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山理论”,交通扮演了什么角色?

湖州市位于浙江北部、太湖南岸,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得名的城市。元初文学家戴表元曾作诗“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点赞湖州的清雅宜居;“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茶禅之源”“书画之都”的美誉,更为“湖州山水甲天下”留下醒目注脚。

时间上溯到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安吉县余村考察,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湖州安吉余村也因此被称为“两山”理念的发源地。

践行“两山理论”,交通扮演了什么角色?

美丽余村路

“两山”理论包含着“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个层次,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回答了什么是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近年来,湖州交通将“绿色”融于建设、将“绿色”融于生活、将“绿色”融于转型,用实际行动实践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既守住了“绿水青山”,也得到了“金山银山”。

将“绿色”融于建设

申嘉湖高速西延工程作为全省公路网规划“两纵两横十八连三绕三通道”中“十八连”中的一连,是实现湖州市县(区)“半小时交通圈”,助力湖州全域实现高速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辐射全国的快速通道。该工程从2013年开始谋划,2016年正式开工,2019年建成通车,历经6年,一朝梦圆。

作为起于“两山”理论诞生地的交通项目,湖州从规划开始就以打造“品质工程”示范项目为己任,追求工程内在质量与外在品位的有机统一,把标准化贯穿设计施工管理全过程,把“品质工程”做得更精、更细、更实,让绿色随着高速不断绵延。

践行“两山理论”,交通扮演了什么角色?

申嘉湖高速公路湖州鹿山至安吉孝源段工程通车仪式

在工程建设中,申嘉湖高速西延工程采用橡胶沥青路面、表面可绿化的格宾挡墙、封闭式搅拌楼、水泥罐脉冲技术、智能喷淋系统以及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施工进行水保、环保监测等,最大限度降低了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将这条高速公路清新地置于绿水青山之间。在长安隧道的进洞口和出洞口,碎石加工机组将隧道挖出的块石,用于低标耗混凝、水稳路面,这一举措更是大大降低了成本。碎石市面购买130元1吨,自行加工40余元1吨,1吨节省了80元,整个项目节省将近一亿元。

在绿树青山的绵延中,一座特别的服务区进入了记者的视野。

走进煤山服务区,小型轿车的停车位上面铺设了一些东西,形状类似于遮雨棚,显得和普通停车位有些不同。仔细一打听,原来是光伏组件。

“利用光伏发电,高速服务区是首次尝试。”服务区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煤山服务区光伏组件铺装面积为1102平方米,光伏棚为1477平方米,投入资金约350万元。

“光伏发电,实现了绿色环保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光伏电站,既节省了电费、创造了经济效益,又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倡导了节能减排、绿色交通的新理念。经过我们的测算,煤山服务区光伏发电年均发电量可达40多万度。”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耗电量非常大,以煤山服务区为例,每月的用电量大约在7万度。所以光伏发电量基本能满足一个服务区的日常用电量。当光伏电站的发电量不够用时,可以通过自动切换的方式,直接通过电网供电。”

同时,该负责人也给记者算了一笔生态经济账:按照商业电价来计算,一个服务区一年就可节省电费60万元,再加上国家相关补贴,五六年时间即可收回投资。按一年发电40.28万度来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36.9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8.81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16吨,减少一氧化氮排放1.01吨。

湖州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更让不少乡村走上振兴之路。“美丽交通+历史人文”“美丽交通+乡村旅游”“美丽交通+民宿经济”“美丽交通+体育文化”“美丽交通+休闲养生”等多种发展形态,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美提供了有效支撑,有力带动美丽经济的增长和群众增收。

同时,依托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沿线产业加速集聚,农村电商物流全面发展。湖州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也取得累累硕果,目前安吉、长兴、德清、南浔已获评省级示范县,安吉、长兴获评全国示范县,下一步湖州将全面启动“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市创建,实现高质量四好农村路的全域化。

践行“两山理论”,交通扮演了什么角色?

京杭运河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湖州段沿岸主题人文区

除了公路,水路建设过程中也同样践行着“绿色”原则。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湖州段项目施工作业面长,大型施工机械及物料设备从陆上运输和进出施工现场都比较困难,为此,该项目在全线推广使用水上混凝土“运泵一体化”施工工艺,打破了混凝土成品需在岸上进行搅拌、然后装车运送的惯例,从而实现了混凝土浇筑的标准化作业,基本解决了混凝土“现拌”引起的质量不稳定和“脏乱差”的问题。

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京杭运河湖州段指挥部还积极推广建材“陆改水”低碳运输项目,将碎石等建材以水运的方式代替陆运。据统计,内河货运每吨公里能耗为公路货运的1/7左右,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还不用修建临时便道,节约了土地资源。

