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血脂正常也要服降脂药?

健康运动中心冯春雷


这个问题在临床上也的确是比较常见,而且也被很多患者问起。大家都觉得他汀这类降脂药是降低血脂的,其实这是误解,他汀类降脂药除了降低血脂,还有一个作用是稳定斑块。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解答这个问题。



血脂正常,只是血脂在正常范围以内,可能根据自身病情看,血脂还并未达标。比如说低密度脂蛋白2.8mmol/l,在化验单提示的正常范围内,但是如果这对于一个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可能并不达标,还需要进一步降低至1.8mmol/l左右。只有血脂达标,先对来说动脉粥样斑块才稳定。


血脂正常,在正常范围内,并且也达标了。但是,这种达标是口服药物带来的,比如说正在口服他汀类药物带来的,如果你不再吃药,那这种达标的状态就会被破坏。说的通俗点,低密度脂蛋白有可能会反弹升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就可能变得不稳定。所以,很多人坚持服药,也是为了维持这种血脂达标的状态,稳定住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

总之,对于很多高脂血症患者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即使血脂正常了,也很少有可能间断服药,一般来说都是需要维持服用降血脂药物的。


张之瀛大夫


我就曾经受过这样的困惑。我是一个有近20年的冠心病患者,住院治疗不下一二十次,每次住院医生都给喝阿托伐他汀钙,可每次住院血脂化验都不高。我每次问送药的小护士,回答基本都是冠心病人都在服此药,我也未知可否,一肚疑问。还是在5年前市中心医院临出院时,才弄明白。当时出院医嘱所带的药还是他汀,我就带着疑惑问主管医生,我说我的血脂又不高,为什么一直让我喝他汀,医生解释说,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冠心病人的血脂水平比正常人要求更要低,虽然血脂指标正常,对健康人而言,就不需要喝他汀,而对冠心病人而言,就应该喝他汀药,让血脂指标更低些。医生说,他汀类药物,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可以稳定斑块,防治血管壁上的斑块脱落。一旦血管壁上的斑块脱落,那可是很危险的,造成心血管堵塞,就是心梗,如果斑块大,完全把心血管堵死,就是急性心梗,那就要命。从那以后,我就一直服用他汀药,不过,说出来不怕笑话,我经济上没钱,舍不得买阿托伐他汀,那药死贵,我喝得是其它便宜他汀,近几年,一直没有断过,血脂水平和冠心病控制的还算对凑。


诚实140793466


首先搞清楚一点,高血脂的含义是什么?

检查血脂一般是抽血检查,如果查出TC总胆固醇含量过高,TG甘油三酯含量过高,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过高,或是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过低。这四项指标中,不管哪一项指标出现异常,都算是高血脂。



血脂不高为什么还要服用降脂药?

1.服用降脂药的目的不仅仅为了降血脂,还有一部分人需要服用降脂药预防心脑血管病。有些降脂药,比如瑞舒伐他汀,它的作用不仅在于降脂,它还有强效逆转斑块的功能,可以降低心血管风险44%,PCI患者术前服用可以降低10%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2.对于已经确诊有冠心病或者是脑梗的患者,无论胆固醇化验结果如何,都应长期服用降脂药。


3.虽然很多医院的血脂化验单上都注明了各项血脂指标的正常值范围,但这个值是相对的,其意义不大。是否需要应用降脂药物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患者应拿着化验单询问医生是否需要服用降脂药。



甘油三酯升高了,为什么医生不给开降脂药?

目前高血脂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如果是刚刚确诊为高血脂或者自己本身并不存在心脑血管疾病或者肝功能较差、存在肝病的患者,建议首先采取运动、控制饮食的非药物疗法。观察一个月后,若血脂还没降到目标值,才考虑用药物治疗。


长期分享健康知识~关注我,健康不迷路~


健康之初健身与保健


当患者拿到检查结果之后,发现自己血脂指标都正常,但是开药时,医生却让他吃“降脂药”,此时患者就会想:“这医生是不是在坑我钱呢?”

