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房產銷售,感覺很難,客戶買得起大幾百萬的房子卻不想付小几萬塊的中介費,本身提成就低,該何去何從?

陳德霖


買房是自己的,中介費是給你的,跑幾趟說幾句話幾萬就沒了?給你你願意嗎?


Brian丶李MY


在這方面我覺得我還是比較有發言權的,16年我曾經找中介買過一套房子,籤合同之前就只帶著看了一次房。後來我要中介幫我到房管局去查一下房子的真實情況,是否跟賣家說的一樣,中介死活不願意去。說什麼房子肯定沒有問題她可以擔保,她拿什麼給我擔保呀,我要白紙黑字由房管局出的東西給我看。她能拿出來的只有賣家的房產證,可誰知道那房產證有沒有問題是不是真的?我一個從來沒買過房的小白,我能相信中介的擔保。最後被我逼得沒有辦法才打電話約賣家帶著身份證到房管局去才查到房子的實際情況,幸好房子沒問題。要中介費的時候比誰都盯得緊,前腳剛過完戶後腳就拉著你趕緊把中介費給付了,好像我會跑路一樣。而且還兩邊騙,這邊為了讓生意成交鬨著我說賣家那邊要買新房,如果買了新房賣的這套房就不是唯一的一套房需要交更高的稅要我儘快成交。可是正常人用大腦想想都知道如果不賣舊房他拿什麼房款去買新房!過完戶以後又說什麼是中介幫我到房管局走了門路才這麼快辦好的,要我給1000元好處費。可是過戶之前中介從來沒跟我說過什麼走後門這事,更不要提什麼好處費了。我是在合同約定時間內交全款買的房,憑什麼要去走後門?又為什麼要給中介好處費?


冰雪薇甜382


其實,這個問題,總歸來說就是有人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舉幾個例子吧

第一,之前我一朋友買房,也是嫌棄中介費高。通過網上自己買的房子,這裡倒不是發生一些什麼騙人啊什麼事的,只不過他買的199萬的房子,買完房子,住進去了,才發現有樓層比他好的,裝修也不錯的,才186萬,中介費只需要3萬左右,你覺得是好還是不好!

第二,其實很簡單,每個行業都一樣,二八定律都聽過吧,中介也一樣,20%的人掙錢,剩餘的不掙錢。中介其實不像大家說的那麼簡單。因為大家買房子,可能付出了半輩子的辛苦攢的錢,那麼需要買個稱心如意的房子,需要考慮的東西比較多比如說:戶型,樓層,樓位,學區,交通等等,你不住個幾年,你是不會對這個小區那麼瞭解的,而中介會總結這些東西。最最基礎的,他會知道哪個房子這個價格值不值,合不合適。而這些是現代一些電子設備沒法做到的。

第三,你光看到了一些中介費,而沒有看到,他們的付出,比如說,你一個電話,中介就算在休息也會帶你去看房,往往只需要一個電話的事,更別提那種帶個幾十個客戶沒成交的。

最後三句話:1.享受服務的時候,不要去考慮價值,因為你在享受服務,代表你已經接受了他的價值。

2.尊重是互相的,服務也是相對的!

3.如果像大家說的,那乾脆所有行業,每行業一個平臺,你吃的,買的,用的,都在網上算了,何必要商店,市場。超市三分利,都知道的事。再說了,中介租店不用錢麼,員工生活不用麼。

希望大家好好琢磨琢磨


用戶9514366656573


不偏不正,用身邊真實的案例說話,我一個朋友是做金融的,委託一箇中介朋友買房,房子位置,價格都挺合適,相中了房東讓交10萬的定金,我朋友是做金融的,做事比較謹慎,不想交那麼多,最後通過中介協商,交了1萬定金,沒想到沒有幾天就出問題了,好像是賣房的人他的房子不能賣,反正就是有官司,不能交易,我朋友問他要定金,他不給,最後中介給他說,你不給人家退定金,我房本什麼都不會給你,你這套房永遠別想出手,還得賠償我們中介的損失,因為他在委託賣房的時候沒有說明他的真實情況……最後他沒有辦法退了1萬定金

所以買二手房大家自己考慮好( •̀∀•́ )


孟雨澤


中介行業門檻低,競爭激烈!十年前在一家中介公司做過辦證員,手上經歷過無數套過戶。很少有客戶在中介費上糾結的,當時很多中介費已經上萬甚至上兩萬了!我覺得還是看個人心態,你要不想付中介費,你有這個時間和精力去折騰整個過程都是個人選擇無可厚非。雖然我沒做這行很久了,但我的老同事們,我看到的,他們也是非常辛苦,非常用心的在做事情。很多行業背後需要付出的艱辛是外行人不瞭解的。一句話:存在即合理!何況中介費很多都是可以還價的,看各自本事了!


st仁bobo


強答一波,僅代表本人親歷事件的觀點:17年買二手房,為娃上學,首先不存在跳過中介逃單,而是一開始接觸就明說,中介收代辦費兩千,其他事宜均由買賣雙方辦理,達成一致後籤居間合同。

好戲開演,一說你們這個地方辦不成公積金貸款,要麼難度很大,在期限內放款不成功,房主拿不到錢要交每天萬分之五的違約金。極力推薦商貸,但是要產生評估費,擔保費等等,本人表示你方只需告訴我在哪裡辦貸款,公積金貸不下來自己負責,第一場中介完敗,擔保費省了8000大洋。評估費是真的要發生,有正式報告,繳費有發票。第二場開始,房管局辦理過戶,又是一堆費用,懶得聽,說只要是開正式發票的費用都交,算哪是哪。又省了2000多。