在全省内河水运工程中率先大范围使用了 U 型钢板桩。19.98 公里 U型钢板桩的应用,占了修复护岸的48.1%,并为全线节约用地达 300 亩左右。

除了水利工程外,湖州加强了运河的绿色航道建设,将航道改造拓宽时原有的 2000 余棵香樟树保活移植,通过建设原生态护岸结构,实现了结构耐久性与生态环保的有机结合。

大运河正舒展出一幅岸更绿、水更清、船更美、河更畅的美丽长卷。

将“绿色”融于生活

近日,湖州德清市民李先生乘坐公交抵达客运中心后,换乘了Y1旅游专线去莫干山,全新的纯电动公交车替换了以往的燃油车,让他的乘坐体验十分惊喜:“不仅等车时再也不用吃‘黑烟’,车上还有免费WiFi可以用来看手机。”

作为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城市,近年来湖州公交发展持续发力。在去年市本级率先实现公交纯电动化、城乡公交一票制、移动支付三个“全覆盖”的基础上,今年湖州公交建设继续“加码”,把这项工作向三县纵深推进,实现全市域公交三个“全覆盖”。

“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的过程中,主要是抓住车、站、线、票四大要素,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升级运输装备、提高科技指数,全面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增强公交出行吸引力和魅力值。”湖州市运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年初这项工作就被列入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强化推进。

为了消除公交盲点,运管部门不断强化顶层设计,牵头制定场站建设规划,同时对各县的公交场站进行全面的提升改造,今年全市更新新能源公交车500辆。”同时,通过实施公交一票制,市民公交出行成本大大降低,农村居民公交进城可节省50%以上费用。

据统计,目前公交日均客流35.2万人,同比增长14.0%,年均却减少碳排放6万吨,相当于新增森林面积910平方公里、节约燃料成本2250万元,这是湖州公交“三个全覆盖”交出的绿色账单。

在湖州,绿色出行可不止公交一种方式,共享单车的优质更会让你连连称赞。

“这个红色的单车以前没骑过,今天体验了一次,感觉还不错,借车、还车都跟之前的差不多。”市民梁女士熟练地将单车停进“驿站”落锁,看得出是个“骑行达人”。

践行“两山理论”,交通扮演了什么角色?

单车驿站

近年来,共享单车市场可谓“潮起潮落”,在给百姓提供便利的同时,其无序投放、乱停乱放、占用公共资源等问题,又给城市管理带来全新挑战。如何解决共享单车的管理难题,促进共享单车与公共自行车融合发展成为城市管理的全新课题。

今年7月10日,湖州首创的“共享单车公共电子围栏”全新借还模式正是对共享单车管理的一种全新探索,运用射频技术打造的“电子围栏”成为了公共自行车、各名牌共享单车共同的“驿站”。在此基础上,湖州交通部门从“两车”融合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顶层设计、设施建设、企业联合、开发平台监管等多种方式,先后清退“摩拜单车”“哈罗单车”,并禁止不符合要求的单车企业进入湖州市场。同时推出了“单车监管平台”,单车监管平台接入了湖州市区运营的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的全部实时数据,并通过电子标签技术,实现与单车的物理绑定,通过监管平台实现账户监管、运力投放,实现对共享单车投放的总量控制;通过监管平台,建立单车企业信用考核机制,实现统一的市场监管。

此外,监管平台还建立了公共电子围栏数据库,实现对各站点的查询、控制、调度、管理。监管平台基于大数据分析,将实时给各运营商下发车辆维护通知单,确保骑行安全,实现站点车辆的有序调度以及车辆的高效利用,解决“僵尸车”难题。

如今,湖州市共享单车的秩序已经得到了有效整治,不仅推动了共享单车与公共自行车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解决共享单车的共性问题提供了“湖州方案”。“两车”日均借还量已达到1.6万次,同比增加200%,市民逐渐养成定点规范停放的习惯,单车规范停放率从33%上升到95%。814个站点,使各住宅小区站点覆盖率达到100%、核心商业区站点覆盖达到50-100米,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多种方式不同品牌单车的融合发展,也为市民提供不同价位、不同档次的多样化单车选择,满足个性化需求,绿色骑行方式渐入人心。

将“绿色”融于转型

湖州境内航道密布,传统水路运输发达,属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2012年湖州港货物吞吐量高达1.78亿吨,水运大运量的背后是湖州难以为继的有量无质粗放型发展模式。

2013年,湖州下决心重拳出击,对矿山企业进行彻底整治,开采总量从2012年的2亿吨下降到2014年的4505万吨。建筑材料的急剧缩减,也面临着岸线资源利用不高、水运结构不合理、产业联动不畅、空间布局零散等问题和矛盾。