这其实是一种想当然,很多医患矛盾都是如此产生的,但实际上医生并没有错,我们需要明白一件事:患者血脂不高的情况下,可能也要服用降脂药,患者服用降脂药时,不一定就是要降血脂。

1,患者自身存在其他问题

例如:糖尿病、冠心病病等病症,或者患者之前做过支架手术等重大手术,此时对于患者的血脂要求需比常人更高。例如:“低密度脂蛋白”常人指标要求是3.12mmol/L,但是有上述情况的患者,可能就要控制在2.6mmol/L或者1.8mmol/L以下,所以此时患者需要服用降脂药。

2,起到预防作用

例如:患者动脉血管已经形成了斑块,或者已经诊断出高血脂相关并发症,但不是很严重,或者患者的血脂并不是特别高,正好处于临界线边缘,此类患者的自身素质不允许出现高血脂的可能,否认很有可能发生危险,所以患者此时就必须要服用降脂药预防危险的发生。

3,服用的降脂药并不是为了降血脂,而是其他功效

例如:他汀类药物是非常全面的降脂药物,但是也不是只能降脂,他汀类药物还能治疗骨质疏松,提高骨密度,减少甲经戊酸合成,甲经戊酸可阻断荧光素酶活性,促进骨的形成作用与此酶的抑制有关,另外他汀还能预防痴呆症、抑制肿瘤细胞、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几率等,所以有上述病症的患者,可能也需要服用他汀类降脂药。

只要是正规医生,就不会随便给患者开药,毕竟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每一次开药都是经过慎重考虑、仔细斟酌的结果,他一定有他的道理,请大家理性分析!


罗民教授


您好,我是王药师,很高兴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生活中,有很多患者在吃他汀,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款降脂药,所以当血脂正常后,大家就想停药。但是,有些患者即使血脂正常,医生还是让继续服用他汀;有些患者的血脂不高,医生却给开了他汀。不免让人疑惑:为什么血脂正常也要吃降脂药呢?


其实,他汀的作用可不止是降脂这么简单,降脂只是他汀的基础作用,它更重要的作用是抗炎、稳定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并且,患者所理解的血脂正常,仅仅是检查报告上没有上升或者是下降的箭头,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血脂就一定是正常的。



就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来说,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容易诱发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对于心血管事件中危人群来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小于3.4mmol/L即可;对于心血管事件高危人群来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小于2.6mmol/L;对于心血管事件极高危人群来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将至1.8mmol/L以下。也就是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越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理想值就越低。


据统计,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1mmol/L,第1年内心脑血管事件风险降低约10%,2年后降低约16%,3年后降低约20%。此后治疗每延长1年,心脑血管病变风险进一步降低1.5%。而治疗5年后其风险降低20-25%,治疗40年后降低50-55%。这些统计学的数据告诉我们,血脂异常应该及早治疗,并且坚持长期治疗,这样能给心脑血管系统提供可靠的保护。



因此,对于具有他汀适应症的患者来说,服用他汀大有益处,且服用时间越长,获益越大。然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担心长期服药有副作用,就擅自停药了,这么做是非常危险的。


不可否认,药物都有副作用,他汀也不例外,但是吃药讲究获益-风险比,对于应该吃他汀的人群来说,长期吃药的获益远远大于副作用。而且,大多数患者对他汀耐受性良好,小剂量他汀,如5mg的瑞舒伐他汀,安全性高,效果显著,是不错的选择,适合长期服用。


以上就是王药师和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如有疑问,欢迎留言,我们共同探讨~


王药师心血管讲堂


血脂包括多项参数,比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其中最重要的、也是医生关注最多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是因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越高就越容易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病。

