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痛苦的根源,是源於執念背離了自然

莊子:痛苦的根源,是源於執念背離了自然。

莊子:痛苦的根源,是源於執念背離了自然

01

莊子曾經提出這樣一個概念,叫做:人的形體與靈魂都是生於自然,但是人的主觀情感卻是背離自然

所以當一個人的形體與靈魂沒有在同一條平行線的時候,這個人就會感覺到痛苦。

比如說,一個人自身的能力有限,處在底層之內,但是他的情感期望的是對於高層的嚮往,也就是所謂的慾望。

當外在慾望不能滿足,這個時候所產生的就是無盡的痛苦。

有一天惠子對莊子說:“人難道是沒有感情的嗎?”

莊子說:“是的。”

惠子說:“如果沒有感情怎麼成為人?”

莊子說:“道賦予人的容貌,天給了人的形體,怎麼不叫做人呢。是非的分別,這是我所說的情,我所說的“無情”,是不要因為好惡愛恨的情緒而損傷自己的本性,要順應自然而不是人為的去增益生命。”

莊子:痛苦的根源,是源於執念背離了自然

天地賦予我們形體,我們從無到有,應該是出自於自然,“無情”便是順應自然。

而人的主觀情感都是想要背離客觀,不能接受自己擁有的人生,不能接受自己的形體。

諸如,有的人覺得自己的外貌不好看,有的人覺得自己的形體不夠完美,這都是不接受外物不順應自然的誤區。

個人的道德修養做到清心淡欲,首先就是要不介懷自己外在形體,其次就是讓自己的情感得到一種淡漠虛無。

主觀沒有是非好壞,一切順其自然,不介懷世間存在的任何現象,這才是一個道德高深的境界。

《菜根譚》之中說:

纏脫只在自心,心了則屠肆糟糠,居然淨土。不然,縱一琴一鶴,一花一卉,嗜好雖清,魔障終在。語云:“能休塵境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信夫。

內心是一種羈絆還是解脫,其實全在於自我,如果內心能夠順應,即便是屠戶酒肆也是極樂淨土。否則即便是有琴有鶴,修身養性,愛好雖然高雅,但是魔障依然存在。

莊子:痛苦的根源,是源於執念背離了自然

02

當一個人內心有所開悟的時候,即便是處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中,同樣有一種悠然自得,一個人如果心有魔障,總被主觀是非纏繞了內心,即便是處在琴棋書畫詩酒茶之中,心內心仍然有阻礙。

萬事修的只是心,自己所有的人生也都是內心的一個呈現,內心了無牽掛,人生自然是一種天堂。

紅塵俗事與了卻塵緣,其中唯一的分界點是自己的內心。

有這樣一句話,叫做:這個世上不缺少美,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而用另外一種說法來說,這個世界上也不缺少仙境,缺少的是不受外物浸染的內心。

莊子:痛苦的根源,是源於執念背離了自然

白雲守端禪師在方會禪師門下參禪,幾年之內都沒有開悟,方會看他久久無法開悟,也想幫他一下。

有一天,方會禪師藉著機會在寺前和白雲守端閒聊,方會禪師問他:“你記得你師傅是怎麼開悟的嗎?”

白雲守端回答:“我師傅是摔了一跤才開悟的。”

方會禪師聽完之後故意發出了嘲諷的笑聲,然後揚長而去,白雲守端禪師當場愣住了,心想:難道我說錯了嗎?為什麼老師在嘲笑我呢?

白雲守端禪師幾天了,也放不下方會禪師的那幾聲笑聲,一直在想到底是怎麼回事,飯也不吃,覺也不睡,實在忍受不了,就去方會禪師那裡請教。

方會禪師聽他說完之後,就說:“你看過廟前那些耍猴的小丑嗎?小丑使出渾身解數,為了博取觀眾一笑,我那天對你一笑,你就茶不思飯不想,你對於外界的事情看的太真了,連一個表演猴戲的小丑都不如,如何能夠開悟呢?”

方會禪師一針見血,找到了白雲守端無法開悟的根本,白雲守端也恍然大悟。

莊子:痛苦的根源,是源於執念背離了自然

所謂修行並不是去除所有的俗念,而是順應自然,不在意外物的改變與存在,外界變化也能心無所動,即便內心有俗念又該如何,只要俗念適度,用平常心去對待,不過度的悲,不過度的喜,便也是一種境界。

文|國學書舍


看了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麼不一樣的感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