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引发的血栓要怎样预防?

过山小猪


目前房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房颤所带来的危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左心耳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随着血流进入脑血管,可以导致脑血管闭塞,形成急性脑梗死,引起失语或运动障碍,甚至有生命危险。



根据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血栓形成高风险人群是需要抗凝治疗的。

哪些人群属于血栓形成高风险人群呢?

减少房颤患者卒中的问题一直是临床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的目标,目前医生用来评估卒中风险的标准是CHA2DS2-VASc评分,这看起来是个专业的术语,不过,对于广大房颤患者还是有必要知晓的,大家可以给自己打个分,看看是否是卒中的高危人群,如果是,您的房颤就更需要积极治疗了。

有房颤的患者不妨对着下表看看,自己评几分?



0分,低危,阿司匹林

1分,中危,阿司匹林或华法林

≥2分,高危,华法林

华法林是经典的抗凝药物,用于血栓预防有很好的疗效。但服用过程中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徐医生跟大家说一说。



“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它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活化,从而产生抗凝作用。因此任何含有维生素K的食物都会影响到华法林的代谢,影响到抗凝效果。这就是为什么徐医生总是叮嘱服用华法林的患者一定注意饮食的原因。

华法林与饮食有个“平衡”

服用华法林的患者,没有绝对不能吃的食物,但记住,要想保持抗凝效果的稳定,在饮食方面需要保持饮食结构的稳定,也就是量的稳定,而非“忌口”。

哪些食物需要注意呢?

某些绿色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甘蓝等,维生素K的含量很高,维生素K可以“对抗”华法林的作用,消弱其抗凝效果,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不宜突然增加或减少这类蔬菜的食用量!

某些水果,如西柚、葡萄柚等,可以抑制肝内代谢华法林的酶,增强华法林的抗凝效果,增加出血风险,因此切勿大量食用。

为什么要频繁抽血?

华法林的治疗窗很窄,需要将凝血指标中的INR控制在2~3之间,才有治疗效果,而且出血风险相对较小。

INR低于2,达不到治疗效果,血栓风险仍然存在,INR高于3,出血风险大大增加。

而且,虽然同样服用华法林,每个人的服用剂量千差万别,医生需要通过服药过程中频繁的抽血化验,调整出一个适合你的具体剂量。

服用华法林,3天开始起效,需要抽血了解INR,然后每周查PT、INR,根据INR结果调整华法林剂量,如果通过调整华法林剂量使INR控制在2~3了,还需要连查2次,稳定了再改为2周查一次,连查2次稳定,改为每月查一次,连查2次稳定,可以每2月查一次,而且必须坚持监测这个指标。

温馨提示:如果有感冒等感染情况,使用了抗生素,应该注意监测INR,因为抗生素会影响华法林的代谢,增加出血风险。

华法林这么麻烦,有没有替代的药物?

华法林治疗效果的口碑是杠杠滴,可有没有跟它效果一样,不需要频繁抽血,也不需要注意饮食的药物呢?




有!近几年上市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泰毕全、拜瑞妥等药物就可以满足这类人的需求,简单、方便,也为临床医生所喜欢,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费用有点高,日治疗费用30元左右。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关注健康,关注心血管徐医生!


心血管徐医生


房颤引发的血栓要怎样预防?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房颤



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全称心房颤动。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

房颤引起血栓有哪些相关因素呢?