临床上经常有患者问:“我血脂不高为什么还让我吃降脂药?”。也有人问:“我的甘油三酯升高了,医生为什么不给我开降脂药?”。

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要重申一个问题:虽然很多医院的血脂化验单上均注明了各项血脂指标的正常值范围,但其意义不大。是否需要应用降脂药物需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确定。所以患者朋友不要因为自己化验单中各项血值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就认为“血脂正常”,也不要因为一些指标高于或低于化验单中的“正常值”而自行服用药物。拿到血脂化验单后一定要找医生咨询,由医生确定是否需要用药。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主要机制,而胆固醇是形成动脉斑块的原料。胆固醇(主要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LDL-C)越高,就越容易形成斑块。但不同人的相对安全的胆固醇水平不同。如果某人较年轻、不吸烟、不肥胖、父母没有心血管病、没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未来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较小,其LDL-C只要不超过3.4 mmol/L即可;若患者已经发生冠心病,或者是同时患有高血压与糖尿病,其LDL-C超过1.8 mmol/L就应该治疗了。糖尿病患者LDL-C不应超过2.6 mmol/L。实际上确诊冠心病与脑梗死的患者,无论胆固醇化验结果如何,均应该服用他汀类降脂药。

甘油三酯是另外一项重要的血脂参数。多数医院的化验单中均将该指标的正常值设定为1.7 mmol/L以下,所以如果检验结果超过1.7 mmol/L就会显示为增高。然而,超过这一数值并不意味着需要药物治疗。如果甘油三酯不超过2.26 mmol/L,一般无需用降脂药,通过合理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限制饮酒等措施,其甘油三酯完全可以恢复正常。只有明显增高时才考虑药物治疗。

医生们用的最多的降脂药是一类叫做“他汀”的药物,例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匹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最大的优势是能够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并且能够降低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具体需要使用哪种降脂药、用多大剂量、有什么注意事项,需要听医生的,不要自作主张购买药物治疗。


郭艺芳心前沿


医生是不是搞错了?

6床出院患者,拿着出院指导,拿着出院带药和复印的化验单来来找我。

6马大爷,今年68岁,10天前因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抢救治疗,目前病情平稳,准备出院。

马大爷是一位退休教师,挺细心的,拿着这些东西说:“医生,我这血脂并不高,为啥出院还让我吃他汀,还写的让我长期吃他汀,这他汀我看了是降血脂,而且副作用很大,你们是不是弄错了?”

马大爷化验单上,胆固醇5.2,低密度脂蛋白2.9,如果按照化验单参考值来说,确实血脂是正常。

但为什么还要让马大爷吃他汀,而且长期吃?

第一、低密度脂蛋白参考值,并不是化验单上写的那个参考值。

低密度脂蛋白有三个标准,一般人是低于3.4,那么按照这个标准马大爷肯定是正常的,但是还有两个标准,高危人群低于2.6,极高危人群低于1.8。哪些人是极高危人群呢?明确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支架手术、搭桥手术、脑梗死这些患者属于极高危人群,需要把低密度脂蛋白降到1.8以下,所以,马大爷需要吃他汀,把低密度继续往下降。


第二、他汀不仅能降坏血脂,还能升高好血脂。

我们知道低密度脂蛋白是坏血脂,源源不断的制造血管垃圾,加重心血管疾病,但高密度脂蛋白是好血脂,不停的把垃圾运送出去。他汀不仅能降低低密度这个坏血脂,还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这个好血脂,起到双向获益的效果。

第三、他汀不但能调整血脂,还能抗炎稳定斑块。

心脑血管疾病,一个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并加重,和低密度脂蛋白不断制造垃圾有关系。同时动脉粥样硬化的加重和炎症反应有一定关系,而他汀具有抗炎的作用,能够遏制住动脉粥样硬化加重,有效控制心血管狭窄进一步加重,最终达到稳定冠心病。同时他汀还能稳定斑块,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一个直接发病原因就是斑块破裂血栓形成,他汀能稳定住斑块,防止斑块破裂,预防心肌梗死、脑梗死。


