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大著名證券專家展望2020年大勢和機會(下)


20大著名證券專家展望2020年大勢和機會(下)


今日是20大著名證券專家展望2020年大勢和機會(下)

趙曉光:2020年半導體投資機會有多棒

錢啟敏:大的格局仍然以箱體震盪為主

李慧勇:迎接金融資產投資的大時代

何曉斌:歲月並不靜好,大河依舊奔流

左安龍:A股再次顯露牛相

葉國英:2020年的熊牛之變

文興:2020年更重專注與健康

黃樹軍:市場生態環境改善,長牛基礎不斷夯實

謝榮興:5G產業鏈、半導體芯片、消費電子品還得火上兩年

真庸:波段牛股和隱形股災並存的大幕拉開

趙曉光:2020年半導體投資機會有多棒

首先半導體真實核心不在成本,而在於量,量跑起來之後,到最後就是印鈔機,所以我覺得分析該行業其實不用太考慮成本的變化,最核心的是分析需求。

消費電子是半導體最大的應用,其中五個大的產品,從手機的5G換機,導致TWS的智能化,到手錶的TWS化,到電視的社交化,再到AR的技術創新,就會帶動整體消費電子。在消費電子以外,我們看到像物聯網、汽車電子、工業相關的,物聯網畢竟帶動工業的需求,像這種下游的需求也是比較強的邏輯。總的來說,當一個行業下游量的增長,它的創新不斷展開,上游就有機會。

展望明年,可能每個季度會越來越好,因為本身出貨的旺季是在三季度,但是一季度可能就開始補庫存,而且有些產品可能會提前展開,所以我覺得最旺的應該是明年三季度。但是如果從同比上面看,可能是明年一季度同比今年一季度,大家知道今年一季度是比較弱的,從去年三、四季度開始到今年一季度比較弱的,這種增速就可能會比較明顯。明年一季度可能也應該是同比性比較好,明年三季度環比會比較大,確實現在產業很擔心明年三季度到時候產能搶不過來,所以大家也都在積極的佈局。

這兩年行業產能擴張並不多,資本開支並不是很多,所以我覺得明年整個行業需求比較好,產能還受限,所以整個供需狀況還是比較好的。

估值有各種不同的維度,一個在穩定期的行業應該適用現金流,一個弱市場期的行業肯定用PE。我覺得最終還是以市值的角度去看半導體行業,會看得更加清晰。比如你算下來這個產品,引進的大概明年能賣1000萬部,一個芯片大概是20美金,它大概能有15億的收入。收益收入算下來,利潤率可能有30%,可能就有5個億的利潤,5個億的利潤也比較穩定了,可能就給20倍,那就是100億的市值,如果這個公司現在是50億市值,那是有空間的。

要以動態的角度去看,最終還是看一年後、兩年後、三年後會成為一個多大收入、多大體量的公司。用這麼多年的經驗看,單純用靜態的PE估值方法,很難在科技股的投資中賺錢。

電視是一個沉寂十年的產品,電視最大的變化,華為電視的最大變化就是多了一個攝像頭,它會從一個媒體播放產品變成一個社交產品,一個產品一旦有社交功能,它的潛力是無窮的。比如我們的手機如果沒有社交功能,只是一個媒體功能,那手機的使用量、閱讀量肯定是大幅的減少。像華為電視伴隨著5G通訊技術的成熟,電視又變成社交化,比如互聯網遠程的教育、遠程的醫療、遠程的社交、遠程的辦公、遠程的商業都會起來。我們判斷電視第一款爆款應用可能是遠程的健身,練瑜伽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把人和人連接的一個產品。第五個產品就是我們一直在講的AR、VR。我最近看了一下主流廠商明年的AR方案已經做得非常好了,過去AR的效果顯示不好,主要是因為用投影的方案比較弱,亮度不夠。新的方案用Micro LED這種非常小的超薄屏的顯示屏,非常薄,我們體驗了一下這個眼鏡,覺得會是一個明年大放量的產品。而且它的成本交易1000多塊錢。五個大的產品,從手機的5G換機,導致TWS的智能化,到手錶的TWS化,到電視的社交化,再到AR的技術創新,就會帶動整體消費電子。在消費電子以外,我們看到像物聯網、汽車電子、工業相關的,物聯網畢竟帶動工業的需求,像這種下游的需求也是比較強的邏輯。總的來說,當一個行業下游量的增長,它的創新不斷展開,上游就有機會。

