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现在的医学水平,颈部动脉的斑块难道去除不了吗?

灰鹤博士


已经出现的颈动脉斑块,到底能不能去除掉?这个问题问得好,这个问题的确是很多患者朋友关心的,尤其是那些已经发现了颈动脉斑块的人们,更是十分关心这个问题。当然,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看科普,或者听报道说斑块可以逆转,于是就盼望着自己也能不能逆转,甚至消除斑块。今天咱们就来跟大家说一说这个问题。

首先说,在人类现有的某些试验中,的确有些情况下的斑块得到逆转,有些试验也这么宣传。但是,张大夫更像告诉大家的是,逆转斑块机率还是比较小的,更多的是控制斑块不再进展发展就已经很好了。其实,一些宣传材料中提到的逆转斑块,也不能完全认为就是让斑块消除,更多的是体积上的控制,可能相对有所减小。那种让斑块完全消失的方法,暂时还没有。

其次,那些方法可以逆转或者控制颈动脉的斑块呢?现有条件下,大家最为熟知的就是口服他汀类降脂药,让低密度脂蛋白达标,长期控制,斑块的发展就可能被控制。口服他汀类药物,这是现在很多人发现颈动脉斑块后都在进行的治疗。但是,你指望吃他汀让颈动脉斑块消失,那还是比较难的,不发展扩大就不错了。

总之,如果你盼望着颈动脉斑块消失掉,那可能比较难,但是控制它,不让它继续发展还是可以做到的。


张之瀛大夫


对于颈动脉斑块,服用药物可以逆转,手术治疗可以去除,这才是现在医学技术对颈动脉斑块的治疗现状!

那既然有这么好的治疗方法,为什么我们医学还是不能把你的颈动脉去除?难道是我们医生故意拖延?

当然不是,这点大家要非常清楚,医,大部分都是良医,只要遇到病人都会尽毕生之所学为你治疗!

我们医生之所以无法去除你的颈动脉斑块,在于以下两点:

一是服用药物逆转颈动脉斑块时间周期太长,在我们有生之年是不可能完成的!

目前,唯一可以逆转动脉斑块的药物就是以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为主的他汀类。它们通过抑制我们人体内的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来达到缩小或稳定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斑块,而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人体大部分的动脉斑块都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当然,它们还具有以下作用:

  1. 对抗应激;
  2. 减少心血管内皮过氧化,减少血管内皮炎症和内皮素生成;
  3. 减少我们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发生;
  4. 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所以,他汀类是这么多调脂药物中降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作用最强的一类药!

那有人就会说,我吃呀,吃了他汀类药物了呀,而且吃了几年了,怎么不见斑块消失?

还是错了,吃了不代表有那么快消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内皮受损,使血液中过多的脂质沉积在我们受损的血管壁上,早期形成的是脂质条纹,然后经过十几,甚至几十年的进展,才最终导致粥样硬化斑块的,你想想,你假如花了25年形成的颈动脉斑块,你吃了3年的药能逆转吗?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本身人的血管也会老化,进一步加剧了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这是不可逆的因素。因此,服用他汀类药物,药物作用可以缩小逆转斑块,但是却最终只能控制斑块不要越来越大,稳定斑块作用!

二是手术确实可以直接将颈动脉斑块剥脱去除,临床上称之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而且这手术已经早在几十年前就有开展了,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成熟和安全的手术。

但是,为什么我们医生不在你立马查到斑块就建议你手术治疗呢?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医生做任何一台手术,不是你想做就可以做的,只有治疗目的大于其他治疗手术,有利于疾病的发展,才会建议你手术的,我们医生称之为手术适应症。而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也不另外,有它适应症。

下面美国心脏协会推荐做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CEA)的适应症。

一种是近期发生脑卒中或 6 个月内发生缺血性卒中合并同侧严重颈动脉狭窄的(70%~99%),评估围手术期病人患病率和病死率风险<6%的,推荐做CEA;

