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萊德:2020年將是戰略性配置中國資產元年

近期外資通過陸港通洶湧而來,反映了中國資產正越來越受到海外機構的歡迎。貝萊德智庫亞太區首席投資策略師龐文博(Ben Powell)近日指出,中國的資本市場不僅規模龐大、流動性較強,而且與其他全球資產的關聯度相對較低,再加上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使國際投資者更容易進入中國市場,這對國際投資者而言無疑是一個史無前例的機會。

隨著全球經濟在後週期階段逐步企穩,2020年將面臨挑戰和機遇並存的局面。在貝萊德最新的2020年全球投資展望中,貝萊德智庫對全球投資者提出長期戰略性部署中國境內市場資產的建議。2019年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資本市場實現了進一步的國際化。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國際投資者已經更大規模地開始投資於中國股票和固定收益類產品。

“結合以上種種事實,我們認為,現在正是全球投資者從戰略上考慮配置中國股票和固定收益類資產的機會。”龐文博透露,接下來,我們也會作更多的研究工作,密切關注中國市場的變化,來跟進我們的觀點。

他認為,中國的資本市場不僅規模龐大、流動性較強,而且與其他全球資產的關聯度相對較低,再加上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使國際投資者更容易進入中國市場,這對投資者而言無疑是一個史無前例的機會。

2019年全年,外資通過陸港通合計淨流入3517.43億元資金,四季度流入速度明顯加快,單單12月合計淨流入729.94億元。

保持長期有質量的增長

對於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趨勢,他表示,現在是屬於亞洲的時代,因為亞洲是當前全球增長動力方面舉足輕重,而中國是亞洲最重要的經濟體。如果進行量化,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超過50%來自亞洲,30%左右的增長來自中國。

“雖然近年來中國的經濟增速確實在放緩,但其增長的體量仍然非常大,且其未來也將保持有質量的增長。”

以美元為單位來算一算中國的GDP:2004年,中國的GDP略低於2萬億美元,若當時中國經濟增長了20%,那就是增加了4000億美元;現在,中國的GDP為14萬億美元,若中國經濟實際增長率為6%,年通脹率為4%,那麼GDP名義增長率則為10%,相當於增加了1.4萬億美元,這種絕對增量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

他說,正如我們在投資股票或其他證券時,無論是企業的收入、現金流,還是投資者獲得的收益、股息,最終都將折算為現金,而非停留在一個百分比的數字上。因此,我們在關注中國經濟增速時,也要留意到這些數字背後代表的真金白銀。同樣地,投資者在購買證券時,也應記住證券的估值更取決於其盈利能力,以及投資者對其商業模式的信心。

他認為,中國政府將在2020年繼續注重經濟增長的體量和質量。當前,中國正在努力實現其在2010年~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的目標,因此2020年將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而從2021年開始,中國將圍繞“十四五規劃”,開展一系列新建設。毫無疑問,“十四五規劃”將繼續促進中國經濟的平衡,使其朝著更可持續的新經濟模式發展。另一方面,我們認為中國政府將繼續實行較為審慎的政策,不會在貨幣政策或信貸方面採取大規模刺激措施。隨著時間的推移,審慎的利率政策有利於引導資本流向那些可持續利潤率和回報率更高的公司,從而推動資本流動的再平衡,這對民營企業大有裨益。

另外,中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多達1.55億,未來幾十年這個數字還將上升。為了讓老年人口過上體面的退休生活,充分的養老金供給非常必要,而完善的市場框架和養老基礎設施(如老年大學、醫療保健等)也非常關鍵。

貝萊德認為,中國政府將會致力於解決這些問題。此外,由於當前中國居民更青睞儲蓄而非投資,不利於養老資金的積累,因此中國政府也會進一步完善養老投資的環境。

投資機會

龐文博指出,投資者應繼續關注中國不斷增長的老齡及退休人口,以及隨之崛起的養老行業。養老將會成為中國市場一個重要的長期主題。在未來數年間,中國國內的宏觀環境都將利於為老齡人口提供醫療保健等服務的企業的發展。

從全球範圍看,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可望小幅回升,同時全球各大央行(尤其是美聯儲)有可能繼續在加息問題上按兵不動。

“經濟增長的提速加上依然寬鬆的貨幣政策,將對風險資產構成利好,因此我們在2020年適度偏好風險。”

防禦性策略曾是貝萊德貫穿2019年的重要投資主題。進入2020年,貝萊德除了調整整體策略外,還調整了對各大主要市場資產的看法:

一方面,我們將美股評級調至中性;

另一方面,我們上調了新興市場的評級,除了超配新興市場股票,我們也超配包括硬通貨和本幣債券在內的新興市場債券。

對於日本股票,我們認為全球經濟的回溫以貿易摩擦的暫緩、全球地緣政治風險的好轉等因素都有利於日本股票。當然,日本自身也在積極地重整旗鼓,日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推動其GDP增長的積極財政政策,這將有助於日本經濟和投資市場的發展。因此,我們超配日本股票。

本文源自路聞卓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