2014年,湖州市港航管理局率先提出创建国家“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的构想,努力在河海联运、港产城融合、绿色水运等方面先行先试。2016年10月,湖州成为全国首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

自全国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落地生根以来,湖州通过集装箱河海联运、码头整治、岸电覆盖、船舶污染防治、多证联办改革等方面先行示范,展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美丽曲线”,成为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本。

水运转型,先行示范,一张蓝图绘到底。湖州出台实施《湖州市创建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明确了“十三五”期间示范区创建促进“五个转型”、建立“六大体系”、实施“八大任务”。在全省率先编制实施《湖州市临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大力构建“一芯、两带、多组团”的临港产业新格局,初步形成内河水运、临港产业、生态城市融合发展新模式。

近年来,作为全国内河首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湖州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加速港口资源整合,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同时湖州港参与长三角港口联盟,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深度合作,上海港集团和浙江海港集团入驻本地港口企业,大力发展河海联运,提高“公转水、散改集”运输比例,实现“运石子”向“运箱子”蜕变。

2017年,湖州港时隔三年重回“亿吨大港”,今年,湖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历史首次突破50万标箱,位居全国同类型内河港首位,其中外贸集装箱出港量同比增长17.2%,外贸经济逆市上扬,实现了“绿色”转型。

践行“两山理论”,交通扮演了什么角色?

岸电桩调试运行

在长湖申线航道湖州城东水上服务区码头,记者发现300多米的靠泊岸线上停靠着一排货船。

“这么冷的天,船舶停留在此,船上的人日子不太好过吧?”记者随即踏上浙德清1113号货船甲板,一阵寒风吹来,寒意比岸上更多上几分,记者冷得直打哆嗦。没想到一进入船舱,舱内却温暖如春。

船老大李双龙告诉记者,自从用上岸电,不仅电压稳定还环保省钱。李双龙所说的岸电,是去年湖州市港航局联合国网湖州供电公司等部门推出的一项绿色工程,即船舶停靠在码头时,由岸上电网向船用设备供电。

李双龙说,以前如果要打空调,必须靠柴油机发电,夏天热得受不了才会开,冬天为了节省成本只能多穿点。“柴油发电每天最省也要70块,现在用岸电才30块,节省了一半多。”李双龙笑着给记者算起了账。“用柴油机发电船上震动大,噪声大,气味还难闻。”一旁的妻子补充道。

湖州市港航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电代油”不仅让船户温暖过冬,还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改善了生态环境。

而在长湖申航道源头长兴小浦,一条投资5.2亿元、全长22公里的全封闭“空中运输走廊”已投入运营。这条“空中运输走廊”与码头衔接,打造“空”水联运全新物流模式,年运输量可达1050万吨。

践行“两山理论”,交通扮演了什么角色?

水泥熟料穿越群山航道,与南方物流码头无缝衔接,实现“空”水绿色联运

湖州南方物流有限公司沈惠明介绍说,这个全电运输、全电仓储、全电装卸、全电泊船的“全电物流”项目运行后,每天最大运输量可达4.5万吨,运输车辆从原来的每天1500车次减少到300车次左右,不仅缓解了沿线道路的交通拥堵、提高了运输效率,还实现了散货码头运输零排放、零污染,大大减少粉尘、尾气污染。

为破解千年内河船舶生活污水直排难题,2018年,湖州港航率先在长湖申航道城东水上服务区建成首个船舶生活污水接收处置示范工程,启动100总吨以上货船加装生活污水存储设施和北斗智能污水排放在线监测系统,线上线下“盯”牢船舶生活污水上岸处置。此外,湖州还探索尝试政府购买服务,建成运行了湖州市首艘集油污泄漏处置和油污水、生活污水收集于一体的多功能船舶和长湖申线湖州杨家庄船舶油污水接收处置点。

除此之外,清洁能源船舶研发也走在全国前列。2017年,全国首艘双电动力货船、海巡艇研发试航成功。同年,双电动力内河集装箱标准船型启动研究,其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结束语

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宣传思想战线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扎实开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响应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推动集团新闻宣传战线锻造过硬素质、过硬本领、过硬作风的部署与要求,从今年7月份开始,导报采编人员在报社领导的带领下,深入嘉兴、舟山、湖州、丽水、衢州等浙江所有的11个地市进行调研采访,并于8月15日开辟《践行“四力” / 基层蹲点调研 》特别报道,以报网互动的形式展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浙江各地交通发展带来经济腾飞、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生动故事。本期刊发最后一篇《“两山”理论的生动践行》,至此,今年的基层蹲点调研圆满结束。

监制/丁前程 郑莉

记者/徐建春 袁梦南

通讯员/郑峰 温世倩 赵俊 周雨顺

图片/由湖州交通系统各单位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