  1. 内皮损伤 血管内皮系统是人体最大的自分泌、内分泌和旁分泌器官,覆盖整个血管系统并至心内膜表面,心内膜是内皮系统在心脏中的延续,心内膜完整和功能正常对于防止心内血栓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房颤患者心房壁不规则的运动和血流动力学异常引起内皮细胞受损,促进血栓的形成。
  2. 高凝状态 纤维蛋白原增高表示体内凝血活跃,处于高凝状态。心房颤动患者纤维蛋白原升高与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改变有关,不规则的心房壁运动引起左房内血流方向紊乱,血小板活化,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心房内膜和肺热肠内皮损伤,刺激肺巨噬细胞产生白介素6,进而细胞合成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黏滞性增高,促进血栓形成。
  3. 炎症 血栓形成与炎症密切相关,C反应蛋白(CRP)作为主要的炎性标志物之一,心房颤动时存在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可能引起心房内膜组织受损。当心房肌发生炎症反应时可产生CRP,CRP与补体结合后激活补体系统,参与局部的炎症反应,损伤心房肌细胞。
  4. 脑钠肽的异常改变 高血浆脑钠肽( BNP)水平是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左房血栓的独立预测指标。BNP在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左心耳血栓方面是独立于CHADS2评分且优于CHADS2评分的一个指标。

  5. 心房重塑 随着心房颤动持续时间的延长,心房肌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排列走形紊乱程度、Aschott细胞数量、间质水肿程度、心内膜纤维组织增生程度等方面都进一步加重,左心房逐渐扩大,使血流更加缓慢,涡流更加明显,严重的涡流可造成心房内膜损伤,继之激活血小板,促使凝血功能亢进,心腔血栓的发生率及血栓重量也进一步提高,最终导致左心房血栓的形成。

该怎么预防房颤引起的血栓呢?



  1. 有发生脑卒中危险的非机械瓣膜患者,长期口服华法令并且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应维持在2.0~3. 0之间。(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高危因素是既往有血栓栓塞史,全身栓塞和风湿性三尖瓣狭窄。)
  2. 华法林应用于多于一个中度危险因素的房颤患者,这些因素包括年龄>75岁、高血压、心力衰竭、糖尿病。
  3. 阿司匹林(81 ~325mg/d)应用于低危险度或对华法林禁忌的患者。
  4. 置入机械瓣膜的患者,应该根据机械瓣膜的材料 决定抗凝的强度但INR至少维持在2.5以上。
  5. 年龄>75岁房颤患者有较高出血风险且对华法林无禁忌,INR值不能安全地维持在2.0~3.0时,可以把INR维持在2.0左右以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和全身栓塞。
  6.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应停用华法林以避免引起穿刺部 出血,这时可以应用阿司匹林,但是在术后应尽可能及早再次应用华法林且INR调整在治疗范围。
  7. INR维持在2.0~3.0时仍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或全身血栓,可以增加一个抗栓药物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且把INR维持在3.0~3.5。

总结:阿司匹林属于抗栓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并不能起到抗凝的作用,抗凝还是首选华法林。

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觉得写得不错的话,记得点个赞哦!如果还想了解其他健康知识,关注我,私信为你解答!


医疗工作者张


房颤病人很容易在心房形成血栓,如果不治疗,这些血栓可能会掉下来,流到血液里面去,循着血流流到大脑就是中风了,流到肾动脉就会导致肾梗死,流到肠系膜动脉就会导致肠子缺血缺氧甚至坏死,流到四肢动脉也会导致肢体缺血坏死。


所以,房颤的血栓是非常致命的,必须要预防。


目前用来预防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常用药物是华法林,华法林这个药吃下去,能稀释血液,预防血栓形成,所以华法林属于抗凝药。但是吃华法林有点麻烦,那就是剂量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过大了可能会造成抗凝过头导致出血(脑出血是非常严重的),过小了那么达不到抗凝的效果,还是会形成血栓。所以要调整华法林的剂量不大不小正合适最好,怎么样才是合适呢?那就是抽血化验凝血功能,看INR值,INR在2-3之间是合适的,所以用华法林的老人家往往要经常抽血化验INR。很多人嫌麻烦,不想抽血,那是比较危险的。


现在有新型的抗凝药了,比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这些药物也能抗凝,而且不需要频繁抽血化验相关指标,所以比较方便,但是费用比华法林昂贵多了。