錢啟敏:大的格局仍然以箱體震盪為主

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理財研究部總監。

首先從宏觀經濟背景看,經濟面臨持續下行的壓力,“六個穩”仍是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上半年的穩增長壓力更大一些,包括投資貿易消費三駕馬車都面臨調整轉型的挑戰。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建設發展任重道遠。從外部環境看,全球經濟面臨增速減緩的壓力,貨幣寬鬆政策在國內運作空間有限。各主要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摩擦和碰撞難以一勞永逸。美國大選等也帶來不確定性,都會影響投資者對未來市場預期。

其次從流動性看,上半年超級豬週期下貨幣政策以穩為主,在通脹約束、房地產約束、匯率約束以及宏觀槓桿率約束等思維約束下,過於寬鬆不是政策選項。相反,在新股髮型註冊制逐漸推廣,實體經濟更需要資本市場助力之下,新股擴容的節奏不會很慢,加上2020年大小非限售解禁市值3.5萬億元以及過去兩年逾5萬億元的接近存量,顯見供求關係難以出現類似2007年和2015年上半年那樣的洶湧澎湃。這是影響全年市場的最重要支點。因此,從大格局看,全面牛市的可能性小,以箱體震盪為主。全年機會或小於2019年。

不過,從階段性看,春季行情已經開始,有望持續到2月末,上證指數在2019年高點附近。主要理由是年末減持因素淡化,貿易不確定性暫時消除,做多預期增強,從歷史統計看,非極端單邊的正常年份,一季度上漲的概率超過三分之一,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只是和2019年春季行情將近35%的漲幅相比,眼前的跨年度行情起點偏高,技術超跌不顯著,經濟基本面也不如2019年初,因此反彈力度弱於2019年春季,時間縮短到2月末前後。二季度市場仍有較大反覆,或將重回3000點下方。

因此投資重點一是波段操作,預期留有餘地,進退都要果斷。二是防禦為主,依靠消費、金融、週期等核心資產。科技成長以波段為主,隨政策風口擺動,同時規避可能的業績證偽期如季報半年報等披露前後。

呂俊:從容投資宏觀對沖策略2020年度展望

從容投資集團董事長

從歷史數據來看,A股“通脹無牛市”並無爭議。CPI高於4 的情況下,上證指數均處於下跌階段,按照當前豬瘟疫苗的研製和豬養殖的情況來看,高企的CPI可能延續至2020年四季度。但這一次的A股表現可能不太一樣,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通脹來源單一,至今未發現擴散的跡象。同時,貨幣政策好像也因為意識到了來源單一,未受太多拉扯,保持了寬鬆的狀態。

除了宏觀流動性情況,市場資金供需也偏向樂觀,除了之前提到的外資會繼續流入之外,2020年市場資金需求沒有顯著增加,產業資本減持壓力、IPO發行相對19年都持平。供給方面,公私募基金規模擴張、股東增持和融資融券增長,增加了A股市場的資金供給。

流動性充裕的大環境下,風險偏好的改善給了A股足夠的投資空間,市盈率整體水平不高,如果風險偏好從“核心資產”擴散,或能惠及更多“並不貴”的普通股票。讓A股的結構性牛市,有可能擴散為更廣泛的全面上漲。

