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做為2017年6月份入場的中間人,比圈子裡的大佬晚了很久,也比這兩年被割的韭菜們資深一些,既賺過他人的認知稅,也被割過北京一套豪宅的價格。

從2018年1月份算起,幣圈的光景不是很好,或者用很糟糕來形容。“暴力的歡愉終將以暴力結束。”2018年1月份的狂暴以及持續半年的瘋狂ICO,全球數千個項目、公鏈、幣種,以及主流比重的不斷拉昇與暴跌,反覆收割著2千萬散戶投資人,直接導致涸澤而漁的慘象。當時的高峰時期,數字貨幣市場的資金體量已經達到了10000億美金,短短的8個月過後,瞬間萎縮到了1800億美金,縮水80%以上,這個比例也基本映射了當年行業內的大部分機構與散戶投資人等玩家的投資縮水率。至今數字貨幣的整體市值也一直在2000-2500億美金上下波動,持續深熊。

2017年與2018年,市場還多是一級市場投資的天下,甚少有人專注於二級量化市場。因為一級市場的暴富效應足以覆蓋所有的努力,核心“秘密”與“關係”,足以可以使一單投資一個月的時間拉暴10倍,更有幾十倍上百倍的回報可能。這段“甜蜜期”也造就了很多千萬億萬富翁以及投資天才和“幣圈紅杉”、“幣圈高盛”。轉眼到了2018年下半年,一級市場可賺錢的項目乏善可陳,二級市場一蹶不振,項目方也不敢輕易冒著政策風險和資本虧損風險貿然發幣,整個市場進入到二級市場的天下,無論上漲還是下跌,只要有波動性,就有賺錢的機會,再加上此時的各大交易所平臺,已經相對完整的提供了成熟的交易衍生品的功能,除了偶爾插針,基本運營和功能都是成熟完整的,因此眾多量化團隊拔地而起,也有很多來自傳統金融操盤團隊,每家都號稱可以輕鬆年化30%,甚至80%以上的保底收入,但實際上團隊不跑路不虧損就已經是最大的誠意了,市場永遠是零和博弈,哪有那麼多的資金讓每個人都賺錢,你賺到的永遠是他人的眼淚。

進入2019年1月,BTC價格跌到了3000美金,從高點的20000美金下跌了80%,情緒已經進入假死狀態。但市場中永遠有不安分的角落,IEO的崛起給本來已經涼透的市場又打了一針催產素。整個2019年上半年,全球前十大交易所有近100個IEO項目產生,大部分都是2018年因為熊市積壓的老項目,想趁這波熱度收割一波市場。IEO的上線初期幾小時到1天內,可以有平均3-5倍的價格漲幅,這種造富效應,引來了市場存量資金的聚集,伴隨著BTC的價格從低點3500美金逐步拉漲到14000美金,也伴隨著LTC減半行情和平臺幣的拉漲,市場情緒逐漸升溫,2019年上半年很暖和。不過與2018年一樣,不健康的拉昇大多會導致無法理解的下半場的暴跌。行業整體衰竭,沒有資金流動性,幣價持續下跌,行業中任何一個產業環節點都沒有太多的盈利空間,行業的鐮刀或者互割,或者沉默等待,或者清算離場。 2019年下半年,市場又逐漸進入假死狀態,不一樣的是BTC幣價,還沒有到底,但情緒已經快涼透了。

今天的幣圈,已經進入三分天下的形勢:

A:圍繞BTC的生態圈。

包括礦機生產和銷售、礦場、礦池、運算力、BTC的理財和借貸、BTC的期貨期權產品、資管等等。圍繞這個生態,投資人並不在意比特幣的技術水準,也不在意BTC的公鏈生態,只在乎BTC的價格和算力。圈內大部分的主流玩家,現在都已經迴歸到這個生態裡,十人九礦,大家都有堅實的共識,BTC是數字黃金,長期看好,或者死拿,或者做波段獲取更多數量的比特幣,或者通過挖礦獲取便宜的比特幣。一是因為除了比特幣,圈內的確沒有什麼其他可確定的優質資產,另外,2020年是減半年,雖說不一定有行情,但大家總有期待。從今年的熱點人物和公司也可以判斷一二,2018年的熱點人物和企業都還圍繞著一級市場的投資人、交易所、公鏈及協議項目等,到了2019年,清一色的全部圍繞挖礦上市、合約交易KOL,反指、跟單、爆倉、等等。目前來看,BTC生態的收入,可能是目前這個行業裡相對來說還能賺到錢的領域。