总之,房颤患者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抗凝治疗。至于选择哪种方案,要具体分析。


李鸿政医生


张大夫前面的文章曾经写过,房颤是一种跟年龄相关性很大的疾病,可以说是一种老年性疾病。房颤最大的危害就是发生脑卒中。一旦发生脑卒中致死致残的机率就很大了,所以房颤患者一定要注意预防脑卒中的发生。那么,作为医生有哪些手段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呢?今天我给大家说一说。

预防房颤造成脑卒中发生的关键是有效的抗凝治疗。通俗的讲,现阶段主流的抗凝药物就是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三个药物。其中华法林使用时间最长,最为经典,也最为便宜,但是出血机率较高,要定期查INR这个数值。而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两个药,这些年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出血风险较低,不用监测INR这个数值,比较方便,但是价格比较贵。

我国房颤治疗中还有一个误区就是使用阿司匹林来代替上面提到的三个抗凝药,这是非常不应该的,这样有可能增加房颤导致脑卒中的风险,张大夫个人也不推荐。在此再次提醒那些房颤患者,切不可一位吃阿司匹林就能预防房颤带来的脑卒中,这是不科学的,还是应该正规进行房颤危险评分,必要时吃抗凝药。


张之瀛大夫


由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90%的血栓来自于左心耳,现在有一种治疗方法,能有效降低房颤患者卒中风险,可以一次性解决房颤患者血栓管理问题且无需终身服药,那就是左心耳封堵术。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股静脉进行房间隔的穿刺,送入一根导管,用导管放进封堵器,把封堵器送到左心耳,然后逐渐释放封堵器,堵闭左心耳,防止血栓脱落,达到控制血栓的目的。

目前为止,左心耳的封堵器有好多种,有像瓶塞一样塞进拉出的,就像红酒瓶的瓶塞一样,也有瓶盖型的,像啤酒瓶盖子。FDA和SFDA批准的或者说运用比较多的是瓶塞型,临床数据比较充分。自2014年3月份SFDA批准上市,我国目前为止植入将近1300例,遍布超过28个省市,手术成功率超过99%,所以左心耳封堵已经在我们国家开始兴起,这是一项有效防止房颤卒中的一个新技术。


海上名医


有效的抗凝治疗是预防和降低房颤相关卒中及其血栓栓塞事件发病率的关键。抗凝治疗让血液不容易凝固,减少心脏里血栓的形成,也就减少了血栓脱落,从而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关于抗凝治疗,人们普遍的认识误区就是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所以它是抗血小板药物,主要用于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卒中。因为,在动脉血管形成的血栓主要以血小板为主,也称“白血栓”,所以需要抗血小板治疗。

但是,在心腔内形成的血栓,主要以凝血为主,抗血小板治疗无效。

房颤患者的血栓长在心房内,血栓更贴近静脉血栓的性质,故应该选择抗凝药物。华法林是最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其降低中风发生率及死亡率比阿司匹林更好,所以不能用阿司匹林代替华法林等抗凝药物预防房颤卒中的发生。

服用抗凝药物后,机体凝血受到影响,发生出血后不易止血是正常现象,不必紧张。例如,静脉抽血后需要压迫时间稍长。另外,可能出现一些轻微出血,包括刷牙出血、鼻出血、皮肤出血点等。发生轻微出血时,可先咨询医生,并及时复查INR(国际标准化比值)。发生严重出血的情况极少,如血尿、呕血、黑便甚至突然意识不清或活动不利等情况,这时应立即停药,并到医院急诊就诊。出血往往与患者自身的疾病有关,例如存在溃疡病的患者在服用抗凝药物后更容易发生呕血或便血,因此,寻找原发病并进行治疗也非常重要。

华法林与很多药物和食物存在相互作用,并且不同患者有效安全剂量差别也很大,服药的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每天只服一次,剂量要严格遵医嘱。