另一种是近期发生脑卒中或 6 个月内发生缺血性卒中合并同侧中度颈动脉狭窄的(50%~69%),评估围手术期患病率和病死率风险<6%,这时候做不做 CEA,还要看你的患病年龄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疾病。

2.不是发现的所有颈动脉斑块都是危险性斑块。斑块的稳定性才是判定斑块危险等级的重要指标,而软硬只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并非是判定的唯一标准!如果你发现的斑块,经过进一步的评估,发现是稳定性的,只要不太影响大脑血供,是没必要手术剥脱的。



3.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发现一个斑块,甚至是没有发现斑块,并不代表你体内就没有或者只有一个斑块!斑块太小,也是颈动脉超声无法分辨的,之所以选择颈部血管彩超,主要是因为它是最便捷、最安全、最便宜的一种检查手段,适宜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所以,你手术剥脱也只是剥脱了其中一个比较大的斑块,而且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疾病,任何一个位置都可能出现斑块。


医学小侦探


颈部动脉的斑块怎么会去除不了,能去除的啊。

  • 斑块是地雷

颈部动脉是身上大动脉的一种,这里出现斑块可不仅仅说明颈动脉出问题,恐怕全身其他地方也会有斑块。只是颈部动脉检查起来方便,所以一般会选择颈部动脉,来说明你血管的健康状况。

斑块会导致供血不足,更严重的还是一旦斑块出现脱落,就会造成栓塞,塞在脑部就是脑梗,在心脏冠状动脉那就是心梗,致死、致残率很高的一种疾病。

可以这样说,现在社会,能不能长寿,能不能有个高质量的老年,有没有动脉硬化斑块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 斑块怎么形成的

出现动脉硬化斑块的原因,主要还是血脂和血压的异常,可能血脂异常的原因更大一些。

长时间的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导致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是导致最终斑块生成的开始。

所以,别觉得高血脂当时没觉得有什么不适,就不去管它,放任其发展。

  • 斑块怎么去除

现在对于较大的斑块,影响供血或者担心它脱落,一般还是可以通过手术来取出来的,这个手术是很成熟的技术了。

至于非手术的方法,基本就是看斑块大小了,大斑块非手术的方法去除可能性不大;至于一些比较小的斑块,或许吃一些药物或者保健品,还有一定的可能,主要是能降低低密度升高高密度的成分。

至于饮食上,除了清淡饮食,减少油脂和胆固醇的摄入,还有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比如蔬菜、粗粮等,多吃些富脂鱼、豆制品,会有一定的帮助。

姜丹,注册营养师,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注册营养师姜丹


颈动脉斑块从某种意义上和皱纹类似,到那个年龄就出现了。当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等可以导致颈动脉斑块。单纯颈动脉斑块是不需要治疗的,如果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可以评估危险分层并加以干预。主要的干预方式是他汀治疗,同时纠正其他危险因素。他汀可以稳定斑块,延缓斑块进展,理论上甚至可以逆转斑块。当然服用他汀可能会出现肝酶升高,肌肉困痛,新发糖尿病发生等。要注意监测。


刘晓红大夫


其实,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被问及此事:以目前的医学科技水平而言,颈动脉斑块真的去不掉吗?

事实并非如此,医学对于颈动脉斑块的治疗并非束手无措,我们不仅可以遏制斑块的形成和进展,还能促使斑块逆转回缩,甚至还可以将其彻底清除掉;

但实际上,想要实现上述内容,也并非那么容易,虽然以瑞舒伐他汀为主的他汀类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逆转动脉斑块,但这种"逆转"却是非常缓慢且有限的,即使服药多年也仅仅是将斑块缩小了些许,这或许会使动脉变得稍微通畅些,但却因为斑块本身依然存在,病情并不会得到太显著的改善;

当然,我们可以通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将形成有斑块的内膜切除掉,从而达到彻底清除斑块的目的,但是,内膜的剥离本身就是对动脉血管的一种破坏,是一种不得已的行为,患者不仅要承担手术中的风险,还要防止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出现;

