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有三个自治旗,都在呼伦贝尔,住着“三少民族”

中国共计3个自治旗,均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分别是: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作为内蒙古的特色今天跟大家介绍一下,其实很多内蒙人也知道不全,希望大家学习了解内蒙古文化。

中国共有三个自治旗,都在呼伦贝尔,住着“三少民族”

自治旗,是中国行政区划之一,行政区划级别与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旗、林区、特区相同,属县级行政区,是内蒙古自治区独有的县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

在内蒙古实现统一的民族区域自治的过程中,按照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1949年的《共同纲领》,对区内具备自治条件的其他少数民族实行自治,是进一步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重要内容。这一措施,既尊重和保障了少数民族自主地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又坚持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立于1958年8月15日,是全区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莫旗地处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东南麓,嫩江西岸,大兴安岭与松嫩平原交汇地带。东隔嫩江与黑龙江省讷河市、嫩江县相望,西南与黑龙江省甘南县毗邻,北面和西北分别与鄂伦春旗,阿荣旗接壤。位于呼伦贝尔市最东部、大兴安岭东麓中段、嫩江西岸。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属中温带大陆性的季风气候,无霜期平均115天,平均气温1.3℃。平均降水量在400—500毫米之间。全旗有17个民族,主体民族是达斡尔族,有人口<strong>30,497

人,占总人口的9%。汉族252619人,占总人口的80.3%。

中国共有三个自治旗,都在呼伦贝尔,住着“三少民族”

1956年4月,国家正式确认达斡尔族为我国一个少数民族。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本民族文字。在清代,达斡尔族多使用满文,少数人兼用蒙文和哈萨克文。达斡尔族自17世纪中叶由黑龙江流域迁居嫩江流域,被清朝编入布特哈八旗。由于历来以农耕为主,兼营渔猎业,故习聚居,并主要沿嫩江和诺敏河居住。

历史悠久的渔猎生活,造就了达斡尔族独具特色的民间体育,与民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体育活动,强化了达斡尔人的剽悍性格。 在达斡尔族民间体育活动中,有适应狩猎生产和抵御外来敌人的武装斗争需要而兴起的射箭运动;有摔跤、扳棍、颈力赛等极为普及的体育活动。狩猎业曾经是达斡尔族最古老、最重要的生产活动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达斡尔人积累了许多狩猎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如下套子、设陷阱、放地箭、“打围”、鹰猎等等。

中国共有三个自治旗,都在呼伦贝尔,住着“三少民族”

鄂伦春自治旗

鄂伦春自治旗成立于1951年, 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位于呼伦贝尔市东北部,大兴安岭南麓,嫩江西岸,东经121°55′~126°10′,北纬48°50′~51°25′之间.北与黑龙江省呼玛县以伊勒呼里山为界,东与黑龙江省嫩江县隔江相望,南与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荣旗接攘, 西与根河市、牙克石市为邻。全旗总面积59880平方公里,<strong>是呼伦贝尔市面积最大的旗 (市)。地处呼伦贝尔市东北部,大兴安岭东南麓。自治旗境内居住着鄂伦春、蒙古、达斡尔、鄂温克、汉、回、满、朝鲜等23个民族,总人口28万人, 其中鄂伦春族<strong>2754人。

鄂伦春民族是国家重点扶持的28个30万人口以下较少民族之一,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1951年成立了鄂伦春旗,1952年改为鄂伦春自治旗,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1958年鄂伦春民族从游猎生活实现了定居;1996年,在全旗范围内实施禁猎,走上了发展现代产业之路,成功实现了一个人口较少民族“社会形态、生活方式、生产方式 ”的三次历史性跨越。鄂伦春民族用短短半个世纪的时间,走过了其他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

中国共有三个自治旗,都在呼伦贝尔,住着“三少民族”

鄂温克族自治旗

鄂温克族自治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大草原南端,滨洲铁路海拉尔站南侧,东街大兴安岭脊梁为界。鄂温克族自治旗是鄂温克族实行区域自治的县级自治地方。自治旗土地面积19111平方公里。林区面积112公顷,占全旗土地面积的58.9%;野生植物种类繁多,旗内植物有72科284属621种。珍稀植物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樟子松、兴安柳。还有草原白蘑、花脸蘑、紫蘑、灵芝等菌类植物。旗境内栖息的野兽种类据不完全统计有4个目、14科49种。其中有受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12种。鸟类资源比较丰富,据记载伊敏河流域鸟类有16个目、34个科140种。

中国共有三个自治旗,都在呼伦贝尔,住着“三少民族”

鄂温克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鄂温克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人数较少的一员,全国不足两万人,鄂温克人解放前分为"通古斯"、"索伦"、"雅库特"三部分,解放后经过民族识别,统一称为"鄂温克族"。敖鲁古雅鄂温克又是鄂温克族中最少的一部分,户数不住200户,人口不足1000人,常年生活在森山老林深处,以狩猎和驯鹿为主。敖鲁古雅并不在鄂温克自治旗,而在根河市

。如果有去旅游的需要提前知道这个知识点。

鄂伦春族、鄂温克族和达斡尔族也被称为“三少民族”;从打渔、围猎的原始社会到现代生活,三少民族用了半个世纪走过了几千年的民族发展历程,这里有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如有机会可以来体验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