2.定期复查凝血指标,稳定后可1个月查一次。

3.饮食结构相对稳定,绿叶菜是可以吃的。

4.需要服用其他药物时一定要咨询医生。

5.避免外伤和跌倒。

6.遇到任何医疗情况(如拔牙、手术等),一定要跟医生说明“我在服用华法林”。

——追随您的心声 提供专业回答——


中老年保健杂志


房颤的危害主要有:1.栓塞。房颤导致心脏收缩不规律,尤其左心耳处,血流瘀滞缓慢,易引发血栓,若血栓脱落于脑部便可引发中风,脱落于肠部引发肠坏死,脱落于下肢为下肢栓塞、脱落于肺部为肺栓塞,其他亦同理。表现虽千差万别,但发病形式仍为脑梗塞为主。2.另外主要的危害就是心力衰竭。

一旦房颤确立,除了手术消除房颤、电复律、药物转复(转为窦性心律)等方式,控制心室率以及控制节律。另外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案,预防血栓引发的一系列危害,就是抗凝。在抗凝前,需要进行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栓塞CHA2DS2-VASC评分,具体评分如下:

如果评分≥2分,就需要抗凝。如果评分低于1分或不能接受抗凝者,可以服用阿司匹林抗凝。目前使用的抗凝即主要有: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

华法林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抗凝剂,其价格便宜,一旦出血有拮抗剂,对于广大患者仍然首选华法林。华法林存在很多相互作用,出血风险大,在服用华法林时要主要饮食、药物相互作用、以及疾病引发的加重华法林出血风险,在服用华法林时应该定期监测凝血功能-INR(国际标准化比值),使INR保持在2~3之间。

目前新型抗凝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服用他们期间不必监测INR,与食物、药物相互作用较少,出血风险较华法林相对少低一些,但是价格较贵,一般患者承担不起。

抗凝剂可以预防血栓事件,也会带来出血风险,所以服用过时应该监测大便颜色是否发黑,有无血尿现象,皮肤黏膜是否有出血迹象(皮下瘀斑),牙龈出血等。

总之,采取措施可预防房颤尤其是脑梗塞的发生。


药事健康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心内科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是窦性心律患者的5倍以上,所以,房颤抗凝可预防心源性卒中,也是房颤治疗的关键。

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需是目前抗凝的常规方法,也占据了抗凝治疗的大多数,心源性卒中也随着抗凝大幅度减少。

对于房颤引发的血栓,我们预防有哪些方法呢?

1.新型抗凝药物

新型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达比加群等。因服药后药理作用可预测而不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且相关研究证据表明,新型抗凝药物在预防卒中方面不劣于华法林,而且药物和食物相互作用更少,起效和失效快,所以新型抗凝药物被寄予厚望。但目前上市的新型抗凝药物价格不菲,也影响了其在患者中的应用。

2.房颤射频消融

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非外科手术治疗技术,它可以通过介入射频消融的方法将引起快速心律的异常心脏电传导通路破坏掉,大多数房颤可以经过射频消融治疗得到根除。房颤消失之后其产生血栓的环境消失,血栓随之消失,从而达到预防卒中的目的。但其有相对适应症和禁忌症,且因开展技术要求较高,仅限于国内较大心脏中心可行房颤射频消融手术。

3.内科介入左心耳封堵术

左心耳结构独特,是一个带钩的长管状结构,因其独特结构以及内膜面丰富的肌小梁决定了其结构内容易造成血流淤滞,从而形成血栓,研究显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左房血栓90%以上存在于左心耳,而通过内科介入封堵左心耳可消除其形成血栓的场所从而预防血栓的形成,从而降低房颤患者由血栓栓塞而引起的卒中风险,所以,左心耳封堵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治疗新选择,但因其刚刚起步,有待于更多的临床证据支持。

4.外科途径封堵左心耳

外科途径封堵左心耳机制和内科相同,因其创伤较大,所以单纯为封堵左心耳的外科手术尚未开展,多见于患者需要行心脏外科手术同时封堵左心耳,故常在心脏大手术时被提及。

当然,为何华法林抗凝仍然备受推崇,主要还是其临床证据最足,相关临床试验最多,也是最为经济适用的方法。而其他相关方法,随着相关试验证据的越来越多,相信其成功推广或者应用也指日可待。


