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兩山理論”,交通扮演了什麼角色?

湖州市位於浙江北部、太湖南岸,是環太湖地區唯一因湖得名的城市。元初文學家戴表元曾作詩“山從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麗地,人生只合住湖州”,點贊湖州的清雅宜居;“魚米之鄉”“絲綢之府”“茶禪之源”“書畫之都”的美譽,更為“湖州山水甲天下”留下醒目註腳。

時間上溯到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在湖州安吉縣餘村考察,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湖州安吉餘村也因此被稱為“兩山”理念的發源地。

践行“两山理论”,交通扮演了什么角色?

美麗餘村路

“兩山”理論包含著“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絕不是對立的”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三個層次,從不同角度詮釋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辯證統一關係,回答了什麼是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近年來,湖州交通將“綠色”融於建設、將“綠色”融於生活、將“綠色”融於轉型,用實際行動實踐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既守住了“綠水青山”,也得到了“金山銀山”。

將“綠色”融於建設

申嘉湖高速西延工程作為全省公路網規劃“兩縱兩橫十八連三繞三通道”中“十八連”中的一連,是實現湖州市縣(區)“半小時交通圈”,助力湖州全域實現高速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和輻射全國的快速通道。該工程從2013年開始謀劃,2016年正式開工,2019年建成通車,歷經6年,一朝夢圓。

作為起於“兩山”理論誕生地的交通項目,湖州從規劃開始就以打造“品質工程”示範項目為己任,追求工程內在質量與外在品位的有機統一,把標準化貫穿設計施工管理全過程,把“品質工程”做得更精、更細、更實,讓綠色隨著高速不斷綿延。

践行“两山理论”,交通扮演了什么角色?

申嘉湖高速公路湖州鹿山至安吉孝源段工程通車儀式

在工程建設中,申嘉湖高速西延工程採用橡膠瀝青路面、表面可綠化的格賓擋牆、封閉式攪拌樓、水泥罐脈衝技術、智能噴淋系統以及引入第三方機構對施工進行水保、環保監測等,最大限度降低了工程施工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將這條高速公路清新地置於綠水青山之間。在長安隧道的進洞口和出洞口,碎石加工機組將隧道挖出的塊石,用於低標耗混凝、水穩路面,這一舉措更是大大降低了成本。碎石市面購買130元1噸,自行加工40餘元1噸,1噸節省了80元,整個項目節省將近一億元。

在綠樹青山的綿延中,一座特別的服務區進入了記者的視野。

走進煤山服務區,小型轎車的停車位上面鋪設了一些東西,形狀類似於遮雨棚,顯得和普通停車位有些不同。仔細一打聽,原來是光伏組件。

“利用光伏發電,高速服務區是首次嘗試。”服務區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煤山服務區光伏組件鋪裝面積為1102平方米,光伏棚為1477平方米,投入資金約350萬元。

“光伏發電,實現了綠色環保與經濟效益的雙贏。光伏電站,既節省了電費、創造了經濟效益,又減少了汙染物的排放、倡導了節能減排、綠色交通的新理念。經過我們的測算,煤山服務區光伏發電年均發電量可達40多萬度。”該負責人告訴記者,“高速公路服務區的耗電量非常大,以煤山服務區為例,每月的用電量大約在7萬度。所以光伏發電量基本能滿足一個服務區的日常用電量。當光伏電站的發電量不夠用時,可以通過自動切換的方式,直接通過電網供電。”

同時,該負責人也給記者算了一筆生態經濟賬:按照商業電價來計算,一個服務區一年就可節省電費60萬元,再加上國家相關補貼,五六年時間即可收回投資。按一年發電40.28萬度來算,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36.95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58.81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16噸,減少一氧化氮排放1.01噸。

湖州高質量建設“四好農村路”更讓不少鄉村走上振興之路。“美麗交通+歷史人文”“美麗交通+鄉村旅遊”“美麗交通+民宿經濟”“美麗交通+體育文化”“美麗交通+休閒養生”等多種發展形態,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增美提供了有效支撐,有力帶動美麗經濟的增長和群眾增收。

同時,依託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網,沿線產業加速集聚,農村電商物流全面發展。湖州高質量建設四好農村路也取得累累碩果,目前安吉、長興、德清、南潯已獲評省級示範縣,安吉、長興獲評全國示範縣,下一步湖州將全面啟動“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市創建,實現高質量四好農村路的全域化。

践行“两山理论”,交通扮演了什么角色?