此時已快進入尾聲,中介一看我靠,遇到高手了,本想以不收中介費先把我套進來,後面招數一個接一個,總會讓你出點錢吧!沒想到被破功了。好吧,到過戶前需要房產證去房管局辦手續,中介壓著不給,不是有事就是開會,要麼老家誰生病了回不來,各種不配合。ok,前面不是說有居間合同嗎?翻閱,丙方有義務配合甲乙雙方辦理房屋買賣直到過戶完成為止,一次性付清代辦費。

好,不露面上門協商唄,同樣,經理不接電話,員工表示領導不在,證件也不在她那。合同條款一擺,過不了戶,耽誤了房東收錢,違約金你方承擔,耽誤我入住娃上學你方承擔不起。馬上翻臉,就賺你兩千塊,那哪那麼多破事!好,不給是吧,沒關係,車往門口一停,大門一堵,一個小時內拿不來房產證立馬讓你關門大吉。聲明本人單槍匹馬,沒有紋身金鍊子,下來就是抽菸喝茶中,期間有人進來諮詢對曰,今日不營業。坐不住了,40分鐘拿證,打借條走人。後邊就是正常手續就不在絮叨了。

按說中介賺信息費,跑腿費,辛苦費等等都是市場決定,勞動所得,他們應該是讓買賣雙方獲得共贏的和事佬,而不應該是吃了原告吃被告的黑心人。所以,奉勸各位,一是一定要熟悉相關政策,政府現降稅減費各種減免優惠政策必須瞭解,另外一定要逐字逐句推敲合同,中介沒有什麼強制性條文,都是雙方協商,一旦簽訂那就不能反悔,事後扯皮自己就認了吧。

純粹手打,希望對各位剛需的朋友有所幫助,省錢還不產生糾紛是硬道理。


用戶9388007353321


中介費一點都不合理,看房過程中,自己找的,看房自己去看的,過戶的時候,每次都是自己到,貸款簽約自己到,我都不明白,中介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簽約過戶辦理抵押,都需要本人到,資料本人準備好。中介完全起了一個陪同作用,幾萬完全就是被迫給的,如果不是中介把房東信息全部掩蓋了,找不著。我們完全可以自己去約房東,談價格,中介完全沒有意義。對於我們剛需,錢真的不是大風颳來的


小妖精包包坊


親身體會,通過中介買了套房子,付了40萬定金,手續過程中業主沒錢供樓中介又讓我給了20萬,說怕影響贖樓,結果因為業主徵信問題,樓還是贖不了,現在60萬還沒拿回來。怪自己太傻,其實手續並沒有那麼複雜,中介其實之前賣個房源信息,風險說到底都是買家承擔了。


我的情感讀物


房產中介這個行業是一個演藝圈。客戶不是付不起那幾萬塊錢,是你沒把那幾萬塊錢的必要性給客戶展現出來。無論買多大房子的人,付錢時能少一分一釐都是好的,這是人之本性。所以如何讓客戶心甘情願付給你的中介費是一門很高的學問。提供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1.專業。首先得體現出你的專業性,而且必須要讓客戶實實在在的感受到你的專業性魅力,讓客戶覺得你服務不一定是最好但一定是他最需要的。做好這點得學會良好的溝通,真正的明白客戶所想,才能量身定做。

2.價值。所有的服務都取決於價值,客戶付出3萬的費用,你就給他展現出5萬的價值,只有超出客戶的期望值,他才會為你的服務買單,因為在你眼裡價值5萬的服務在客戶那裡可能也就只有3萬了。

3.唯一性。他能在你這裡找到想要的房子也就能在別人那裡找到想要的房子,他能在你這裡拿到想要的價格也就能在別人那裡拿到想要的價格,最重要的是他還能在別人那裡拿到更低的服務價格,所以只有客戶認為你能給他提供唯一性的情況下他才會心甘情願的買單。

總之說來容易做來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魅力,永遠不要指望能滿足所有的客戶群體,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認可你的客戶身上才能價值最大化。

最後再說一句,中介是個演藝圈。小鮮肉和老戲骨都有自己的市場,但一定不能角色錯位。


武溪魂


首先,對中介的勞動付出在理解上不一致。比如,要完成一筆交易,中介可能需要幾十甚至上百次帶領客戶看房。從中介角度看,這些肯定都是有成本的,肯定要計入中介費中的,而在購房者眼中,就看了幾次房、去了趟房產大廳,就伸手要好幾萬,心裡肯定不平衡。

其次,責任與收費不對等。如果仔細閱讀中介提供的合同就不難發現,無論對買方還是賣方,各項約束性條款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唯獨看不到中介應承擔的責任(有也是含糊其辭模稜兩可的表述),給人“將所有風險都交出去我只管收錢"的感覺,"我交好幾萬你什麼責任都不擔",換誰心裡都不會舒服,自然不會痛快交錢。

最後,按費率收不合理。據瞭解,目前中介費根據品牌大小按成交價的1.2%一2.5%之間收取。如果按平均1.5%計算,一套300萬的房子中介費就要4.5萬,雖然可議價,但通常也不會少於3萬,這在支付方眼裡肯定不是小數目。況且賣100萬和1000萬房子,中介成本基本是一樣的,多收費就明顯不合理。

付出了就應該有回報,不反對中介收費,反對的是既不擔責任還要高收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