心健康


房颤为心房纤颤的简称,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导致房颤的原因很多,既可以是器质性心脏病,也可以是由于先天存在一些心脏电传导的异常而造成。正如问题中所提到的,房颤不仅会造成心脏每搏输出量的下降,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也会在心脏的内膜产生附壁血栓,其一旦脱落流向远端的器官就会造成血管栓塞和组织坏死,大家常提到的脑卒中就有部分是这种原因导致的。

那么如何才能预防房颤所导致的血栓形成呢?了解具体的方法之前大家首先要对房颤时血栓是如何形成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当房颤发生时整个的心脏节律就会被打乱,变得没有规律。这种情况下回造成三种结果,其一:心房由于发生发颤失去了正常的收缩频率,导致血液在新房内被动留置;其二:某些时候心室舒张期进入的血液不能在收缩期完全被排出,导致心室内过多的血液停滞;其三:在由于节律的失调在心房和心室内可能产生血液的湍流。以上几种情况如果长时间存在就可能在心脏的壁上产生附壁血栓,而由于血液的冲击,其会变得不稳定,一旦脱落就会导致血栓。

以上分析了房颤血栓产生的原因,以下来看看如何预防血栓的形成:

1、积极治疗原发病:房颤虽然较为常见,但其也有自身的发展过程,一般情况下开始发病时多为阵发性,可以自行恢复。之后则需要应用药物的辅助才能好转。最后则变为持续性的房颤。通过房颤血栓产生的原因我们知道,房颤需要持续一定的时间才能够产生有风险的血栓,因此如果可以在短期内将房颤进行转律无疑是最好的预防方法。目前,可以通过一些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达到这种效果,此外也可以通过一种叫做射频消融的微创手术得到治疗。

2、持续房颤应用抗凝药物:如果以上方法不能阻止房颤的持续,那么只能靠让血液不容易凝固的方法来达到预防血栓形成的目的,不过这种方法最大的副作用是有出血倾向,因此就如同走钢丝一样太过向左或向右都是有风险的。目前多数应用的是一种叫做华法林的抗凝药物,这种药物已经可以实现患者的个体化给药,定期检测一种叫做INR的指标,维持在2左右是相对安全也可以起到预防血栓形成的效果的。

以上对房颤血栓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虽然目前医学界对房颤的本质还在不断的探索之中,也有新的抗凝药物在研发,但就目前的治疗手段,只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也可以达到不错的治疗预防效果。


精灵医生


房颤,也就是心房颤动,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持续性的心侓失常症状。房颤的症状具体表现为:心跳频率过快、心跳的规律不整齐以及心房收缩功能失效等等。通常,年纪越大的人,发生房颤的几率也越大。先行性心脏病、冠心病、肺动脉栓塞、高血压等疾病都是引发房颤的病因。

因此,房颤不仅仅会使得心脏得每搏输出量下降,对心脏得泵血功能造成影响,还会使得心脏血管的内壁形成血栓。这些血栓一旦脱落,就会随着血液流向其他的器官或者组织,从而造成器官以及组织血管堵塞甚至是功能坏死的症状。

那么,房颤是如何引发血栓的呢?首先,当人的身体出现房颤时,心房会因为发颤而难以正常收缩,导致心房内的血液被滞留,从而形成血栓。其次,在心房舒张期进入得血液在心房的收缩期时未能被完全排出,导致心房内的滞留大量的血液,从而形成血栓。最后,血液在失去正常跳动规律的心房里会出现湍流的症状,此时的血液会对血管附壁上的血栓进行冲击,容易脱落并形成血栓。

因此,想要预防由于房颤而引发的血栓,就得先治疗房颤。房颤发病的早期多是阵发性的,可以自行恢复。而到了中后期,就需要借助药物进行配合治疗。房颤并不是一开始发病就会导致血栓的形成的,因此,及早治疗房颤就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机率。

专长:外周动脉和静脉疾病诊疗,尤其是下肢动脉闭塞、糖尿病足的治疗;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