的衣服顏色豔俗、款式老舊、做工粗、面料差,透著一股子的廉價感。那既然地攤貨的衣服這麼差勁,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買來穿在身上呢?

很多人會說:還不是因為窮,買不起好衣服唄?

其實穿地攤貨的人,倒也不全都是窮人,也照樣有很多並不窮的人熱衷於去批發市場一大捆一大捆地囤地攤貨,每次囤貨還要花很多錢,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因就是:他們在潛意識裡認為,自己只配穿地攤貨。

同樣道理,那些和老師壓價的家長們,雖然嘴上不說,或許心裡也沒這麼想過,但在他們的意識裡,其實就是覺得自己的孩子是配不上高價的課的,只能配得上低價的課。

他們一邊跟老師砍價,一邊用“物美價廉”這個詞來安慰自己。

可是他們卻忘了這世上根本就沒有什麼所謂的物美價廉,他們還忘了有一個短語叫做“一分價錢一分貨”,以及“羊毛出在羊身上”。

鋼琴老師教學、收課時費,本質就是勞動,之後收取相應的報酬。反過來想就是:收到了多少報酬,就付出多少勞動。所以,家長壓下了老師的報酬,也就是壓下了孩子的學習質量。

不過這些家長並不會覺得孩子受些廉價的教育有什麼不好,而是覺得賺到了大便宜,反正他們原本就不拿孩子學琴當回事的,要不然也不會在孩子的培養教育問題上這樣錙銖必較。

若是第一次老師給開了個口子,同意降低學費,之後還會有更多無理要求,再到了後來,老師因為無法承受而拒絕時,這些家長反而會說老師貪財。


鋼琴老師都紛紛避開的學生和家長,是什麼樣子?


第二,不要因為貪圖一時蠅頭小利而毀掉長遠的品牌建設。

可能有的老師會說:大錢是錢,小錢也是錢啊,現在招生這麼難,能有一個願意給小錢的學生,就算少,那也是一筆收入啊。

當然,如果你已經窮得快要交不起房租、快要吃了上頓沒下頓了,當然是什麼樣的學生都可以接的。

但如果你還沒有窮到那個份兒上,我還是建議你從長遠的角度來考慮自己作為鋼琴老師的所謂“個人品牌建設”的問題。

鋼琴老師,想要提高收入,個人的“名聲”是必然要考慮的問題,也就是你招生時“對外形象”的問題。

這個形象長久以來難以量化,所以家長們都會簡單的符號來衡量老師的教學水平,有些是用考級通過率來衡量,有些則是用學費的高低來衡量。

比方說,家長們都知道音樂學院鋼琴系的教授學費肯定很高,上趕著交錢,人家教授都不一定肯教,這就是常識。同樣地,若是一個老師學費過低,明顯低於市場均價,家長就會琢磨:為什麼這麼低、是不是教得太差才會學費這麼便宜。

很多老師招生,尤其是私教,都是靠熟人介紹,靠一傳十、十傳百,傳出去的,就是鋼琴老師的“個人品牌”。

所以還是建議大家先根據當地的消費水平、市場均價和自身的業務能力,確定好每節課的學費,定好之後就不要輕易改變,不要因為貪圖一時小錢,倒是傳出去讓人覺得你是一個“可以不斷壓價”的老師。

越是容易壓價的老師,越不被人重視,因為家長不花成本、毫不費力地得來的鋼琴課,自然不會覺得珍惜,反而會覺得這個鋼琴老師既沒底線,又沒本事。


第三,只有一種情況是可以降低學費,甚至不收學費的。

只有一種情況是老師們可以降低學費、甚至不收學費的,那就是這個學生確實很有彈琴的潛力,孩子自身努力,家長也明事理,僅僅是家庭經濟條件不太好而已。這幾個條件缺一不可,而其中最為重要的是這個孩子有潛力,是值得培養的。

對於老師來說,自己彈得再好,都不如學生彈得好更讓人高興,要是自己的學生長大之後彈成了鋼琴家,那才是老師最大的光榮。

鋼琴老師平日的教學其實枯燥無比,和廣大上班族的工作沒有什麼區別,然而總有那麼少數幾個能夠讓你跳出枯燥的教學模式,當做事業來培養的孩子。遇到這樣的學生,是老師的幸運,那些已經超越了金錢的“教學相長”,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鋼琴老師都紛紛避開的學生和家長,是什麼樣子?


最後有很多朋友給小編留言說推薦學鋼琴的APP。現在輔助練琴的app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啟蒙教育的,符合中國人使用習慣和鋼琴考級效率的輔助練琴app的話,小編推薦一款:好多曲譜

無論是考級還是練琴都能有很大的幫助。

它能在哪些方面幫助到琴童和家長呢?

對於家長:

怎麼解決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孩子練琴沒效果?練琴不規律?進步看不到?

好多曲譜可以記錄每次練習,孩子的進步看得見!家長還可以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孩子規律練琴!

鋼琴老師都紛紛避開的學生和家長,是什麼樣子?

對於孩子:

1.6大考級機構的曲譜全覆蓋,再也不用帶厚重的紙質書了

2.每首曲子配備了標準化的示範音頻,練習有參照

鋼琴老師都紛紛避開的學生和家長,是什麼樣子?

3.曲譜跟隨翻頁,再也不用擔心翻頁問題了

4.更擁有節拍器,分段練習等功能,滿足孩子的練琴需求


鋼琴老師都紛紛避開的學生和家長,是什麼樣子?

想做這個「好多曲譜」app 的也是個琴童家長。因為給學鋼琴的女兒當陪練的鬱悶、痛苦的經歷,讓作為AI智能領域創業者的他,決定做個app 來代勞:咱自己不怎麼懂鋼琴樂器,app能聽懂琴聲也行啊。於是,就有了好多曲譜 app!

鋼琴老師都紛紛避開的學生和家長,是什麼樣子?


快快下載給孩子全新的練琴體驗吧,讓孩子從此愛上練琴!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去蘋果的APP store搜索[好多曲譜]下載iPad版本,或者去華為/聯想/豌豆莢應用市場搜索[好多曲譜]下載平板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