更重要的是,如果没能找出诱发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高危因素,并将其彻底清除掉,即使斑块被手术切除了,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新的斑块形成,所以,一旦发现自己存在颈动脉斑块,不要去想有哪些捷径可以做到"一劳永逸"的治愈,而应该遵守医嘱,按时服药,尽可能改善自身的生活及饮食习惯,从而达到遏制病情进展的目的。


综合内科张医生


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动脉内膜有脂质等血液成分的沉积、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胶原纤维增多,形成粥糜样含脂坏死病灶和血管壁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累及大、中动脉。所以所有的大中动脉都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风险。颈动脉也是其中一部分。并没有资料显示颈动脉相较于其他动脉更容易形成狭窄和堵塞。

大概是因为随着颈动脉彩超技术的日渐成熟与普及,检查出颈动脉长有斑块的人越来越多,这是因为颈动脉的位置表浅,非常适宜彩超观察,而且颈动脉的解剖结构较为特殊,有一个分叉,是全身血管中容易长斑块的一根血管,所以常被用来作为发现动脉斑块的检查部位。

有了斑块也别怕。首先,要防止血管内表面的损伤,常见的原因有高血压、高血糖、吸烟、酗酒、熬夜等,也就是要积极治疗慢性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其次,要尽可能地降低血脂,而合理饮食比如限盐少油、多吃蔬菜水果;加强运动比如每天坚持30分钟有氧运动等,是最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最后,就是要请医生对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风险做评估,如果存在的风险较大,则应及时并长期服用相应的药物进行降压、降脂、降糖等治疗。


心血管冯博士


一、颈动脉狭窄的危害

医学研究表明,颈动脉硬化的危害不亚于心、脑动脉硬化。颈动脉较粗大,血液直接供应脑组织和五官等重要器官。颈动脉硬化时,脑组织缺血、缺氧,会出现头晕、目眩、思维能力下降等症状。若颈动脉硬化斑块脱落,会阻塞动脉血管,造成失明、偏瘫甚至危及生命。

二、引起因素

吸烟和疱疹病毒感染是造成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吸烟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最大,作用超过年龄、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因素。所以,戒烟是预防颈动脉硬化的首要措施。

(一)合理饮食:饮食总热量不应过高防止超重.

(二)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

(三)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

(四)其他:提倡不吸烟,可饮少量酒.

2.控制易患因素:如患有糖尿病,应及时控制血糖,包括饮食控制.Ⅱ型糖尿病的降糖药物应以不引起高胰岛素血症为宜如达美康等;如有高血压则应给降压药,使血压降至适当水平,如有血胆固醇增高,则应控制高胆固醇适当给予降脂药物.




庄德生


很多情况下,颈动脉斑块跟衰老有关系,也有一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早于衰老年龄,这个问题和遗传、个人生活习惯有关系,早期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大小是会变化的,当出现钙化斑块的时候,病情就基本稳定了。斑块的重点是预防心脏和脑血管出问题,西医常用的药物是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从中医专业的角度来看,这个病大多数和气虚血瘀有关系,所以经常会用一些治疗气虚血瘀的中成药。一般来说不宜以颈动脉斑块作为治疗的主要依据。


衷大夫说


如果这个问题是指颈动脉斑块能否通过非手术的药物治疗方式逆转消失的话,现在的医疗水平,确实很难做到,但如果通过手术手段,是可以通过颈动脉斑块剥脱手术来进行斑块的去除的,而且这种手术已经应用有几十年历史,比较成熟和安全。但是否真的要进行这样的剥脱手术呢,还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颈动脉斑块是在中老年人身上发病率很高的问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颈动脉斑块的几率会越来越大,有研究统计发现,70岁老年人发现颈动脉斑块的几率高达80%以上,我们不会让所有发现颈动脉斑块的朋友都去做剥脱手术去除它,因为多数情况下,颈动脉斑块虽然不一定能够逆转,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非手术手段去控制它,用定期监测的手段去监测它,确保能够降低和控制好颈动脉斑块可能引发的健康风险。