2019年,消費、醫療健康和科技行業的股票表現出色。“從容投資”旗下的醫療健康基金繼2018年取得佳績之後再次脫穎而出。很多人擔心醫療健康和科技類上市公司估值過高,難以在2020年繼續交付好的回報。其實作為朝陽行業、成長行業,再出機會的概率必定不低,未來的大牛股可能超乎想象,何懼短期的利空和回調?我們仍然看好醫療健康和科技行業的投資機會。

貴金屬是2019年的另一個明星資產,預計在2020年,她將繼續表現。全球經濟增速的普遍下滑,讓負債累累的各大經濟體紛紛進入實際“負利率”狀態,讓經濟增速高於國債利率,才能控制住債務擴張。相對負利率在1970年代和本世紀初引領了兩次金價的大幅上漲,在利率拐點出現之前,貴金屬都有足夠的配置價值。

李慧勇:迎接金融資產投資的大時代

華寶基金副總經理

就市場的微觀結構看,2019年的市場已經為未來提供了前瞻。

一是結構牛。優質股票漲幅驚人,但仍有三分之一左右股票下跌,三分之一左右股票漲幅不及指數。

二是機構牛。機構投資者話語權增加,機構尤其是外資機構看好的股票漲幅明顯高於其他股票。

三是慢牛。領漲板塊以區間震盪的形式緩慢上行。沒有過往牛市那種火熱的感覺,但不經意之間輕舟已過萬重山。

就戰略配置看,龍頭仍是首選,既包括存量經濟中的藍籌龍頭,也包括增量經濟中的科技龍頭,這些股票可能會有階段性高估,但作為核心資產具有稀缺性,其價值會隨著時間推移不斷顯現。從戰術配置上,在目前時間點我們會關注受益於經濟回暖預期的週期品,如水泥、工程機械、地產竣工鏈,低估值疊加盈利好轉,這些公司股價可能會迎來一個階段性的修復。

洪榕:2020年展望

知名財經大V,洪大教育創始人,上海交大高級金融學院MBA導師。

先說結論:2020年慢牛行情向縱深發展,結構性機會明顯,但行情的不確定性與2019年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2020年投資策略

1、 抓震盪機會:堅持極端交易,全程總策略H333攻略(月滾動),階段SH333夏搶(圍獵);

2、 科創未來借道資本市場這句話依然必須特別重視,面對結構性行情,不僅選股能力重要,季節選擇也越來越重要,想象空間大的科創類核心股票有望走出強者恆強的走勢;

3、 考慮2020年存在大量不確定,長線資金會更堅決的選確定性強的股票,抱團取暖依然會繼續,但板塊類同類股票估值偏低的更會受到青睞,2020年漲幅最好的一定不會是2019年漲幅最大的那些抱團股票;

4、 牧場機會增多:低估股票、改革期待、核心資產、業績轉折(各細分行業次龍頭)

5、 事件圍獵、大極端機會減少:事件圍獵週期越來越短,強度越來越低,最壞的情況是出現中極端,小極端會相對頻繁;

6、 階段性救市救心機會:併購重組、救市救心板塊(大金融、大基建、大消費、國改、大健康等)

機會很多,並不是都適合你,也不是都需要去抓,請根據自己的能力,以及自己對洪攻略的掌握程度,各取所需吧。

何曉斌:歲月並不靜好,大河依舊奔流

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經濟學博士

2020年中國經濟大概率將維持穩健發展的態勢,經濟結構將持續優化。我們認為,2020年GDP增速將維持在5.8-6%的水平上,略低於2019年;固定資產投資維持在5%的速度至上,與2019年相近;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維持在8%的水平以上,與2019年接近;進出口增速約在0軸附近,出口弱於2019年,進口略強,貿易順差將縮小;CPI呈現前高後低的態勢,中樞在2.5-2.7%;PPI維持弱勢增長,增速在0.5-1%左右;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回正,工業增加值增速在6%左右,略好於2019年。M2增速維持在8%的水平上,社融增速維持在10%的水平上,較2019年略低;赤字率或依舊保持在3%的水平上;調查失業率或略有提升在5.3-5.5%的水平。各項經濟指標總體穩定,三駕馬車不會出現失速,貨幣流動性充裕,財政保持一定投放力度,人民幣進入升值區間。