就是因为他汀的这些作用,所以 ,即使血脂正常,也必须吃他汀,而且需要长期服用。

至于马大爷担心的药物副作用,其实每一种药物都有副作用,只要我们做好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就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心血管王医生


血脂正常医生仍叫你服药有二种情况:

一.你的血脂在正常范围内但仍未能达标,非但要继续服药而且还要调整治疗剂量:

血脂正常只是说明血脂值在正常范围之内即最高容许值和最低允许值之间。血脂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是斩然不同的两种脂质,和看任何化验单一样不是在正常范围的最高限值以下就很开心,噢,我的胆固醇正常,其实只是对可允许的最高限值而言你是正常的,实际看一般化验单正常值范围的较低值更好些。

血脂中的胆固醇对心血管事件的威胁更大,而占总胆固醇60%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近三十年来已被全世界公认为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罪魁祸首,因为它是组成斑块核心脂质的最重要成分,它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斑块生长的速度、并决定动脉因斑块生长过多过快而形成狹窄的程度、尤其是斑块的性质:LDL越高,炎症反应越强烈,斑块容易长得很快成为皮薄饀大不稳性性易碎的软斑块,而血栓事件主要取决于斑块的性质。

大量研究证实了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公认的六大危险因素:家族心血管疾病发作史、嗜烟、肥胖、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尤其是高LDL血症和糖尿病。危险因素越多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斑块量、狭窄程度、血管事件越多。由于LDL是斑块的核心脂质主要成分,研究发现LDL目标值应该根据心血管危险因素多少来决定而不是化验单上最高限值以下就行。

因此对LDL分层达标:

1.没有任何危险因素应在3.6mmoI/L以下。

2.有1-2个危险因素应在3.3mmoI/L以下。

3.有3个危险因素的人,或有冠心病,或有糖尿病应在3.0mmoI/L以下

4.有冠心病或有糖尿病并伴有1-2个危险因素应降到2.6mmoI/L以下。

5.既有冠心病又有糖尿病的患者应降到2.2mmoI/L以下。

6.曾发生过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梗塞、任何人口的动脉支架植入术、心脏为什么瓣膜置换术、封堵术、两个有经验的心血管医生诊断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LDL应降到1.8mmoI/L。

所以不要以为我的胆固醇和LDL都正常了,那是指在正常范围最高值以下,所以医生不仅要你继续应用调脂药物,应该邦助你根据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来分层达标。包括高血压患者如合并有冠心病或糖尿病或慢性肾衰患者我们希望把血压降得更低一点如130/80mmHg和120/70-75mmHg。

二.虽然血脂已降到正常值,但那是药物作用的结果当然不应停药:

和所有慢性病一样如果在诊断正确的前题下,用药物把血压、胆固醇/LDL、甘油三酯、血糖降到达标值,切切要记住这是药物的作用下所得到的正常值,药物一停,指标肯定会升高甚至发生心脑血管事件。部分缺乏医疗知识的患者总以为为你是药三分毒,能不吃尽量不吃,能少吃尽量少吃,那可不是感冒、肺炎病好了就可以停药。包括不少抑郁患者往往会好了伤疤忘了痛,如果不充分利用服药期间半至数年内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抗挫折能力可能你一停药不久就会复发,有的更短効复发认为是徹药反应其实是依靠药物提升神经介质水平。

早期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想停药也不是不可能,尤其是吃出来发胖后产生的这两种病就把它“吃回去”:

1.严格做到低油低脂低糖饮食,补充动植物蛋白质瘦肉、去皮去油的禽类、鱼类,新鲜绿叶蔬菜凉拌或热拌像飯店一样不用浀油炒,适应水果或晚餐就吃点水果,产生飢饿感既让胃容量缩小又可以动援体内的脂肪通过三羧酸循环转化为糖元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放心饿不出胃病更饿不坏身体,因为你有太多的脂肪。减肥的真谛是挨饿,你看“冰冰”们那一个锇出病来,管不住嘴跑笼套也轮不上。

