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讓言辭適度,避免因為指責他人而惹致禍端

本文由【易論】原創,品讀《易經》智慧,學習古人文化。

《易經》:讓言辭適度,避免因為指責他人而惹致禍端

卡耐基曾經說這樣一句話:

當面指責別人,這隻會造成對方頑強的反抗,而巧妙的暗示對方注意自己的錯誤,則會受到愛戴。

所以不管面對什麼樣的人,不管面對什麼樣的事,直接批評別人只會導致別人的憤怒,而解決不了任何的問題。

人性之中表現出來的常態,就是當問題出現的時候,就去責怪別人,從來沒有在自己身上反思過,我們從來都是這樣,這不是度量的問題,這是人性的問題。

但是隻有極少數的人能夠克服人性的弱點,而使度量大到能夠接受批評。

但是我們永遠要明白一件事情,當你無休止的去指責別人時,並不會給你帶來任何好處,反而增加了人際關係的阻礙。

《易經》:讓言辭適度,避免因為指責他人而惹致禍端

在《易經》之中有這樣一句話: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悔亡。

六五:閉口少言,說話有分寸,自然是沒有悔恨的。在《象傳》之中說:閉口少言,就是因為六五之爻趨於上卦中位,就好像人堅守中正之道。

六五在這一卦的上方相當於人的面頰,六五不正,應當後悔,但是因為得中,所以停止在面頰說話中肯,條理分明,自然能夠消除擔心。

換句話說,言語謹慎才可以避免後悔,言語應當適可而止

所以對於我們來說,在生活中一定要做到一個狀態,那就是少指責,多認錯,讓言語合適。

人都是有自尊的人,會下意識的維護自己的尊嚴,在你指責對方的時候,首先給對方帶來的就是對方的反抗情緒,因為沒有任何人在聽見“你錯了”三個字的時候,還能非常平靜。

《易經》:讓言辭適度,避免因為指責他人而惹致禍端

所以很多人都會因為來自他人的指責人悶悶不樂,衝動的人可能當時就會暴跳如雷,所以當我們肆無忌憚去指責別人錯誤時,一定要先想想這樣的言辭會不會給別人留下疤痕。

很多人說:“難道別人犯了錯就不指責嗎?這對別人來說是一種公平嗎?”

當然不是,如果自己的朋友親人犯了錯誤,當然要提出來,但是不要直接的說你錯了,這樣容易引起對方的反感,指出別人錯誤的時候,選擇一個適當的時機,在避開第三者的情況下可以指出他的問題,以一對一的方式,在他的情緒能夠接受的情況下,以免讓他產生當眾出醜的感覺,否則不但會排斥你的建議,還會和你結下了怨恨,這樣的方式除了讓你樹立一個敵人,沒有任何益處。

所以永遠要記住,以溫和的話去表達自己想說的想法,溫和巧妙的語言比直來直去的指責要好得多。

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有的時候你認為別人錯了未必是正確的想法,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立場,你沒有經歷過別人的事情,所以別人的出發點你也不理解。

《易經》:讓言辭適度,避免因為指責他人而惹致禍端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小女孩手裡拿著兩個蘋果,她媽媽讓她給自己一個,她聽了之後就把兩個蘋果各咬了一口,她媽媽看到了就非常生氣,以為她不願意給自己,就大聲責罵這個女孩。

誰知道這個女孩說:“想把兩個蘋果嘗一下,看哪個甜,把甜的給媽媽。”這一刻媽媽不但感覺到非常欣慰,反而覺得有一些無地自容,因為自己剛才因為不理解就指責了自己的女兒。

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並不瞭解真相,並不瞭解這個人心裡面的想法是什麼,所以不要不斷的去指責,有的時候未必是別人錯了,或許只是沒有了解真相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