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節,行走在山丹大地

——山丹縣冬至民俗文化廟會活動側記

石晶

“走,祁店村吃牛娃子飯走。”親戚朋友之間的一句邀約,匯聚為冬至節當天,祁店村六萬多人同吃“牛娃子飯”的壯觀場面。

山丹的冬至活動由來已久,一直就有“嗷冬至”“ 吃牛娃子飯”等民俗,熱鬧程度不亞於過年。冬至節當天,先有村裡德高望重的長者扮演“老爺”嗷冬至,提醒大家春天快要來了,該提早為春耕備耕做準備了,隨後大家同吃“牛娃子飯”,期盼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說起這“牛娃子飯”,在山丹縣冬至節可是特有的美食,在全國都是獨一份的。為何說它“獨”呢,關鍵在製作過程和用料上,首先用上好的麵粉和好面以後,擀好切成條狀,手巧的女人們將切好的麵條揪成小塊,在木梳上一摁一搓,一箇中間大兩頭小,印著木齒花紋,晶瑩剔透的小牛犢就滾落在案板上,當然,還有其它的花樣,用手捏個貓耳朵,用筷子搗個牛蹄窩窩,翻個豆花,用刀切個香頭子,面棋棋,花樣繁多,不一而足,然後下入用大肉、洋芋、豆腐、粉條、韭菜、香菜、蔥花、姜蒜等輔料熬好的湯汁中,一鍋熱氣騰騰的牛娃子飯只需等鍋開面熟後便可以食用了。

今年的冬至節,恰逢週末,上午十時左右,遊客已開始絡繹不絕的前往活動現場,到十一時四十分開幕式開始,已有大約六萬人齊聚,人聲鼎沸,異常熱鬧,看民俗表演、吃“牛娃子飯”、品特色美食、賞手工藝作品、騎駱駝體驗“絲路重遊”……帶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項目,讓遊客在飽食一碗“牛娃子飯”的同時,感受山丹傳統文化的魅力。

“今年,我們早早就開始準備冬至廟會的事情,村裡的女人們忙活著準備食材,男人們搭灶臺、生火,全村人都參與進來了。”祁店村產業園支部書記吳多昭說道。據瞭解,今年的冬至民俗文化廟會活動,共有68口大鍋同時烹製,另外8口鍋用於向排隊等候的眾人分食,全程約有一百多人參與烹製,提前準備了2千斤肉、1萬斤麵粉,還有紙碗和筷子,讓前來的遊客都能吃上一口熱乎乎的“牛娃子飯”。

“家裡也能做上‘牛娃子飯’,就想來現場吃一口大鍋飯,看看民俗表演,聽聽民間小調,感受傳統節日的氣氛。”市民錢玉香說道。

“冬至其它地方吃餃子,只有我們山丹人吃牛娃子飯,我九點多就來了,拍視頻,發朋友圈、發抖音,讓我蘭州的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感受我們家鄉的民俗。”還在蘭州上學的學生石庭波說道。他是坐夜間的火車特意回來的參加民俗文化廟會活動的。

今年的冬至,除了標誌性的“嗷冬至”和吃“牛娃子飯”,還有一群身著藍色馬甲的特殊人群,他們為今年的冬至活動增添了一道別樣的色彩,他們就是螞蟻森林公益協會的志願者們,活動現場隨便可見這群可愛的隊員們或撿拾垃圾、或維護現場秩序、或為遊客分發碗筷,忙的不亦樂乎。

“今天參加我們志願活動的有43個人,最小的只有7歲,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行為,帶動身邊的人加入志願隊伍,為民俗活動貢獻一份力量。”螞蟻森林公益協會秘書長周柏雲告訴記者。

隨著篝火的升起,山丹縣冬至民俗文化廟會活動已接近尾聲,結束的是活動,結束不了的是現場六萬多遊客對山丹民俗文化的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