2.坚持每天运动到出汗:冬天微汗、夏天大汗,心率在120-150次/分。当然要根据自已实际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量,不吃药也要付出代价的。等你瘦了10-20斤可能血压、血糖都下来了,更可喜的是你的大胃缩小了,饥饿感消失了。

2019.5.2



我想说点真话


血脂检查指标通常包括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这几项,其中最重要的医生关注最多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多数人认为血脂正常就需要停药,但是化验单上的各项血脂指标正常,并不代表就不需要服用降脂药。化验单上的供参考的“正常值”是指“无心血管疾病和危险因素”时的正常值,是针对普通人的。

但对于患有冠心病、糖尿病的患者而言,仅仅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到正常值还远远不够。这需要医生结合患者的具体健康状况决定。

下面,“问上医”就为您详细介绍哪些人在血脂正常后依然需要服药。


不同人群血脂的控制目标不同

目前,临床上已达成以下控制LDL-C的专家共识:

  • 健康中青年人平均约2.7mmol/L、中老年人3.37mmol/L、大于4.14mmol/L为明显升高;
  • 已经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颈动脉狭窄等,通常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将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此外,若患者冠心病危险等级较高,医生可能会进一步降低LDL-C的目标值。
  • 单独患糖尿病或高血压,服用他汀类药物将 LDL-C 控制在 2.6 mmol/L 以下;
  • 同时患糖尿病和高血压,服用他汀类药物将 LDL-C 控制在 1.8 mmol/L 以下;
  • 患慢性肾病,服用他汀类药物将LDL-C 控制在 2.6 mmol/L 以下。

如果您属于上述情况,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才能停药!切忌自己随意停用,避免疾病反复。


哪种降血脂药用的最多?

医生使用最多的降脂药是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等),他汀药物最大的优势是能够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并且能够降低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发生和死亡率。他汀药物还具有以下作用:

  • 抗炎作用:他汀可抑制多种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

  • 血管内皮保护作用:内皮功能失调是动脉硬化的原因之一,他汀药物可在短期内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预防动脉硬化。

  • 抗血栓作用:他汀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降低血栓形成,还可以降低血液粘度,改善洗脑血管供血状态。

  • 抗增殖效应:平滑肌细胞增殖是血管壁增厚的原因,也是动脉硬化的重要条件,而他汀可以抑制体内平滑肌细胞增殖。

  • 抗心肌纤维化:他汀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机制来抑制心脏胶原增生和逆转心肌纤维化,有效防止心衰。


降脂药他汀药物吃多久可以停药?

根据服用药物的目的以及患者的自身健康状况决定。一般来说,如果仅仅是血脂偏高,没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其他临床高危因素,在血脂降到正常水平后,可咨询医生是否需要停药。然后通过饮食、运动控制血脂,定期复查血脂水平。

但是如果你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比如冠心病,就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降低风险,及时你的胆固醇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也不应该擅自停药,一定要咨询医生,遵医嘱。




虽然现在很多医院的血脂化验单上会注明各项血脂指标的正常值范围,但是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是否需要应用降脂药物是需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确定。因为降血脂药除了降血脂之外,还具有保护血管、防止粥样斑块形成、稳定斑块等作用,如果是有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血脂控制要更为严格,即使血脂降到正常范围还是需要继续服用降血脂药物。


所以不要因为自己化验单中各项血值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就认为“血脂是正常”,也不要因为一些指标高于或低于化验单中的“正常值”而自行服用药物。拿到血脂化验单后一定要找医生咨询,由医生确定是否需要用药,这样有助于的控制。


另外,提醒有高血脂家族史的人群,一定要注意体检中的血脂参数,看看是否正常。如果一旦有不正常,就要及时进行干预。


指导专家:陆正齐,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兼神经一区专科主任。

专长:脑血管病、脱髓鞘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头痛、帕金森病和痴呆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