颈动脉斑块有的大,有的小,有的不怎么增长,而有的会一直逐渐增长,导致颈动脉狭窄程度不断加大,有的稳定不容易破裂,而有的则不稳定,容易发生破裂或溃破,导致血栓风险,因此,对于不同的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应对措施。

多数情况下,对于颈动脉狭窄不超过50%的无症状颈动脉斑块情况,建议根据身体情况,做好相关慢病的控制就可以了,比如有高血压问题的朋友,应该控制好血压水平,比如有高血脂问题的朋友,血脂的控制也非常重要,控制好血脂,有利于减缓颈动脉的硬化进程,稳定斑块;血糖也要控制好,高血糖同样是造成血管硬化问题的重要风险因素,如果能够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合理饮食,适度锻炼,控制体重和腰围,戒烟限酒等这些方面做好,同时合理用药把三高控制好,通常颈动脉斑块也能够保持稳定,而出现颈动脉斑块破裂或进一步发展导致血管堵塞或狭窄的几率也不大。在做好生活干预和合理用药控制颈动脉斑块风险的前提下,可以注意定期复查颈动脉斑块情况,如果现实颈动脉斑块出现不稳定风险或颈动脉进一步狭窄的情况,可以考虑进一步的加强控制。

通常会认为颈动脉狭窄超过50%,则会影响脑部的血供,而出现卒中的风险也更高,这种情况下,可以加强血脂的控制和加上抗血小板药物来加强预防,研究发现,如果能够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到2.1以下,就能够降低甚至停止斑块的进一步增长,而如果能够把这个值控制到1.8以下,则心脑血管的疾病风险还会进一步降低;抗血小板药物我们常见的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这类药物能够抵抗血小板的聚集,减少颈动脉斑块破裂引起梗塞性脑卒中的风险。

而对于颈动脉斑块导致血管狭窄程度超过70%以上的情况,如果已经对脑供血引起较大影响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经过评估进行手术治疗,目前常见的手术有两种,一种是颈动脉斑块剥脱术,通过手术的方式将斑块从颈动脉血管内皮下方剥脱出来后,在对颈动脉内膜进行缝合,以达到改善脑动脉供血,减少卒中风险的效果,这个手术在欧美是颈动脉斑块手术治疗的主要方式,应用多年,目前技术也比较成熟和安全,另一种则是通过介入方式进行的支架手术,与心血管支架类似,通过支架的支撑,恢复颈动脉血供。这两种手术方式各有千秋,都是可以采用的严重颈动脉狭窄手术治疗方式,手术成功后,也都可以大大减少脑卒中风险。

有朋友会奇怪,既然可以采用剥脱术取出斑块,手术技术也成熟,为什么不对所有的颈动脉斑块问题进行手术治疗呢?这不才是彻底解决方法吗?但实际上,手术都有一定的风险性,而颈动脉斑块剥脱手术,也不例外,考虑是否进行手术,一方面是是否确有必要进行手术,另一方面还应该考虑手术的健康获益和风险哪个更大,另外,还应该综合评估患者斑块情况,是否可以通过手术方式进行剥离,这些条件都符合,才可以考虑进行手术剥脱斑块。

总之,对于有颈动脉斑块问题的朋友,定期检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加上合理用药,控制好颈动脉硬化进程,还是最常规和最主要的控制手段,对于狭窄程度严重,保守治疗方式无法有效控制的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


李药师谈健康


依照现在的医学水平,颈部动脉的斑块难道去除不了吗?

基于现代医学的认识,目前可以通过手术来剥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严重的堵塞;也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并联合药物来稳定斑块,预防脑血管病的急性发作。

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方法从根本上“消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而且,可以预计,与其他慢性疾病过程一样,医学手段永远也不可能逆转其发生、进展,只有可能尽可能预防和控制。

看到很多答主都在说,可以通过服用药物来“逆转”颈动脉斑块,这其实是对有些研究的误读。

什么叫逆转?