京杭運河三級航道整治工程湖州段沿岸主題人文區

除了公路,水路建設過程中也同樣踐行著“綠色”原則。京杭運河(浙江段)三級航道整治工程湖州段項目施工作業面長,大型施工機械及物料設備從陸上運輸和進出施工現場都比較困難,為此,該項目在全線推廣使用水上混凝土“運泵一體化”施工工藝,打破了混凝土成品需在岸上進行攪拌、然後裝車運送的慣例,從而實現了混凝土澆築的標準化作業,基本解決了混凝土“現拌”引起的質量不穩定和“髒亂差”的問題。

在整個建設過程中,京杭運河湖州段指揮部還積極推廣建材“陸改水”低碳運輸項目,將碎石等建材以水運的方式代替陸運。據統計,內河貨運每噸公里能耗為公路貨運的1/7左右,不僅節約了成本,而且還不用修建臨時便道,節約了土地資源。

在全省內河水運工程中率先大範圍使用了 U 型鋼板樁。19.98 公里 U型鋼板樁的應用,佔了修復護岸的48.1%,併為全線節約用地達 300 畝左右。

除了水利工程外,湖州加強了運河的綠色航道建設,將航道改造拓寬時原有的 2000 餘棵香樟樹保活移植,通過建設原生態護岸結構,實現了結構耐久性與生態環保的有機結合。

大運河正舒展出一幅岸更綠、水更清、船更美、河更暢的美麗長卷。

將“綠色”融於生活

近日,湖州德清市民李先生乘坐公交抵達客運中心後,換乘了Y1旅遊專線去莫干山,全新的純電動公交車替換了以往的燃油車,讓他的乘坐體驗十分驚喜:“不僅等車時再也不用吃‘黑煙’,車上還有免費WiFi可以用來看手機。”

作為國家公交都市創建城市,近年來湖州公交發展持續發力。在去年市本級率先實現公交純電動化、城鄉公交一票制、移動支付三個“全覆蓋”的基礎上,今年湖州公交建設繼續“加碼”,把這項工作向三縣縱深推進,實現全市域公交三個“全覆蓋”。

“這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在推進的過程中,主要是抓住車、站、線、票四大要素,堅持硬件、軟件兩手抓,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升級運輸裝備、提高科技指數,全面提升公交服務水平,增強公交出行吸引力和魅力值。”湖州市運管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年初這項工作就被列入市政府十大民生實事項目強化推進。

為了消除公交盲點,運管部門不斷強化頂層設計,牽頭制定場站建設規劃,同時對各縣的公交場站進行全面的提升改造,今年全市更新新能源公交車500輛。”同時,通過實施公交一票制,市民公交出行成本大大降低,農村居民公交進城可節省50%以上費用。

據統計,目前公交日均客流35.2萬人,同比增長14.0%,年均卻減少碳排放6萬噸,相當於新增森林面積910平方公里、節約燃料成本2250萬元,這是湖州公交“三個全覆蓋”交出的綠色賬單。

在湖州,綠色出行可不止公交一種方式,共享單車的優質更會讓你連連稱讚。

“這個紅色的單車以前沒騎過,今天體驗了一次,感覺還不錯,借車、還車都跟之前的差不多。”市民梁女士熟練地將單車停進“驛站”落鎖,看得出是個“騎行達人”。

践行“两山理论”,交通扮演了什么角色?