股市展望

我們認為,2020年A股依舊將保持震盪向上的走勢,中樞 3000點以上,但出現大牛市可能性較小,節奏上受益於盈利週期的確認,2020年A 股行情將要好於2019年,我們預計二季度開始市場風險偏好有望出現明顯改善。風格上受外資入市及機構化程度提升影響,藍籌股尤其是滬深300相關標的或更受青睞。行業上,我們持續看好5G產業鏈,並認為上半年為硬件相關,下半年或轉向軟件及應用端,此外,部分受益於補庫存需求的週期品也值得關注。

左安龍:A股再次顯露牛相

全國首創通過廣播電視定期評論金融證券的節目,金話筒主持人

我在2017年的年終評論中就說,股市的牛市必須防止政策昏招。2018年的年終評論我指出,股市要牛市必須換人,讓懂市場的人來領導市場。何況中國股市歷來有第四季度起行情,到來年第一季度結束的慣例。

俗稱(冬播春收)也有稱之為(吃飯行情)的。此次牛相是否不再會淪落為老的套路,還需要進一步數據佐證。從市場操作來說,完全不必要太過在意是否牛市 。只要有行情的波動就有賺錢的機會,這對投資者來說就是好事。現在有些人士分析這次來的行情是一次大的慢牛行情。

確實多年來,上上下下一直呼籲價值投資,理性投資,要仿效海外成熟市場走十幾年的慢牛行情。甚至不惜以去散戶化保護機構呼喚慢牛行情。這是一廂情願,也是不自信的表現。

往往會事與願違。也有人分析從市場的估值,下跌的幅度,或者說調整的時間已經足矣呼喚一波牛市的來臨。平心而論,決定一個市場狀態的絕不是波浪理論、黃金分割、時間之窗或者K線均線所能解釋的。解釋的也是從現象到現象不是牛熊的本質依據。市場的本質是由這個市場的商品、投、融資者的市場觀念、素養和市場規則的制定這些市場要素所決定的。這才是牛熊本質的依據。如果從這個角度看,中國股市的要素確實出現了某些積極的變化是非常可喜的。

但是這些變化還遠不足以使中國股市脫胎換骨,走上一條公平交易、公正執法、公開信息之路。因此可以判斷2020年中國股市仍將按照中國特色運行;牛短熊長、機構抱團搏殺、科技領銜、混改重組全面開花。各種題材概念進一步兩級分化,幕後操縱更隱蔽,行情將在2800到4000點之間暴漲、暴跌中潛行,行情的中樞位於3600區間。若不出昏招始得善終。

葉國英:2020年的熊牛之變

股市元老,獨創“葉氏技術分析系列”及“葉氏牛股精選獨門絕技”

2020年的股市,你可以有上百條理由去否定熊轉牛,也可以有上百條理由去否定之否定熊轉牛。在這個大變局時代,風險與機遇相搏,壓力與動力並存。牛熊搏鬥,無形無式,牛可以從壓力中突圍,熊可以從動力發威。或許牛熊繼續僵持,或許牛反敗為勝,一切皆有可能。因此,客觀面對、順逆思維才能進退維谷、攻守兼備。

一、2020年股市面臨的壓力:

(1) 首先是經濟下行的壓力。

(2) 償債壓力。

(3) 擴容與再融資壓力。

(4) 減持壓力。

二、2020年股市面臨的五大動力:

