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高湿“丝瓜褐斑病”易发生,巧用科学防治技巧,避免减产损失

丝瓜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蔬菜之一,有有棱丝瓜和无棱丝瓜,味道鲜美可口,即可作为主菜,也可作为配菜。据说是在唐宋年间传入我国,并一直备受老百姓的青睐。丝瓜适合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长,栽培的方式比较简单,生命力旺盛。

不过在栽培过程中还是会碰到一些病虫害的“骚扰”,像今天文章中要提到的“丝瓜褐斑病”,在温暖高湿的环境下,就会常常出现它的身影。发病时叶片上可见褐色的斑点,严重时叶片会破洞、腐烂,尤其是在偏施氮肥、老菜地、连茬种植的地块发生,造成丝瓜产量和品质的下降。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害,该怎么进行判断和防治呢

温暖高湿“丝瓜褐斑病”易发生,巧用科学防治技巧,避免减产损失

接下来,乡村米粒将通过症状识别、发病规律、防治技巧等这3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一、学会“丝瓜褐斑病”的症状识别

丝瓜褐斑病,还有“丝瓜白星病、丝瓜叶斑病”等叫法,是种植丝瓜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丝瓜的叶片,对植株的其他组织影响较小,这里主要分析褐斑病对叶片带来的危害症状。

温暖高湿“丝瓜褐斑病”易发生,巧用科学防治技巧,避免减产损失

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可以看到浅褐色、褐色的病斑,外圈还会伴有褪绿色或者黄色的晕圈,病斑中间颜色会比较边缘的来的浅一些,多为灰白色。病斑可大可小、大小不一,形状也是不固定的,看起来比较随意,有的是接近于圆形,有的则是不规则的形状。随着病害的发展,病斑数量变大、病斑范围扩大,斑与斑之间会相互连接在一块,变成一块大的病斑。发病后期,病斑处开始变薄变脆

空气比较潮湿时,病斑处就会出现腐烂,空气比较干燥时,中间部位病斑就会出现破洞,叶片边缘病斑会卷曲、焦枯。同时,在早晨和傍晚的太阳斜射下,叶片上还可以看到反光、发亮的银灰色。受到褐斑病危害的叶片,失去光合作用和养分的转化作用,对丝瓜的产量和品质带来影响,

严重时还可能让整棵植株枯萎。(危害症状如下图)

温暖高湿“丝瓜褐斑病”易发生,巧用科学防治技巧,避免减产损失

二、了解“丝瓜褐斑病”的发病规律

该病害是一种细菌性的病害,病原为瓜类尾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首先

,病原菌习惯性的躲藏在土壤中越冬,等到来年温湿度合适时出来危害,所以土壤是否带有病菌,是决定丝瓜褐斑病是否多发的原因之一。该病害的侵染过程并不简单,不是说只是单单完成一次侵染就罢休,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循环过程,可以概括为:初侵染-再侵染-循环侵染,病菌可以从土壤带叶片,叶片到叶片,叶片到土壤,这样不断反复循环侵染。

温暖高湿“丝瓜褐斑病”易发生,巧用科学防治技巧,避免减产损失

其次,该病害可以借助风雨、气流、灌溉水、农事操作等方式进行传播,并不是单纯的一种传播方式,所以雨水多少、降雨次数、浇水是否恰当、农事操作是否合理等情况,是丝瓜褐斑病是否容易流行的原因之一。该病害最适宜发病的温度在21~30℃,多从5月份开始见苗头,每年的夏季也就是7~9月份的温暖高湿环境,是丝瓜褐斑病的高发期。特别是碰到空气中的湿度达到90%以上时,病害就会变得更加猖狂。

温暖高湿“丝瓜褐斑病”易发生,巧用科学防治技巧,避免减产损失

再次田间管理不当,像偏施氮肥带来植株徒长、田间荫庇的情况下,植株的抗病害能力下降,也会让病害有机可趁。还有在整枝打杈时用力过猛,浇水时大水漫灌飞溅,排水沟长期堵塞、积水,以及把丝瓜进行连续几年的连作,或种植在本身就病害严重的老菜地等这些情况,都会直接会间接的让病害变得严重,造成产量的下降、品质的下滑。

温暖高湿“丝瓜褐斑病”易发生,巧用科学防治技巧,避免减产损失

三、掌握“丝瓜褐斑病”的防治技巧

1、种子选择和消毒:从没有病害的地块上,选择种子进行留种。在播种之前要均匀的铺在太阳下晾晒,然后进行浸种和催芽,保证种子能够苗齐、苗壮,增加幼苗的抗逆性,提高抗病害的能力,为高产优质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要根据不用的品种进行合理的密植,像早熟的丝瓜品种每亩可种植1500~2000株,而晚熟品种的数量就相对较少,为600~800株左右。

2、土壤选择和管理:不在同一片地块上连作,可以和非瓜类作物进行2~3年以上的轮作,特别是发病重区、老菜地要更加注意。在地块的选择上,要注意避开地下水位低、容易积水的地方,可以进行高垄栽培。对于前茬有发生该病害的土壤,在农闲时可以利用夏季的高温,把土壤进行翻晒、灌水、闷棚15~20天,来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基数。

温暖高湿“丝瓜褐斑病”易发生,巧用科学防治技巧,避免减产损失

3、加强水肥管理:在播种之前要充分的施足底肥,保持植株要良好的养分供应。同时在生长过程中要避免过度使用氮肥,以免植株的徒长,同时在中后期要加强磷肥、钾肥、钙肥、镁肥等中微量元素肥,保重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平衡。在浇水方面,不可为了省事直接用大水漫灌的粗放方式,可能进行小水少量多次的浇灌,以免病菌从土壤中飞溅到植株上。

4、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田间的排湿工作,保持田间干爽无杂草、降低田间湿气,及时做好通风排湿工作,不要给病害提供高湿的环境。对徒长枝叶进行及时的修剪,底部相互重叠、交叉的病老枝叶要及时疏除,减少病害从底部开始侵染的机会。此外,在晴天浇水之后,不要急着马上通风,可以利用早晨到中午的高温,提高棚内的温度到40℃以上,持续2小时左右,然后在开棚通风,这样做可以消灭大棚内丝瓜的褐斑病。

温暖高湿“丝瓜褐斑病”易发生,巧用科学防治技巧,避免减产损失

4、及时采用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要及时摘除已经被侵染的叶片,对于发病严重的植株要拔除,并要在根穴处洒上生石灰、草木灰或消毒药剂进行消毒,摘除下来的病害组织不可留在田间,要带出园外进行烧毁或者深埋。发病的防治宜早不宜晚。要使用药物时要摇晃均匀,让药剂充分溶解。喷药要求:全株茎叶正反面,都要喷洒到位,以喷洒部位湿润为准。

可参考使用以下的药剂进行防治:多.锰锌可湿性粉剂、甲霜铜可湿性粉剂、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加瑞农可湿性粉、氟酰胺可湿性粉剂、波尔多液、异菌脲可湿性粉剂、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甲基硫灵菌悬浮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隔10天喷洒一次,连续防治2~3次。

温暖高湿“丝瓜褐斑病”易发生,巧用科学防治技巧,避免减产损失

综上总结:丝瓜褐斑病,是夏季温暖高湿环境下的一种常见病害。发病时会造成叶片的干枯或腐烂,给丝瓜的产量和品质带来影响,是一种不能忽视的真菌性病害。该病害的发生主要和土壤、天气状况、田间管理等方面有关,在防治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栽培管理配搭上科学药用,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降低减产损失。

文:乡村米粒,图:头条正版免费图片、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