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皮書試讀」碳化硅纖維及其複合材料全球產業技術發展分析

「藍皮書試讀」碳化硅纖維及其複合材料全球產業技術發展分析

碳化硅纖維(SiC)是一種由等量的碳和硅兩種元素按金剛石結構週期排列而成的陶瓷纖維,實際的碳化硅纖維中可能含有富餘碳和部分氧等。碳化硅纖維的強度和模量均很高,其最大的特點是能夠在空氣中耐受 1000℃以上的高溫而不發生任何變化,主要用於耐高溫複合材料或在製備過程中需要經受高溫處理的複合材料。

當今,SiC 纖維增強複合材料在輕質、高強度、耐高溫、抗氧化等性能方面愈發優化,已經開始取代飛機發動機燃燒器、護罩、噴嘴以及發動機葉片中的合金材料。隨著航空航天技術和國防工業建設的快速發展,商用及軍用飛機發動機對 SiC 纖維的需求量將不斷增加,SiC 纖維行業的發展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及商業價值。據 Stratistics MRC 預測,SiC 纖維市場 2017 年估值為 2.5 億美元,到2026 年將增長至 35.87 億美元,2017 年至 2026 年的複合年增長率高達 34.4%。

全球 SiC 纖維市場被日本和美國佔據。以“SiC fiber”為關鍵詞,在專利庫中檢索相關專利數據,對比 Nippon Carbon、Ube Industries 和 COI ceramics 三家國際領軍企業及我國近 40 年在專利方面的佈局軌跡,可以更加清晰的分析我國 SiC 纖維的發展現狀。


「藍皮書試讀」碳化硅纖維及其複合材料全球產業技術發展分析


圖-三大巨頭企業在 SiC 纖維方面各年份專利數量趨勢圖


「藍皮書試讀」碳化硅纖維及其複合材料全球產業技術發展分析


圖-中國在 SiC 纖維方面各年份專利數量趨勢圖


根據上圖所示,Nippon Carbon、Ube Industries 和 COI ceramics 三家巨頭企業的專利佈局大多集中在 1981 年到 2000 年,隨後的十年間僅有少量專利佈局,2012 年之後已無新的動態;相比之下,國內的專利佈局在 2000 年左右起步,在近五年時間內達到高峰。由此可見,國外的 SiC 纖維製備技術在 2011 年之前已進入成熟期,而我國目前仍處於產業化技術攻關階段,在追趕國際先進水平的道路上還需克服諸多關鍵技術難題。


為早日實現國家戰略儲備性新材料產業的崛起,材料委天津院建議從以下七個方面加以重視。第一,建議科研機構及企業需重點培養在該領域持續長久紮根研究的技術人員;第二,建議從製備纖維的關鍵設備入手,提高自主研發創新能力,從上游生產設備方面解決國產化問題;第三,建議在國內已突破的第二三代 SiC 纖維研製關鍵技術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質量穩定性和工業化能力;第四,建議科研機構、高校及企業站在國家高度實現技術共享;更多建議內容請查看全文。


《中國新材料技術發展藍皮書》2018

如您對藍皮書感興趣

請添加客服諮詢購買

《中國新材料技術發展藍皮書》


「藍皮書試讀」碳化硅纖維及其複合材料全球產業技術發展分析


藍皮書亮點

「藍皮書試讀」碳化硅纖維及其複合材料全球產業技術發展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