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为何总能在国展中脱颖而出

说起唐楷,我们容易想到欧体、颜体、柳体,可以说是具有代表性的“唐楷高峰”,字体都有着相对成熟、稳定的规律...为书法确立了一整套规范。

但是很多人遇到唐楷,多以“惧”字当先,都以为掌握了这套规范就谈得上进入了“楷书”,唐楷的“法度”,是后世很难企及的,一不小心就走入僵化、刻板的死胡同。

其实有一个别例,那就是褚遂良——真正开启唐代楷书的门户者。褚遂良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是对唐代书法起着关键性的人物。

以“线条大师”著称的褚遂良,一咏三叹的用笔,“方中有扁,空灵舒朗”的结体,是作为学习唐楷的不二之选。褚字上继欧、虞,下开颜、柳,保留隋朝书风较多,堪称隋唐楷书过度的桥梁。

“完全独立的风貌,不按常理出牌”使得褚遂良的楷书,无论是在国展中远高于其他唐楷的胜算率,还是在书写中让人无法捉摸的用笔,褚体都有着无与伦比的绮丽。我们来欣赏下:

有遒劲开张的:


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为何总能在国展中脱颖而出


有体态多姿的:


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为何总能在国展中脱颖而出


有清丽刚劲的:


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为何总能在国展中脱颖而出


有气势铺张的:


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为何总能在国展中脱颖而出


还有方劲古拙的:


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为何总能在国展中脱颖而出


而《雁塔圣教序》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书风格的作品,它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一套全新的楷书笔法和结体。其用笔方圆兼备,甚至方出棱角,并参入隶书舒展的笔法、行书优美的笔势。

其中的横、竖、撇、捺等主要笔画,往往一笔三过,直中带曲,有着强烈的立体感。其结体方正开张,中宫收紧,四方散开,庄重而兼有飞动的态势。

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为何总能在国展中脱颖而出

李雪梅老师临《雁塔圣教序》

正因如此,褚体的粗细变化明朗,穿插揖让,变换莫测,也不是一般人能驾驭得了的。

大多数人对“一咏三叹”的认知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该如何写出清丽的字体、怎么让自己的临帖和原帖完全像这些单点技能

学习书法无论取法哪位大家,从来都不是学某个单一的技能:想要进阶成为高阶楷书书友,就应该展开体系化的学习。

强烈推荐一门课程给大家:墨池人气导师李雪梅与墨池一同打造的诸遂良《雁塔圣教序》技法精解课程。

以往的课程当中,李雪梅老师常常帮助学员解决书写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学员普遍反映:她的课程没有深奥的理论,会把动作要领化繁为简,即使零基础也能很快上手,只要你用心用时练习,都可以学会甚至书写上瘾。

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为何总能在国展中脱颖而出

李雪梅老师临《雁塔圣教序》


书写水平提升速度取决于你有没有“下苦功夫”,李老师建议起初阶段,花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专一地去临习,再通过阶段性精临,与模拟创作交替训练,最后再转向独立创作以致于拓展其他丰富个人书写面貌的需求。

曾经的李老师也是这样“化繁为简”地学过来的,系统学习了二王体系,基于行书笔法的支撑,第二年同时学习《大字阴符经》和《雁塔圣教序》。因为成绩突出,仅三年多的时间,小楷作品入国展并先后在多种书法展获奖。

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为何总能在国展中脱颖而出

李雪梅老师临《雁塔圣教序》

李老师由行入楷的学书经历是顺利的,就《雁塔圣教序》来说,

在书写节奏方面效果明显,连绵的行书笔意贯穿其中,用笔中点画的起承转合,把握书写节奏,是笔法的核心部分。

李老师认为临习《雁塔圣教序》得先过笔画关,再过单字关,再逐一进行字组训练,选章法变化丰富的章节做对比训练。

首先要会读帖,从字帖分析笔画的动作,具体到“起、行、收”的动作,翻转时笔锋的角度转换,折笔的方圆变化等。每一个起笔处找到发力点,有节奏的书写,看如下例子:

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为何总能在国展中脱颖而出

“三”字笔划较少,但并不简单,起笔方圆兼备,为增强笔势连贯,第一笔收笔弧线向上,第二笔弧线入笔承接前者;长横则顺势入笔,行笔过程自然提按波动,不必刻意描形,收笔下压;三笔的收笔角度更是巧妙变化。

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为何总能在国展中脱颖而出

“大”字作为统领全篇的第一个字,相当精彩。整体粗细变化较大,横划上扬强烈;撇划简洁,收笔向上,增强与捺划的关系;尤其注意,三线切勿交于一点;为保证结构稳定,捺划加粗并压低,整字动态十足且不失平衡。

而通过临摹《雁塔圣教序》,要从观察中逐渐体会到其笔法精妙不仅在于提按、使转、翻折,更多在于其婉转优雅的笔势流走,体会提笔“空”,运笔“灵”。

《雁塔圣教序》里每个字的笔画与结体相适应,所谓用笔生结构,尤其是那些瘦硬轻盈的笔画使结构飞动起来,而方正开张的结体又容纳和发挥了笔画的流动姿势。

在结构上面的最大特点是扁方,为后世书风的演变埋下了伏笔。连颜真卿的楷书,都是多取法褚氏结体方式。

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为何总能在国展中脱颖而出

添加微信liangchanglishao,回复“李雪梅”进群-听课-答疑-点评

“唐”字有6个横划,在书写过程中尤其注意起收笔的形态(直切、尖入、顺势藏锋、顺势搭锋)、角度的变化,6个横划在线方向上也清晰的展现了平、仰、俯的关系;两个橫钩注意上面为转折(有转的动作),下者为折;结构上下两部轴线挪位。

读到这里,相信你对褚体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不管是楷体,还是隶书,行书,都可以从这里开始。

4周,助你突破楷体临创难点。

【老师介绍】

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为何总能在国展中脱颖而出

李雪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吴门书社社员,山东省青年书协理事

2011年——2014年中书协培训中心李双阳导师工作室系统学习书法。

作品入展

2012年——2015年连续三年入选中书协培训中心优秀作品展

2013年7月入展首届“三苏奖”全国书法展

2014年9月入展山东省妇女展

2016年11月入展中国书坛第八届新人新作展

‌2017年3月入展第二届临帖展

‌2018年8月首届“华珍阁”杯金刚经书法展逸品奖

2018年8月入展“卫夫人杯”全国妇女书法展

2018年8月入展“翔龙阁杯”第三届山东省青年书法篆刻小品展

2019年9月墨子文化奖全国书法展获奖

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为何总能在国展中脱颖而出

这堂课,将提供给你一套完整新型的唐楷规范,帮助你学会:

  • 如何做有效临摹训练?
  • 如何真切体会到“一咏三叹”的用笔,“方中有扁,空灵舒朗”的结体?
  • 如何突破楷书的临创难点?


在你学习期间,我们的导师还有每天催你交作业的班主任将会空降群内,一起交流。


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为何总能在国展中脱颖而出


你离优秀,可能就差这么临门一脚。

【老师更多作品】


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为何总能在国展中脱颖而出


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为何总能在国展中脱颖而出


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为何总能在国展中脱颖而出


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为何总能在国展中脱颖而出


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唐楷,为何总能在国展中脱颖而出


添加微信liangchanglishao,回复“李雪梅”进群-听课-答疑-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