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怎样练字最有效?

陈焕锐


简谈一下个人粗浅的认识。孙晓云比较强调“童子功”,而启功先生并不认为少年学书就有优势,书法更多的成分还是在技法层面,因此学书法老少皆宜。我赞同启功先生的观点。


成年人学书法,自有成年人的优势,比如说更具理性思维、对书法学习会有更清晰的逻辑架构、拥有更具弹性也更客观的书法审美,简言之,会少走弯路,会厘清主次从而抓住最重要的东西,因此时效性更强。

清楚了这些优势,成年人就是要抓住这些优势,使书法学习驶入“快车道”,从而实现“弯道超车”。浅谈三点。



一是要把功夫最先下在书写技能上,让单字回炉重塑,变得规范起来,镀上“书法”色彩。成年人都有着大量丰富的书写实践,并且都在长期书写中形成了“个性”与“习气”,这个要废除,重新来过。改头换面最重要的方法是临摹,要使写字变成“书法”,必须用临摹的方法加以解决,而且必须是临名家、学经典。

二是要把书法理论学习与书法技能训练同步推进。大道明理,书法是道,而理论就是理。技能与理论就是书法的两个膀子,理论的作用就是系统理性客观完整地认识书法,理解书写行为。值得一提的是,要力求理论与技能同步,练什么学什么,这样才能知行合一,形成真正的了然与彻悟。比如你正在练结构技能,理论看得却是章法布局,显然是两张皮了。这样不是不可以,但不是最佳的方式。所以,成年人学书法,最重要的就是两件事:把技能练扎实的同时,把理论串起来。


三是以更快的节奏完成临摹、脱帖、换临、再脱帖的过程。少儿学书,笔捏不稳,字认不识,来日方长,有大量时间允许细敲软磨。成年人则不同,讲究时不我待,如果还像少儿学书不紧不慢地来,何谈“后发先至”实现“弯道超车”?因此在书法技法训练中,要有时间观念,要有大略的计划。把时间用好,把内容排好,一张蓝图绘到底。

抱庸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抱庸詩書


练字最直接的方法,买几本字帖,临摹!

按照字帖中字的构造,仿写,不断的仿写,锻炼肌肉记忆和眼力,每天保证至少30分钟,1个月左右就可以初步见到效果。

如果想一劳永逸的话,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

我有两个朋友字很漂亮,一个是大学同学,一个是一起培训的同学。

大学的同学从大一开始练书法,晚上只要没事,可以练一晚上,两三个小时。坚持练到大四,我们这一届3000人,字能写的比他好的,屈指可数,也可能,就没有比他好的。

另外个同学,每天早上或者晚上至少临摹一篇名家字帖,坚持了大概十几二十年了,国家级和省级的书法比赛拿了不少证书,带的学生也拿了不少证书。

这就是坚持的力量。

不要把练字当做一项任务,也不求立竿见影有功利性,而把它作为一个爱好,不写一写就睡不着觉的爱好,那么,天长日久,久久为功!坚持到底,才能看见春天!


看完麻烦点个关注哦,我是阳光,谢谢!


阳光Teacher


最有效的练字是临帖,临帖,再临帖。


成年人的临帖可以与孩子的临帖不同,不必要从临习楷书,或者隶书入手。

孩子的从楷书入手,一个原因是要认字,同时也解决间架结构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大多数的成人应该已经解决。最起码认字是没有问题了。间架结构只要不是太不堪(如同“爬一样”),就完全可以绕过楷隶书体的临写,直接从行草书学习。当然,只是喜欢楷隶,不喜欢行草的不在此列。

至于说写字要按照走,行,跑的比喻来按部就班,貌似有道理,其实是瞎掰。写字与走跑完全是两码事。再说,真要这样比,你总不能说还不会走吧。

楷隶书与行草书虽然都是“书法”,却完全是不同的两个书体(都是唱歌,美声与民歌不同,美声与美声,民歌与民歌也各有不同),它们的笔法,结体有很大的区别。很多学习了几十年楷书的人就是写不好草书,为什么“跑”不到那一步了呢。

当然,也可以临习楷隶书,如果你喜欢。其实楷书的实用性比较局限,如果不是做誊写员,行草书就广泛的多。

下面说一下成人练字择帖的三个原则: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体(字帖)来临习;选择年代久的字帖,如唐宋的。字数多的字帖,免得在书写创作时捉襟见肘。

还有,临习的过程中,不要频繁更换字帖。另外一点是学习行草书,也可以到时候临一下楷书的。原因就不说了。

更多关于书画的说法请移步至在下的其他文字。(END)





钱塘泊庐


淘宝有卖练字的硬笔练字帖


多少往事在心头


每天练,坚持三个月再说


善水老师IT微课堂


买一些字帖,每天练习,长期坚持下去,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


廖布什17


成年人可能没那么多时间,要利用零碎时间,多观察欣赏日常见到的书法,比如别人写的东西,签字,日常发快递写名字地址等,都是学习和练习的机会。

没事时候,也可以不用笔,就用手空写,练习笔顺、结构等,总之,提高欣赏水平,多琢磨多练习,就可以提高书法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