單車驛站

近年來,共享單車市場可謂“潮起潮落”,在給百姓提供便利的同時,其無序投放、亂停亂放、佔用公共資源等問題,又給城市管理帶來全新挑戰。如何解決共享單車的管理難題,促進共享單車與公共自行車融合發展成為城市管理的全新課題。

今年7月10日,湖州首創的“共享單車公共電子圍欄”全新借還模式正是對共享單車管理的一種全新探索,運用射頻技術打造的“電子圍欄”成為了公共自行車、各名牌共享單車共同的“驛站”。在此基礎上,湖州交通部門從“兩車”融合發展的角度出發,通過頂層設計、設施建設、企業聯合、開發平臺監管等多種方式,先後清退“摩拜單車”“哈羅單車”,並禁止不符合要求的單車企業進入湖州市場。同時推出了“單車監管平臺”,單車監管平臺接入了湖州市區運營的公共自行車、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的全部實時數據,並通過電子標籤技術,實現與單車的物理綁定,通過監管平臺實現賬戶監管、運力投放,實現對共享單車投放的總量控制;通過監管平臺,建立單車企業信用考核機制,實現統一的市場監管。

此外,監管平臺還建立了公共電子圍欄數據庫,實現對各站點的查詢、控制、調度、管理。監管平臺基於大數據分析,將實時給各運營商下發車輛維護通知單,確保騎行安全,實現站點車輛的有序調度以及車輛的高效利用,解決“殭屍車”難題。

如今,湖州市共享單車的秩序已經得到了有效整治,不僅推動了共享單車與公共自行車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為解決共享單車的共性問題提供了“湖州方案”。“兩車”日均借還量已達到1.6萬次,同比增加200%,市民逐漸養成定點規範停放的習慣,單車規範停放率從33%上升到95%。814個站點,使各住宅小區站點覆蓋率達到100%、核心商業區站點覆蓋達到50-100米,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多種方式不同品牌單車的融合發展,也為市民提供不同價位、不同檔次的多樣化單車選擇,滿足個性化需求,綠色騎行方式漸入人心。

將“綠色”融於轉型

湖州境內航道密佈,傳統水路運輸發達,屬全國28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2012年湖州港貨物吞吐量高達1.78億噸,水運大運量的背後是湖州難以為繼的有量無質粗放型發展模式。

2013年,湖州下決心重拳出擊,對礦山企業進行徹底整治,開採總量從2012年的2億噸下降到2014年的4505萬噸。建築材料的急劇縮減,也面臨著岸線資源利用不高、水運結構不合理、產業聯動不暢、空間佈局零散等問題和矛盾。

2014年,湖州市港航管理局率先提出創建國家“內河水運轉型發展示範區”的構想,努力在河海聯運、港產城融合、綠色水運等方面先行先試。2016年10月,湖州成為全國首個內河水運轉型發展示範區。

自全國內河水運轉型發展示範區落地生根以來,湖州通過集裝箱河海聯運、碼頭整治、岸電覆蓋、船舶汙染防治、多證聯辦改革等方面先行示範,展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美麗曲線”,成為內河水運高質量發展的鮮活樣本。

水運轉型,先行示範,一張藍圖繪到底。湖州出臺實施《湖州市創建內河水運轉型發展示範區實施方案》,明確了“十三五”期間示範區創建促進“五個轉型”、建立“六大體系”、實施“八大任務”。在全省率先編制實施《湖州市臨港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大力構建“一芯、兩帶、多組團”的臨港產業新格局,初步形成內河水運、臨港產業、生態城市融合發展新模式。

近年來,作為全國內河首個內河水運轉型發展示範區,湖州積極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加快內河高等級航道建設,加速港口資源整合,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同時湖州港參與長三角港口聯盟,與上海港、寧波舟山港深度合作,上海港集團和浙江海港集團入駐本地港口企業,大力發展河海聯運,提高“公轉水、散改集”運輸比例,實現“運石子”向“運箱子”蛻變。

2017年,湖州港時隔三年重回“億噸大港”,今年,湖州港集裝箱吞吐量歷史首次突破50萬標箱,位居全國同類型內河港首位,其中外貿集裝箱出港量同比增長17.2%,外貿經濟逆市上揚,實現了“綠色”轉型。

践行“两山理论”,交通扮演了什么角色?