(1) 首先是估值的動力。中國股市無論是橫向比較還是縱向比較,都進入歷史的窪地。十年的熊冠全球與經濟增速牛冠全球形成巨大反差,上證指數2800點的市盈率、破發率均接近,甚至低於1998年、2005年、2012年的歷史低點水平。鋼鐵、建築、銀行市淨率分別為0.9倍、0.95倍、0.78倍。中國中鐵、中國鐵建雙雙破淨,市盈率不足7倍。股市最大的內生動力是跌出來的,爾今已進入隨時可能拔地而起的階段。

(2) 政策動力。已將發展金融市場已上升至戰略地位,引入長線資金、擴大金融開放、完善市場機制,一系列政策措施將推動股市健康發展。

(3) 資金面的動力。公募、私募、險資、兩融、社保、養老金、銀行理財等等長線資金將擴大限制規模進入股市,MSCI明晟指數的不斷擴容、英國的富時羅素分步納入、標普指數對1099只A股的納入,使外資流入成為趨勢。QFII額度的擴大、滬港通、深港通、滬倫通的開立將使資金流通渠道更為暢通。而全球性的寬鬆貨幣政策已進入零利率時代。從而全球性資金將在‘資產荒’的帶動下向估值窪地流動,中國股市無疑成為最佳標的。

(4) 投資者結構的動力。在中外長線資金的不斷進入之下,A股的投資者結構將改變散戶化局面,機構投資者的風格和策略將影響A股走勢,國際法、法制化的進程也將進一步提升。

(5) 熱點形成的動力。在中國經濟向高質量、高科技的結構調整中,高科技將會迅速崛起,在華為的科技精神引領之下,中國必將產生一批領先全球的科技企業,產生一批“中國的微軟、谷歌、蘋果、沃爾瑪”,同時中國14億人的大消費將更加發揮市場的魅力,從而將成為一輪牛市的旗幟。

當前的中國股市處於歷史最大的風險期,也是歷史最大的機遇期,提振股市已成了推動經濟之需、提升居民消費之需、緩解財政之困之需、振興科技興國之需,及提升國威、凝聚民心之需,已成為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綱領性標的。天時、地利、人和,萬事俱備、人心思漲,潮落自有潮漲日,潛龍終有騰雲時。因此,牛熊之變將在重重壓力逼迫下裂變而生。

一言以蔽之:2020年牛熊之變是量變到質變之年。

文興:2020年更重專注與健康

文興曾任我國最早從事證券諮詢的亞商諮詢公司任分管股市投資諮詢的副總經理、中路投資董事總經理、傑興投資董事長等職

看看2019年一年上市公司爆的那些雷,都與中國企業家主業追求有關。從年初到年末接連爆發資金鍊斷裂新聞,陷入徹骨寒冷的瀕臨破產重組的困境,那些民營大集團出事的最大元兇就是“多元化擴張”。在中國前20年高速發展資金充沛的階段,大多數多元化集團擴張速度遠遠高於專業化集團擴張速度。以海航集團為例,海航的收購,開始是沿著航空產業鏈展開,但後來攤子越鋪越大,距離主業越來越遠。中國22個大行業,海航進入了12個,涉足44個細分行業。但2019年的經濟狀況給海航和其他沒有專心主業的企業及企業家們上了一課。

一個賣醬油的上市公司卻真實地給人們上了一課海:天味業過去幾年市值一路上漲到接近3000億!這背後是公司的淨利潤從2009年的7億漲到2019年接近40億!在尋找“健康”和“成長”均衡發展的上市公司時,筆者發現那些想著“多元化”發展的企業往往距離爆雷不遠,最初藉著改革開放的大潮成為時代的弄潮兒,以為自己能一通百通,再換個主業也能成為潮頭之上的那個人。而一輪經濟週期後,發現自己成為別人上課的反面案例。

