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碳酸鈉生產工藝簡析


過碳酸鈉生產工藝簡析

摘要:過碳酸鈉主要被用作氧化劑和漂白劑,以及造紙、染整、化工、食品、衛生、醫藥、造紙等行業的殺菌劑、去汙劑和清洗劑。本文通過介紹過碳酸鈉的自身性質、合成反應機理和生產工藝,揭示過碳酸鈉技術優化的關鍵,分析了過碳酸鈉的研究現狀。

過碳酸鈉有三種分子結構,目前市場上的產品為2Na2CO3.3H2O2,外觀為白色結晶或結晶性粉末,又稱為過氧碳酸鈉或者過氧碳酸鈉加合物,易發生分解,性質較不穩定。

過碳酸鈉生產的反應原理

過碳酸鈉的原料為碳酸鈉和過氧化氫,生產反應為放熱反應,反應式為:

2NaCO3+3H2O2→2Na2CO3·3H202 +Q

過碳酸鈉是一種不穩定的物質,在高溫條件下或者遇到水、重金屬和有機物時,容易發生分解,分解反應式為:

2Na2CO3.3H2O2→2Na2CO3·H2O+H2O+3/2O2↑

碳酸鈉分解後,活性氧就分解成水和氧氣,產品的活性氧含量下降,因此抑制過碳酸鈉的分解對產品的質量很關鍵。

過碳酸鈉的生產以溼法生產工藝為主

過碳酸鈉的生產工藝有幹法和溼法兩種。早期的幹法生產是將高濃度的過氧化氫和無水的碳酸鈉混合並攪拌,迅速生成產物,但是過氧化氫受熱後(反應放熱)易發生分解,產品的高活性氧含量低,而過氧化氫帶來的水不能快速蒸發,容易形成過碳酸鈉的漿狀物,產品的流動性不夠好,難以得到理想效果的產品,未被廣泛採用,目前全球只有德國採用幹法工藝。日本後來發明了噴霧法,在熱空氣沸騰床中將過氧化氫水溶液噴霧到碳酸鈉固體上,水和反應熱可以通過沸騰床移去,從而得到乾燥的產品。噴霧法具有多種優點,如設備少,流程短,無須過濾,生產工藝簡單,產率高等,但是生產技術條件苛刻,設備投資大,操作條件不易控制,能耗大,而且得到的產品活性氧含量低且穩定性差,因此較少應用在實際工業生產中。

溼法工藝的反應設備是反應釜,加入飽和碳酸鈉溶液和過氧化氫溶液,並加入穩定劑,採用低溫方法或者加入鹽析劑使過碳酸鈉結晶,然後分離、乾燥得到過碳酸鈉。此法技術成熟,生產設備簡單,投資少,操作簡單,同時得到的產品穩定性好。溼法工藝可進一步分類為低溫結晶法、溶劑法和噴霧法,目前低溫結晶法是國內外普遍採用的過碳酸鈉生產工藝。

表1 過碳酸鈉溼法生產工藝的三種方法

過碳酸鈉生產工藝簡析

過碳酸鈉生產技術的優化主要在於產品穩定性的提升

碳酸鈉生產企業發展的不利因素有兩個:一是過碳酸鈉的產品收率不高,導致產品生產成本高;其次是過碳酸鈉的穩定性差,無法持續保持活性氧含量,運輸和貯存都受限制,因此提高產品穩定性和收率是過碳酸鈉生產比較關鍵的問題。

過氧化氫和碳酸鈉反應放熱,而過氧化氫受熱易分解,過氧化氫的利用率低,產品收率低,對於收率的提升方法主要是控制反應溫度和原料配比等,目前對於過碳酸鈉生產技術的研究以產品穩定性的提升為主。

過碳酸鈉穩定性主要受存儲環境的溫度、溼度以及金屬雜質的含量所影響,目前提升過碳酸鈉穩定性的方法主要有:添加有機物和無機物使其與金屬離子形成螯合物;減少原料中的重金屬離子含量;製造粒狀或顆粒狀的過碳酸鈉,然後用某些有機和無機化合物塗覆過碳酸鈉粒子,以隔絕空氣中的溼氣。未來過碳酸鈉技術優化應該著重於研發更加高效的內、外穩定劑並探索更好的加入方式,還有改進過碳酸鈉的造粒技術,以及增強穩定劑的包覆效果等。

結語

過碳酸鈉的原料為過氧化氫和碳酸鈉,目前有溼法和幹法兩種生產工藝,溼法工藝中的低溫結晶法是被廣泛使用的生產方法。由於過碳酸鈉容易分解,產品穩定性差,因此目前對於過碳酸鈉生產技術的優化主要是提升產品穩定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