一个人,如果能从80岁活回到真实的18岁,叫逆转。

如果只能透过“拉皮”“填充”“涂抹”等方法让容貌看上去像回到18岁的样子,那只能叫“修饰”或“装饰”。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就像人的老化类似,目前来说仅可能实现极小限度的“修饰”,没有显示出任何可逆转的迹象。

动脉粥样硬化,一个全身性、终生性疾病过程

动脉粥样硬化是累及全身大、中动脉的一个长期慢性病理过程。

我们的动脉就如同镀锌输水钢管,动脉内壁光滑的内皮细胞层就如同镀锌管内壁镀锌层防止生锈(长斑块)一样的保护机制。

一旦内皮遭到破坏(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等因素),血液中的低密度胆固醇就侵入并沉积到动脉内膜下,引发纤维增生和炎症反应,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我们全身的大、中动脉都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因而,这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人们更关注心脏的冠状动脉、脑动脉、颈动脉,还有肾动脉等部位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因为这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的这些重要脏器的缺血会更早引发症状,产生严重甚至致命性疾病,比如,心脏病发作(心绞痛发作、心梗),脑血管病发作(脑梗死、脑出血)等。

更重要的是,这个病理过程几乎是终生性的。

动脉粥样硬化最早的迹象是主动脉内壁脂肪斑纹的出现,这种变化最早可见于肥胖妇女大月份死胎、流产胎儿的主动脉内膜。

对于大多数人来,动脉粥样硬化也会在青年甚至儿童期开始。

就目前的研究证据而言,这个过程一旦开始,就没有“回头路”可走,所差的仅是进展的快慢,最终发展的程度。

那么,医学界为什么会产生出“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概念呢?

从“血管造影悖论”说起

上世纪60年代一项研究中,接受烟酸治疗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造影显示斑块消退(regression)的迹象,并得到后续更大规模研究的证实。

但是,斑块的这种“消退”却几乎没有显示出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作的不良后果。

这一现象被称为“血管造影悖论”。

他汀类降脂药治疗大幅度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作,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REVERSAL(逆转)试验”

他汀类降脂药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治疗方面最伟大的进展,早期的一项试验显示,联合辛伐他汀和烟酸治疗减少心血管发作87%,同时血管造影检测到的动脉狭窄程度减少0.4%。

后来大量证据表明,尽可能减低血液低胆固醇水平,“一直”会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作的风险。

欧洲最新发布的血脂管理指南甚至认为,血液低密度胆固醇没有安全水平标准,就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作的风险而言,“越低越好”。

尽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缩小的幅度极其有限,更新的技术,比如血管内超声检测显示斑块缩小幅度不会超过1%,但毕竟显示出可“逆转”的迹象,引发了医学界的一阵兴奋,并激发出系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REVERSAL(逆转)试验”研究。

结果却有些令人失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缩小仅限于大剂量、超长疗程的患者,而且斑块缩小程度限于1%内。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会被逆转,仅可以被“修饰”

重要的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极其有限的缩小同时,其成分也发生一定的变化,斑块纤维脂肪坏死核心体积保持不变,变化的是斑块的钙化和密度。

简单来说,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变和他汀类降脂药为主的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变得相对更稳定,和非常有限的消退(regression)。

但是,就整个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来说,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存在任何“逆转”(REVERSAL)的可能。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需要从娃娃抓起

经常看答主健康类科普的网友会发现,无论哪一次,说到动脉粥样硬化,答主必然会不厌其烦地强调“动脉粥样硬化只可以预防,不能被治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需要从娃娃抓起”。

预防的关键是从儿童期开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任何人不要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逆转”这个说法的误导,认为“等到出现临床症状再进行治疗也不晚”,结果只能是“白白误了卿卿大好的健康年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