對於2020年的聚焦對象而言,筆者從2019年對投資者傷害程度,較多關注上市公司的“健康”與“成長”兩個方面。關注企業的市值在200億到2000億之間。從地區看,重點觀察來自廣東、浙江的上市公司,從行業看,醫藥相關行業所佔比重會多一些,之後是食品、飲料、大消費行業,但製造業企業相對缺乏;從企業性質看,民營企業佔據絕大部分比例。與過去相比,筆者增加科創板公司,增加了一些細分行業龍頭,更加重視行業前景、財務健康和成長性。如果這樣考慮,筆者可以提出一份名單,可以在側重健康方面參考。即新和成、歐普康視、恆瑞醫藥、安徒生物、凱萊英、泰格醫藥、通策醫療、愛爾眼科、片仔癀、光環新網、中新賽克、恆生電子、創業慧康、TCL集團、用友網絡、立訊精密、珀萊雅、中順潔柔、益豐藥房、宋城演藝、星宇股份、美的集團、蘇泊爾、浙江鼎力、恆立液壓、正泰電器、傑克股份、華測檢測、晨光文具、光威復材等。

當年玄奘大師一心想著去印度取回真經,克服困難,為佛教傳承作出巨大的貢獻。就是在他的主要關注沒有發生動搖,為人類文明留下輝煌的一筆。今天的企業家應該學習他的精神,今天的投資者也更應該實踐這種精神,鼓勵專注主業的企業家,而避免進入各種雷區。

再強調一句:只留意上市公司主業做大的企業,筆者相信只有專注才能成為跨越週期的牛股。

黃樹軍:市場生態環境改善,長牛基礎不斷夯實

上海永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博士

1、經濟環境:貿易爭端緩和,穩增長預期增強,利率下行,經濟數據改善和企業盈利同比好轉。2020年市場的風險偏好將逐步提升。

2、市場環境:加大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證券法修改,嚴懲違法違規,註冊制推進,上市公司優勝劣汰,績優公司受到追捧,價值投資理念賺錢效應顯現。2020年,市場的投資信心將進一步增強。

3、資產環境:金融市場加大開放力度,中國核心資產將作為全球性資產被外資加大配置。而隨著銀行理財打破剛兌後收益率下行,住房不炒,股票資產對居民大類資產配置的吸引力將不斷提升。2020年,市場的長線資金不斷擴容,未來長牛慢牛的基礎得到夯實。

4、在不斷改善的市場生態環境下,展望2020年,個人認為市場指數整體將維持慢牛震盪向上的態勢,具有活力和韌性。但行業個股不會普漲,結構性分化將成為常態。

從行業看,重點尋找業績增長確定性行業配置。第一個是電子行業,疊加了5G建設、手機換機潮、安全自主可控等,在明年業績增長確定性很強。第二個是新能源車產業鏈,隨著特斯拉國內量產,海外加大新能源汽車補貼力度,明年應該有比較大的機會。第三個是關注消費醫藥裡一些具有核心競爭力公司在股價回落到一定位置上的長期配置機會。另外,隨著風險偏好提升,市場活躍,券商、軍工、傳媒等行業估值中樞將得到修復上行。而經濟數據出現好轉情況下,煤炭有色等週期股的短期反彈機會也值得重視。

5、明年的風險因素重點是關注美國經濟和股市是否會有超預期的回落以及防止出現地緣政治經濟方面的黑天鵝事件。

謝榮興:5G產業鏈、半導體芯片、消費電子品還得火上兩年

高級會計師,上海源泰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曾任黃浦營業部經理,國泰君安證券公司總經濟師督察長等

我在《第六交易日》上講,我們不要把眼光全部投向3700多個股票。全國券商的行業研究員,所有覆蓋的股票,全部相加,也不過700~800個之間,如果再加上你自己的研究,充其量我們應關注的股票應鎖定在1000個以內,所以我提出,在沒有真正的退市制度下,不仿我們將這2700多個股票邊緣化,借用港股的仙股名稱,稱其為仙股板塊,這樣市場的局部股票就鎖定在1000個股票以內,就會增加這些資金的流動性,我們不妨把這近千企業稱之為頭部企業。

