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此武功有漏洞,有人學點皮毛成了高手,有人精通卻被吊打

金庸筆下塑造出了太多經典的武功絕學,而其中多數的武功並不是像一般的網絡文學那般用完就扔的,讀金庸的各部作品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他十分注重“傳承”二字,因為金庸的作品都會有一個時代背景的設定,加上這一層設定之後就確保了他筆下各部作品都在同一個武林體系之中,舉個最典型的例子,《天龍八部》中的蕭峰以降龍十八掌打遍天下無敵手,新修版中金庸加上了一段蕭峰傳功給虛竹,再由虛竹傳到一位丐幫少年英雄手裡,這才有了《射鵰英雄傳》中洪七公與蕭峰所使用的降龍十八掌,至於後來耶律齊、史火龍所用降龍十八掌自然也是一脈相承。


金庸筆下此武功有漏洞,有人學點皮毛成了高手,有人精通卻被吊打

(蕭峰劇照)


事實上降龍十八掌這門功夫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威力也是有區別的,比如蕭峰和郭靖以及洪七公手裡的降龍十八掌可謂是所向披靡,耶律齊手中沒有得到太多展現,而到了史火龍手中的威力自然是遠不如蕭峰、郭靖,卻也依舊能夠拖著殘了的身軀將成昆打成重傷,可見降龍十八掌這套掌法的確是上乘武學,威力雖有強弱之分卻不會相差得太離譜,所以這門武功是不存在漏洞的,而金庸筆下的另外一門武功卻是讓人有些看不大明白。

話說多數武俠小說中都有著“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說法,少林派多數時候在武林中的地位都是極高的,甚至在金庸筆下的多部作品中的巔峰事件都是在少林派展開,比如《天龍八部》中的少室山一役,又如《倚天屠龍記》中的屠獅大會都發生在少林派,而少林派的傳奇高手也的確是數不勝數,掃地僧、三渡等人都是各部作品中天花板級別的高手,而少林派的絕學也常被武林中人所覬覦,比如蕭遠山、慕容博、鳩摩智等人都想偷學,也側面證明了少林絕學的強大,然而《易筋經》卻是個另類。

《易筋經》在讀者心中應該算是最高深的幾門內功,媲美《神照經》、《九陰真經》、《九陽真經》,不過學過這《易筋經》的人卻不一定都能夠成為絕世高手。

咱們首先看看《天龍八部》中的遊坦之,在新修版之前的他學的都是《易筋經》而不是《神足經》,咱們就以三聯版的劇情為準,看看他學《易筋經》之後的表現是如何。

原著道:“室裡這麼一偷懶,卻救了遊坦之的性命。原來遊坦之手指一被冰蠶咬住,當即以《易筋經》中運功之法,化解毒氣,血液被冰蠶吸入體內後,又回入他手指血管,將這劇毒無比的冰蠶精華吸進了體內。阿紫再吸取冰蠶的漿血,卻已全無效用,只白辛苦了一場。倘若遊坦之已練會《易筋經》的全部行功法訣,自能將冰蠶的毒質逐步消解,但他只學會一項法門,入而不出。這冰蠶奇毒乃是第一陰寒之質,登時便將他凍僵了。”

金庸筆下此武功有漏洞,有人學點皮毛成了高手,有人精通卻被吊打

(遊坦之劇照)

《易筋經》是幫遊坦之學成了冰蠶功,讓他後來有了與蕭峰一戰的資本,他的功力讓蕭峰都感覺難以承受,說遊坦之是《天龍》中的絕世高手是合情合理的。

金庸筆下此武功有漏洞,有人學點皮毛成了高手,有人精通卻被吊打

(澄觀劇照)

然而《易筋經》這門武功一直傳承到了清朝背景的《鹿鼎記》時代,書中學成這門武功的人即是韋小寶的師侄澄觀了,有原文為證:“澄觀道:‘原來師叔沒練過《易筋經》內功,要練這門內勁,須得先練般若掌。待我跟你拆拆般若掌,看了師叔掌力深淺,再傳授《易筋經》。’”以澄觀登場就八十來歲的年齡來看,他修煉這《易筋經》少說也有幾十年了,用“精通”來形容絕不為過,並且原著中提到澄觀是對天下武學都有所瞭解,然而就是這麼一位高手,卻被人吊打了。


金庸筆下此武功有漏洞,有人學點皮毛成了高手,有人精通卻被吊打

(阿九劇照)

原著道:“那白衣僧一呆。澄觀叫道:‘不可傷我師叔!’左掌向他右肩拍落。白衣僧拋去斷劍,反掌擋架。澄觀只覺胸口熱血翻湧,眼前金星亂冒。”打他的人不過是九難,也就是《碧血劍》中的阿九,澄觀學了《易筋經》怎麼就這般水平?

可以說《易筋經》這門武功的強弱設定成了一個漏洞,遊坦之學了些皮毛就成了絕世高手,澄觀練到精通卻仍被人吊打,有些說不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