B:圍繞發幣項目的山寨幣生態圈。

說是山寨幣,有些項目並不山寨,如Ethereum,Polkadot,這些項目都還是為了解決真實存在的問題,抱有又紅又專的初心,搭建豪華靠譜的技術團隊,踏實的在研發解決方案。雖然這個方案未必落地,甚至這個問題也未必是真實命題,但至少這個群體在努力。某種層面來說他們在保護著區塊鏈技術的火種,在維護著decentralize的精神,某種層面來說因為這些技術極客和思想的存在,BTC才顯得更有價值。與此平行,這些項目也被更大量的山寨項目和幣種裹挾著,彼此混雜,你中有我,無法分辨真偽。很多項目方依然存有暴力割韭菜的心態,與交易所合作,割出個幾百萬美金,利潤率甚至超過販毒。當然,這個生意模式不是幣圈特色,是傳統市場裡脫胎換骨來的,披上了數字貨幣的外衣,本質都是一樣的。

C:圍繞政府和大型傳統企業的生態圈。

因為各大國都開始不得不重視數字貨幣,甚至要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幣,部分國家也開始制定規範以及牌照化管理,導致一種新的圈內商業模式,個人稱之為“BUG”模式,即:Business(大型企業派)、University(學院技術派)、Government(政府派)。幣圈目前已無大體量資金,或者說資金流動性極差,趨於枯竭。但今年的政府提倡,理論上會讓各地政府和大型企業會有足量的預算投入到區塊鏈技術和聯盟鏈的開發及應用上。但市場上缺乏足夠多的人才和成熟專業的公司儲備,反之,區塊鏈領域的很多公鏈和技術團隊還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這就導致了很多技術諮詢公司開始轉型到BUG模式裡來,通過他們剩餘的技術人力資源,以及對區塊鏈場景應用的理解,為BUG端服務,為BUG提供場景化解決方案,這樣一來,BUG端有業績,區塊鏈領域的技術團隊有足夠的資金可賺,區塊鏈技術也有落地應用,如果達成閉環合作關係,完美。

進入區塊鏈圈子兩年半以來,通過創辦WXY,以營銷諮詢服務為立足點,為行業提供營銷解決方案,但2019年下半年,政策持續高壓,涉及數字貨幣,國內都已經無法按照以往的模式來賺錢,各公司也都在變形以尋求出路,幣圈今天的營銷也已經不是往日的品牌認知和忠誠度運營,一切都要以投資入金為導向,渠道趨同的情況下,大家拼的是成本和底線。但在我看來,這個狀況不會持續太久,市場需要規範和專業,從此刻遠望未來半年,要思考更高效的商業邏輯:

1、壟斷型或者強勢資源導入

2、極為細分的市場

3、認知差

4、極度專業和嚴守紀律的操盤手段

5、增量流量的獲取以及分發

6、二八定理,10%-20%的頭部平臺依然需要最專業的諮詢服務

7、全球化的視野和落地能力

“開車時,不能不看後視鏡,但也不能一直看後視鏡。”這個行業裡,魚龍混雜,全世界最優秀的高智商人才和最頂級的騙子黑客,都在這個圈子裡,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節奏。朋友圈上的大多內容都是無意義無價值的,看完只會徒加焦慮情緒以及自我思考的邏輯被無限次的打斷,年底無意義的各類評獎、公關稿等等,大多都是做秀或是為了收贊助費,真正賺錢的公司大多主動低調。行業越熊,人與人之間越缺少信任,所以所謂的抱團取暖是不存在的,這個時候不相互拋棄不相互欺騙,就已經非常不錯了。熊市多縮減開支、多讀書、多運動、多思考、多堅持、多等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