岸電樁調試運行

在長湖申線航道湖州城東水上服務區碼頭,記者發現300多米的靠泊岸線上停靠著一排貨船。

“這麼冷的天,船舶停留在此,船上的人日子不太好過吧?”記者隨即踏上浙德清1113號貨船甲板,一陣寒風吹來,寒意比岸上更多上幾分,記者冷得直打哆嗦。沒想到一進入船艙,艙內卻溫暖如春。

船老大李雙龍告訴記者,自從用上岸電,不僅電壓穩定還環保省錢。李雙龍所說的岸電,是去年湖州市港航局聯合國網湖州供電公司等部門推出的一項綠色工程,即船舶停靠在碼頭時,由岸上電網向船用設備供電。

李雙龍說,以前如果要打空調,必須靠柴油機發電,夏天熱得受不了才會開,冬天為了節省成本只能多穿點。“柴油發電每天最省也要70塊,現在用岸電才30塊,節省了一半多。”李雙龍笑著給記者算起了賬。“用柴油機發電船上震動大,噪聲大,氣味還難聞。”一旁的妻子補充道。

湖州市港航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以電代油”不僅讓船戶溫暖過冬,還減少了汙染物排放,改善了生態環境。

而在長湖申航道源頭長興小浦,一條投資5.2億元、全長22公里的全封閉“空中運輸走廊”已投入運營。這條“空中運輸走廊”與碼頭銜接,打造“空”水聯運全新物流模式,年運輸量可達1050萬噸。

践行“两山理论”,交通扮演了什么角色?

水泥熟料穿越群山航道,與南方物流碼頭無縫銜接,實現“空”水綠色聯運

湖州南方物流有限公司沈惠明介紹說,這個全電運輸、全電倉儲、全電裝卸、全電泊船的“全電物流”項目運行後,每天最大運輸量可達4.5萬噸,運輸車輛從原來的每天1500車次減少到300車次左右,不僅緩解了沿線道路的交通擁堵、提高了運輸效率,還實現了散貨碼頭運輸零排放、零汙染,大大減少粉塵、尾氣汙染。

為破解千年內河船舶生活汙水直排難題,2018年,湖州港航率先在長湖申航道城東水上服務區建成首個船舶生活汙水接收處置示範工程,啟動100總噸以上貨船加裝生活汙水存儲設施和北斗智能汙水排放在線監測系統,線上線下“盯”牢船舶生活汙水上岸處置。此外,湖州還探索嘗試政府購買服務,建成運行了湖州市首艘集油汙洩漏處置和油汙水、生活汙水收集於一體的多功能船舶和長湖申線湖州楊家莊船舶油汙水接收處置點。

除此之外,清潔能源船舶研發也走在全國前列。2017年,全國首艘雙電動力貨船、海巡艇研發試航成功。同年,雙電動力內河集裝箱標準船型啟動研究,其研究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結束語

為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宣傳思想戰線隊伍建設的重要論述,紮實開展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教育實踐,響應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推動集團新聞宣傳戰線鍛造過硬素質、過硬本領、過硬作風的部署與要求,從今年7月份開始,導報採編人員在報社領導的帶領下,深入嘉興、舟山、湖州、麗水、衢州等浙江所有的11個地市進行調研採訪,並於8月15日開闢《踐行“四力” / 基層蹲點調研 》特別報道,以報網互動的形式展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浙江各地交通發展帶來經濟騰飛、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生動故事。本期刊發最後一篇《“兩山”理論的生動踐行》,至此,今年的基層蹲點調研圓滿結束。

監製/丁前程 鄭莉

記者/徐建春 袁夢南

通訊員/鄭峰 溫世倩 趙俊 周雨順

圖片/由湖州交通系統各單位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