我又在12月5日的《第六交易日》上重複了我的觀點,5G產業鏈、半導體芯片、消費電子品還得火上兩年。

目前阻礙市場的主要因素是融資的量和減持的量大大超過了入市的資金,儘管外資保險在加大,但還是杯水車薪。本人認為,加大直接融資確實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目標,如何將儲蓄存款引導股市上來,除了股市要有賺錢效益外,就是要大幅降低高起的無風險受益。

為此本人再次建議要降低儲蓄存款利息,降低貸款利率(雙降),這樣才能真正引導儲蓄存款轉為股市新增資金。

就指數而言,上漲空間不高但下跌空間更有限,指數應該年線收陽線。

以今天為基數,上漲上限15%為3500點,下跌以8%計,指數為2800點。

真庸:波段牛股和隱形股災並存的大幕拉開

資深投資專家

今天是一個年度交易的尾聲,同時又是一個新時代的縮影。

大量的明星股被摁在地板上,與此同時券商股獨力擎天,中信證券大打出手巨量漲停,單日成交150億,這絕不僅僅只是一個近期單票成交額新高的數字,而是-----

如果有背景,就是一個鮮明的態度;如果無背景,也是一個嶄新的動作。

總之,這是一個本該蕭條的年末發生的極不尋常的盤口信號!

對於廣大韭菜來說,這是一個越來越難逃脫被割的時代,而且可能慘遭連根拔起。

而對於職業股灰來說,這是一個快要激動到顫抖的時代,而且這種裂變就在眼前。

本該落幕的今天,卻像一個運動會的開幕式,在新證券法的號角聲中同時宣佈了以下多個重大注意事項。

1.股權投資上市套現空手套白狼迎來最好的一年,沒有之一。

2.全面實行註冊制以及券商國際化、併購化乃大勢所趨,頭部券商享有確定性溢價。

3.註冊製成為市場最大影響力,“全面牛市”下架,“一將功成萬骨枯”的代價型行情將成為主流,並且由於上市門檻大幅降低、上市規模全面推進、財務造假防不勝防、股東套現堅定不移,行情炒作的延展性會明顯下降,推進方式會一波三折,不管是日線還是分時,流暢度都會趨緩。輪番波段炒作將替代“長線投資”和“超短連板”成為主流,大量個股被長期邊緣化已是無力迴天,多數股民被淘汰出局註定成為必然。

4.市場主要進攻標的會藉助機構偏好的邏輯,而主要進攻方式會吸取遊資手法的精髓。即“借鑑遊資手法玩主流目標”,輪番對標,滾動操作,波段獲利。整體節奏會呈現“機構遊資化、遊資機構化”的特徵,令機構派和遊資派都越來越不適應,而只有嗅覺敏銳、歷練老到、觸類旁通的職業股灰,才能賺到“提前適應變化”甚至“引領市場新潮流”的利潤。

5.金融和科技兩條主線不變,金融靠“大券商”搭臺,科技仍然主攻安可(安全自主可控)。

6.上市公司欺詐造假及惡意圈錢的違法成本嚴重偏低,投資者保護任重道遠,大部分要成為歷史的代價,請大家好自為之,各自珍重,真心奉勸有正當職業的儘量還是安心上班,這裡絕不是正常人玩耍的地方。

我已經習慣了以正常人為對手盤,修心、破執、享樂、做個有格局有情趣有故事的自由人。

今年五一後上證指數留下的3050點大缺口,就像壓倒孫悟空的五行山,原來是要等到年底最後一個收官交易日,創造奇蹟麼?

難怪妖股一聞到風聲,立即全線潰逃。

往年最後一天的收盤拉昇,僅僅是因為機構爭搶年終淨值排名。今年年尾大不一樣,明擺著是一盤大棋的棋眼。

特別說明:以上內容來自榮興下午茶公眾號,及水晶球作者約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